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如何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如何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摘要:学法指导逐步成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课题。

学法指导的形式很多,以“如何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来说明“在课堂上如何进行学法指导”。

化学课本内容很多,有文字叙述、化学用语、图表等部分。

在阅读时,可根据不同的知识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阅读.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学法指导阅读化学教材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改革总是把“教什么”和“怎样教”作为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而对于学生“学什么”和“怎样学”的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很多学生进入高中后,成绩直线下滑,甚至感到自己不会学习了。

随着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过去一直被忽视的学法指导也逐步成为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

什么是学法指导呢?它是指教育者通过一定的途径对学习者进行学习方法的传授、诱导、诊治,使学习者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并灵活运用与学习中。

简单的说,学法指导即教会学生学习,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活学生思维。

学法指导的形式很多,除了系统介绍一些科学学习方法的知识外,主要途径还是教学过程中要渗透方法指导。

学习方法的内容也很多,许多教师和学生认为学习方法就是记忆的方法、解题的方法,这就把学法研究狭义化了。

广义上的学法研究应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指导学生智力的开发,二是指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好的学习方法的掌握途径多种多样,但向学生提供一定的学法模式,让他们去模仿是十分重要的途径之一。

高中阶段应重点指导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思维的方法等。

下面我以“如何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来说明“在课堂上如何进行学法指导”。

说到阅读课本,有的人会说“谁还不会读书呢”。

学生们是怎么读化学课本的呢?有的人根本就不看课本,只看参考书;有的人只是不会做作业时,才去阅读有关的课文,认为它就是查阅公式的手册;有的人象看小说一样快速浏览一遍,对重要的概念等毫不留意。

很多学生对阅读课本不够重视,更没有掌握阅读课本的正确方法。

其实我们培养学生阅读课本的能力就是在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阅读课本要讲究方法。

初学时,参考老师发给自学提纲或导学案,了解阅读重点和要解决的问题。

阅读时,一般内容应该通读,重要内容应该精读。

通读
的部分,要正确理解其内容,能用自己的语言有条理地复述、归纳、概括出课文的大意。

精读的内容主要是化学概念、理论等难度较大的部分,对这些部分不能只停留在字面上的认识,应该认真思考,提出疑问,从有疑到释疑。

阅读时对关键的字、词、句不仅要多读几遍,还要“咬文嚼字’仔细推敲,达到理解、掌握的目的。

化学课本内容很多,有文字叙述、化学用语、图表等部分。

在阅读时,可根据不同的知识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阅读.
一、正确理解概念,圈画要点
高中化学概念多,有的还非常抽象。

概念要弄懂会用,必须深刻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学生阅读时不仅要记住起含义,还要对概念中的字、词、句认真推敲。

如学习“物质的量”概念时,明确A:“物质的量是一个物理量”,地位和长度、质量、时间一样,B:描述的对象是“一定数目的微粒集合体”,学习化学的专用物理量,C:物理量都有单位,这个化学上专用物理量的单位是“摩尔”。

这样引导学生分析,就把物质的量与摩尔的关系弄清楚了。

再如学习“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概念时,部分学生没有抓住“化合物”这个关键词,导致在进行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判断时出现
错误。

二、关注图表
现行化学课本中有大量图表,一类图表是为了形象直观的呈现知识,但学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或不会迁移;一类图表是作为材料的形式呈现,通过图表信息分析,得出结论或规律。

教师要引导学生会识别、会分析、会应用,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可采用自问自答法,联想举例法,分析归纳法等。

2.1 自问自答法
化学实验装置图把实验设计、操作原理以图的形式直观地呈现出来。

在阅读实验装置图时,要联想实物的原型、名称、用途,达到图、形、名三位一体。

可以引导学生从下列方面自问自答:①这个仪器的名称和功能;②如何组装,要注意什么问题:③实验成功的关键是什么?要注意什么问题;④预测实验现象并
加以解释;⑤为什么用此装置?有没有其他方法?该
装置还能干什么?
2.2联想举例法
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教材,给出多种烃及烃的衍生物转化关系图。

阅读该知识系统图,应该采用联想举例法,联想每个物质的结构特点、重要的物理性质,
每步化学反应的反应条件,有机物结构上发生的变化,这样才能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

2.3分析归纳法
课本中有大量表格,表格呈现形式简练,线索清晰,蕴涵着大量知识信息,通过对表格的分析可以得到规律性的东西,还可以培养学生比较、归纳、分析的综合能力。

如选修5教材有机化学基础,烷烃、烯烃、醇类等有机物的物理性质都是以表格形式给出,通过阅读,可以得出有机物的沸点、密度随碳原子数递增而递增;再如课本49页有表3-1 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醇与烷烃的沸点比较,提出问题: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醇与烷烃相比,醇的沸点远远高于烷烃,为什么?顺理成章得出羟基极性、氢键的解释。

学习选修4课本,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课本上给出很多曲线图象,曲线图象有大量隐性信息,要教会学生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①搞清楚横纵坐标所表示的化学量;②抓住曲线的起点、拐点、交点、走向;③将曲线信息与化学知识结合起来。

通过对学生学习阅读的指导、训练,让阅读学习成为一种习惯、一种能力,一种主要的学习方式,将会使学生受益终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