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届专考本试题(心理学)1989年一、填空(每小题2分,共16分)1.表象的特征有、。
2.知觉的恒常性是指。
3.意志的品质包括、、、。
4.注意分配的条件是、。
5.复习中阅读与尝试回忆相结合效果较好,其原因是、。
6.性格的结构包括、、、。
7.胆汁质气质类型的心理特征是、、、、、。
8.形成条件反射的基本条件是。
二、解释下列概念(每小题3分,共15分)1.心境2.感觉的差别阈限3.思维定势4.艾滨浩斯遗忘曲线5.智商三、回答问题(共19分)1.举例说明再造想象及其形成正确再造想象的条件。
(6分)2.什么是能力?它和知识技能的关系是怎样的?(6分3.教学中怎样引起和保持学生的有意注意?1990年一填空(每小题1分,共6分)1.挨过棍棒打的狗,一见到人们举起棍棒便逃之夭夭,这种心理现象在心理学上叫做。
2.教师一边讲课,一边板书,还要观察学生的反应,这种心理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作。
3.清晨起床后,识记英语单词一般效果较好,这是因为没有抑制。
4.读过《红楼梦》后,在头脑中形成林黛玉形象的过程,在心理学上称作。
5.有人在关键时刻,毫不犹豫,当机立断,及时作出并执行决定,这种心理品质是。
6.有人勤奋、慷慨、谦逊;而有人则懒惰、吝啬、骄狂,这在心理学上属于。
一、解释概念(每小题3分,共12分)1.第一信号系统2.感觉3.思维4.性格二、问答(每小题4分,共12分)1.知觉的基本特征。
2.艾滨浩斯的遗忘规律。
3.能力的培养。
四、例案分析(20分)明代初年,明成祖朱棣杀了建文帝夺得皇位后,把建文帝的小儿子朱文圭带到北京关起来,从2岁一直到57岁。
其间除供给饮食外,不许任何人与他接触,等放出来时成了一个什么也不懂的白痴。
试用心理学的理论说明造成此恶果的原因。
1991年一、填空(每小题1分,共5分)1、人的个性心理构成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2、吃糖以后立刻吃橘子,会觉得橘子很酸,这种心理现象叫做。
3、纺织工人同时照管好几台织布机,学生在课堂上一边听课一边一边记笔记,这种心理现象在心理学中称作。
4、识记一篇课文,往往开头部分记得比较牢,这是因为没有。
5、正直、诚实、勤劳、节俭、谨慎、自信等,属于个性心理中的。
二、解释名词(每小题3分,共15分)1、感受性2、有意后注意3、应激5、性格三、简答(每小题5分,共20分)1、怎样科学地组织复习?2、动机对解决问题的影响。
3、正确对待挫折的意义。
4、了解气质类型特征的意义三、论述题(10分)举例说明怎样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概念?1992年一、判断题(认为对的,在括号内打“√”,认为错的,打“×”。
每小题1分,共8分)1、“望梅止渴”是一种无条件反射。
()2、“潜移默化”是无意识的作用。
()3、“时势造英雄”说明人的能力主要取决于社会环境条件。
()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种情绪状态称为激情。
()5、定势指对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它只能影响对问题的解决。
()6、“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这种心理现象称为适应现象。
()7、看小说时,头脑中会构成小说中描写的人物形象,这种心理过程叫创造想象。
8、下雨时,我们把落下的一个雨点看成是一条线,这是一种错觉。
()二、填空(每小题2分,共12分)1、及时复习的理论依据是。
2、人类意识的基本特征是、、。
3、表情的种类有、、。
4、知觉的基本特征是、、和。
5、能力的个别差异表现在、、。
6、表象的特征是、。
三、解释概念(每小题3分,共9分)1、道德感2、智商3、思维四、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21分)1.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有哪些?2.试说明遗忘的原因。
3.什么是气质?研究气质有何意义1994年一、单项选择题(8分)1、能够觉察出两个刺激之间最小差异的能力,叫做感觉的()。
A绝对感受性 B差别感受性C差别感觉阈限 D绝对感觉阈限2、知觉时把对象从背景只分离出来,这是知觉的()A整体性 B选择性C理解性 D恒常性3、有的学生听课时做小动作,这是注意的()A转移 B分配C分心 D起伏4、“见花落泪,见月伤心”,这种情绪状态属于()A激情 B应激C热情 D心境5、勤奋与懒惰属于()A气质特征 B能力特征C性格特征 D意志特征6、某人动作缓慢、平和、执着、内心思想状况不易外露。
他的气质属于()A粘液质 B抑郁质C胆汁质 D多血质7、人的第二生长发育高峰发生在()A青年期 B少年期C幼儿期 D婴儿期8、某学生的智力年龄为10岁6个月,实际年龄为10岁,他的智商属于()A超常 B正常C偏高 D低常二、判断(8分)1、梦是无意想象的一种形式。
()2、记忆的研究表明,遗忘进程先快后慢,遗忘速度是均匀的。
()3、一个人的知识越丰富,其能力就越高。
()4、概念的外延越大,内涵越小。
()5、少年的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先于评价他人的能力。
()6、动机越高强,解决问题的效率越高。
()7、“一目十行”、“一览无余”等都说明人的注意的范围很大。
()8.“望梅止渴”属于第一信号系统。
()三、简答题(8分)1、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有哪些?2、能力的个别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四、名词解释(8分)1、知觉2、性格3、想象4、意义记忆五、填空(8分)1、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是兴奋和抑制的和。
2、晚上睡前的记忆效果往往较好,因为没有抑制。
3、读了《红楼梦》后,你会在脑中勾画出许多的形象。
这属于想象。
4、是个性中具有核心意义的特征。
5、思维的基本的过程是和。
6、意志行动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1995年一、解释概念(8分)1.表象2.知觉3.注意4.个性二、填空题(8分)1、是能力形成和发展的自然前提。
2、思维的基本特征是和。
3、意志行动的中心环节是。
4.猛烈的、短暂的、爆发式的情绪体验叫。
5、清晨起来记忆效果比较好,这是因为没有抑制。
6.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和。
三、判断正误(8分)1、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映象。
()2、一个人专心时往往对周围的事情“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这种现象是负诱导。
()3、一个人的动机越强烈,解决问题的效率就越高。
()4、“一目十行”“一览无余”等说明人的注意力的范围很大。
()5、少年的自我评价能力落后于评价他人的能力。
()6、一个人的知识越丰富,他的能力就越高。
()7、记忆表象是从知觉过渡到思维的中间环节。
()8、稳定的直接兴趣是保持有意注意的重要条件。
()四、单项选择(8分)1、一个人“半成熟、半幼稚”的时期是指()。
A少年期 B童年期 C幼儿期 D青年初期1、某人动作平和、执着,注意力稳定,内心思想不轻易外露,他的气质属于()。
A粘液质 B抑郁质 C胆汁质 D多血质3、一年级小学生算数时往往板着手指头数,这种思维是()。
A动作思维 B形象思维 C形式逻辑思维 D发散思维4、勤奋与懒惰属于()。
A气质特征 B能力特征 C性格特征 D意志特征5、某学生的智力年龄为10岁9个月,实际年龄为10岁,他的智商属于()A 超常 B正常 C偏高 D低常6、《红楼梦》中林黛玉“见花落泪,见月伤心”,她的情绪状态属于()A激情 B应激 C心境 D热情7、有的学生听课时做小动作,这是注意的()A转移 B分配 C分心 D起伏8、能够觉察出两个刺激物之间最小差别量的能力叫感觉的()。
A绝对感受性 B差别感受性 C差别感觉阈限 D绝对感觉阈限五、简答(8分)1.简述气质的实践意义。
2.简述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
1996年一、解释下列概念(9分)1、创造想象2、意志3、性格二、填空(8分)1.知觉的基本特征有、、理解性、恒常性。
2.依据识记材料的性质以及在识记时是否以理解为基础,可以把识记划分为和。
3.人类思维的基本过程是和。
4.注意的基本品质有:注意的广度、、和注意的转移。
5.人类最基本或最原始的情绪是:快乐、愤怒、、。
6.一般把意志活动分为和两个阶段。
7.按个体独立性的程度将性格分为和。
8、能力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和表现早晚的差异。
三、判断(10分)1、感觉反映事物的个别属性,知觉反映事物的整体,所以,知觉是感觉的数量的总和。
()2、学习较长的系列材料时,材料的开端和末尾部分一般遗忘较少,而中间部分遗忘较多。
()3、教学中向学生提供感性材料时,运用变式的目的是为了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
()4、当注意力不集中时,人们对当前感知的事物很难有清晰的认识,因此,注意是很重要的认识过程。
()5、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人的感情是由客观事物引起的,因此,情绪和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本身性质的反映。
()6、想象具有超现实性,没有相应的感知材料同样能产生想象。
()7、列宁曾经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们对真理的追求。
这种情感是人类道德感的表现。
()8、个性倾向性是人们进行各种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个性心理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
()9、智力测验是对人们一般能力的测验。
()10、气质在人的实践活动中虽不起决定作用,但它能影响活动的效率。
()四、简答题(1题5分,其余4分。
共13分)1、简要说明感知觉、记忆、思维三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教学中如何利用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3、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如何?1997年一、解释(每题2分,共8分)1.条件反射2.知觉3.性格4.想象二填空(每题1分,共8分)1.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包括()和()。
2.思维的基本特征是()和()。
3.知觉的基本特征是()、()、()和()。
4.意志行动的中心环节是()。
5.个性具有核心意义的是()。
6.早晚记忆效果好,这是因为没有()。
7.情绪状态主要有()、()和()。
8.注意的特征包括()和()。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8分)1.遗传素质是能力发展的自然前提。
()2.“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说明人的注意范围很大。
()3.我们应培养学生的强烈的学习动机,因为学习动机越强烈,解决问题的效率就越高。
()4.人的知识越丰富,其能力就越高。
()5.少年的自我评价能力落后于对他人的评价。
()6.小学生扳着手指算数,说明思维是形象思维。
()7.过度学习超过150%时,记忆效果并不继续上升,这是因为超限抑制的问题。
()8.我们把影响人的活动效率的一切特征,统称为能力。
()四、选择题(每题1分,共8分)1.智力的高低反映了()。
特殊能力操作能力一般能力才能2.创造性思维的主要成分是()。
集中思维抽象思维发散思维直觉思维3.()直接引起无意注意。
直接兴趣学习动机内容性质具体任务4.情感的文饰是()的情感特点。
少年期青年初期童年期青年中期5.某学生的智力年龄为10岁10个月,实际年龄为10岁,他的智商属于()。
超长正常偏高低常6.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们对真理的追求。
这种情感是()的表现。
道德感理智感美感责任感7.某人动作平和、执著,注意力稳定,内心思想不轻易外露,其气质属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