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要的自然灾害
(1)地质灾害:地震,火山爆发,山崩,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陷等。
(2)气象灾害:暴雨,洪涝,热带气旋,冰雹,雷电,龙卷风,干旱,
酷热,低温,雪灾,霜冻等。
(3)生物灾害:病虫害,森林火灾,沙尘暴,急性传染病等。
(4)天文灾害:天体碰撞,太阳活动异常等。
(5)其他如雪崩,冰崩,海啸,鼠害等也属于自然灾害。
二:主要的人为灾害
(1)生态环境灾害:烟雾与大气污染,温室效应,水体污染,水土流失,
气候异常,人口膨胀等。
(2)工程事故灾害:岩土工程塌方,爆炸,人为火灾,核泄露,有害物
失控(毒气,毒物,有害病菌等),水库溃坝,房屋倒塌,交通事故等。
(3)政治社会灾害:球迷骚乱,战争,集团械斗,人为放毒,社会暴力
与动乱,金融风暴等。
三:从灾害的发展过程特性看,灾害又可以分为以下四种
(1)突变型。
比如地震、泥石流、燃气爆炸等。
它们的发生往往缺少
先兆,发作是突然的,发生的过程历时短,但破坏性很大,而且可能在
一定时间内重复发作。
(2)发展型。
暴雨、台风、洪水等。
它们有一定的先兆,往往是某种
正常自然过程累积的结果。
它们发展较迅速,比突变型灾害要缓慢一些
,因而其过程具有一定的可估计性。
(3)持续型。
旱灾、涝灾、传染病、生物病虫害等。
(4)环境演变型。
沙漠化、水土流失、冻土,海水入侵、地面下沉、
海面上升以及区域气候干旱化等。
这类自然灾害是一种长期的自然过程
,是自然环境演化或加上人类不当行为造成的必然伴生结果。
四:灾害的分级
以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经济)损失来分级。
根据我国国情,可分为以下五个等级:巨灾:死亡10000人以上,经济损失超过1亿元人民币。
大灾:死亡1000~10000人,经济损失1000万~1亿元人民币。
中灾:死亡100~1000人,经济损失100~1000万人民币。
小灾:死亡10~100人,经济损失10~100万人民币。
微灾:死亡小于10人,经济损失小于10万元人民币。
五:灾害危害人类的后果
(1)造成人员的伤亡。
自然灾害直接危害人类生命和健康。
工程事故及恐怖袭击造成的人员伤亡也日益严重。
(2)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3)破坏环境资源,影响城市可持续发展。
六:亚洲的主要危害
1.地震亚洲位于两大地震带相会的地方,地震灾害最突出,特别是日本、中国更为频繁。
2.火山特别在日本,共计有火山270座,活火山约80座,约占世界活火山的10%
3.沙漠化沙漠化在中国、印度最为突出。
4.水土流失中国、印度的最为突出。
5.植被减少这是一个普遍现象,但以东南亚最为严重。
6.环境与污染酸雨。
7.人口、粮食问题
8.森林火灾
七:厄尔尼诺现象
在秘鲁西海域,由于秘鲁寒流势力减弱,造成冷性鱼类死亡,给秘鲁造成经济损失;其厄尔尼诺现象还对全球气候有影响,一些地方暴雨成灾,一些地区异常干旱。
八:1997年建设部公布了《城市建筑灾害防治技术政策》纲要,主要列出的五大灾害在《中国21世纪议程》中,明确了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为我国的防灾、减灾工作提供了依据。
1997年建设部公布了《城市建筑灾害防治技术政策》纲要,把地震、火灾、洪水、气象灾害、地质灾害列为五大灾种,提出了防灾、减灾的各种技术措施。
九:我国制定的有关防灾的法律规范
我国政府陆续颁布与实施了《水法》、《环境保护法》、《军事保护法》、《人民防空法》、《防洪法》、《防震减灾法》、《消防法》、《减灾法》、《防沙治沙法》、《职业病防治法》、《安全生产法》等一系列防灾法规,规定了各级政府防御和减轻城市灾害的责任。
十:国内外的一些主要的防灾、减灾学术刊物
比较知名的分别有美国、英国、日本、瑞典等国创办出版的《自然灾害观测者》、《火》、《灾害》、《自然灾害科学》、《灾害管理》、《意外事件》、《自然灾害研究委员会通讯》等刊物。
我国于1985年创办了《灾害学》杂志,随后的《中国减灾》、《中国减灾报》也是综合减灾的专业报刊。
此外,《地震工程》、《火灾科学》/《消防科技与产品》、《安全科学》、《土木工程学报》、《地质学报》等刊物均有对各种灾害的研究、报道。
十一:防灾减灾学科的建设与发展
当代科学发展的一个特点是多学科交叉,在交叉中相互促进,并求得共同发展甚至有所突破。
灾害研究涉及的范围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包括自然科学、工程科学、经济学、社会科学等多方面。
正因为灾害科学涉及面如此之广,所以灾害学作为一个学科的形成就比较晚。
尽管其界定在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认识,但在国家技术监督局于1992年11月1日发布的国标《学科分类与代码》中已将“安全科学技术”正式列入一级学科(代码620)。
“安全科学技术”学科理论的诞生对城市防灾学科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现行“安全科学技术”学科框架中的灾害理论、安全理论、安全工程技术、卫生工程技术、安全管理工程等分支学科,均可以为防灾学学科建设提供支撑条件。
20世纪90年代,中国学位委员会在整理、调整博士点学科时,将“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列为工科一级学科“土木工程”中的一个二级学科。
十二:土木工程学科的防灾减灾的主要内容
(1)土建工程(城市)防灾规划。
(2)土木工程结构抗灾理论。
(3)土木工程结构防灾、抗灾技术理论及应用。
(4)土木工程减灾技术。
(5)土木工程结构在灾后的检测与加固。
(6)高新技术在土木工程防灾、减灾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