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微生物学实验

微生物学实验


细菌基本形态的观察
利用油镜,观察细菌的基本形态(球状、杆状和螺旋状),边观察边绘图。
四联球菌
链球菌
枯草杆菌
水弧菌
五. 观察结果(绘图)P46
绘出在油镜下观察到的形态图,注意菌体的形态、大小比例、排列, 同时标明菌名(包括拉丁学名)和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镜使用的原理
1. 香柏油的折射率 与玻璃接近,提高 了视野的照明度。
2 . 提高了显微镜的 分辨率
三. 实验材料:
玻片标本:
球状:四联球菌(Micrococcus tetragenus ) 杆状:枯草杆菌( Bacillus subtilis ) 螺旋状:水弧菌(Vibrio aquatilis) 示范片:溶血链球菌(Streptococcus hemolyticus) 其他器材:显微镜、香柏油、清洁剂、擦镜纸 等
六.分析及讨论:
七.思考题:(P47)
1. 用油镜观察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在载玻片和镜 头之间滴加香柏油有什么作用?
2. 镜检标本时,为什么先用低倍镜观察,而不是 直接用高倍镜或油镜观察? 3. 影响显微镜分辨率的因素有哪些?
实验三 细菌简单染色及革兰氏染色
实验项目号:80000039102 实验类型 : 验证性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和分辨率
1. 放大倍数=接物镜放大倍数×
接目镜放大倍数 2. 显微镜的分辨率 是表示显微 镜辨析物体(两端)两点之间距 离的能力,可用公式表示为: D=λ/2n·sin(α/2 ) 式中D:物镜分辨出物体两点间 的最短距离。 :可见光的波长(平均0.55m) n: 物镜和被检标本间介质的折 射率。 :镜口角(即入射角)。
显微镜保养和使用中的注意事项:
1.不准擅自拆卸显微镜的任何部件,以免损坏。 2.镜面只能用擦镜纸擦,不能用手指或粗布,以保证光洁 度 3.观察标本时,必须依次用低、高倍镜,最后用油镜。当 目视接目镜时,特别在使用油镜时,切不可使用粗调节 器,以免压碎玻片或损伤镜面。 4.观察时,两眼睁开,养成两眼能够轮换观察的习惯,以 免眼睛疲劳,并且能够在左眼观察时,右眼注视绘图。 5.拿显微镜时,一定要右手拿镜臂,左手托镜座,不可单 手拿,更不可倾斜拿。 6.显微镜应存放在阴凉干燥处,以免镜片滋生霉菌而腐蚀 镜片。
一.实验目的: 1. 2. 3. 学习微生物制片、染色的基本技术; 了解革兰氏染色的原理,掌握革兰氏染 色的方法; 巩固油镜的使用方法,熟练观察细菌的 个体形态。
二.基本原理: 简单染色:
简单染色法是只用一种染料使细菌着色
以显示其形态。染料主要有碱性染料、酸
性染料和中性染料三大类,通常采用碱性
染料进行染色。因细菌在中性、碱性或弱
处理完成后,盖好皿盖,倒置培养皿,置于37℃温箱培养1-2天观察,记录实验结果。
五. 实验结果: 将实验结果记录于下表(P8):
表1:微生物检测的结果记录表
处理方法 菌落数量 菌落特征
(大小、形状、透明 度、颜色等)
( 1)
( 2)
( 3)
( 4)
简要说明
菌落数量可用“+”和“-”来表示,从多到少依次表示为++++,+++,++,+,-
四. 实验方法和步骤:(P44-45)
主要是油镜的使用
1. 2. 3. 4. 5. 用前检查:零件是否齐全,镜头是否清洁。 调节光亮度 低倍镜观察:粗调、细调 高倍观察 :细调 油镜观察:高倍镜下找到清晰的物象后,旋开高倍镜, 在标本中央滴一滴香柏油,转过油镜,使油镜镜头浸 入香柏油中,细调至看清物象为止。 6. 换片:另换新片,必须从“3”开始操作。 7. 标本片的清洁: 8. 用后复原:观察完毕,上悬镜筒,先用擦镜纸擦去镜 头上的油,然后再用擦镜纸沾取少量清洁剂擦去残留 的油,最后用擦镜纸擦去残留的清洁剂,后将镜体全 部复原。
二.基本原理: 环境中的微生物在营养丰富的培养 基平板中经过培养即可长成肉眼可见的 菌落,从而可检测到环境中存在的微生 物的类型和数量。 三.实验材料: 营养琼脂平板、 灭菌棉签、 恒温培养箱等
四. 实验方法和步骤:(P6-7)
每四个同学为一组,每个同学一个营养琼脂平板,每人各选取以下其 中一种处理方法(或你感兴趣的其他方法),写好标签:
六. 分析及讨论:
七.思考题: 通过本次实验,在防止微生物污染 与扩散方面,你学到了些什么?有何体 会?
实验二 显微镜的使用和细菌基本形态的观察 (P40-47)
实验项目号:80000039101 实验类型: 验证性
一.实验目的: 1. 2. 学习并掌握显微镜,特别是油镜的工作原 理和使用方法 ; 熟练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菌的个体形态 。
酸性的溶液中时常带负电荷,而染料电离
后的染色部分带正电荷,易与细胞结合使
其着色。
革兰氏染色法(细菌学上最常用的鉴别染色法):
根据细胞壁结构和成分的不同
三. 实验材料:
菌种:
枯草杆菌(Bacillus subtilis) 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染色液和试剂:革兰氏染色液、简单染色液等 芽胞、鞭毛、荚膜的示范片 其他器材:显微镜、香柏油、清洁剂、擦镜 纸等
二.基本原理:
微生物的个体很小,必须要借助显微镜才能看清其形态。
显微镜的构造
1.光学部分:接目镜 、
接物镜 、 照明装置(聚光镜、 虹彩光圈、 反光镜等). 它 使检视物放大,造成物象.
2.机械部分:镜座、镜
臂、镜筒、物镜转换器、 载物台、载物台转移器、 粗调节器、细调节器等部 件.它起着支持 调节 固定 等作用.
1. 实验室空气中的微生物:比较培养基暴露于空气不同时间的区别:

打开皿盖,把培养基平板暴露于空气中10min,盖好皿盖; 打开皿盖,把培养基平板暴露于空气中30min,盖好皿盖;
2. 比较洗手前后手指上微生物的区别:在培养皿底部用记号笔分四个区(A、B、C、 D区),洗手前后分别用手指在培养基表面轻按。(注意不要按碎培养基。) 盖好皿盖。 3.口气中的微生物:打开皿盖,对着培养基吹气。 4.实验台面的微生物:用灭菌棉签揩拭实验台面,再用此棉签在培养基表面滚动一 下,也可用同样方法检测你所感兴趣的其他地方或物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