补虚药
一.单选
1、既能补中益气,又可养血生津的药物是()
A.人参B.党参C.西洋参D.太子参
2、治疗中气下陷诸证的首选药应是()
A.人参B.黄芪C.升麻D.柴胡
3、下列补气药中兼有固涩作用的药物是()
A.西洋参B.山药C.白术D.黄芪
4、能补肾阳以纳气平喘的药物是()
A.补骨脂B.巴戟天C.鹿茸D.益智仁
5、既能补血止血,又能滋阴润肺的药是()
A.当归B.熟地黄C.白芍D.阿胶
6、使用补气药如产生气滞,胸闷,腹胀,食欲不振,可适当配伍()
A.消食药B.理气药C.补血药D.化湿药
7、治疗妇女血虚夹瘀之痛经、月经不调的首选药是()
A.川芎B.当归C.丹参D.阿胶
8、既补肾阳,又补肺阴,且能止血化痰的药物是( )
A.菟丝子B.紫河车C.蛤蚧D.冬虫夏草
9、具有燥湿利水之功,治疗脾虚湿盛的最佳药物是( )
A.扁豆B.山药C.白术D.茯苓
10、被称为补肝肾、明目之要药的是()
A.白菊花
B.车前子
C.枸杞子
D.沙苑子
11、大枣与甘草的共有功效是()
A.养血安神B.缓急止痛C.缓和药性D.祛痰止咳
12、用治肝肾不足,腰膝酸痛,下肢痿软证,最宜选用( )
A.淫羊藿B.杜仲C.补骨脂D.益智仁
13、素体阴虚,新感风热,宜选何药配解表药同用()
A.麦门冬B.百合C.玉竹D.石斛(书上没有)
14、可用于阴虚燥咳,舌干口渴及心烦失眠的药是( )
A.麦门冬B.天门冬C.石斛D.北沙参
15、善治脾寒泄泻,口多涎唾的药物是()
A.佩兰B.补骨脂C.益智仁D.干姜
16、既治脾肾两虚,便溏泄泻证,又治肝肾不足,胎动不安证的药物是()
A.杜仲B.补骨脂C.白术D.菟丝子
17、下列药中补阳而不燥,药力和缓的是()
A.淫羊藿B.巴戟天C.肉苁蓉D.补骨脂(名称的来源) 18、功能养血滋阴,益精填髓,为补血要药的是()
A.当归B.何首乌C.熟地黄D.阿胶
19、补血药与补气药同用是因为()
A.气行则血行B.气能生血C.气能摄血D.以免影响食欲
20、既能养胃阴、生津液,又能滋肾阴、清虚热的药物是()
A.麦门冬B.天门冬C.玉竹D.石斛(书上没有)
一.单选
1.B
2.B
3.B
4. A
5.D
6.B
7.B
8.D
9.C 10.C 11.C 12.B 13.C
14.A 15.C 16.D 17.C 18.C 19.B 20.D
二、多选
1.山药的功效是()
A、补肾固涩B、健脾燥湿C、益气养阴D、交通心肾E、益卫固表2、能补脾益气的药有()
A、甘草B、白术C、山药D、人参E、黄精
3、龟甲与鳖甲均可用于()
A、热病伤阴、虚风内动B、阴虚发热C、阴虚阳亢头晕目眩
D、肾虚腰痛脚弱E、经闭癥瘕
4、哪些是黄芪、白术共有的功效()
A、补气升阳B、利水消肿C、固表止汗D、健脾安胎E、祛风除湿
5、功能补肝肾安胎的药有()
A、续断B、菟丝子C、杜仲D、桑寄生E、沙苑子(是个小总结)
6、巴戟天与淫羊藿的共同功效是()
A、补肾阳B、强筋骨C、益精血D、祛风湿E、托疮毒
二.多选
1.AC
2.ABCDE
3. ABC
4.BC
5.ABCD
6.ABD
三、名词解释
1、补气固脱
2、滋阴潜阳
1.使用大补元气之药,治疗元气虚脱病证的方法,叫补气固脱。
2.滋补肝肾之阴与平抑肝阳并举,以治疗肝肾阴虚,肝阳上亢的一种用药方法,叫滋阴潜阳。
四、判断说明
1.党参常作为人参的代用品,大剂量亦可治气虚欲脱之证。
()
2、黄芪、肉桂、鹿茸均可用治阴疽内陷不起、疮疡久溃不敛之证。
()(托毒生肌的一个总结)
3、西洋参性凉而补,凡欲用人参而不受人参之温补者,皆可以此代之。
( )
4、刺蒺藜又名潼蒺藜,既可平肝疏肝,又可养肝明目。
()
5、当归所主之证,总以血虚或血瘀为病机。
()
6、天门冬与麦门冬均有润肺滋肾清火之功。
()
7、南、北沙参功用相同,均能养阴润肺、益胃生津、化痰止咳。
( )
四、判断说明
1.×说明:党参不能大补元气。
改错:党参补脾肺气,常用作人参代用品,但不能用于气虚欲脱。
2、√说明:题意表述正确。
3、√说明:题意表述正确。
4、×说明:刺蒺藜不叫潼蒺藜。
改错:刺蒺藜也叫白蒺藜,可平肝疏肝,祛风明目。
5、√说明:题意表述正确。
6、×说明:麦冬不能滋肾。
改错:天冬与麦冬均可养阴润肺。
7、×说明:北沙参不能益气。
改错:南北沙参均能养阴清肺,但南沙参又可化痰益气。
五、问答
1、人参、党参、西洋参、太子参的功用有何异同?
2、白术与苍术为一类二种,功能主治有何异同?
3、熟地黄、生地黄与鲜地黄三者在性能、功用方面有何异同?
4、生、制首乌的性能、功效及应用有何区别?
5、当归与白芍的功用有何区别?
五、问答
1、人参、党参、西洋参、太子参均有补气生津之功,均治气虚证及津伤口渴证。
但人参性微温,补气力强,能大补元气,治气虚欲脱之危证及肺、脾气虚之重证;又能安神增智,治气血亏虚的心悸、健忘、失眠;又可用治阳痿。
党参性平力缓,善补中气,为常用的补气药,可代人参治肺脾气虚、气血两虚、气津两
伤之轻证,又能养血,治血虚萎黄;与人参均可配祛邪药同用,以扶正祛邪。
西洋参性寒,补气养阴,并能清火,凡气阴两伤兼火热者用之较佳,可治阴虚火旺喘咳痰血之证。
太子参补气生津作用最弱,是一味清补之品。
2、白术与苍术均能健脾燥湿,治脾虚湿盛的腹胀食少便溏。
但白术味甘,补气力强,气虚之证主选白术,又能止汗、利水、安胎,主治气虚神疲食少、水肿、自汗及胎动不安之证。
苍术辛香燥烈,燥湿功著,湿盛者主选苍术,并能发汗而解表,祛风湿,主治脾胃湿滞证、风寒湿痹及外感风寒挟湿的表证。
3、熟地黄、生地黄、鲜地黄三者同出一物,熟地黄由生地黄拌黄酒反复蒸晒而成。
均能滋阴生津,治阴血津液亏虚诸证。
但熟地黄味甘性微温,功专养血滋阴,为补血要药,滋阴主药,并能益精填髓,培元固本,滋腻性较大,对精血阴液亏虚偏寒或热不甚者宜之,主治血虚面色萎黄、目眩心悸、月经不调、崩漏,肾阴不足的腰膝酸软、遗精盗汗,以及精血亏虚的头晕眼花、须发早白等证。
生地黄苦寒质润,滋腻性较小,长于滋阴生津,并能清热凉血,凡血热、津伤或精血阴液亏虚有热者宜用,既治阴血亏虚、心烦内热、骨蒸、消渴,又治热入营血,舌绛烦渴、吐衄下血等证。
鲜地黄甘苦大寒,滋阴力稍弱而长于清热凉血,生津止渴,尤宜于热病伤津,舌绛烦渴、斑疹及血热妄行的吐衄出血等证。
(这个总结非常好)
4、
制首乌味甘、涩,性微温,归肝肾经,功能补益精血,固肾乌须,主治①精血亏虚的眩晕耳鸣,腰膝酸软,遗精崩带,须发早白等;②血虚萎黄乏力,头昏目眩,心悸失眠;③高血脂、高血压、冠心病属肝肾不足、精血亏虚者。
生首乌味甘、苦,性平,归心、大肠经,功能截疟、解毒,润肠通便,主治体虚久疟、痈疽、瘰疬及肠燥便秘等证。
5、
当归与白芍均能补血,但当归性温,为补血要药,适用于血虚有寒者;白芍性微寒,适用于血虚有热者。
均能调经,但当归补血、活血、调经止痛,为妇科调经要药,主治血虚、血瘀且兼寒所致的月经不调、痛经、经闭;白芍养血柔肝,主治血虚肝郁所致者。
均能止痛,但当归补血、活血、止痛,治血虚、血瘀寒凝之痛证,以及跌打损伤、风湿痹痛;白芍养血敛阴、柔肝、缓急止痛,治肝阴肝血不足、肝气不舒的胁肋脘腹疼痛或四肢拘挛作痛。
当归又可治痈疽疮疡,还能润肠,治血虚肠燥便秘。
白芍又能平抑肝阳,止汗,治肝阳上亢,头晕目眩及自汗、盗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