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班语言案例分析

小班语言案例分析

小班语言《小朋友爱上幼儿园》案例分析
教师张云蕾
案例背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要符合幼儿的兴趣和现有经验、要贴近幼儿的生活。

那个时候我班幼儿刚进入幼儿园才两三个星期,刚刚接触到幼儿园的生活。

对于他们来说,幼儿园是个陌生的大环境,而幼儿园的生活对于他们来说还比较新鲜,胆子大的幼儿已经在尝试着这里的生活,而胆子小的幼儿还不敢伸出手脚来接触这里的生活。

在这个时候最需要的就是老师带领他们熟悉幼儿园的环境、喜欢上幼儿园的生活。

因此,这个活动就是在这个时候根据我班幼儿情况而修改设计出来的。

本次活动就是通过儿歌的记忆帮助幼儿喜欢上幼儿园,也通过看、听、说、跳等形式让幼儿喜欢上幼儿园的各项活动,从而也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倾听能力等。

案例描述:
第一,随音乐《我上幼儿园》走进场,幼儿坐到座位上。

教师:"今天天气真好,我们一起唱着歌去幼儿园吧!"(音乐起,师带领幼儿走进场,让幼儿自己挑座位坐好。

)第二,导入。

教师:"我们已经来到幼儿园了,你们爱干什么呢?"(教师要引导幼儿把话说完整。

)幼儿1说:"我爱玩积木。

"幼儿2说:"我爱玩滑滑梯。

"幼儿3说:"我爱唱歌。

"第三,观看课件学习儿歌。

①教师:"刚才有的小朋友说爱玩积木,有的小朋友说爱玩滑滑梯,还有的小朋友爱唱歌。

那今天老师请来了很多的小动物还有小朋友,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爱做什么呢?"②播放课件。

(过程中请幼儿用自己的眼睛仔细观察。

)③教师:"刚才你们看到了谁呀?他们爱做什么呀?"幼儿1说:"我看到了小鱼,在游泳。

"(根据幼儿讲述,老师播放小鱼那部分的课件,引导幼儿正确讲述画面的内容:小鱼爱在水里游。

)教师:"小鱼在水里是怎么游的啊?"(请个别幼儿表演。

其余幼儿跟着老师边做动作边把这句话说完整。

)幼儿2说:"我看到了小鸟,在飞。

"(相同方法学习"小鸟爱在树上跳,小羊爱在地上跑,小朋友爱上幼儿园,唱歌跳舞真热闹。

")④教师:"你们看儿歌里的小朋友爱上幼儿园,那你们爱上幼儿园吗?你们来幼儿园会干什么呢?"幼儿1说:"我会搭积木。

"幼儿2说:"我会画画。

"幼儿3说:"我会唱歌。

"⑤教师:"幼儿园里真好玩,小朋友都爱来我们幼儿园。

老师就帮这首好听的儿歌取了一个名字叫'小朋友爱上幼儿园'。

"(幼儿跟着老师把名字说两遍。

)第四,师幼共同看课件朗诵儿歌。

第五,幼儿集体看课件边做动作边朗诵儿歌。

第六,请个别幼儿上台边做动作边朗诵儿歌。

第七,活动小结。

①教师:"我看见小朋友们今天玩得真开心,看来你们是越来越爱我们的幼儿园了。

那我们一起来唱《我爱我的幼儿园》吧!"(师幼一起随音乐唱一遍。

)②教师:"你们唱得真好!我们一起来边唱边回自己的教室去吧!"(随着音乐,师幼一起排队离场。

)案例反思:本次活动的目标确定为:①激发对幼儿园的情感,使他们爱来幼儿园。

②观察画面理解儿歌内容,较流利地念这首儿歌,并在动作表演中初步记住儿歌内容。

③能发准"树""跑"等音。

活动中,活动的实施能够与教学设计内容相符合。

活动实施完之后,我发现本次活动的效果非常好,超出我的预想,幼儿在活动过程中锻炼了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表演能力,也提高了他们的自信心以及对幼儿园、对语言活动的喜爱,同时也使我受到启发:如何使刚入学的幼儿全身心的投入到活动中。

1、活动内容要符合幼儿的兴趣、现有经验和发展水平本次活动目标之一是激发幼儿对于幼儿园的兴趣,而我班幼儿正好是处于刚上幼儿园的时段,正好符合这个特殊的时段。

活动目标之二是让幼儿在动作表演中初步记住儿歌内容,这是符合幼儿还没有完全适应幼儿园的活动,还没有什么上课下课的概念,在这种前提下让幼儿去学会一首简单的儿歌的特殊情况。

目标之三是发准个别字的音,这也符合刚入园的幼儿还没有学会标准普通话的情况。

因此可以说本次活动内容围绕这三个目标而展开,正好是符合我班幼儿刚入园的各种情况。

2、活动形式要多种多样刚入园的幼儿有的较文静内向、有的活泼好动,要让这些性格差异很大的幼儿共同完成本次活动内容,就需要活动过程能够时刻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一开始,我以音乐烘托气氛,让幼儿在欢快的气氛中使自己的心情愉快起来,能够以最好的状态来准备以后的环节。

通过和幼儿谈话的形式让幼儿对话题感兴趣,在此基础上,我以课件形式集中幼儿的注意力。

课件播放对于幼儿来说就像在观看动画片,而动画片正是幼儿最喜欢的内容之一,因此,在观看的过程中,幼儿是全神贯注的,这样就能够更好的去初步理解课件内容(即儿歌内容)。

接着我还是以谈话形式引导幼儿去理解儿歌内容。

但是一味的谈话形式时间一长也会导致幼儿的兴趣减少、注意力分散,因此在这个较长的谈话过程中,我还穿插了表演形式。

如,"小鱼爱在水里游",我问到:"小鱼在水里是怎样游的?谁来做动作呢?"幼儿表演了起来,有用两只手合在一起表示小鱼在水里游;"小鸟爱在树上跳",幼儿就双手张开、跳来跳去……有了表演形式的加入,幼儿不仅兴趣更加提高了,注意力也更加集中了,尤其是帮助了幼儿更好地记忆儿歌。

在后来的环节中,我以朗诵形式、边表演边朗诵形式等带领幼儿巩固了对儿歌的记忆。

3、活动中要多给予幼儿鼓励和表扬刚入园的幼儿还保留着家里"小王子、小公主"的性格,比较的以自我为中心,但实际上他们的内心还是比较脆弱的。

因此,在活动过程中,我每次都是以鼓励性的话语引导幼儿去倾听、去述说、去表演,在幼儿有一点自己的想法、有一点自己的表演时,我都会及时进行表扬。

如:格格第一个上台表演后,虽然她非常紧张致使动作僵硬,但我还是表扬了她。

而我却发现表扬了她之后,她的眼睛里迸发出了欣喜,在接下来的活动中,她的表现更加自然、活泼了。

这就是鼓励和表扬的魅力。

改进建议:陈鹤琴先生说过:"积极的鼓励胜于消极的制裁。

"在第四环节第五环节中,师幼集体朗诵完儿歌后,我应该用"小鱼他们说小朋友朗诵的真好听,还想再听一遍。

"鼓励幼儿继续朗诵儿歌的积极性,而不是用"小鱼他们说小朋友朗诵的不是很好听,还可以用更好听的声音来朗诵。

"来打击幼儿的积极性。

2016年5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