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构建6.pptx

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构建6.pptx

自杀:认同度下降到极点 认同度下降,甚至到0点附近,特别是认同度陡然大幅度下降,人 会自杀。
马斯洛理论的不足
马斯洛只看到了人需求的表象,而没有看到人性的本质需求。
“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千年来,战场上的士兵,首先没有得到满足的就是安全,
但他们为了荣誉,一样可以冲锋陷阵。 第一类:贪婪以求生。 第二类:追求认同度以求从众。 第三类;消除焦虑,以达到镇静安神的效果。 第一类包括马斯洛所说的生理的需要。第二类则包括了马斯
洛所谓的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第三类则相当于安全的需要。 这三类需要其实也可归为一类,本质上都是为了追求最大的认同 度。可以饿死(比如一些人士的绝食抗议),可以冻死(如登山 运动员),但他的追求却不能放弃,因为追求,使他的认同度极 大化了。
(2)双因素理论
•该理论由美国行为科学家赫兹伯格(F. Herzberg)于1959年提出。 •赫兹伯格将影响人的行为的因素分为两类,即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前者 多指与工作条件或工作环境有关的因素,如公司政策和管理、工资待遇等; 激励因素多指和工作内容有关的因素,如工作本身挑战性、奖励、晋升等。
归属需要
团队/同事/主管/客户
远离战争/污染/暴力 食物、水、性
安全需要 安全工作/边际收益/工作保障
生理需要
热量/空气/基本工资
激励理论的应用
需要层次论 自我实现
自尊和地位
归属和社交
企业行动
给予事业成长机会
鼓励创造力
鼓励成就
公布个人成就
赞扬良好表现
经常给予回馈
给予更大工作责任
举办社交活动
Hale Waihona Puke 组织团队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体系构建 6
2009年10月 xuzy118@
五、激励与薪酬
什么是员工激励
•激励就是为了达到企业目的,通过满足员工的生理、愿望、兴趣、 情感等需要,有效的启迪员工的心灵,达到挖掘员工潜力的管理 手段。换句话说,激励就是为了让某一个人更好的去做好某事, 而这个某事肯定是与企业的目标相关联。 •作为心理学术语,指的是持续地激发人的动机的过程; •从管理学的角度讲,激励指的是利用某种外部诱因激发人的动 机,使人有一股内在的动力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活动过 程。 •实际上,激励是一种精神力量或状态,起着加强、激发和推动 的作用,并且能指导或引导人的行为指向企业的目标。
•保健因素的扩大可能会引起激励因素的萎缩。
(2)双因素理论(续)
•管理者在实施激励时,应注意区分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前者满足只能消 除不满,后者满足可以产生满意。 •管理者在管理中不能忽视保健因素,否则会导致员工的不满,影响劳动效 率的提高。但也没必要过分地改善保健因素。 •即使在进行物质激励的时候,也要考虑尽可能地增加物质激励的精神含量。 •管理者要想持久与高效地激励员工,必须改进工作任务,进行工作再设计 (工作轮换、工作丰富化、扩大化)。 •注重内在激励,如给人以发展、成长、晋升的机会。
•科学之处体现在: · 提出人的需求有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这符合基本规律; · 提出人的需求具有多层次性和主导性特征,这对管理有启发意义。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
教育/宗教/爱好/成长
自我实现 需要
发展机会/成长/创造
家庭/朋友/社区的认可 自尊需要 被认同/尊重/责任感增强
家庭/朋友/社会团体
•保健因素的满足,只能消除员工的不满,不能使其满意,也调动不了员工 的积极性;激励因素的满足则可提高人的积极性,是人们行为动力的真正 来源。
•传统的满意—不满意的观点是不对的。满意的对立面应是没有满意;同样, 不满意的对立面应该是没有不满意。
传统的观点: 满意
不满意
赫兹伯格的观点: 满意
没有满意(没有不满意) 不满意
激励的本质
激励主体(管理者) 与指挥、操纵是不一样的
激励对象(员工) 是双赢
激励
让某人依照他的意愿去做事情 结果=完成双方期待的目标
操纵 让某人依照你的意愿去做事情 结果=完成你期待的目标
刺激
需求
行为
态度
刺激
行为
激励的过程模式
内外 刺激
主观 需要
内在 动机
具体 行为
方向 目标
需求理论----(1)需求层次理论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A. H. Maslow )于1945年提出的。
•其理论内容如下: ·人的需求划分为5个层次; ·人的需要是逐级上升的; ·只有未满足的需求才会影响人的行为; ·人的需求有主导性,人的行为由主导需求引起; ·人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其需求强度是不同的; ·人的五种需求又可分成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两类。两 者可以互相转化,但不能替代。
激励的作用
•激励可为人的行为提供动力。 •激励可激发人的工作热情和兴趣。 •激励可调动人的积极性,包括对工作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激励可激发人的能力。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经过研究发现: 在一般情况下,人们只需发挥其能力的20%~30%,就足以应付自 己的工作。但当他们处于被激励的状态时,其能力可以发挥到 80%~90%,相当于平时工作能力的3~4倍。人类并没有充分运用 自己的大脑,普通人只用了5%-10%,即使是爱因斯坦那样的人, 也只用了30%。 •激励可提高人的工作绩效。绩效是能力与激励的函数。 •在人已经或正在逐步取代资金与资源成为企业“最大的资产”的今 天,激励问题变得更加重要。
安全和保障 基本生活
营造工作安全感 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 提供公平薪金 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
提供福利 提供足够休息时间
认同度
所谓认同度,就是指“认同的程度”。认同就是认可、同意。 它可以是单一的,是一个人认同另外一个人(如下属对上级的认同, 臣民对皇帝的认同等);也可以是双向的,一个人与另外一个人互 相认同如夫妻、朋友、搭档、企业的联盟等);还可以是多向的, 多个人同时认同(如一个人认同金钱,其他人也同时认同金钱), 这个时候,就产生了群体,如家庭、组织(包括企业)、宗教、政 党、国家、社会等。
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的诠释
满意区
激励因素
成功 认同 责任感 工作兴趣 个人成长
应激很高
既非满意也非不满意
无不满意区
保健因素
工作条件 工资福利 公司政策 主管 人际关系
应激很弱
频率百分比
影响工作态度的12项因素
内在激励因素
50% 40% 30% 20% 1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