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市八一、赣州中学等校2018届高三联考检测考试(二)语文江西省南昌市八一、赣州中学等校2018届高三联考检测考试(二)语文江西省南昌市八一、赣州中学等校2018届高三联考检测考试(二)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东汉的《张迁碑》方厚凝重的笔意往往被学书者看作治疗笔弱之病的良方,因而学习《张迁碑》如果不能够得其方,也就谈不上得其情味,更谈不上登堂入室了。
基于此认识,不少学书者在临习该碑时,常常会刻意摹画,甚至夸张其笔画的方形,力求做到棱角分明。
但是这样处理的结果却不能尽如人意,随之而生的,则是死板、僵硬、做作等问题。
那么,对于《张迁碑》的方,我们究竟应该如何理解呢?从笔画层面上看,《张迁碑》的方主要是由刀刻二次加工所致,例如也门贡等许多字都表现出浓厚的刀刻痕迹,因而,当有些人还过分着眼于《张迁碑》笔法之方的时候,实际上已经落入了窠臼。
由于刀刻痕迹浓重,我们很难从中清晰地看到毛笔锋颖最初运行的痕迹,所以《张迁碑》的方,绝不能仅仅从笔法的层面去理解,而需要悉心体会其中丰富的意趣。
这种方的意趣具有两种内涵。
其一,峻而能健。
峻指的是方硬之中棱角分明的审美意味。
梁武帝萧衍在《答陶隐居论书》一文中曾云:婉婉暧暧,视之不足,棱棱凛凛,常有生气。
可见在笔画的起收处表现出鲜明的棱角,便能增强笔画的力感,展现出令人肃穆的精神。
但这种棱角必须具有特殊的质感与生命力,才会表现出丰富的意态美,否则会有单薄死板的弊病。
《张迁碑》的方笔往往具有浑厚饱满的张力,这种张力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健。
例如迁字的末笔波磔,在方峻中饱含了强劲的筋力,这种筋的质感极大增强了方笔的表现力与感染力。
其二,峻而能朴。
所谓朴即指一种自然成形、毫不做作的审美意味。
不少人在临习《张迁碑》时,常会把方笔处理得呆板滞涩、机械雷同。
但我们仔细品味《张迁碑》的方笔,可以发现其魅力不仅表现为劲健的力感,更体现在形态不一的笔形上,这是一种朴实无华、自然尚真的秦汉文化精神的自然流露。
例如吾与兴字的长笔横波就很有代表性,前者犹如凝重的青铜古器,而后者则好似曲铁古藤。
因此作为临习者,如果不能发现与品味其中多变的情味,而仅仅囿于机械的方形,那结果无疑是缘木求鱼。
《张迁碑》中多变的笔形能够自然生动,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笔画的形态是随势而生的。
比如吾字,笔画较少,浑厚的横波就可以大大充实字内的空间,其产生的张力足以使其他笔画聚拢在它的周围。
而繁体字兴的笔画较多,尤其是上部点画的分量很重,因而其横波一方面要显现出力扛千斤的韧性,同时笔形又不宜过重,以免产生气息滞涩的问题。
只有做到朴方,字体才能具有特殊的生命感,我们临碑的过程,也才会具有一种真正的书写感。
南宋姜夔说:魏晋书法之高,良由各尽字之真态,不以私意参之耳。
这是用来说明魏晋楷书体势生动自然,毫无刻意做作的痕迹,借以说明《张迁碑》的体势之美也合适。
(选自虞晓勇《汉〈张迁碑〉的书法艺术》)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要体味到《张迁碑》书法艺术的情味,并进一步深入研究,使自己的书法达到更高的境界,就须先从掌握它方厚的笔意入手。
B.有些人临习《张迁碑》时,出现死板、僵硬、做作等问题,这可能是在摹画时刻意追求笔画的棱角分明所造成的。
C.从也门贡等字笔画可看出,《张迁碑》的方主要是由毛笔锋颖最初运行留下的痕迹与刀刻二次加工造成。
D.《答陶隐居论书》是梁武帝萧衍的一篇有关书法理论的文章,他对书法方硬之中棱角分明的审美意味进行了生动的论述。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峻而能健,指在笔画的起收处表现出富有特殊的质感与生命力的棱角以及浑厚饱满的张力。
B.峻而能朴,指笔画有劲健的力感,而且笔形上形态不一,具有秦汉文化那种朴实无华、自然尚真的精神。
C.吾字笔画较少,其长笔横波就要写得如青铜古器般凝重,这样可充实字内的空间,其张力能聚拢其他笔画。
D.繁体字兴的笔画较多,其长笔横波就要写得如曲铁古藤般有重量,这样才能扛起上部点画很重的分量。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如果自己的书法有笔弱的毛病,可以学习《张迁碑》方厚凝重的风格,但对其方的理解不准确,效果可能就不尽如人意。
B.《张迁碑》笔画的形态是随势而生的,这是《张迁碑》多变的笔形能够自然生动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其朴的体现。
C.临习《张迁碑》不能只求形似,仅机械地模仿,是不能体味到方笔的情味的,而要求神似,体现出方笔的特殊的生命感。
D.从姜夔的话中可看出,《张迁碑》的体势之美影响了魏晋楷书的体势之美,两者都具有生动自然、毫不刻意做作的特点。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武生张国平剧团虽属三流,演员们待遇也不高,但有它在毕竟是个寄托,现在突然散了,便仿佛一座靠山蓦然坍塌了。
出门时拿走了一把刀,侯三演的是武生,那把道具刀已陪伴他多年。
侯三的老婆是一家超市的财务主管,自从她从收银员升为财务主管后,她的脸顿然肿得不行,对侯三指桑骂槐,剧团解散的事让她知道了,准又一阵狗血喷头。
得尽快找份工作,这样才能堵住她的嘴。
理清了思路,侯三提刀回家。
哟,长出息了?想杀人呀?老婆看到侯三手里那把明闪闪的刀,口气里满是不屑。
我的祖奶奶,借八个胆我也不敢动你一指头啊。
侯三说,刚接了一个新角色,拿回家练练。
练个屁!你看看你,有蹬三轮的挣钱多不?侯三被老婆一下噎住了。
每提到钱,侯三便像撒气的皮球,再没舞台上那份豪情了。
去招聘市场,侯三看到一块牌子,顿时兴奋了,牌子上写:招聘保安。
可人家不要侯三,说是专解决下岗职工的。
侯三的剧团虽不算草班儿,但也未正式纳编,侯三没有下岗证。
侯三灵机一动说,我是唱武生的,会翻跟头。
侯三便一阵前空翻又一阵后空翻,将跟头翻得如旋风。
人家还是摇头,上面有政策,我们说了不算呀。
侯三没辙了,一脸惆怅。
这时被人拍了一掌,侯三回头看到一个很阔的人正对他微笑。
那人问,找工作?侯三点头。
那人说,除了跟头你还会什么?侯三说,会武功。
那人说,耍一套看看。
侯三便打了一套拳,虎虎生风。
那人便说,就跟我干吧。
不过是试用,试用期内这个数。
那人伸两个指头。
二百元?太少了。
侯三说。
那人说,不是二百,是两千。
那人见侯三吃惊得张大了嘴巴,就说,过了试用期,就是这个数。
那人伸出一个巴掌。
侯三做梦也想不到会有这么优厚的待遇,笑得嘴角咧到了耳朵上。
于是那人便成了侯三的老板。
有天老板让侯三坐他的车办事,还没到地方便被人截住,侯三迷迷糊糊被几个彪形大汉绑架了。
侯三虽有些功夫,但恶虎难抵狼,侯三被推进黑乎乎的地窖。
说,你们老板住哪里?怎么?侯三被打得遍体鳞伤,遭人盘问。
侯三的嘴上像沾了封条,一个字也不说。
反复多次,侯三死去活来,愣是没吐一个字。
那帮人恼羞成怒,将侯三关在地窖里,一连三天不给饭吃也不给水喝。
地窖里阴冷潮湿,侯三昏死过去。
侯三看到地窖口闪进一道亮光,朦胧中下来一个人。
侯三吃惊,下来的是老板。
侯三胆怯地说,你也被抓了?不是我说出去的。
老板笑了,说,你小子够意思,安心养伤吧。
侯三问,你怎么知道我被藏在这儿?老板说,以后你就明白了。
那天侯三突然看到一个绑架他的人,才明白,原来是老板考验他。
妈的!侯三咽了口吐沫。
一天老板问,你表现很好,有什么困难需要我解决?侯三便说,家有老母一人独居。
老板说,请来嘛。
侯三苦笑,老婆不孝顺,不让老人来。
老板脸一沉说,休了她。
侯三说,我哪敢啊。
看你那点出息。
老板说,这好办,等你试用期满,安排套房子,把老人接来住。
侯三没想到老板这么仁慈,感激得差点跪下。
这天侯三陪老板出门,老板一脚踏坏了一卖艺瞎子的二胡。
瞎子死抱老板的腿不放,非让老板赔。
老板很没面子,对侯三吼,踢翻他!侯三见瞎子可怜,便掏钱,却被老板打在地上。
老板说,我是随便赔钱的人?踢翻他!一分钱也不给。
侯三犹豫着不肯动手。
老板失望地过来拍侯三的肩膀,又掏出一沓钱说,你可以走了。
为什么?侯三吃惊。
老板说,你考试不合格。
这就让我走?侯三不肯。
老板把钱一塞说,拿钱走人。
妈的。
侯三接过钱朝瞎子走去。
侯三把钱塞在瞎子衣兜里,拍他肩膀说,伙计,拿着。
侯三身离去,头仰的老高。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虽然所在的剧团只是三流,在剧团的收入也不高,但剧团的突然解散使侯三失去了生活的寄托,如果不尽快找到新职业,肯定会被老婆痛骂。
B.侯三因为惧怕老婆,剧团解散、自己下岗的事瞒着老婆;被老婆嘲笑挣钱少,也只是默默忍受;去招聘市场找工作也只能背着老婆。
C.侯三生性懦弱,老婆骂他,他只能笑脸相迎;老婆不孝顺老母,他也不敢说什么;瞎子找老板赔钱,老板让他踢翻瞎子,他也犹豫着不动手。
D.小说语言通俗,如她的脸顿然肿得不行笑得嘴角咧到了耳朵上等,这些富有生活气息的语言使这篇小说呈现出独特的语言风格。
5.侯三从剧团出来时拿走了一把刀,这把刀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说明。
(5分)答:。
6.侯三在老板对他的两次考验中有什么不同的表现?请简要说明,并结合全文,谈谈你对侯三做法的看法。
(6分)答:。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本报讯(记者于明山)】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今天下午共同发布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报告(2016)》。
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年末,国务院共公布了1372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其中民间文学类项目为155项,占总数的11.3%,在十大非遗门类中排第5位。
文化部共认定了1986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其中民间文学类共计77人,占总数的3.88%。
民间文学还面临着继承人高龄化和法律保护缺失等问题。
曲艺有127项,曲艺类传承人有151人,仍有40余项曲艺类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没有国家级继承人,显示出曲种传承的不均衡和保护传承人的紧迫性。
2015年,包括河南坠子国家级传承人刘宗琴、相声国家级传承人常宝霆等20名曲艺类项目国家级传承人离世,更是给非遗传承带来了巨大损失。
2015年,北京、上海、山西、山东等8个省市公布了新一批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名录。
其中,传统音乐新增项目共计28项,包含民间音乐23项、宗教音乐3项和人文音乐2项,表明民间音乐仍是传统音乐类名录建设的主体。
申遗热推动了传统音乐的发展,2009年,有5个传统音乐项目类型同时被选为世遗;在前两批国家级非遗名录中,传统音乐分别入选72项和67项,在十大非遗门类中位居前列。
2015年,传统音乐诸多新增赛事尤其是原生态赛事的举办,络歌坛的迅速发展,观看民歌实景演出以及近几年的民歌民乐进校园等,都显示出传统音乐在全民参与的后申遗时代更加欣欣向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