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网运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应用_中国邮政内部生产作业信息化的重要里程碑

网运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应用_中国邮政内部生产作业信息化的重要里程碑

[4]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网运信息系统总体业务需求 [5]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信息技术局.网运信息系统总体
技术方案
作者简历
陈勤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信息技术局项目主管,清华大学软件工程硕士,曾负责中国 邮政集团公司网运信息系统、集邮业务管理系统、国际普邮跟踪查询系统、纪检监 察管理信息系统等多项综合网应用子系统的工程建设工作。
2.2 系统应用效果
实时掌握每个邮件在运输环节的处理状态,对每个总包
1) 随着该系统的推广上线,实现了全网信息的互 和邮件在运输环节的处理过程提供跟踪查询,大大提高
联互通;邮政实物网分拣、运输环节,实现了信息与实 了查询效率;同时各局生产信息存储电子化,生产作业
物同步传输,总包信息一次生成,全网共享。“邮政生 环节不再打印存档单据,减少档案处理人员,压缩档案
的数据;而控制数据是指总包经转关系、局计划、封发
8) 为一级干线的结算创造良好条件,过去一级干
计划、堆位数据等与生产作业计划密切相关的数据,这 线邮运产品量手工统计层层上报,费时费力易出现差
些数据是所有业务正常运转的基础。这些数据的统一为 错,现在各中心局分拣、运输信息全部网上传递,统计
以后其他系统上线打下了良好基础,事实上这些规范也 数据真实可靠,计算科学合理,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了坚实的基础。
2) 通过系统的建设,统一和规范了各中心局的基
7) 各级网运管理人员实时从网上跟踪了解全网一
础数据和控制数据。所谓基础数据是指机构代码、邮件 级干线1 200条邮路的各类邮件发运、装卸码等全网统一制定 网实施动态调度,合理调配运能资源,提供充分依据。
2009 06 51
被邮政其他系统所引用,成为互联互通的数据基础,可
网运信息系统历经近10年的建设,终于取得了一定
以说意义非常重大。
的成绩,这些都离不开各方的辛勤努力。在建设初期,
3) 系统的上线实现了发运计划控制生产,生产作 全网201个中心局,各自的生产状况不同,201个中心局
业计划全部转化为系统中的控制数据,生产人员只能按 就像是201个信息孤岛,要将这些差异很大的孤岛统一
“全程全网,联合作业”是邮政的特点,点多、线 长、面广是邮政引以为自豪的、参与市场竞争的资本, 这一切都源于邮政拥有一个干线运输网。多年来中国邮 政网固然大,但效率不高,传输速度慢,在竞争中失去 优势。干线网已成为制约邮政发展的一个“瓶颈”[1]。 为尽快解决这个问题,提高干线运输效率和质量,从 2000年开始,原国家邮政局决定使用信息化手段来“武 装”邮政传统的内部生产作业环节,其中最重要的就是 开始投资建设邮区中心局生产作业和邮运指挥调度两个 子系统(伴随着这两个子系统建设的不断深入,2008年 底开始正式整合,并更名为网运信息系统)。
有电子化支局系统、投递系统、报刊系统、速递综合服 随着下一步流程优化项目的开展,将在中心局与其他
务平台、国际普邮综合信息系统、给据邮件跟踪查询系 环节(主要是电子化支局收寄环节)之间逐步取消纸质清
统、邮编名址信息系统等相关系统,在邮政信息化过程 单,进一步节省成本提高效率。
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5) 随着系统的上线实现了档案查询电子化,能够
缠不休。直到邮件信息实现网上传输,才真正赋予了全 统的相对统一和稳定,解决了系统每次升级全国60多台
程全网这四个字以更深层次的含义。网上配发、实时监 分拣机都要进行升级的被动局面,同时为两网互通工程
控、预先调度、集中管理,这些在以往工作中根本不能 (中心局系统与营业系统互通工程)实现网络化分拣打下
设想的事情,随着系统的上线都变成了现实。
从技术上来说,系统一直紧跟技术潮流,不断加强 系统的集中化水平,从最初的每个中心局需要一套数据 库服务器和应用服务器,缩减为每3个3级中心局1套数 据库服务器和应用服务器并在省中心集中维护,到目前 调整为数据全国集中、应用省集中的模式,大大缩减了 系统投资、减轻了维护工作量、简化了系统与其他系统 互联互通的难度,并且使全国性的统计分析功能变为可 能。系统还使用比较先进的ESB数据服务总线实现与其 他系统的互联互通,使数据传输可靠、效率提高、开发 简单。 1.3 整体架构[5]
2.1 系统应用现状
工作的随意性,实现了管理部门对发运计划和生产过程
到目前为止,全网201个中心局已经使用网运信息 的控制,极大地规范了中心局的生产作业过程。
系 统
系统,同时还有37个非中心局的处理中心也使用了该系
4) 中心局内部各环节之间、中心局与中心局之


统,连接的车间数已经达到8 202个,每日在系统中处 间,总包邮件交接无纸化,总包邮件处理条码化,降低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the Postal Transportation System
Chen Qin China Post Group, Beijing 100808, China
Abstract First,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background and current statu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ostal Transportation System. Secondly, the overall frameworle is introduced in detail. Finally,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usage situation of the system and its impact on China Post’s mail transportation service. Keywords Mail Transportation Service; Information System; Technical Architecture; Application Effect
系统采用数据全国集中、应用生产部门省集中管理 部分全国集中的模式进行构建。生产车间服务器主要负 责终端接入,使用免费的轻量级数据库,存储一些最常 用的基础数据;省中心主要负责生产应用的处理、负责 与分拣机的接口传输、存储实时生产作业所需的基础数 据和业务数据,班次结束后将临时数据向全国中心进行
48 信息通信技术
1 系统建设概况
网运信息系统自2000年开始投资建设,到目前已 经有近10年的时间。在这10年当中,系统进行了3期建 设,随着每个时期不同的业务要求,结合当时的技术发 展水平不断对系统进行业务上的完善和技术上的更新。 1.1 业务演化
从业务上来说,系统一直本着先易后难,先生产后 经营,最后进行流程改革和优化的原则,不断地对系统 功能进行完善和补充。系统一期主要完成了生产作业流 程的信息化,实现了总包、散件、档案管理、指挥调度 等中心局生产功能[2];系统二期在一期建设的基础上, 利用一期积累下来的大量第一手、真实全面的生产数 据,为国家局、省局及中心局各级网运生产管理部门提
网运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应用
——中国邮政内部生产作业信息化的重要里程碑


与 方
陈勤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北京 100808
摘 要 介绍中国邮政网运信息系统的建设背景,以及目前的建设情况,并给出网运信息系统的总体框 架。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分析了网运信息系统在中国邮政生产作业信息化中所起到的重大作用。
关键词 网运;信息系统;架构;应用效果
网运工作做好支撑!
参考文献
[1] 路航.为了编织邮运信息网-邮区中心局生产作业 和邮运指挥调度工程建设纪实[R]
[2]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信息技术局.邮区中心局生产作 业系统二期工程建设报告[R].北京:2008
[3]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信息技术局.邮区中心局生产作 业系统工程竣工报告[R].北京:2005
供了统计分析、计划控制、质量管理和动态调度等管理 功能[3];通过系统三期的建设,将对一、二期的两子系 统以及车辆、设备、容器等各相互独立的系统进行业务 整合,实现计划管理实时控制生产,同时更加深化统计 分析的各项内容,实现全国网运一个大平台,并且将以 三期建设为基础,逐步尝试对传统邮政部分生产作业流 程进行优化,比如简化开拆、取消纸质清单等[4]。 1.2 技术进步
50 信息通信技术
Systems & Solutions
在一个标准下,那难度在当时是不可想像的。但是中国 邮政本着“领导挂帅、业务牵头、技术支撑”的建设原 则,坚定地朝着统一的目标迈进,统一了业务流程、基 础数据,不仅成功地完成系统的建设,同时也摸索出一 套行之有效的工程建设方法,给其他项目的建设提供了 很好的建设经验。随着中国邮政的不断发展和网运业务 改革的不断深入,网运信息系统发挥在生产中的作用越 来越大,网运业务的流程优化(例如取消纸质清单、简 化开拆、自动化分拣等)都必须依赖于网运信息系统。 有了统一的网运信息系统,才能在网运工作改革中全国 一盘棋,在系统的支撑下,积极稳妥地推进各项改革工 作,同时也在改革中不断完善系统各项功能,更好地为
归档;全国中心负责所有的管理功能和部分核心业务功 能,存储所有生产、管理数据,并负责中心局内部以及
网运信息系统与邮政其他相关系统的数据交换。 系统整体架构如图1所示。
Systems & Solutions
2009 06 49
2 系统应用效果
照信息系统的指令进行生产,原来“一支笔、一个电 话”的生产调度模式被彻底改变,大大降低了生产人员
产全程全网,上一环节要为下一环节服务,下一环节要 资料存储场地,从而降低生产作业成本。
为上一环节把关。”这一直以来都是每个邮政网运人员
6) 通过二期系统的改造,实现了机械化和信息化
的梦想,但是重复的勾核、重复的制单、手写字迹模糊 的完美融合,即由网运信息系统来控制作业流程,由包
不清,致使责任的划分在邮政内部不断地相互推诿、纠 裹分拣机来进行机械控制,保证了包裹分拣机信息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