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煎药室人员培训

煎药室人员培训

煎药室人员培训
一、煎药工作制度
(1)煎药人员应具有一定的中药专业知识,熟悉煎药技能和煎药操作常规(如估量加水、掌握煎药火后和煎药时间、使药材煎透榨干等),经培训后可在药师的指导下独立上岗工作。

(2)煎药人员必须身体健康,无传染病、精神病及严重皮肤病,每年需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并建立个人健康档案。

(3)煎傲人员在操作时应穿戴规范(穿工作服、戴工作帽)、清洁(经常洗换)。

(4)煎药人员必须严格遵守煎药操作规程,精神集中,认真执行核对、记录及交接手续,不得随意离岗,避免差错事故发生。

(5)煎药的用具,一定是以化学性质稳定,不易与所煎之药起化学变化为前提。

煎药可选择砂锅,因为砂锅受热均匀、散热慢、化学性质稳定、价廉等特点。

也可选用较牢固的不锈钢器皿等。

并在使用时随时洗刷干净,保持清洁。

煎药时切忌使用铜、铁、铝制器皿,煎好的药液也应避免与这类器皿直接接触,以免发生化学反应,损害人体健康。

(6)保持煎药室内外环境的洁净,注意安全、防火、防毒和煤气中毒等。

二、中药煎药操作常规
(1)煎药人员收到待煎药时应该对处方药味、剂数、数量及质量,查看是否有需要特殊处理的饮片,如发现疑问及时与医师或调剂人员联系,确认无误后方可加水煎煮。

(2)便于煎出有效成分,在煎煮前先加冷水将饮片浸泡20~30分钟,使药材的组织内部充分吸收水分。

不易使用60 ℃以上的热水浸泡饮片,以免使药材组织细胞内的蛋白质遇热凝固而不利于有效成分的溶出。

加水量受饮片的重量、质地等影响。

一般水量以高出药面3~5厘米为宜,第二煎用水量应当酌减。

用与小儿内服的汤剂可适当减少用水量。

注意在煎煮过程中不要随意加水或抛弃药液。

(3)群药按一般煎药法煎煮,需特殊煎煮的饮片则按特殊方法处理。

在煎煮过程中要经常搅动,并随时观察煎液量,使饮片充分煎煮,避免出现煎干或煎煳现象。

若发现煎干或煎煳现象,应另取饮片重新煎煮。

(4)煎煮用火应遵循“先武后文”的原则。

即在沸前宜用武火,使水很快沸腾;沸后用文火,保持微沸状态,使之减少水分蒸发,以利于药物成分的煎出。

解表药多用武火,补虚药多用文火。

(5)煎药时间的长短,常与加水量、火力、药物吸收能力及治疗作用有关。

中药煎煮一般分为一煎、二煎。

一般药一煎沸后煎20分钟为宜,二煎药沸后15分钟为宜;解表药一般沸后用武火煎15分钟为宜,二煎沸后5~10分钟为宜;而滋补药一般沸后煎30分钟,二煎沸后20分钟为宜。

(6)剂药煎好后,应趁热及时滤出煎液,以免因温度降低而影响煎液的滤出及有效成分的含量。

滤药时应压榨药渣,使药液尽量滤净。

将两次煎液合并混匀后分两次服用。

(7)煎液量:200~300ml,分2~3次服用。

(8)煎药标准:煎药有原处方中各味中药的特征气味,无煳化,无焦化及其他霉烂异味,残渣无硬心,无焦化、煳化,挤出的残液量不超出残渣总重量的20%。

(9)核对煎药袋內的姓名、取药号、药味、质量及煎煮方法等,复核无误后,即可签字发出。

三、特殊煎药方法
1、先煎
先煎的目的是为了延长药物的煎煮时间。

一般来说,需先煎的饮片,经武火煮沸后文火煎煮10~20分钟后再与用水浸泡过的其他药物合并煎煮。

有些药物因临床治疗需要可适当延长煎煮时间,如:
(1)矿物、动物骨甲类饮片,因质地坚硬,有效成分不易煎出,应打碎先煎20分钟,方可与其他药物同煎。

如生蛤壳、生龙骨、生龙齿、生紫石英、生寒水石、生石决明、生珍珠母、生瓦楞子、鳖甲、龟甲、鹿角霜、生牡蛎、生磁石、生石膏、生赭石、自然铜等。

(2)某些有毒饮片可经过先煎1~2小时达到降低毒性或消除毒性的目的。

如含有毒成分乌头碱的生川乌、生草乌或制附子,经1~2小时的煎煮后,可使乌头碱分解为乌头次碱,进而分解为乌头原碱,使毒性大为降低。

2、后下
后下的目的是为了减少药物因煎煮时间过久所造成的成分散失。

一般来说,在其他群药文火煎煮15~20分钟后放入需后下的饮片再煎煮5~10分钟即可。

(1)气味芳香,含挥发性成分的饮片不宜煎煮时间过久,以免其有效成分散失,一般在其他群药煎好前5~10分钟入煎即可。

如降香、沉香、薄荷、砂仁、豆蔻、鱼腥草等。

(2)含有久煎后有效成分易破坏的饮片也需后下,一般在其他群药煎
好前5~10分钟入煎即可。

如钩藤、苦杏仁、徐长卿等。

3、包煎
包煎即是把所需包煎的饮片装在纱布袋中,扎紧袋口后与群药共同煎煮。

需要包煎的药物主要有以下几类:
(1)含粘液质较多的饮片宜包煎,以免在煎煮过程中粘煳锅底。

如车前子、葶苈子。

(2)富含绒毛的饮片,宜包煎,以免脱落的绒毛混入煎液后刺激咽喉引起咳嗽,如旋覆花、皮杷叶等。

(3)花粉等微小饮片,因总表面积大,疏水性强,故也宜包煎,以免因其漂浮而影响有效成分的煎出。

如蛤粉、蒲黄、海金沙、六一散等。

4、烊化(溶化)
一些胶类,蜜膏类中药不宜与群药同煎,以免药液粘稠而影响其他有效成分的煎出及结底煳化。

可将此类药置于已煎好的药液中加热溶化后一起服用。

也可将此类药置于容器内,加适量水,加热溶化或隔水炖化后,在兑入群药煎液中混匀分服,如鳖甲胶、阿胶、鹿角胶、龟鹿二仙胶等。

5、另煎
一些贵重中药,为使其有效成分充分煎出,减少有效成分被其他药渣吸附引起的损失,需在另器单独煎煮取汁,再将渣并入其他群药合煎,然后将前后不同煎煮的药液混匀后分服。

一般饮片通常需另煎30~40分钟。

如人参、西洋参、西红花等。

质地坚硬的贵重药,如羚羊角、水牛角应单独煎煮2~3小时。

6、对服
对于液体中药,放置其他药中煎煮,往往会影响其成分,故应待其他
药物煎煮去渣取汁后,再行对入服用,如黄酒、竹沥水、鲜藕汁、姜汁、梨汁、蜂蜜等。

7、冲服
一些用量少,贵重中药宜先研成粉末再用群药的煎液冲服,避免有效成分被其他药渣吸附而影响药效。

如雷丸、靳蛇、羚羊角、三七、琥珀、鹿茸、紫河车、沉香、金钱白花蛇等。

8、煎汤代水
对于质地松泡、用量较大,或泥土类不易滤净药渣的药物,可先煎15~20分钟,去渣去汁,再与其他药物同煎,如葫芦壳、灶心土等。

培训日期:
主讲人:
培训人员:
煎药人员培训考核试卷
姓名:分数:
一、填空题(共10题,每题3分)
1、煎药人员必须身体健康,无传染病、精神病及严重。

2、煎药的用具,一定是以化学性质稳定,不宜与起化学变化为前提。

煎药可选择,因为有受热均匀、散热慢、化学性质稳定、价廉等特点。

也可选用较牢固的等。

煎药切记使用、、制器皿。

煎好的药液也应避免与这类器皿直接接触,以免发生,损害人体健康。

3、为便于煎出有效成分,在煎煮前先加水将饮片浸泡分钟。

不宜使用以上的热水浸泡饮片,以免使药材组织细胞内的蛋白质遇热凝固而不利于的溶出。

加水两多少受饮片的、等影响。

一般加水量以高出药面为宜。

注意煎药过程中不要随意或抛弃药液。

4、蒲黄入药宜,雷丸宜,姜汁宜。

5、煎煮用火应遵循的原则。

解表药多用,补虚药多用。

滋补药一般沸后煎分钟,二煎沸后分钟为宜。

6、煎药标准:煎液有原处方中各味中药的,无煳化,无焦化及其他霉烂异味,残渣无,无焦化、煳化,挤出的残液量不超出残渣总量的。

7、矿物、动物骨甲类饮片,因质地坚硬,有效成分不易煎出,应20分钟。

8、气味芳香,含挥发性成分的饮片入药宜。

9、车钱子入药宜,川乌入药宜,阿胶入药宜。

10、花粉等微小饮片入药宜。

西红花入药宜。

二、单项选择题(共9题,每题5分)。

1、含粘液质较多的饮片宜。

A、先煎
B、后下
C、包煎
D、烊化
2、下列药品入药宜另煎的是。

A 、人参
B 、三七C、鳖甲D、海金沙
3、解表药一般沸后用武火煎为宜,二煎沸后为宜。

A、15分钟 B 、20分钟C、10~15分钟D、 20~30分钟
4、下列药品入药均需先煎的是。

A 、生龙骨、生石决明、生川乌、苦杏仁
B 、生石膏、鳖甲、龟甲、自然铜
C 、生川乌、生草乌、钩滕、鹿角霜
D 、羚羊角、鹿角胶、生牡蛎、生赭石
5、旋覆花入药宜
A、另煎 B 、包煎C、煎汤代水D、后下
6、煎药可选择的最佳器皿是。

A、不锈钢锅
B、砂锅
C、铝锅
D、铁锅
7、在煎煮前先加冷水将饮片浸泡分钟,使药材的组织内部充分吸收水分。

A、20
B、20~30 C 、30 D 、15~20
8、不宜使用以上的热水浸泡饮片。

A、40℃
B、50℃
C、60℃
D、70℃
9、某些有毒饮片入药宜。

A、后下
B、包煎
C、另煎
D、先煎
三、简答题
1、简述:需包煎的药物有哪几类?并请举例说明(每类不少于2种)。

10分
2、简述:先煎的药物有哪些?为什么要先煎?并请举例说明。

(每类不少于2种)。

15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