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先心病介入封堵术中并发症的观察与处理

先心病介入封堵术中并发症的观察与处理


封堵器脱落处理措施
※ 术前应选择适当的封堵器,备好各种类型的异物钳。
※ 术后6个月内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
※ 异物钳取出和外科手术
拔管综合征
术前、 术后补 液, 避 免血容 量不足 拔管前 排尿,减 小迷走 神经刺 激 拔管前 局部麻 醉, 拔 管时谈 话转移 患者注 意力 拔管时 动作要 轻柔, 压迫时 力量不 宜过大 拔管前 后进行 心电监 测
肌部室缺,通常≥5 mm;
外科手术后残余分流;
其他:心肌梗死或外伤后室缺;
无右向左分流,无重度肺动脉高压;
动脉导管未闭(PDA)
动脉导管连接肺动脉总干与降主动脉,如1岁后仍未闭塞,称
为PDA.
发病率占先心病的12.0% - 21.1%,男女比例为 3 :1 。
动脉导管未闭(PDA)
输送鞘过大或操作不 当,反复刺激传导系统
心脏传导束解剖位置 变异
5岁以下儿童易发生传 导阻滞
传导阻滞的预防与处理
提高介入操作技巧,防止过度刺激及压迫传导束, 减少局部组织水肿,可以降低传导阻滞的发生率 一旦术中出现心律失常,及时暂停操作或将导管、 导丝撤离VSD部位,观察心律的变化,若出现传导 阻滞应立即给予糖皮质激素、阿托品静脉注射等 相应处理; 对ASD、VSD患者,术中、术后常规心电监护及心电 图检查,介入治疗后2个月内应注意避免剧烈咳嗽 和活动,减少封堵器对周围组织的刺激 VSD患者术后AVB发生时间可能较晚,故VSD封堵术后 应住院观察1周以上,可常规应用糖皮质激素3~5 d, 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及早发现间歇性AVB 严重的房室传导阻滞不能自行恢复, 必要时行永久起搏器置入术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CHD
1970
1980
1990
2000
先心病介入治疗的优势
※ 不开刀、创伤小、无痛苦、不留疤痕; ※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
※ 效果明确,可以达到与外科相同的根治效果;
※ 总体费用低,可为大众接受。
先心病介入治疗技术分类
※ 经皮球囊瓣膜成形术(PBPV、PBAV) ※ 球囊血管成形术及支架置入术(CoA)
※ 典型杂音于胸骨左缘3、4
肋间可闻及Ⅲ级以上粗糙的全 收缩期杂音,心前区可触及收 缩期震颤。
※ 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者,可
无心杂音,或闻及肺动脉瓣及 三尖瓣反流杂音,但肺动脉瓣 区第二心音明显亢进。
VSD封堵术适应症
膜周部VSD : (1) 年龄:通常≥3 岁; (2) 对心脏有血流 动力学影响的单纯性VSD ; (3) VSD 上缘距主动脉右冠瓣 ≥2 mm ,无主动脉右冠瓣脱入VSD 及主动脉瓣返流;
※肺动脉压力增高者可闻及肺 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 ※若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者于 剑突下可闻及收缩期杂音。
ASD封堵术适应症
年龄:通常≥3 岁; 直径≥5 mm ,伴右心容量负荷增加, ≤ 36 mm 的继
发孔型(II孔型)左向右分流ASD;
缺损边缘至冠状静脉窦,上、下腔静脉及肺静脉的距 离≥5 mm;至房室瓣≥7 mm;
残余分流与溶血的发生因素
残余分流常见于PDA和VSD封堵术患者,ASD封堵术后也可出现小的 分流在术后早期常会遇到,一般可随着封堵器内的血栓形成而消失。
1 病变形态特殊如多发孔型缺损、缺损直径过大等
2 封堵器过大或过小 3 封堵器移位是术后较晚发生残余分流加重的原因
残余分流与溶血的处理措施
※ ※ 严格掌握介入指征,封堵器选择适当,封堵要完全 有残余分流者应严密观察尿量及颜色
先心病主要检查方法
心电图
超声心动 图
心血管 造影
明确诊断方法
辅助诊断方法:
心脏导 管检查 其它检 查
◈ 病史及体格检查
◈ X线检查
房间隔缺损(ASD)
ASD是指房间隔在发育过程中出现异常,左、右心 房之间仍残留半闭的房间孔,占成人先心病的 20%--30%。男女比例为1:(1.5~3)。
房间隔缺损(ASD)
主要并发症 心脏、大血管穿孔 心律失常
残余分流与溶血 血管并发症
拔管综合征
瓣膜关闭不全 封堵器脱落
冠脉气栓
心脏、大血管穿孔和心包压塞
心包压塞
急性心包压塞
迟发性心包压塞
心脏介入操作中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心律失常
操作欠熟练,手术时间 过长,手术器械反复刺 激导致传导系统损伤 缺损较大,选用大封堵 器、小腰大边封堵器, 封堵器释放后压迫传 导束 封堵器选择过大,释放 后存在张力
房间隔的直径> 所选用封堵伞左房侧的直径;
不合并必须外科手术的其他心脏畸形; 外科术后残余分流
室间隔缺损(VSD)
膜周
肌部
VSD指胎儿期室间隔发育不全所致的心室间异常通道,是 最常见的先心病之一,约占25%。
室间隔缺损(VSD)
症 状
体 征
※ 直径≤5mm,尤其是≤3mm
者,多无临床症状,仅在查 体时发现心杂音。 ※ 直径大的VSD缺损患儿, 可有多汗、呼吸急促、喂养 困难、反复上呼吸道感染、 生长发育迟缓及活动受限等 表现。
预 防 措 施
A
B
C
D
A E
冠脉气栓处理措施
※ ※ ※ 吸氧 血管扩张药 阿托品


介入治疗的发展为患者提供了更方便、快捷的治疗方法 临床应用过程中应把握好适应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使介入治疗更规范的推广应用
谢谢大家!
瓣区第二心音亢进。
※伴有右向左分流者,可有差异性紫
绀及杵状指。
※若PDA直径≤2mm者或未闭导管迂曲
伴狭窄者,可无心杂音或仅闻及轻 度收缩期杂音。
PDA封堵术适应症
具有临床症状、心脏超负荷表现或有连续性杂音 不合并需外科手术的心脏畸形的PDA 体重≥4kg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
症 状
体 征
※一般单纯ASD的临床症状常 不典型,大多数患者因查体 时发现杂音而就诊。 ※部分患者可有活动后心悸、
气短,多数人在成人期出现 ※极少数患者在婴幼儿期会出 现呼吸急促、多汗、活动受 限等
※心前区可发现隆起;听诊于胸 骨左缘2、3肋间可闻及Ⅱ~ Ⅲ级柔和的收缩期杂音,可 伴有第二心音分裂。
封堵器脱落
脱入左心房
脱入肺动脉 脱入左心室
ASD封堵器一 般脱落位置
脱入右心室 脱入右心房源自封堵器脱落※ 封堵器脱落常见于ASD封堵术,其次是VSD,少见于PDA。 ※ 脱落的封堵器可能损伤邻近的心内组织结构,产生瓣膜
关闭不全、栓塞等严重后果,甚至造成心脏穿孔,危及生命。
※ 脱落原因常为封堵器选择过小、病变解剖畸形较特殊、 输送导丝与封堵器连接不良、器材质量问题或操作技术欠 佳等。


发现溶血可使用激素、碱性药物,防止肾衰
弹簧栓子再次封堵
※ 外科手术
血管主要并发症
局部血 栓形成
动静 脉瘘
血管 夹层
血管 狭窄
血管 穿孔
动脉瘤 形成
主动脉 心房瘘
血管主要并发症处理措施
※ 通常局部加压包扎,减少下肢活动。 ※ 出血过多、血肿大且血压下降时,应加压止血,并
适当补液或输血。
※ 对不能压迫治愈的较大的假性动脉瘤,可进行超声 指导下瘤体内注射小剂量凝血酶原或立止血治疗。
※ 血管栓塞术(PAVF、CAF,体肺侧支)
※ 先心病封堵术 (PDA、ASD、VSD)
哪些先心病可以介入治疗?
※ 房间隔缺损(ASD) ※室间隔缺损(VSD) ※ 动脉导管未闭(PDA) ※ 先天性瓣膜狭窄(PS,AS,TS,MS) ※ 冠状动脉瘘(CAF)
※ 肺动静脉瘘(PAVF)
※ 主动脉缩窄(CoA) ※ 主肺间隔缺损(APD) ※ 肺动脉分支狭窄
先心病介入封堵术中并发症的 观察与处理
荆丽敏 武警总医院 武警部队心血管介入中心
“扶贫救心”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关注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CHD
房间隔 缺损 室间隔 缺损 动脉导 管未闭 肺动脉 瓣狭窄 冠状动 脉瘘 主动脉 缩窄
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是指在人胚胎 先天性心 脏病 (CHD) 发育时期,由于心脏及大血管的形成障碍而引起的 局部解剖结构异常,或出生后应自动关闭的通道未 能闭合的心脏,称为先天性心脏病。
症 状 体 征
※ 小直径的PDA,患儿可无症状 ※ 中等大小的PDA,患儿可表现为发 ※一般PDA直径≥2mm者,于胸骨左缘
1~2肋间可闻及连续性机械样杂音 ,部分患者可触及震颤;脉压增大
※肺动脉压力增高者,可闻及肺动脉
育迟缓、反复呼吸道感染、乏力等
※ 大直径的PDA,婴儿出生后可发生
心力衰竭伴呼吸急促、心动过速和 喂养困难。个别患者可并发感染性 心内膜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