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学常识专题复习

文学常识专题复习

部编版九年级中考重点名篇名家、文学文化常识【古代文体部分】1.说是古代的一种散文体裁。

从内容上看,该文体可以叙述事情,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发表议论,大多是一事一议,要求说出作者对某个问题的深刻见解。

这种“说”,它的叙事及议论,都是为了表明作者对社会生活中某个问题或某种现象的看法,从本质上说,它是属于议论性的文体,与现代的杂文或小品相似。

初中阶段所学的有《马说》、《爱莲说》等。

2.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整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一般都用韵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内容多含颂扬、鉴戒之意,如刘禹锡的《陋室铭》。

3.序又名“序言”、“前言”、“引言”,是放在著作或正文之前的文章。

古代另有一种序是惜别赠言的文字叫作赠序”,内容多是对所赠亲友的赞许、推崇或勉励之辞,如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即是作者写给同乡晚辈的赠序。

4.表是中国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特殊文体。

主要作用就是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希望陈说政治的求和愿望,内容是议论和叙事,往往带有抒情色彩。

在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

战国时期统称为“书”,“书”是书信、意见书的总称。

到了汉代,,这类文字被分成四个小类,即章、奏、表、议。

我们初中课本所选诸葛亮的《出师表》是“表”中范例。

5.记是古代的一种散文体裁。

这类文章当中,大多数是游记,是一种用来记叙旅途见闻和某地政治生活、社会面貌、风土人情、山川景物及名胜古迹等的散文体裁。

其次是些普通的叙事性散文或者“杂记”(包括如《桃花源记》这样的诗前序文)。

除以上这篇,我们学到的还有《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核舟记》等。

6.词是古代的一种文学体裁,兴起于唐朝,到宋代进入了全盛时期,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一般都分两段(叫做上下片或上下阕)。

流派有婉约派和豪放派。

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晏殊、李清照等;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陆游等。

7.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用于记事陈情或写景。

如诸葛亮的《诫子书》、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吴均的《与朱元思书》等。

8.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要求诗句字数整齐统一,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

简称“五言律诗”或“七言律诗”。

律诗一般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古代作家、作品】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先秦时期又称《诗三百》,是儒家经典“五经”之一,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诗经》形式以四言为主,运用赋、比、兴手法,隔句用韵。

《关雎》、《蒹葭》、《式微》、《子矜》均选自于此。

2.《论语》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收集整理而成,共20篇。

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散文,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至圣”。

3.《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

《左传》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根据《春秋》编成,主要记录了周王室的衰微,,内容包插诸侯国之间的聘间会盟、征伐、婚患、篡弑等,对后世史学、文学都有重要影响。

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为“十三经”之一。

《曹刿论战》选自《左传》,作者为左丘明。

左丘明,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为解释《春秋》而作《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

又作《国语》。

《曹别刿论战》进述了曹刿在长勺之战中对此次战争的一番评论并在战时活用“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原理击退强大的齐军的史实。

长勺之战是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之一。

4.《孟子》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儒家经典之一。

孟子,名轲,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

与孔子并称“孔孟”,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世称“亚圣”。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孟子·告子下》,《鱼我所欲也》节选自《孟子·告子上》。

5.《庄子》道家经典之一。

庄周,战国时宋国人,哲学家,道家思想代表人物。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出自《庄子》。

《北冥有鱼》节选自《庄子·逍遥游》。

《庄子》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者所著,现存33篇,包括内篇、外篇、杂篇三部,他和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的思想,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

代表作《庄子》。

6.《虽有嘉肴》本节选自《礼记·学礼》(《礼记集解》,中华书局1989年版)。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

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

7.《战国策》是西汉刘向编订的国别体史书。

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

我们学过的《唐雎不辱使命》就是《战国策·魏策四》中的一篇史传文,后收录于《古文观止》。

8.《史记》,最初称为《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太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其中我们学过的《周亚夫军细柳》、《陈涉世家》就是选自其中。

9.《资治通鉴》,是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在这部书里,编者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

我们学过的《孙权劝学》就选自于此。

10.《世说新语》是南朝时期所作的文言志人小说集,坊间基本上认为由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所撰写,也有称是由刘义庆所组织门客编写。

又名《世说》。

其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魏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

《世说新语》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

11.列子,名御寇,又名寇,亦作圄寇。

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

是道学者、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

我们所学过的《杞人忧天》就出自《列子·天瑞》,《愚公移山》出自《列子·汤问》。

12.《伊索寓言》相传为公元前六世纪被释放的古希腊奴隶伊索所著的寓言集,并加入印度、阿拉伯及基督教故事,共357篇。

我们所学过的《赫尔墨斯与雕像者》、《蚊子和狮子》均出自与此。

12.《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的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黄老道家名著,成书于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夕。

13.《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是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高峰,它开创了以小说直接评价现实生活的范例。

14.《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作者是明代吴承恩。

全书主要描写了孙悟空出世及大闹天宫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沙僧和白龙马,西行取经,一路上历经艰险、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的故事。

《西游记》是中国神魔小说的经典之作,达到了古代长篇浪漫主义小说的巅峰,与《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并称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

15.《三国演义》是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创作的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

《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

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章回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第一部文人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

16.《水浒传》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编著的章回体长篇小说。

全书通过描写梁山好汉反抗欺压、水泊梁山壮大和受宋朝招安,以及受招安后为宋朝征战,最终消亡的宏大故事,艺术地反映了中国历史上宋江起义从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深刻揭示了起义的社会根源,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和他们的社会理想,也具体揭示了起义失败的内在历史原因。

《水浒传》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问世后,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了后世中国小说创作的典范。

《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之一,流传极广,脍炙人口;同时也是汉语言文学中具备史诗特征的作品之一,对中国乃至东亚的叙事文学都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17.《红楼梦》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一般认为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

《红楼梦》是一部颇具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

18.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

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

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

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等。

《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北伐中原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阐述了北伐必要性以及对后主刘禅治国寄予的期望,言辞恳切,写出了诸葛亮的一片忠诚之心。

19.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俗称五柳先生。

东晋诗人,散文家。

辞官归隐后,田园生活是陶渊明作品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等,是田园诗派的创始人。

20.《三峡》作者:郦道元,字善长,北朝北魏地理学家。

他考察河道沟渠,搜集有关的风土民情、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撰《水经注》四十卷。

文笔隽永,描写生动,既是一部内容丰富多彩的地理著作,又是部优美的山水散文汇集。

可称为我国游记文学的开创者,对后世游记散文的发展影响颇大。

“三峡”包括西陵峡、瞿塘峡、巫峡。

21.王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人,唐代山水田园诗人、画家,苏轼评价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其作《使至塞上》选自《全唐诗》22.孟浩然,唐代山水田园诗人。

代表作有《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等。

23.李白,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

被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大“李杜”。

代表作有《渡荆门送别》、《行路难》、《春夜洛城闻笛》、《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峨眉山月歌》等。

24.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柱少陵,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代表作有《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25.李白,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被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大“李杜”。

代表作有《渡荆门送别》、《行路难》、《春夜洛城闻笛》、《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峨眉山月歌》等。

26.苏轼,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宋代文学家。

与辛弃疾词风相近,并称“苏辛”,是豪放派的代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