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鸟瞰温州第一课看地图找家乡教学目标:1、在教师的指导下初步学会阅读地图,学会看地图标示的方向。
2、阅读浙江地图,学会从多角度描述温州的地理位置,知道温州是我国的沿海城市。
3、萌发对家乡的自豪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1、交流:你眼中的温州2、阅读:温州鸟瞰图3、读一读:引言二、了解温州1、根据学习提示,说一说温州在哪里2、引导学生说出“温州在浙江的东南部”三、读图指导四、对照浙江省地图,说说家乡的邻居,描述温州的方位。
第二课我居住的地方在哪里教学目标:1、知道温州由11个县(市、区)组成,能说出你所居住的地名及方位描述。
2、探究温州有多大,自己所在县由多大,了解温州的陆地面积。
教学过程:一、导入了解我们都是温州人二、认识图例1、引导学生描述自己视觉范围内的一些重要的地理景物。
2、看看这些地理景物在地图上市怎样表示的。
3、说说自己家乡的地名,运用图例在地图上找到具体的居住地位置。
三、说说邻居在地图上找一找自己所在县的邻居四、探究温州有多大借助数格子的方法获得温州的大约面积第三课家乡的地形教学目标:1、感知山水城市的特点,了解温州地形的多样性2、引发学生关注周围景物的情感教学过程:一、导入1、描述你所看到的地理景物,如河流、平地、小山、海岛等。
2、说说这些景物的图例。
二、看图对照1、对照课文提供的菱形地形地貌图,说说看到的地形最像哪一幅。
2、知道说出具体的地形的名称。
三、学看地势图1、知道学生读温州地势图2、结合地势图的标示,说说温州的地形地貌,感受山水特色。
第四课给家乡画张“地图”教学目标:让学生能用一定的方式画出温州货更大范围的家乡的“地图”,增强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学法指导师进行图例画法的指导二、复习温州版图说说温州版图的总体形象三、指导画法指导学生画出家乡主要的地理景物,县(市、区)人民政府所在地。
四、小姐合作交流、展示与评价。
第二单元名屿名江第一课“瓯江蓬莱”江心屿教学目标:1、借助图片或多媒体,了解江心屿的主要景点,感受其风景的魅力,激发热爱江心屿的情感。
2、通过诵读、摘抄古诗词,探究江心屿上的名人履迹,体悟其蕴含的文化,领略古人们对江心屿的景仰和赞美。
3、通过畅想活动,了解江心屿的进一步发展,激发参与兴趣,树立主人翁意识,初步培养社会责任该。
教学过程:一、“江心屿双塔”邮票导入观察图片,激发学习兴趣二、漫步江心屿利用教科书中的照片,引领学生观察东西双塔及将心思的独特之处,探究其所蕴含的文化,激励学生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
三、好诗词朗诵会引导学生通过上网,到图书馆查阅等途径摘抄古诗词,讴歌江心屿的美丽。
第二课三百里秀山楠溪江教学目标:1、了解楠溪江的主要景点及特点,感受家乡风景的秀美,极大关爱自然的情感。
2、开展“探访古村落”活动,体悟古村落所蕴含的文化及家乡人名生活的影响。
3、动手设计楠溪江的旅游门票,加深印象,萌发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一、创设旅游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二、“泛舟楠溪江”利用图片或音像资料,以一个“导游”的身份,带领学生走进楠溪江,介绍主要景点。
三、文房四宝——苍坡村指导学生对探访的结果进行相互交流,充分体悟古村落所蕴涵的文化。
四、小小设计师引导学生掌握三条门票设计的基本要点。
设计出比较有创意的景点门票。
第三课小小导游教学目标:1、通过学说导游词的活动,进一步了解家乡的风景名胜,加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通过设计旅游线路图,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感受、想法或活动结果。
教学过程:一、学说导游词创设旅游情境,让孩子身临其境地去表演。
二、示范作用三、小组合作设计旅游线路图。
四、与班会活动、假日活动相结合,让儿童走出学校,到社会中去学习,去实践,以增长知识,发展实践能力。
第三单元多彩的桥教学目标:1、亲历学习活动,了解碇步独特的构造、作用及分布情况。
2、学习听音乐创作走碇步舞,体会碇步的走法。
3、感悟古老的家乡人民就地取材,用自己的勤劳与智慧创造了前人曾未有过的桥——碇步。
教学过程:一、模拟实践活动在模拟走碇步时边走边说的情境中,了解仕水碇步的构造特点。
二、听创活动学生听音乐,创作碇步舞,充分发挥想象,结合生活,编剧舞蹈动作。
教学目标:1、知道温州市政府所在地鹿城是一座江南水乡城市。
2、了解桥名的来历,背诵两手民谣。
3、体悟鹿城——江南水乡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
教学过程:一、东方威尼斯简介一、追忆古桥陡门桥八字桥三、民谣最高的桥——大字桥最矮的桥——矮凳桥文的桥——状元桥武的桥——将军桥长的桥——万里桥短的桥——双莲桥教学目标:1、了解泰顺廊桥建造结构的独特及作用,知道泰顺廊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占有重要作用。
2、感受山区人民用自己的勤劳智慧创造了廊桥,方便了生活,体悟其蕴涵的文化。
教学过程:一、理解“廊桥”二、画一画1、根据结构特自己创作一幅廊桥画。
2、找找生活周围的廊桥,实地观察,感悟所蕴涵的文化。
三、背景资料泰顺县内的廊桥:溪东桥永庆桥三条桥第四课洞头五岛连桥教学目标:1、了解洞头县的地理位置,七座桥是怎样跨海连接的。
2、体会五岛连桥给人民生活、工作带来方便,给经济带来繁荣。
教学过程:一、读儿歌1、让学生自己读儿歌,从中感受到什么。
2、假如你是洞头岛上的孩子,你想说什么?二、想象1、说说七座桥是怎样跨海连接的?2、想象一下,在建造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三、了解温州半岛工程的建设情况。
第五课温州大桥教学目标:1、了解温州大桥的地址、概貌、作用。
2、感受温州大桥的建成通车给温州经济带来的繁荣。
教学过程:一、亲历“学习活动”说说自己对温州大桥的了解。
二、温州在线1、介绍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温州市瓯江上桥梁建设的基本情况。
2、说说生活周围新建有哪些桥梁。
3、说说给人民带来什么好处?第四单元家乡故事教学目标:1、通过收集故事,阅读材料等实践活动,了解温州民间文化的特色,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初步感受温州文化的丰富多彩。
3、培养学生信息收集和处理的基本活动。
第一课“五马街”的由来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自主地发表自己的意见。
2、信息收集和评价的基本能力。
3、了解“五马街”传说所我、蕴涵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收集关于本地地名的故事传说。
二、编故事集三、讨论话题第二课地名趣闻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喜欢民间文学,特别是口头文学2、能收集和处理民间口头文学3、能了解民间传说故事的意义教学过程:一、收集传说故事二、合作学习,讲故事,编故事。
三、讨论、交流四、编故事集第三课温州方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学习温州诸多方言的兴趣。
2、有一定的模仿能力。
3、了解温州方言的多元性。
教学过程:一、模仿方言二、学唱方言歌曲《对鸟》、《叮叮当》三、了解方言特点第四课市树和市花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对社会的关心2、培养评价、筛选的能力。
3、了解什么是温州的市树和市花,以及评选市树和市花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评选标准1、说说评选标准不一定要求定得很科学,只要学生能说出自己的道理就行。
2、让学生明确评选市树和市花的意义。
二、推荐候选植物充分收集和了解相关植物的信息。
三、宣布评选结果四、仿照评选市树和市花的程序,组织学生评选出自己生活圈内有代表性的树和花。
第五单元革命先烈第一课浙南刘胡兰——郑明德教学目标:1、知道郑明德烈士宁死不屈、献身革命的英勇事迹,加深对今日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的理解。
2、能学习郑明德少年英雄英勇不屈的精神,做革命事业的接班人。
教学过程:一、看图,揭题二、师讲述刘胡兰的故事三、阅读郑明德的事迹材料,想想短文讲了什么内容?四、讨论:人们为什么把郑明德称为浙南刘胡兰?五、讲故事比赛六、归纳总结第二课智勇斗敌的刘素贞教学目标:1、知道刘素贞烈士智勇斗敌,母子四人为革命事业英勇献身的事迹,懂得“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的感情。
2、能学习英雄机智勇敢的品质,敢于同坏人作斗争的精神。
教学过程:一、看图,揭题二、看连环画,想想讲了什么事?三、以“刘大娘,看了您的故事,我忍不住想对您说……”为开头,写一段话,然后与同学交流。
四、学生交流课前布置收集到的有关与坏人做智勇斗争的英雄故事。
五、归纳总结。
第三课宁死不屈的谢文锦教学目标:1、知道谢文锦烈士的感人事迹。
2、能学习英雄宁死不屈的革命精神,感受共产党领导身先士卒、出生入死的崇高品质,不忘缅怀先烈业绩。
3、培养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看图,揭题二、阅读谢文锦的故事,想想谢文锦烈士为革命做出了哪些贡献?三、再度谢文锦的故事,说说自己读了谢文锦烈士的故事后有什么感受?四、建议周末参加位于江心屿的革命英雄纪念馆,了解英雄的动人事迹。
五、归纳总结第四课中国红十三军教学目标:1、知道中国红十三军的斗争历程及丰功伟绩,了解当地革命英烈的动人事迹,体会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2、能学习红十三军英勇的斗争精神,缅怀先烈业绩,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立志做革命事业的接班人。
3、培养关心军(烈)属,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看图,揭题二、阅读“温州在线”,了解红十三军旧址概况三、听教师讲述有关红十三军的故事四、组织召开“革命英雄在我心中”的主题班会五、就近开张慰问军属活动,结合实际第六单元地方节日第一课二月二拦街福教学目标:1、知道“拦街福”活动的时间、地点、内容以及寓言。
2、学习“踩高跷”,感受“猜灯谜”的乐趣。
3、体会民间活动的复杂性和多彩性,领略地方传统文化特色。
教学过程:一、交流反馈建议学生询问老人长辈,也可查阅《温州词典》、《温州民俗》、《瓯越文化丛书》等书籍或上网收集相关的图片或文学资料来了解活动内容。
二、学习“踩高跷”1、看录像2、准备易拉罐或木段自制高跷三、猜灯谜四、收集或制作灯谜布置在教室周围进行竞赛。
第二课五月端午节教学目标:1、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熟识端午节上民间的一些活动,掌握一至二次简单的端午节活动的方法,如包粽子,做蛋袋等,在体验性活动中,加深对这个节日的感受。
2、通过看、思=辨、创的活动环节,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探究自学能力。
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交流课前收集到的有关端午节时风俗信息二、引导、体验教师从端午节背景资料的介绍——观察、品尝、讨论——动手实践等活动的安排设计,是的这节课中充满着浓郁的民俗气息。
第三节六月六晒霉日教学目标:1、知道晒霉日的来历,明白高温消毒杀菌的科学道理。
2、学会利用自然资源来为生活服务,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有趣的现象,懂得高温杀菌的科学道理。
二、调查了解1、知道六月六晒霉的来历2、把自己的衣物拿出来晒一晒吧3、吧实验中的发现写下来与同学交流三、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六月六的晒霉习俗已经渐渐消失,反映了富裕起来的老百姓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