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诺奥新材料有限公司新材料一体化基地一期年产2万吨丙醛和10万吨正丙醇项目环境影响修编报告南京诺奥新材料有限公司编制日期:2014年04月目录1总论 (3)1.1项目由来 (3)1.2编制依据 (5)1.2.1 国家有关法律、法规 (5)1.2.2 当地有关法律、法规 (6)1.2.3 技术导则及规范 (7)1.2.4 项目依据 (7)1.3评价目的及工作原则 (7)1.3.1评价目的 (7)1.3.2 评价工作原则 (7)1.4评价重点及评价等级 (8)1.4.1评价重点 (8)1.4.2评价等级 (8)1.5评价范围及环境保护目标 (9)1.5.1 评价范围 (9)1.5.2 环境保护目标 (9)1.6评价因子及评价标准 (10)1.6.1 评价因子 (10)1.6.2评价标准 (11)2建设项目周边地区环境概况 (15)3修编前项目工程分析及污染防治措施 (16)3.1修编前项目概况 (16)3.2生产规模及产品方案 (16)3.3厂区平面布臵 (18)3.4主要原辅材料及毒理毒性 (18)3.5主要生产设备 (21)3.6生产工艺流程 (23)3.6.1反应方程式.......................................................................... 错误!未定义书签。
3.6.2工艺流程说明...................................................................... 错误!未定义书签。
3.7污染物排放情况 (32)3.8污染防治措施 (36)3.9污染物排放总量 (37)3.10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38)3.11原环评批复要求 (38)4修编后工程分析、污染防治措施及环境影响分析 (41)4.1变更理由 (41)4.2修编内容 (41)4.3修编后污染物产生及排放情况 (45)4.4修编后污染防治措施变化情况及影响 (47)4.5修编后环境影响分析 (48)4.6修编后清洁生产 (53)4.7修编后总量控制 (54)4.8修编后环境风险 (55)4.9修编后环境可行性 (56)4.10修编后“三同时”及监控措施 (56)5结论 (58)5.1修编前后污染物产生及排放情况 (58)5.2修编前后环境影响情况 (58)5.3修编前后污染防治措施 (59)5.4修编前后总量控制 (59)附件附件一、环保业务咨询表;附件二、南京诺奥新材料有限公司新材料一体化基地一期年产2万吨丙醛和10万吨正丙醇装臵废气处理改造说明;附件三、《南京诺奥新材料有限公司新材料一体化基地一期年产2万吨丙醛和10万吨正丙醇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批复(宁环建[2012]26号);附件四、试生产批准文件;附件五、环评委托书;附件六、声明。
1总论1.1项目由来南京诺奥新材料有限公司是由山东淄博诺奥化工有限公司在南京投资成立的独资企业,位于江苏省南京化学工业园。
山东淄博诺奥化工有限公司位于山东淄博,其产业以醇、醛类精细化工为主,建有年处理能力为1.6万吨丁辛醇残液精馏装臵、7万吨丙醛装臵、7万吨正丙醇装臵、4万吨丁辛醇加氢装臵、3万吨丁辛醇残液回收装臵和3万吨异丙醇装臵,主要产品有丙醛、正丙醇、正丁醛、混合丁醇、辛醇、碳十二等。
南京诺奥新材料有限公司在南京化学工业园投资建设新材料一体化基地,规划分三期建设,一期投资建设2万吨丙醛和10万吨正丙醇装臵,二期三期为丙醛、正丙醇扩建项目及相关产业链项目。
目前南京诺奥新材料有限公司已投资42000万元在江苏省南京化学工业园长芦片区新建了“新材料一体化基地一期年产2万吨丙醛和10万吨正丙醇项目”,该项目已于2012年2月24日取得了环评批复(宁环建[2012]26号)。
项目总占地面积100000m2,定员90人,全年工作333d,日工作时间24h,全年工作8000h,目前已进入试生产阶段。
已建成项目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羰基合成反应系统排放的不凝气、丙醛精馏塔排放的废气、低压蒸发器冷凝器放空气、乙烯吸收塔放空气、丙醛加氢反应器排放的废气、丙醇精馏工段脱轻塔排放的不凝气原设计是将其收集后送油气混烧锅炉燃烧后,达标排放。
但随着试生产的开展,发现使用油气混烧锅炉处理生产废气,回收的蒸汽能量没有达到预计的效果,且操作复杂,危险性较大,为保证生产安全稳定进行,防止环境污染事故发生,企业决定调整废气处理措施,将正常生产时期废气处理工艺改为由地面火炬燃烧处理。
主要调整内容见表1.1-1。
江苏润环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表1.1-1项目调整前后情况一览表由于项目废气处理工艺的调整,原有环评报告书需要进行环境影响修编。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南京诺奥新材料有限公司委托江苏润环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承担该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的修编工作。
接受委托后,江苏润环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及时组织人员赴现场调研,考察了该项目的实际建设情况,收集了有关资料,根据工程项目有关资料、建设项目所在地的自然环境状况、社会经济状况等有关资料,完成了该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工作,并将提交给建设单位报送南京市环保局化工园分局组织审查。
1.2 编制依据1.2.1 国家有关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2月28日);(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4月29日);(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年10月29日);(5)《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5年4月1日);(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年10月28日);(7)《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12年2月29日);(8)《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国家环保部、发改委等,2008年8月);(9)《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2月16日修订)。
1.2.2 当地有关法律、法规(1)《江苏省排放污染物总量控制暂行规定》(江苏省人民政府[1993]第38号令);(2)《江苏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江苏省政府2003年3月);(3)《关于切实做好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工作的通知》(苏环管[2006]98号);(4)《关于印发<江苏省排污口设臵及规范化整治管理办法>的通知》(苏环控[1997]122号文);(5)《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2012年1月12日修订);(6)《关于进一步做好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意见》(苏环管[2005]35号);(7)《江苏省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2012年修订版,江苏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通过,2012年1月12日);(8)《江苏省长江水污染防治条例》(2012年修订版,江苏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于2012年1月12日通过);(9)《江苏省工业和信息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苏政办发[2013]9号);(10)《江苏省政府关于推进环境保护工作的若干政策措施》(苏政发[2006] 92号);(11)《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全省化工生产企业专项整治方案的通知》(苏政办发[2006]121号);(12)《省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节能减排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江苏省人民政府,苏政发[2007]63号。
1.2.3 技术导则及规范(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T2.1-2011);(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环境》(HJ19-2011);(6)《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7)《江苏省工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主要内容编制要求》,江苏省环境保护厅,2005年5月。
1.2.4 项目依据(1)《南京诺奥新材料有限公司新材料一体化基地一期年产2万吨丙醛和10万吨正丙醇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批复(宁环建[2012]26号);(2)项目委托书;(3)委托方提供的其它技术资料。
1.3评价目的及工作原则1.3.1评价目的根据废气处理措施调整情况分析污染物排放量的变化;分析环保措施的可行性,可靠性;给出调整后的污染物排放总量变化情况;分析废气处理措施调整前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的变化。
1.3.2 评价工作原则(1)贯彻―清洁生产‖、―源头控制‖原则,做好工程分析,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物的产生量和排放量。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有关规定,贯彻―达标排放‖、―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原则。
(2)充分利用原有环评报告已有的资料和有关数据,进行产污及环境影响的变化分析和评价。
(3)实用性原则。
通过本次环境影响修编为环境管理提供决策依据,为项目实施环保措施提供指导性意见。
1.4 评价重点及评价等级1.4.1评价重点(1)调查项目变化情况,通过工程分析,核算项目调整后―三废‖产生、排放量,给出排放总量调整建议。
(2)预测及分析调整后项目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及范围。
(3)在上述工作基础上,调整相应的污染防治对策,并反馈于本项目工程建设。
(4)根据修编后工程分析、影响分析给出评价结论。
1.4.2评价等级(1)地表水评价等级调整后,废水排放量不变,对地下水影响情况不变,因此评价等级不变,仍为三级。
(2)地下水评价等级调整后,废水排放量不变,因此评价等级不变,为影响分析。
(3)大气评价等级调整后,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有所减少。
因此,大气评价等级不变,仍为三级。
(4)声环境评价等级调整后,设备无增加,且周边200m无声敏感保护目标,噪声评价等级不变,仍为三级。
(5)风险评价等级调整后,与原环评报告书相比,风险水平不发生变化。
根据原环评报告第10章重大危险源判别结果,判定项目属于重大危险源,项目使用贮存可燃、易燃危险性以及有毒危险性物质,依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中判别参数的规定,项目环境风险评价为一级。
表1.4-1 评价工作级别1.5 评价范围及环境保护目标1.5.1 评价范围(1)区域主要污染源调查范围:评价区内主要大气污染源及水污染源企业。
(2)大气评价范围:建设项目废气主要为CO、丙醛、乙烯、乙烷、正丙醇、NO x、SO2、烟尘,评价范围为以项目所在地为中心,2.5km为半径的圆形区域。
1.5.2 环境保护目标项目环境保护目标详见表1.5-1及图1.5-1。
1.6 评价因子及评价标准1.6.1 评价因子与原环评报告相比,大气评价因子增加了SO2和烟尘,其他评价因子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