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小题1分,共10分)1、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是备课、上课、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 )2、一节好课的基本要求是.目的明确、内容正确、结构合理、语言艺术、板书有序、态度从容自如、方法恰当。
( )3、学业成绩检查的方式有平时考查和考试。
( )4、考试一般有学期考试、学年考试、毕业考试三种。
( )5、学业成绩评定的方法一般有百分制记分法、等级记分法。
等级记分法又可分为两类,一类为文字等级记分法,另一类为数字等级记分法等。
()6、智育是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它一般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品质教育三个方面。
()7、德育过程的四个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德育方法( )8、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和提高过程。
()9、德育规律是学校和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
德育原则来源于实践,是德育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概括。
我国孔子曾提出过循循善诱、因材施教原则。
( )10、课外校外教育是指在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以外,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实施的各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每小题l分。
共30分) 1.现代化是以()的现代化为主体的社会整体性变迁。
A.政治B.经济C.教育D.人2.现代人与传统人的根本区别在于()。
A.政治性B.文化性C.主体性D.群体性3.现代教育主要是通过()来实现。
A.社会教育B.学校教育C.家庭教育D.自我教育4.第一次提出人的全面发展概念的是()。
A.空想社会主义者B.马克思C.恩格斯D.列宁5.教育原初的存在状态是_____。
A. 生活式教育B. 学校式教育C. 科学式教育D. 灌输式教育6.最早提出“生活世界”的人物是_____。
A. 哈贝马斯B. 胡塞尔C. 杜威D. 海德格尔7.生活世界是一切事物存在的背景,是“没有人能够任意支配的背景知识”。
这句话是谁的观点。
A. 哈贝马斯B. 胡塞尔C. 杜威D. 海德格尔8.“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的关系是_____。
A. 科学世界源于生活世界B. 科学世界独立于生活世界C. 科学世界先于生活世界D. 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同时产生9.“课题化”的教育是指_____。
A. 生活世界的教育B. 科学世界的教育C. 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的教育的总称D. 一种基于“课题”解决的教育10.以下哪个不是日常生活教育的特征_____。
A. 自发性B. 异质性C. 创造性D. 自为性11.以下哪个不是非日常生活教育的特征_____。
A. 自发性B. 同质性C. 创造性D. 自为性12.科学世界的教育是对生活世界_____的删除。
A. 系统性B. 抽象性C. 结构性D. 琐碎性13.在课程内容设计方面,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趋势是______。
A. 追崇科学世界B. 回归生活世界C. 更多的科学世界,较少的生活世界D. 都不是14.现代教育主要缺乏______。
A. 生活世界教育B.科学世界教育C. 两者都缺乏D. 知识教育15.“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反映了教师职业的()。
A.创造性B.示范性C.公共性D.模糊性16.“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说明教师的工作具有()的特点。
A.教育性B.长期性C.示范性D.创造性17.我国的《教师资格条例》颁布于( )。
A.1986年B.1994年C.1995年D.1999年18.最早实施教师资格制度的是()A.美国B.英国C.法国D.德国19.“内发论”学生观的代表是()A.柏拉图B.卢梭C.赫尔巴特D.杜威20.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这一命题中对师生关系的理解是()A.教师主体学生客体的关系B.学生主体教师客体的关系C.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关系D.教师与学生是交互主体的关系21.以下哪种观点不符合“主体教育观”的内涵()A.教师和学生在教育中是交互主体的关系B.只有学生才是教育中的主体,所以必须提升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C.教育的目的在于通过师生交往培养具有主体性的人D.教育只有回归生活世界,才在社会中具有主体地位22.认为“教师的角色是课程开发者”,这是课程实施的()A.忠实取向 B.相互适应取向C.主体取向D.课程创生取向23.在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中,教师是作为( )存在的。
A.先知者B.管理者C.促进者D.指导者24.教师与学生交往的主渠道是()。
A.课外活动B.课堂C.游戏D.提问25.认知同化论的代表人物是()A.斯金纳B.桑代克C.奥苏伯尔D.罗杰斯26.西方教育心理学的特色之一是重视理论尤其是重视探讨()A.道德性发展理论B.学习理论C.课堂群体心理理论D.教师心理27.学习汉语拼音后学习英语的48个音标发音最初受到的干扰是()A.正迁移B.负迁移C.纵向迁移D.横向迁移28.联结学习理论认为,联结的建立是一个不断()的过程。
A.条件反射B.刺激C.试误D.顿悟29.由先前影响所形成的往往不被意识到的一种倾向性或心理准备状态叫()A.潜意识B.前意识C.心理定势D.潜伏学习30.复述策略的主要作用是维持注意于目前的学习材料中,并将学习材料保持于()A.感觉记忆B.瞬时记忆C.短时记忆1、D2、C3、B4、A5、A6、B7、A 8、A 9、B 10、C 11、A 12、D 13、B 14、A 15、B 16、B 17、C18、C 19、D 20、D 21、B 22、D 23、C 24、B25.C26.B27.B【解析】负迁移是指一种经验的获得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和阻碍作用。
正迁移指一种经验的获得对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
纵向迁移指处于不同层次(概括和抽象程度不同)的各种学习间的相互影响,也可以说是上位的较高层次的经验与下位的较低层次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
横向迁移是指处于同一层次(抽象和概括程度相同)的学习间的相互影响,即难度和复杂程度大致属同一水平的学习之间的迁移。
28.C【解析】联结的建立是一个盲目尝试并不断减少错误的渐进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随着错误反应的逐渐减少和正确反应的逐渐增加,而最终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牢固的联结。
后人也称这种理论为尝试错误论,简称“试误论”。
29.C【解析】心理定势是一种特殊的心理准备状态,是由先前学习引起的对后继学习活动能产生影响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
心理定势对学习迁移的影响有积极的一面,它反映出心理活动的稳定性和前后一致性。
也有消极的一面,它妨碍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不利于智力的形成和发展,使心理活动表现出惰性,显得呆板,而不利于适应环境,有碍于解题的速度和灵活性。
30.C【解析】复述主要是指对学习材料的言语重复,它既可以表现为出声的外部言语,也可以表现为默默的在头脑内部的言语活动。
主要作用是把注意维持在目前的学习材料中,并将学习材料保持于短时记忆中。
三、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
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1分,共10分)1.现代德育建立的基础是( ) 。
A.农业经济B.现代信息社会C.现代工业社会D.社会主义社会2.现代德育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人本化、民主化、科学化B.现代德育与现代社会的结合C.国际化和民族化趋势日益明显D终身化和全民化3.关于原始社会德育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德育的内容及其简单B.德育的方式是和劳动、生活相结合C.德育是平等的D.德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4.皮亚杰认为儿童的道德品质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儿童的()。
A.交往的发展B. 个性的发展C. 思维的发展D.情感的发展5.提出观察学习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 。
A.皮亚杰B.杜威C.班杜拉D.柯尔伯格6.德育应“服从最强烈的人性冲动”,对这句话的启示应:A.德育不能背离教育者的道德认知规律B.德育应重视道德行为习惯的训练C.舍弃情感,仅靠理推理而来的道德是毫无意义的。
D.德育应寓于情感教育之中7.德育活动的基本环节包括()。
A.德育任务的制定B.德育内容的确立C.德育模式和德育方法的选择D.德育途径的实施8.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追求理想是一个人进行自我教育的最初动力,而没有自我教育就不能想象会有完美的精神生活。
我认为,教会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这是一种最高级的教育技巧和艺术。
”这段话强调德育的过程具有以下哪种特点()。
A.德育过程是教育与自我教育的过程,具有塑造性和能动性B.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过程,具有渐进性和反复性C.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进行社会活动与交往的过程,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和很强的实践性D.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发展的过程,即培养学生品德的过程,它具有侧重性和同时性9.下列那种德育模式主张从儿童的现实生活出发,引导他们对现实生活中所看到、发现的现实问题进行价值判断和评价,自己做出价值选择。
()A.体谅模式B.价值澄清模式C.社会行动模式D.榜样学习模式10.说服教育法的方式主要有()。
A.灌输B.疏导C.模仿D.奖惩1.BC2.ABCD3.D4.C5.C6.CD7.ABCD8.A9.B 10.AB四、材料分析题(共两题每题10分)1、[案例]《请善待学生的评价》1998年底,学校对教师的年终考核进行改革,在考核时加上了“学生评估教师”这栏目。
成绩一出来,我竟是全校最低分,当时我非常愤怒的对学生一顿痛骂。
学生都低着头,满脸的恐惧。
第三天,我在改作业时,忽然看到一张小纸条,纸条上写着:“老师,请你别再生我们的气了,我们不是说你课上得不好,而是因为你动不动就对我们发脾气、骂人,有时为一点小事大发雷霆甚至不上课。
说真的,听你的课我们总有一种压抑感,生怕一不小心被你骂。
老师,真没想到给你造成这么大的伤害。
请原谅我们吧!”下面是10个学生的署名。
问题:请你结合案例谈谈教师如何转变学生观,如何转变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
[参考答案]教学无小事,教师无小节。
也许就是你的某一句话或是某一个不经意的小事,在学生心中留下了不好的影响,从而影响了你最终的成绩。
我们在埋怨学生不通人情时,是否反思一下自己是否不通人情?我们在埋怨学生素质低时,我们为什么不想一下自己的素质。
再说老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学生在学校里,每天都要和多门学科的任课教师接触,他们对教师的了解程度及所获得的信息量远不是学校领导和其他教师所能比拟的。
每一位教师在向他们“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无疑是在展示自己,所以,教师应放下架子,善待每一位学生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