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父母的榜样作用
很多家长都会抱怨说自己的孩子如何如何不听话,如何如何不喜欢上学,如何如何与老师闹别扭,如何如何与家长顶嘴,甚至很多孩子总喜欢说脏话、打架等等,其实家长在抱怨的时候有没有想过是不是自己也做过这样的事情呢?或者在无意识中给了他们这样错误的示范,让他们错误地去理解了?因为经过研究发现,多半孩子的态度与家长的教育方式极其相关。
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会逐渐形成自己的价值判断,在小孩子的心目中父母是最强大的,无所不能的权威,孩子在家庭的日常生活中,和父母朝夕相处,日夜为伴,尤其未成年的孩子对父母的依赖性、模仿性最强,而这时父母在孩子的心目中威信最高。
同时,当孩子遇到其认为的危险情境时,总是往大人身后躲,如果被欺负了也总是寻求爸爸妈妈的帮助,很多孩子都会认为自己的父母是最厉害的,而等到孩子上了幼儿园了,孩子心目中的权威就多了一群老师,孩子步入学习知识与信息的需要时期,所以常见孩子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我们老师说的!”但不管学校老师怎么强调,家长在孩子心目中固有的影响仍然很重要,因为孩子认为父母的一切言谈举止都是最标准、最美好的,对父母的一切言行都有强烈的模仿欲望:父母的走路说话、待人接物、欢乐与痛苦等,孩子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努力去模仿,无论好坏都照单全收。
这种影响是在无意识中产生的,其作用也最直接、最深刻、最持久。
所以教育学理论非常强调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家庭对孩子的学习影响非常重要。
家长的学习兴趣与认识,对学校、教师的态度,家庭的经济状况(生活条件)等对孩子的学习都有一定的影响。
首先,家里有一个爱学习、求上进的气氛,家长的榜样作用十分重要。
孩子们一般喜欢并尊重有文化、有教养、好学上进、作风民主、举止文明、关系和谐的家长。
家长应率先热爱学习,形成家风,以自己的言行熏陶子女,试想:如果家长每天都只是约朋友打牌、闲聊、逛街,那处在这种环境中的孩子又怎么可能安心学习?并不是说家长一定要天天关在家里看书,写字,但至少每天你应该关心一下,孩子今天在学校学到了什么,并辅导孩子完成简单的家庭作业,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引导。
其次,家长对学校、对教师的态度也很重要。
有些家长总对学校、对教师存在轻视甚至敌视,不认同教师,总觉得教师对幼儿不好,每天幼儿回家,他们总是问:老师今天有没有骂你,有没有打你?慢慢的,让幼儿都对教师产生不好的感觉,总觉得老师会打他,骂他,甚至造成一些幼儿不愿到校读书的情况。
其实,家长应该多想孩子讲述自己小时候在学校的趣事,像孩子多传达一些自己对学校美好的向往、美好的记忆的信息,努力培养孩子对学校的情感,让孩子爱上学校。
虽然由于当前师资质量存在一定的问题,教师素质参差不齐,难免出现老师教错了或偶尔有老师体罚幼儿的现象,家长心里着急或生气是正常的,但从教育好孩子的角度出发千万不可当着孩子的面数落老师的不是,否则,不但破坏了老师的威信,以致老师今后很难开展对孩子的教育的工作,而且让孩子陷入两难境地,让孩子觉得不知道听谁的好了,长期下去,容易造成孩子人格的障碍,形成“家长面前表现一个样,老师面前表现一个样”的双重人格。
不管怎么说,素质不好的教师毕竟是少数,家长们不能以偏概全,应该充分尊重教师,理解教师,教师面对的毕竟不是你家一个孩子,她面对的几十个孩子,也许会偶尔有做得不够全面的地方,偶尔有不够冷静的时候,但适当的批评教育,才能让孩子明白对错,相信只要有家长们的包容,他们能够做得更好,孩子们也能更好的学到知识,更好地成长。
再次,无论家庭经济状况、住房状况如何,家长一定要给孩子提供一个固定的学习地点。
孩子在学校有固定的位置,进行学习,那么在家里也应该有个固定的地方学习。
有些家长就完全不重视,觉得孩子有一点作业,随便在哪里做了就是了,甚至很多家长完全不管孩子是否有作业需要完成,殊不知,固定学习地点能够形成一种条件反射,每当孩子在习惯的地方坐下来,便条件反射般地想到学习。
许多调研证实,好多学业不良的儿童不写家庭作业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家里没地方写。
父母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位老师,俗话说言传身教,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除了“言传”外,更要注意“身教”。
父母的言谈举止,犹如一本没有文字的教科书。
在孩子面前,父母从思想品德到生活小节,都没有小事。
好的父母表率才能对孩子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
要对子女进行成功的教育,父母应先做出榜样,正如列宁夫人克鲁普斯卡娅所说:“家庭教育对父母来说,首先是自我教育。
”家庭是孩子最基本的生活和
教育单位,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孩子的模仿源。
孩子最初的行为习惯都是从父母那里学来的。
因此,面对天真的孩子,父母要特别重视榜样对孩子的巨大影响,时时处处为孩子树立好的榜样。
例如,家长如果经常喜欢插队,那么孩子肯定不会爱排队的;家长经常大声骂人,说脏话,那么孩子也不会太文明;家长总是将垃圾随手乱扔,那么即使教师在校强调要将垃圾扔进垃圾桶,孩子也总会忘记;遇到矛盾冲突,你总是用动手的方式解决,那么孩子之间产生小矛盾,也不会只动嘴巴了,因为你总是在做着坏榜样。
父母是孩子终生模仿的样板。
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心理发展和品性形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教育专家研究发现,孩子不仅在总体上模仿他们父母的生活方式,而且还往往继承与父母相同的个别有害于或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如吸烟或运动锻炼等,并且往往男孩的生活方式常常与父亲的生活方式更为相似,而女孩则更可能模仿其母亲的行为。
很多家长忽视了自己对幼儿的教育影响,而一心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到老师那里,一旦孩子没有学好,就认为是老师没有教好,却不知自身的言谈举止,就犹如一本没有文字的教科书,在悄悄的影响着孩子。
因此在孩子面前,父母从思想品德到生活小节,都没有小事。
要教育孩子具有较高的社会公德,父母自己就必须先成为这样的人;要求孩子积极进取、勇敢拼搏,父母也要率先示范。
只有这样,才能对孩子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
家长们,请以身作则!
【参考文献】
1.郑福明.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