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树木学
总论——棵子植物各论——被子植物各论
第一章园林树木学概述
概念
树木:木本植物的总称(乔木、灌木、木质藤本)
园林树木:凡适合城乡各类型园林景观、风景名胜区、休疗养胜地、森林公园等应用,以美化、改善和保护环境为目的的木本植物。
园林树木学:研究园林树木的识别特征、分类、地理分布与生态适应性,景观与观赏价值,及其在园林中的应用等的科学。
花卉(广义)——凡是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并经过一定技艺进行栽培和养护的植物,有观花、观叶、观茎、观果和观根的植物总称。
花卉(狭义)——仅指有观赏价值的草本植物,暨草本观花和观叶植物。
(1)国林树木的识别特征的认识和描述
(2)园林树木的分类,包括系统分类、利用价值的分类等
(3)园林树木的分布与生态环境适应性
(4)园林树木的观赏价值与景观应用效果的评价
(5)园林树木在园林景观中应用
我国园林树木特点:世界园林之母无中国植物不成园林
(1)种类丰富(多纬多经、海拔跨度大)
我国从南到北的多纬度变化,从东到西的多经度变化和从低海拔到高海拔的多阶梯变化,造就了我国复杂多样的自然地理与气候条件,
在气候带上:寒带、温带、暖温带、北亚热带、亚热带和南亚热带及热带
在湿度上:自东到西海洋性湿润森林地带至大陆性干早半荒漠和荒漠地带,
在地形上:地势从东北向西南由低至高,海拔高度变化特大,特别在我国西南地区尤其明显,形成了东部地区大部为平原和丘陵,西部为高原、山地和盆地,海拔高差大,气候、土壤差异悬殊的生境,各种不同生态要求的树木均能找到自己的生态位,因此植物种类丰富。
我国受地史变迁的影响较小,特别是没有遭受北方大陆第四期冰盖的破坏,使很多第三纪植物以前的子遗植物得以保留下来,这也是保存牛丰富性的重要原因。
据统计,我国种子植物中的木本植物有8000种以上,全国种子植物总数的1/3,其中乔木3000种左右,这些乔灌木经过引种驯化,在各种景观中加以应用。
以在园林中占有极其重要地位的裸子植例,全世界共有15科80属约800种,我国原产的有10科33属约185种,分别占世数的83.3%、46.5%及23.1%。
(2)地位重要,影响力广
虽然我国风景园林树木资源十分丰富,但由于19世纪未20世纪初,我国国力薄弱,外国列强加强了对中国各种资源的掠夺,当然也包括树木资源,从而导致我国大量树木资源外流。
如英国派遣的人员来华以传教为名,在中国大量采集植物标本,先后有罗伯特福琼(Robert Fortune)、享利威尔逊( Ernest Henry Wilson)、法金:瓦特(K.K.Word)、乔治福莱斯(George Forrest)及德那威(Delavay) 等多人。
这些人有的在中国长达数十年,通过各种途径,带走了我国数千种植物和树木资源,分布地遍及我国各地。
绚丽多彩的中国风景园林树木就这样大大丰富了英国植物园乃至世界各国的风景园林树木种类。
以英国为例,爱丁堡植物园中的杜鹃花属(Rhododen-dron, 306种)、报春属(Primula, 40种)和木兰属(Magnolia, 15种) 植物多引种于我国。
同时在英国、美国、意大利、法国等国家,还充分利用了我国的树木资源建立了各种植物专类园,如英国丘园的牡丹园有11种及变种源于我国。
意大利、法国德国、日本引裁了大量的我国园林树木。
在园林植物育种方面,这些资源也发挥了面要作用,如月季Rosa chinensis.杜鹃Rhododendron sinmsi、山茶Camellia japonica的代良品种及金黄色的牡丹Paeonia sufruicosa 都是用中国种源作为选育材料而获得成功的。
(3)分布集中
我国是许多植物科、属的世界分布中心,其中有些科、属又在国内一定的区域内集中分布,形成中国分布中心。
木本植物类群中的杜鹃属Rhododendron、槭属Acer、蜡梅属Chimonanthus、含笑属Michelia、油杉属Keteleeria、木犀属Osmanthus、泡桐属Paulownia、四照花属Dendrobenthamia、蜡瓣花属Corylopsis、李属Prunus、椴树属Tilia等均以我国为分布中心。
以我国为分布中心的风景园林树木类群有利于形成具有我国不同区域或地方特色的风景园林景观。
(4)特有资源多
由于我国地形地貌复杂多样,气候带变化明显,在地质历史演变中形成了特殊的植物生境,使得我国特有植物科、属、种较多。
如银杏科、珙桐科、杜仲科等,表现出了明显的特有现象,井培育出了较的品种,广泛应用于风景园林中。
(5)观赏性多样而特殊
地质地貌的影响和生态环境的巨大差异吏植物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产生变异与进化,形成了多样的观赏性状,体型、花色、花期,这些多样的变化,为四季造景提供了众多良好的素材。
同时,我国是世界风景园林树木类群重要的起源中心,除一般所具有的树种以外,还为园林景观建设提供具有特殊意义的观赏树木种质资源,如四季开花的花卉资源‘四季’桂、‘四季’金银花、‘四季’杜鹃,月月开花的月季花品种月月红’、月月粉”、月月紫”,香水月季等。
树形奇特的观赏树木资源有蓑衣油杉eteleria evelyniana var pendula.龙爪槐Sophora japonica var. pendula.龙爪柳Salix maisudana f toruosa,龙桑Morus alba 'Tortuosa'等,香花树种有含笑Micheliafigo. 依兰Cananga odorara、茉莉Jasminum sambac、玫瑰Rosa rugosa及香木莲Man-glietia aromaica等。
以上事实说明,我国风景园林树木观赏性多样而特殊,为营造丰富多彩的风景园林景观奠定了基础。
(6)园林树木栽培历史悠久,品种培育意义深远
我国是一个花木栽培历史悠久的国家,如桃Amygdalus persica、梅花Armeniacamume 的栽培历史已有3000多年,牡丹Paeonia sufruticosa也有1400多年的栽培历史。
悠久的裁培历史与实践,培育了众多的风景园林树木品种,远在宋代时牡丹Paeoniaufuicosa的品种就达600 700个之多,梅花品种300多个,茶花品种300多个。
为世界风景园林树木品种资源的培育作出了重要贡献。
(7)外来园林树木进一步丰富我国园林树木资源
早在200多年前,我国就引种南洋杉Araucaria heteroplhylla 作为风景园林树木。
国改革开放以来,引进种类更加丰富多彩了,如:金叶女贞Ligustrum vicaryi、加利海枣Phoenix canariensis、澳洲瓶子树Brachychion rupestris等。
仅棕榈科Palmace-树木就引进了两百多种。
树木种质资源的引进,更加丰富了我国风景园林树木种质源,使得风景园林景观更加多样化,同时也为下一步选种、育种提供了良好而丰的亲本材料。
学习的方法:
(1)掌握形态特征
(2)理论联系实际
多采集、多解剖、多比较、多鉴定、多画树种配置图
第二章园林树木种质资源的保护
重要性:
(1)园林树木资源直接影响着园林景观的变化
树种丰富度景观丰富度
(2)新品种培育对园林树木的依顿
新品种的丰富性特征
(3)可持续利用园林树木资源的需要
再生性可解体性
(4)保护国林树木资源是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
环境恶化不适应灭绝遗憾损失谁掌握了种质资源,谁就掌握了未来
内容:
(1)园林树木种质资源及生态环境保护(自然保护区,基因库)
(2)珍稀濒危园林树木资源的保护(繁育研究基地人工繁殖)
(3)古树名木资源的保护、培养与再生(适应性强,乡土树种)
(4)已广泛应用的园林树木的野生资源的保护(人工生境中缺失基因)
方法: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低温离体保存
开发利用:1园林树木种质资源的调查和搜集
园林树木树种名录
园林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及生态学习性
园林树种资源分布与生态适应性
2园林树木资源的评价
3园林树木种质资源的利用途径:引种驯化. 育种利用
(一)植物分类及其意义
1、植物分类学:是研究植物“分类群”以及他们所构成的等级系统的科学。
其目的意义在于正确认识植物种类和揭示植物类型之间的亲缘关系,它的内容主要是对各种植物进行描述、鉴定、命名、分布区域记载以及亲缘关系研究等。
2、研究内容:主要是对植物分类群使用科学术语进行描述,按照检索系统进行鉴定,依据植物命名法规进行命名和分类及至系统学的研究。
在上述基础上进行系统的排列。
3、发展过程:萌芽时期史前先民————公元300年左右
开始认识周围周围植物并加以利用——区分为乔木、灌木、草本等本草学时期公元300年左右————公元1700年(即显微镜发明)以前
研究民间医药——形成“本草学”
(即按照植物的一般生活习性、外表形态、药用价值等将植物进行粗略的分类,逐步建立起了植物分类群的概念,提出了一些植物形态描述的术语。
)
人为分类时期公元1700——1860年左右(物种起源(1859) 发表)(由于显微镜的发明与应用,形态观察发展到显微水平,发现了生物的细胞结构和高等植物的细胞特点和生活史的意义,进一步充实并改进了植物类群的划分。
人类按照某种规则把植物安排到统一的系统中去。
)
自然分类时期
实验学分类时期
分子生物学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