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优秀议论文范文【三篇】
恐惧攫紧了心脏。
只有双手还在不识时务地抖动着。
我迈入考场,周围是死一般的寂静。
这样的考场,这样的应试教育,能培养出真正的人才么,我想。
北大学生,应试教育做得够好了吧。
哪个上北大的不是数一数二的尖子?不过仍然用硫酸泼熊。
这不就是无数次考试考出的结果吗?可见考的出来的未必就是人才。
韩寒,80年代的优秀作家,在学校里是红灯高挂,还留过级。
不过同时,他的小说《三重门》销售量却一直处于排行榜前列,半年就发行超过百万册。
比尔盖茨,果断地弃学研制软件,最终成为首富。
可见,考不出或者不去考的也未必就是脓包。
这样的考试真的起着什么至关重要的作用吗?看来似乎是的。
因为老师啊家长啊的全部都说要好好学习,才能得到好工作,才能有出息……不过这些好好学习的跟不好好学习的人又怎么解释呢?不好好学习的他们没有出息吗?好好学习的他们又有出息吗?说应试教育真的起着什么至关重要的作用,看来不然吧。
那么,为什么还要大力推广这样的教育呢?为何中国的学生都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又门门不精的学奴呢。
请问各位,一个人能否在同时实行数学家和历史学家的工作?既然每人都是社会里的一颗螺丝钉,那么为什么还要去学做螺母呢。
如果把欧美教育培养出的人和中国教育培养出的人实行对比,那么欧美教育培养出的就是样式不同的各种先进工具,每种不同,能够在不同环境发挥自己的作用;而中国教育培养出的就是件件一样的劣质瑞士军刀,件件都通,件件不精,就算到了某种环境,也不能发挥很好的效果。
甚至瑞士军刀的其他功能会因为很少使用而生锈再也无法使用。
可惜,再怎么想,我也仅仅一介无名小卒,又怎能期盼蜉蝣撼树呢?中国的应试教育已经根生蒂固,短时间内是无法改变的了。
突然,提示钟声响起,距考试结束仅剩15分钟。
低头看看试卷,依然一尘不染。
这就是——死亡笼罩的战场吗?
恐惧攫紧了心脏。
只有双手还在不识时务地抖动着。
周围是死一般的寂静。
【第二篇:耻之死】
我是一个爱历史的人,思绪常常随着历史横游八万里,纵观几千年,
泛舟史海时算是能观景晓情了。
孟子曰:无耻之耻,无耻矣。
想不到他老人家早在千百年前就看
破人性,令人掩卷深思。
耻之死,让我对历史重新感悟。
春秋战国之时,战火纷飞,各国互相吞并。
吴国、越国作为后起
之秀,以初生牛犊之势,意气风发,锐不可挡,也曾在五霸中占有一
席之地。
吴越之战最终也不可避免的暴发了。
起先各有胜负,但在决
定性的一战中,越国失利。
越王勾践在吴国养马驾车三年,住石屋、
穿布衣、受尽凌辱。
三年之后归国,勾践为雪国耻自批己罪,卧薪尝胆,发展国力,并接受谋士之策以十计从政治、经济等方面着手,终
于灭掉吴国成为一方霸主。
仔细琢磨,夫差成于荣败于耻,勾践败于耻,但也成于耻。
再来看看秦末时期,秦二世施行暴政,百姓怨声载道。
继陈胜、
吴广之后,刘邦、项羽二人为民振臂高呼,叱咤风云,毅然踏上反秦
之路。
刘邦咸阳初立威,项羽巨鹿破大敌。
于是短暂的大秦王朝在呐
喊声中轰然倒塌。
随之而来的楚汉之争中项羽以他的勇猛之势,大败
刘邦。
仅仅这个本已定好的历史因刘邦的卷土重来而改写,垓下之战,霸王被逼无奈,自认无颜见江东父老,自刎乌江。
后人皆感叹评价:
刘邦的知耻换来的是大汉四百年基业,而霸王留下的仅仅乌江的滚滚
东流。
也正因为他的知耻,造就了一个敢爱敢恨、敢拼敢死的英雄形象。
刘邦因耻而荣,项羽亦因耻而荣。
三国时期,诸葛亮受刘备之命前往东吴,说服孙权,以孙、刘联
合再凭长江之险以拒曹操,但他在东吴时舌战群儒、智激孙权、草船
借箭、七星祭风等表现出的无穷智慧使周瑜妒忌而又惊恐,千方百计
想除掉诸葛亮,但屡次不能得逞。
紧接着诸葛亮离开东吴后,计袭南郡,智救刘备,力保荆州。
世人对周瑜受此三气而死的评价仅仅定为
心胸狭隘,但却只有苏轼能真正读懂周瑜。
他的死不是心胸狭隘,而
是“耻”,耻于不能胜过诸葛亮这个吴国大患。
“既生瑜,何生亮”,道出了周公瑾忧国忧民的忠心啊!相比之下,三国袁术就很无耻了,军
败山倒,还在想以前的浮华生活,一碗蜜水,无耻之心,就已注定他
的失败了。
到了近代,李鸿章作为直隶总督,使得他御辱自强的设想有了更
大的施展空间。
不过甲午战败,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得他背上了卖国
贼的骂名,但又有谁知道他在签订《辛丑条约》时被俄侮辱,又气又恨,最后又郁郁而终呢?不甘心大清的****而受到的凌辱,耻之死,让
我对他重新评价。
……
纵观千古,荣辱之间似乎存有某些必然的联系,思荣得耻,知耻
可荣。
【第三篇:面对失去】
人无完人,金无赤足。
每个人都在追求完美,但是上帝偏偏太吝啬,不会把一切都给你。
面对失去你会如何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