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丽水生态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丽水生态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丽水市生态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丽水市农业局2016年12月目录一、发展基础 (1)(一)农业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1)(二)平台建设日臻完善,生态农业持续发展 (2)(三)经营主体不断壮大,品牌效应持续增强 (3)(四)循环农业初见成效,质量安全总体向好 (4)(五)基础设施显著改善,综合能力稳步提升 (5)(六)农村改革稳步推进,体制机制不断完善 (5)二、机遇挑战 (6)(一)丽水生态农业发展面临的机遇 (6)(二)丽水生态农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8)三、发展目标 (10)(一)指导思想 (10)(二)基本原则 (11)(三)发展目标 (12)四、主要任务 (16)(一)优化发展布局,拓展农业功能 (16)(二)夯实发展平台,提升农业产能 (21)(三)加快产业集聚,推动农旅结合 (23)(四)突出生态循环,保障质量安全 (25)(五)改善设施装备,强化发展基础 (27)(六)发展互联网+,推进农业信息化 (28)(七)坚持双轮驱动,加快创业创新 (29)(八)培育新型主体,适度规模经营 (31)五、重点工程 (32)(一)生态农业“912”工程 (32)(二)产业提质增效工程 (32)(三)产业深度融合工程 (37)(四)农业“双创”工程 (38)(五)经营主体培育工程 (40)(六)农业品牌培育工程 (40)(七)农业科技创新工程 (41)(八)产权制度改革工程 (42)(九)农业人才培育工程 (43)(十)法治农业建设工程 (43)六、保障措施 (44)(一)加强组织领导,推动规划顺利实施 (44)(二)强化政策保障,改善农业发展环境 (44)(三)加大投入保障,夯实农业发展基础 (45)(四)创新体制机制,增强农业发展活力 (45)(五)推进依法治农,提升管理服务水平 (45)(六)加大对外宣传,营造农业发展氛围 (46)丽水市生态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十三五”时期是我市农业在经济新常态下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的重要时期,为了全力打造全国生态保护和生态经济“双示范区”,大力发展生态精品农业,积极推进农业转型升级,推进农旅深度融合,根据《浙江省农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丽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并与《丽水市生态精品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3—2020年)》等规划相衔接,特编制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十二五”时期,是丽水农业稳步发展的时期,全市各级农业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农业工作部署,着力在“生态立农、改革活农、科技兴农、质量强农、多措惠农、依法治农”等方面下功夫,积极推进农业“三区”建设,实施助农增收各项服务措施,聚焦生态精品农业发展,农业发展保持了稳定增长的良好态势。

(一)农业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2010年以来,丽水农业发展态势良好,呈稳步增长态势,农业总产值由2010年的96.97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140.31亿元,年均增长7.7%;农业增加值由2010年62.93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91.98亿元,年均增长3.6%;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由2010年9.5:49.5:41.0优化为2015年8.3:45.6:46.1,农业增加值在三产的占比高出全省平均水平4个百分点,居全省前列;粮食生产保持稳定,2015年粮食总产量达到47.77万吨;农业总产值中食用菌、茶叶、水果、蔬菜、中药材、畜禽、笋竹、油茶等主导产业产值由2010年68.5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105.22亿元,年均增长8.9%。

农民收入持续增长,2015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000元,年均增长11%,连续8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增速连续7年居全省首位,全面消除了占全省1/4的农村家庭人均收入4600元以下贫困现象,城乡收入比从2010年的3.23:1缩小至2.19:1,缩小1.04,缩幅居全省首位。

(二)平台建设日臻完善,生态农业持续发展。

农业“三区”建设持续发力,累计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38.7万亩,省级现代农业园区89个,其中现代农业综合区13个,数量居全省各市第一;农产品加工园区供地5924亩,入园企业139家,投产104家,园区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坚持“生态化规划、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电商化营销”“四化”发展路子,全面实施生态精品农业“361”工程,全市累计创建市级生态精品农业示范县3个、示范乡镇40个,培育示范企业和示范合作社203家、示范家庭农场870家,生态精品农产品887个。

农业与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不断加大,建成松阳茶叶、龙泉与庆元食用菌、庆元竹产业等省级示范性全产业链4条,建成休闲观光农业区(点)256个、休闲家庭农场45个,云和梯田等21个区(点)荣获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国字号”头衔。

遂昌、莲都、龙泉分别被评为国家级、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青田稻鱼共生系统、庆元香菇文化系统、云和梯田农业系统成为全球、全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

“互联网+农业”发展步入快车道,“一网”(丽水生态精品农业信息服务系统)、“一馆”(淘宝丽水特色馆)运行良好、“一村一店”逐渐普及,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电子商务普及率64.8%,遂昌成功举办农业部、商务部农村信息化工作现场会,农村电子商务的“遂昌模式”走向全国。

(三)经营主体不断壮大,品牌效应持续增强。

大力扶持、培育、发展各类新型农业主体,通过引进、做大做强方式培育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73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38家,富来森、仙人源、九川竹木等3家企业分别在美国纳斯达克和上海新三板挂牌上市;通过“生产标准化、经营品牌化、管理规范化、社员技能化、产品安全化”“五化”建设,培育市级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289家,其中国家级94家、省级58家;通过示范性、综合性家庭农场创建,培育市级“二十佳”示范性家庭农场34家,市级“十佳”休闲性家庭农场10家,省级示范性家庭农场107家;通过多渠道、多方式加大对农业从业人员的培训,培育职业农民1369人。

农产品区域品牌培育取得新突破,创建全国地级市首个覆盖全区域、全产业、全品类农业品牌——“丽水山耕”区域农产品公用品牌,其影响力不断扩大,已有120个产品加入“丽水山耕”公用品牌,形成母子品牌系列,平均溢价30%以上;积极打造庆元香菇、丽水香茶、丽水香鱼、丽水中蜂、青田杨梅、缙云茭白等特色产业区域品牌,其品牌效应持续扩大,市场影响力不断提升;全市累计通过“三品”认证农产品1063个、地理标志农产品13个,连续两年在杭州举办丽水生态精品农博会,成效显著,广受好评;积极参加省农博会和重点目标市场农产品推介活动,丽水生态农产品营销跃上新台阶。

(四)循环农业初见成效,质量安全总体向好。

全域推进9个县(市、区)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示范市“双创”行动,累计建设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县2个、示范区12个,示范主体31个。

推进畜禽排泄物治理利用,整治提升并通过验收的养殖场692家,落实生态消纳地50.6万亩,建成粪便收集处理中心14家。

积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病虫害防治技术,每年实施测土配方施肥250万亩(次)以上,共实施16万亩标准农田质量提升工程,累计完成统防统治157万亩。

扎实推进农村沼气建设,累计发展农村沼气用户3.5万户,农村清洁能源利用率达到60%。

其次,以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为抓手,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

实施莲都、龙泉、遂昌、松阳、景宁5个县(市、区)“农作物放心工程”试点。

依托省级溯源管理平台,全市共建立649个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点,建立生产主体信息库,入库企业2368家,省级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实现“省级以上示范合作社、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全覆盖。

9个县(市、区)均建成农产品检测中心,158个乡镇建成农产品快速检测室,并对公众免费开放。

制定农业生产标准214个,农产品抽检合格率均在98%以上,农业标准化覆盖面平均达到61.2%,未出现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五)基础设施显著改善,综合能力稳步提升。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长足进步,农业机械化、设施化水平不断提高,全市设施农业面积达到16万亩,年均增长9.9%,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40%。

农业的科技支撑、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一批农业先进适用技术得到有效推广,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与浙江大学合作,实施首席专家制度,与省农科院合作,推进院地合作科技项目27个,完成10个。

建成乡镇农技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三位一体”的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体系,为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六)农村改革稳步推进,体制机制不断完善。

“全国扶贫改革、农村集体产权改革、农村金融改革”三大改革配套推进,走在前列。

丽水在全国东部六大扶贫改革试点中先行先试,处于领先位置。

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方面,全面完成全市2727个村经济合作社股份制改革,确定股东个数213.74万个,量化资产16.31亿元,累计分红2730万元;全面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办证工作,完成土地确权登记二轮土地承包面积84.5万亩,实测面积115.1万亩,土地确权登记率73.4%。

初步建立覆盖“市、县、乡”三级的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体系,其中市级农村产权交易中心1个,县级农村产权交易平台9个,乡镇农村产权交易窗口172个,累计完成农村产权公开交易1147宗,交易额2.47亿元。

创新农村金融服务,开展土地流转经营权证抵押贷款工作,累计发放土地流转经营权证1177本,土地流转经营权证抵押贷款余额4.04亿元。

丽水农业在“十二五”时期所取得的成绩,为“十三五”时期农业的继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机遇挑战“十三五”时期,是我国经济社会步入新常态的关键时期,也是丽水农业转型发展、绿色发展的重要时期,丽水农业既面临着重大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挑战,抓住机遇、破解难题、趁势而上,是实现农业发展目标的战略选择。

(一)丽水生态农业发展面临的机遇1.新型工业化为生态农业发展形成要素支撑。

“十三五”时期是经济新常态的重要时期,也是经济结构进行深度调整的时期,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新型工业化对现代生态农业的支撑作用将显著增强,现代生态农业发展所需要的资金、技术、设备将得到更大程度、更高水平的满足。

与此同时,用新型工业化的理念与方式来推进农业现代化,将加快农业标准化、规模化、技术化发展,同时也有利于农业集聚化、集约化、产业化水平的提高,从而形成对现代农业强有力的要素支撑与发展引领。

2.城镇化为生态农业发展带来新的增长动力。

按照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五中全会对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战略部署,“十三五”时期将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从丽水来看,将有50万以上农业户籍人口转化为城镇户籍人口,这一趋势将对土地规模化经营产生重大推动作用,也有利于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