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通邮政投递系统

国通邮政投递系统

国通邮政投递系统系统概况邮件分拣投递处理作为邮政业务的末梢环节,长期以来主要依靠手工处理,不仅工作量大,工作效率低下,并且容易发生错误,影响了邮政服务质量的提高。

从业务部门角度来说,迫切需要一套适应性广、运营机制灵活、部署实施简单方便的投递系统,实现邮政核心环节的信息化处理。

2005年底,原国家邮政局开始启动营业网和邮运网的互联互通改造工程,两网互通工程的开展为投递系统的建设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利用中心局的邮件分拣信息,完成实物投递环节的信息化改造,将真正实现邮件信息的全程共享、全网综合利用,对邮政实物网实现跨越式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纵观上述情况,国通公司于2005年12月开始组织研发邮政投递系统,2006年9月投递系统在福州市邮政局投产试运行,并福建省内逐步推广应用。

2006年9月和12月,受邮政集团公司委托,国通公司承担了邮政投递系统业务需求和邮政投递系统总体方案两个软课题的研究工作。

通过软课题研究,国通公司对投递业务处理、业务管理、各省的投递组织模式、个性化需求等有较深刻的认识。

2007年4月,项目组根据新版业务需求及技术规范要求,对原有系统进行升级改造。

新版本不但能适应了最新的网络分拣业务操作处理流程和业务组织模式,而且能够满足投递局业务生产管理需要。

投递系统的投产运行,进一步丰富了邮政投递业。

系统功能系统实现了包括函件、包裹/包单、速递、报刊等各种邮递类业务,从数据接收/录入、发班、投递、归班、反馈、查询,到分析统计和业务管理全流程的投递信息化处理,具体功能如下:1)投递生产子系统业务功能邮件接收实现邮件信息接收功能,包括单条或批量接收来自中心局、速递、上级分拣部门下段的邮件信息。

邮件录入实现邮件录入功能,包括清单件数录入、各段邮件件数录入、速递邮件录入及邮件详情录入功能。

邮件下段实现邮件下段、邮件快速下段及邮件查改功能。

实现邮件发班处理,包括发班处理、打印发班表、平衡合拢表、零星投递清单、大宗投递清单、特快投递清单功能,及发班后调段和重新生成发班表功能。

归班处理完成投递员归班后信息登记,包括归班登记、平衡扎帐、退件登记、缴款处理、归班信息查改、打印特快回执单等功能。

存局处理实现存局邮件处理,包括存局邮件销号、未销邮件统计、已销邮件统计、存局邮件催领逾退、存局邮件再投/转退、存局邮件支领平衡统计、存局邮件查改等功能。

窗投处理实现窗投邮件处理,包括窗投录入、窗投查改、窗投销号、窗投未销统计、窗投已销统计、窗投转退、窗投催领逾退、窗投平衡日报、窗投平衡月报等功能。

邮件封发实现出口邮件封发处理,包括封发处理、路单生成、打印封发清单、打印路单功能。

分拣前置实现邮件分拣前置功能,包括邮件签收、转入转出处理、邮件录入、封发处理、打印台封发帐、打印平衡表、出口路单总路单处理、投递封发清单打印、投递封发总清单打印、邮件下发、管理分析等功能。

投递反馈实现投递信息登记、反馈功能。

报刊投递实现报刊投递功能,包括数据接收、报刊分发、报簿处理、余缺处理、报刊数据查询、报刊数据维护等功能。

管理分析实现业务量统计功能,包括邮袋信息登记、邮袋信息查询、平常函件量录入、平常函件量查询、投递员平常函件汇总、投递局平常函件汇总、投递员投递量汇总、投递局投递量汇总、投递员缴费统计、投递局缴费统计、退件统计等功能。

数据查询实现基础信息及邮件信息查询功能,包括投递备注查询、邮件备注查询、转退原因查询、未妥投原因查询、邮件种类查询、邮件催领参数查询、邮件信息查询、邮件流水查询、存局邮件查询、封发清单查询、退件查询等功能。

系统维护实现系统基础信息维护功能,包括本局系统参数维护、排班表维护、邮件种类表维护、封发种类维护、路单种类维护、邮袋种类维护、封发关系维护、路单关系维护、分拣关系维护、投递方案维护、大客户投递维护、投递方案地址维护、投递方案地址查改、资费参数维护、员工信息维护、台席维护、邮件信息维护等功能。

2)投递管理子系统业务功能投递业务管理实现对投递网点的机构管理、投递段管理、人员管理、台席管理、投递员排班管理、投递处理时限维护以及投递处理时限的管理等功能。

基础信息统计实现投递局所服务点统计、投递段道统计以及投递局所城乡投递队伍情况的汇总统计等功能。

业务量统计分析实现对平函录入的统计查询、投递员产量统计查询、退件统计查询、妥投情况统计查询、投递网点付费统计查询等功能。

邮件通信质量汇总实现对投递局所邮件通信服务质量统计,包括邮件妥投率、投递及时率、投递规范率、投递差错率、留存邮件数的统计;城区服务水平调查、农村投递网投递情况统计、投递归班登记及查询等功能。

投递网点效能分析实现对投递网点生产能力的统计分析以及投递网点投资产出统计分析等功能。

标准数据统一管理实现对投递备注、邮件备注、投递种类、转退原因、存局邮件催领逾退参数的维护,以及对卡哈拉未妥投原因及下一步行动的查询等功能。

省内邮件跟踪查询实现省内邮件跟踪查询,包括对省内收寄、省内投递的邮件的收寄时间、封发时间、发往中心局时间、投递情况的查询功能。

系统管理实现对管理子系统部门、角色、用户的新增、修改及删除功能,完成个人信息的编辑等功能。

投递员绩效考核实现对投递员绩效的考核标准的维护、考核权重参数的维护以及对投递员绩效的查询、汇总统计等功能。

投递邮件流量流向分析实现对不同邮件种类的投递邮件来源的分析,包括不同邮件种类的总邮件数、本区县、本市区、本市其他县市、本地市、本省范围、外省及国际邮件数的汇总统计及查询功能。

大宗邮件导入实现大宗商函邮件按照规定的格式导入生产系统,并实现对已经导入的邮件的查询、编辑等功能。

系统特点1)功能齐全,业务组织灵活(1)能够处理的邮件种类齐全,包括函件、包裹/包单、速递、报刊等各种邮递类业务;(2)采用BS结构实现了投递局业务管理功能,能够满足投递各级管理部门的生产管理、业务分析、查询统计需求;(3)系统能够灵活配置邮件投递方案,不同邮件种类可根据邮路组织进行道段调整,有利于各省开展投递网优化调整工作,满足用户对投递时限、投递质量的要求;(4)系统能够适应各省分网分层运作等业务组织模式,如邮件分拣前置、信报分投、普快分网处理、大客户直投等要求。

2)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1)能实现和网运系统的互联互通,能够利用中心局下发的邮件信息,实现数据共享;(3)为速递综合服务平台系统及给据邮件跟踪查询系统预留了数据反馈接口,能为以上系统提供邮件投递信息。

3)网络架构、运行平台合理(1)系统涉及面广,可以和支局系统共用数据库和应用服务器,不需要对全网进行大的网络、硬件改造,就可快速上线投产使用(2)系统基于tuxedo中间件平台并采用数据省集中模式,符合集团公司的技术标准、技术规范,具有良好的扩展性、稳定性和业务适应性。

(3)系统在网点端采用字符终端,不需安装任何应用软件,维护简单、方便;(4)对于信报合投的网点,可考虑和报刊投递共用终端、打印机、通讯线路,节省设备投资和运行费用;(5)对于营投合一的网点,可直接利用电子化支局系统原有的通讯接入方式,不需要改造,可以减少投资.系统架构1)网络结构邮政投递系统的网络结构按照省信息中心、地市/县市中心、末端等几个方面进行说明:省信息中心包括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管理服务器、通信服务器及相关的网络及存储设备等。

全省数据集中在省信息中心统一处理,数据库主机可采用热备或集群方式,提高系统整体可靠性。

应用服务器上安装邮政投递生产子系统,在管理服务器上安装投递管理子系统。

系统通过全国ESB平台实现与邮政其他专业系统的互联互通。

地市、县市中心仅实现网络汇集功能,不存放业务数据。

末端系统的生产终端和管理终端均可通过邮政综合网/广域网连接到省信息中心进行投递业务处理和业务管理。

2)系统软件体系结构邮政系统软件架构主要包括:数据交换层、应用界面展示层、核心业务处理层、数据层几个层次。

如图所示·数据交换层:实现系统和外系统的数据交换,在此层次主要部署数据交换系统,实现通讯协议的解释,符合接口规范的数据格式的转换、接口数据组织等。

·应用界面展示层:投递生产子统采用字符终端界面实现,投递管理子系统通过IE浏览器实现。

·核心业务逻辑层:投递生产子系统核心业务处理层部署在应用服务器上,生产子系统的应用服务器可采用linux、unix等多种操作系统。

采用tuxedo架构,每个业务逻辑将封装成tuxedo service,供界面展示层进行调用(界面展示层需要安装tuxedo客户端);投递管理子系统核心业务处理层部署在管理服务器上,管理子系统的服务器可采用linux操作系统,采用Weblogic进行架构,通过JSP 页面,供界面展示层进行调用。

·数据层:部署在数据库服务器上,可通过数据库驱动模块及数据库封装完成投递数据的存取。

生产子系统采用tuxedo,通过oci底层函数实现ORACLE 数据库的存取;管理子系统通过Weblogic的JDBC接口实现数据库的存取。

3) 邮政投递生产子系统软件体系结构投递生产子系统业务逻辑层的中间件平台采用BEA的TUXEDO,它是由服务器端的事务管理器、可靠队列服务、应用域以及客户端的工作站等几个核心部分组成的。

在业务逻辑层和数据层之间的连接通过OCI(Oracle Call Interface)接口完成。

其中的主要操作通过封装类(Connection和Query)来实现4) 邮政投递管理子系统软件体系结构邮政投递管理子系统采用BEA WebLogic Server进行部署,BEA WebLogic Server是J2EE工业强度的应用服务器,它是BEA WebLogic Platform的基础。

BEA WebLogic Server 共有三层架构,分别支持表现、业务逻辑和数据连接:表现层表现层负责管理与台式应用、Web 浏览器、无线设备或其他客户机类型的交互,BEA WebLogic Server 包括一个多功能、高性能的Web 服务器,它负责应答浏览器HTTP 对于Web 内容的请求,BEA WebLogic Server 支持当前所有客户机和服务器之间的通信机制。

业务层业务层包含独立于用户界面的应用业务逻辑,其中包括可以运行在应用服务器环境中的分布式组件。

在J2EE框架内部,这些组件采用Enterprise JavaBean 表达。

后端层BEA WebLogic Server 的后端层,提供对投递系统数据库的访问手段,后端层的作用还相当于集成层,使用消息、电子邮件、web 服务和其他技术,与各种企业系统连接和通信。

BEA WebLogic Server 包含“连接池”(connection pooling)的先进功能,不但消除了建立数据库连接的负担,而且增强了关系数据库应用的伸缩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