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陋室铭赛课一等奖教案

陋室铭赛课一等奖教案

陋室铭赛课一等奖教案【篇一:公开课教案《陋室铭》】《陋室铭》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反复阅读并翻译课文,掌握相关文言实词;2、技能目标: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3、情感目标:通过理解作者那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引导学生正确确立自己的志趣追求。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在大唐的历史上,有一位性格倔强的诗人,三十四岁那年,因为参加政治革新活动,正感到春风得意的他,一觉醒来却被赶出了朝廷。

十年后,召回长安后,因到玄都观去赏桃花,写了一首惹祸的诗:紫陌红尘扶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因为这首诗又被贬到连州。

一贬又是十四年,等他五十七岁再回到长安时,玄都观里的桃花已荡然无存,只剩下一片乱草。

这不怕惹祸老先生,又写了一首《再游都观》: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刘郎指的是谁?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位老先生的文章《陋室铭》。

2、出示学习目标。

3、请学生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洛阳(现在属河南省)人,著名诗人。

唐顺宗时,曾参加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运动,不久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

后又连任连州、夔州、和州等地刺史。

晚年回洛阳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

作品有《刘宾客集》。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诗人。

曾中进士,官至监察御史。

他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

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官降职多次。

这篇《陋室铭》是他被贬为和州刺史时在任上写的。

(多媒体显示)写作背景:据资料记载:刘禹锡因革新,曾参加王叔文组织的政治革新运动,失败后被贬为安徽和州通判。

按当时的规定,他应住衙门里三间三厦的屋子;可和州策县令是个趋炎附势的小人,见刘禹锡是被贬而来,就故意刁难。

策知县先叫刘禹锡在城南面江而居。

刘禹锡不但不埋怨,反而高兴地撰写了一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争思辨。

”他的这一举动气坏了策知县,他又令衙门的书丞将刘禹锡的房子由城南门调至城北门,住房由三间缩小到一间半,而这一间半位于德胜河边,附近有一排排的杨柳。

刘禹锡见此景,又作了一联:“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

”他仍在此读书作文。

策知县气的肺都要炸了,又和书丞商量,为刘禹锡在城中寻了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

半年时间,就强迫刘禹锡一连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

想想这位势利眼的狗官,实在欺人太甚,刘禹锡遂愤然提笔写下《陋室铭》并请人刻于石上,立在门前,气的策知县一筹莫展,哑口无言。

由此可见《陋室铭》并非是自命清高、孤芳自赏之作。

刘禹锡写《陋室铭》本身就是与恶势力进行不屈的抗争,为官而不计较居室的大小,陋与不陋,恰是他为政清廉的真实写照。

4、简介“铭”。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做“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常见的铭有:座右铭、墓志铭。

二、初读课文。

洪亮、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去掉标点)三、译读课文。

1、对照注释,理解文意。

2、学生相互质疑、解答。

3、提醒学生要注意的词、句翻译。

4、翻译全文。

三、再读课文。

在理解课文意思的基础上读课文1、要求:注意节奏、语调与感情,读出韵味。

2、自己在书上画出朗读停顿(多媒体展示),先小声自读,再请同学朗读。

3、注意句式特点(整齐、上口,骈句,结构相似,字数相同。

对偶)4、齐读课文,说说对“陋室”总的印象。

(陋室不陋)5、陋室为何不陋?用文中的话回答。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6、最关键的是哪两个字?(德馨)四、品读课文。

1、作者“德馨”表现在何处?怎样表现的?(用文中的话回答)(苔------劳形)(分析:德在何处:中国文人中“君子”所秉持的道德修养和人格精神。

馨在哪里: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运用比兴手法。

)2、到这里来的人多吗?,从哪里可以看出?(不多。

“苔-----青”)3、到陋室来的都是些什么人?(鸿儒)4、作者为什么要写自己的朋友是些什么人呢?(写自己的朋友是博学之士、高雅之人,以显示自己的“德馨”)5、朋友走了之后他干些什么呢?(调素琴,阅金经)讲述:这里既有正面的描写,又有反面的描写;既有实写,又有虚写。

正面描写的句子是:调素琴,阅金经,这是写实,表现了从容、恬淡的生活。

反面描写的句子是: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这是虚写,表现了对世俗生活的厌弃。

6、可以看出室主人的志趣如何?(高雅)(景、友、趣)讲述:作者是怎样表现陋室不陋的呢?五、悟读课文。

1、作者明明在颂自己的陋室,为什么又写“诸葛庐”、“子云亭”?(以“庐”、“亭”比“陋室”,以“诸葛”“子云”自比)2、作者自比“诸葛”、“子云”的目的何在?(表明作者想从政治上和文学上都干出一番事业。

)3、由此可以看出作者是个什么样的人?(有远大抱负的人)4、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的这种写法叫什么?(托物言志)小结:作者先运用比兴手法,由“山”“水”引出“陋室”;由“仙”“龙”引出“德馨”,点出文章中心;再运用类比,将自己的陋室和诸葛庐、子云亭相比,其目的就是把自己和诸葛亮、杨雄相提并论,其意不言自明。

5、文章以孔子的话作结有什么作用?照应了哪一句?(再次证明陋室不陋,从而表明自己超凡脱俗的胸襟,同时又照应了“惟吾德馨”一句,以古代圣贤自比。

)(照应“惟吾德馨”)6、由此看来最后一句在表意上是“蛇足”还是更进一层?(更进一层,是“德馨”的深化)7、通过以上分析,可以悟出作者借这篇“铭”赞美简陋的居室,要表达什么?(不慕荣利、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六、诵读全文,体会作者高尚的情操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七、拓展延伸:1、古代文人总喜欢给自己的房子起一些优雅的名字,如“萧湘馆”“ 秋爽斋”等,而作者给他自己的房子起名叫“陋室”。

为你的家取个好听的名字。

2、课堂交流。

【篇二:陋室铭公开课教案】陋室铭公开课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技巧;2.按节奏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体会作者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难点: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理解作者寄寓的理想追求。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上课前先请大家做一个选择题。

现在你的眼前有两栋房子:一个是富丽堂皇的大房子,一间是茅草屋。

你想要住哪里?(生:大房子)如果住进豪华别墅的代价是讨好你厌恶的人,甚至违背良心做坏事;而住在茅草屋,你满眼是杨柳青青的美景,与三五知己好友交谈甚欢呢?你又会如何选择?恭喜很多同学的选择,正是刘禹锡的做法。

(引导看图)瞧!他正在陋室里自得其乐呢!(师板书课题:陋室铭)2.介绍作者: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世称“诗豪”。

(三)初读课文1.出示生词(指两名学生上黑板写,其余书上铅笔标注)2.按节奏,朗读课文3.小组讨论:字句理解、翻译[提示]名:出名;斯:这;是:表判断;唯:只有鸿儒:博学的人;白丁:平民(成语:目不识丁)劳:使...身体劳累;何陋之有?(倒装句)有什么简陋的呢?(四)理解主要内容1.解题:课题“陋室铭”是什么意思?(生:简陋的屋子)介绍文体“铭”:刻在器物上警戒自己或称颂功德的文字。

(称颂功德的文字一般可在钟鼎或石碑上,如:逝者墓前会有?墓志铭我们熟悉的,写在书桌右侧的激励文字是?座右铭)2.“陋室铭”,刘禹锡想要借这陋室,让自己铭记什么呢?让我们走进陋室,去看个究竟。

(自由读文章4-7句,批注:陋室有何特点?)同桌讨论,并汇报,师板书:环境清幽陋室:交友儒雅生活高雅[过渡]“陋室不简陋”的原因何在?(文中找出主旨句)3.在如此简陋的环境下,刘禹锡也能自得其乐,他究竟有怎样的生活态度?(1)介绍写作背景:刘禹锡参与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当权。

失败后,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

和州知县看他是从朝廷贬下来的,就故意刁难他。

半年中,强迫他搬了三次家,一次面积比一次小,最后只给他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陋室。

(2)师生分角色扮演和州令、刘禹锡出示:问:你这房子都长青苔、长青草了,你还说不陋?刘:“苔痕上皆绿,草色入帘青。

”这是多么清幽雅致,真么能说陋呢?问:看你这穷酸样,估计不会有人与你为友吧?刘:问:你既没有丝竹,有没有案牍,你还有什么好乐的呢?刘:(1.生自读思考;2.师问生齐声答)(3)由此可见,刘禹锡是个什么样的人?生小组讨论,汇报:情趣高雅、安贫乐道、不慕名利(五)探究写法[过渡]了解到刘禹锡的“陋室”给寄寓的志趣,我们再来探究一下:文章是怎么写的?1.抓住具体语句,小组讨论:(1)刘禹锡借“陋室”,表明自己高洁傲岸、安贫乐道的志趣,这种写法是什么?(2)写与陋室无关的内容,有何作用?教师引导:刘禹锡借“陋室不陋”,表达自己高洁傲岸的高尚品质,是什么写法?按开头两句的格式,修改第三句,介绍“比兴”手法,找出比喻的本体、喻体(六)布置作业1.借某种植物、动物或者昆虫的特征,给自己你一则情趣高雅的座右铭。

(如:梅兰竹菊、蚂蚁、萤火虫......)范例:每个人都是昆虫,而我是一只萤火虫。

疾风知劲草,让风来得更猛烈些吧!附:板书陋室铭(刘禹锡)陋室德馨环境清幽交友儒雅安贫乐道、不慕名利生活高雅【篇三:陋室铭公开课教案】陋室铭公开课教案一.导入我先给大家读一篇讽刺机关科室工作人员逢迎拍马,庸碌无为的文章,文题是《科室铭》才不在高,应付就行。

学不在深,奉承则灵。

斯是科室,唯吾聪明。

庸俗当有趣,流言作笑柄。

谈笑无边际,往来有后门。

可以打毛衣,练气功。

无书生之乱耳,无国事之劳神。

调资不落后,级别很快升,有人云:“乐在其中”谁知道这篇极具讽刺意味的《科室铭》是仿拟那篇文章写的?《陋室铭》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因其立意鲜明,格调高雅,构思巧妙,意境隽永而脍炙人口,传诵不衰。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质兼美的佳作《陋室铭》二、解题并介绍作者陋室什么意思?什么是铭?(指名读注解后补充)铭文的特点是: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内容含蓄,一般押韵,属于韵文类。

本文是作者为自己的居室作得室铭。

用以自勉自慰。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指名交流查阅资料。

三、指名学生总结学习古文从哪几方面入手?(1)扫清文字障碍(读准字音)(2)学会断句(不读破句)(3)疏通文意(从字词句入手)(4)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5)学习文章的创作手法。

四、检查预习1.你预习时扫清了哪些文字障碍?大家互相交流一下。

学生交流:室、吾、馨、儒、牍2.指名学生划分朗读节奏按音节划分,四字句节奏一般是:(2 /2)谁能举个例子?四字句有没有不是(2 /2)节奏的?(山/不在/高,水/不在/深)是(1/2/1)五字句按音节划分节奏大多是(2/1/2)举例。

也有(2/2/1的),举例。

注意:对偶句上下节奏要一致,韵脚要读出延长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