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 论文发表需要注意的问题还有那些不可不知的学术
禁忌
注意问题
1、期刊的选择
对应专业
投稿首先要符合自己文章的专业性,交叉学科的文章要好好考虑投递方向。
要是觉得及其的好的文章要投哪些较好的综合性的刊物上去,导师可以给你好的建议。
水平相当
要发表首先是写,自己想写到什么程度,等写好了看看自己论文的档次适合发表什么样子的刊物。
有关刊物知名度你的导师会有相对比较成熟的了解,当然关于刊物的介绍与联系网络上也有有,各个学校的图书馆网页上都应该有。
要是发表的刊物太差,毕竟有些刊物不是很好,相对来说影响会不太好,对于自身的发展也不利。
同时就是核心期刊中也有知名和不知名的差别,有国际著名刊物、国际一般刊物、国内核心期刊、一般刊物。
要是定位的太好,不难想象,命中率会比较低,写了好文章都还是想中好的刊物。
此外,切忌不要为了发文章而买文章,这是极不负责任的行为。
所以要一个很好的定位,当然发表前要给你的导师看过多遍并修改多遍,并共同来决定投什么档次的期刊。
其它因素
当下的刊物,尤其是我国的刊物大多数是根据国家的期刊改革实行自负盈亏,可能要收取版面费,一些还要审稿费,还有有些刊物审稿周期比较短,有些比较长。
这些因素都是需要你事先考虑好的。
一般来说,对于发表少量的或者优秀的文章,导师还是很愿意鼎力相助的,具体要根据情况而定。
2、投稿的过程
完成稿件反复修改
发表在中文刊物上要上网查投稿指南或者约稿简则,仔细了解针对格式、内容、字数篇幅的具体要求,有要注意一些期刊可能对参考文献的条数也有规定,在投稿寄出前要检查好几次,尽量不要出现低级的错误,确保格式符合刊物的要求,尤其是对参考文献,要求比较多。
寄出稿件等待审稿
发送的方式很多,在这里推荐Email和邮件同步发送,这样能够确保论文能到编辑手中。
Email发送时附件里文件的名称要尽量写的具体一些,并附写一个简短的给主编的信。
发送同时最好有一个和这个文章相关的介绍和自己的介绍,主要就是阐述自己的文章重要的突破性、创新性、贡献性。
关于一些联系方法可以到网上搜索或者到图书馆里查阅。
修改、改进后发表
到了投稿一个月左右,要主动和杂志社联系,。
要是审稿合格,要求修改稿件要抓紧时间修改,在此送出之前要写好一份修改说明,
对修改的每一个地方作详细说明。
然后尽早发出或者寄出。
3、其他的注意事项
不要一稿多投
在对自己的自我定位正确的情况下没有必要这样作,而这本身也涉及到学术道德问题。
在一些情况下,有的同行业的刊物常会把文章寄给研究领域的有关专家,又是可能是同一个专家,要是一个人看到两个一模一样的论文结果可想而知。
试问,发表论文都没有信用可言,下次如何再发?
时间要抓紧
有些研究是热点的有一定的时间性,所以要争取时间,不要等别人发出来,你才开始审稿,比如说去年比较流行的互联网思维、互联网金融等热点问题的思考与剖析。
还有就是进入修改阶段的时候要尽快修改,虽然时间一般都有一个月,但是越早越好。
关于作者
自己尽量是第一作者,但与导师合作的时候可能会是第二作者,毕竟导师提供的帮助会是比较大的。
当然,当导师觉得你的确是做的比较不错的时候,你可能会在与他的合作中成为第一作者。
也有人认为,其他有一些贡献或者给论文修改提到重要建议的人最好也写上,毕竟对自己没有影像,具体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而定。
特别提醒:一篇高质量的研究论文需要关注的东西还有很多,不得不说的投稿禁忌似乎也真的不得不说,并不是可有可无。
希望您可以耐心的读完下面这段不短不长的文字。
不得不说的投稿禁忌
有些中文稿件送审后,审稿意见评价很高,然后编辑部就再也等不到返修稿了。
过段时间后,发现文章在外刊发表了。
作为审理稿件的编辑,自然心里很窝火。
尽管是大环境导致的这些现象,实际上还是一个个人的学术道德和学术诚信问题。
作为导师和研究生们都应该意识到学术诚信的重要性,否则会给自己或所在的研究组造成很多后患和不良影响。
论文投稿有很多忌讳的事情,这里列出一些,希望研究生们和年轻学者们注意。
一稿多投,广种博收
由于审稿是需要时间的,大家心里都着急,巴不得今天投出去,明天就收到回音。
这样聪明的同学就会将同一篇稿件同时投往多个刊物,哪个刊物接受或接受的早,最后就确定在哪个刊物上发表。
如果同时接受,就选择因子高的。
这种投机取巧实在是要不得,这种小聪明也万万耍不得。
首先导师们一定要严厉禁止,同时研究生们也要明白,这是学术界所不允许的。
你可以想想,一份稿件,编辑部会耗费很大的精力来处理,审稿专家也是花费很大的精力去审阅。
你这样一折腾,浪费了多少专家的精力?这样无论对编辑部还是审稿专家都是非常得不尊重!同时你也是在糟蹋自己和自己研究组的学术声誉。
几年前,我的一个学生曾跟我商量说他能否采取这种方式投稿,时间快,我当时说得有些严厉了点,学生说他的同学中就有这样做的。
我说我没有权利要求他人,但在我的研究组决不允许这种事情发生!
还有一次,一个学生的稿件投到一个刊物上很久了,一直没有收到回音。
学生等不及了,想换刊物,跟我商量说是否不等了。
我说:不可以!我们可以催一下编辑部,但在没有收到编辑部的正式拒稿信前,绝对不能再投其他刊物。
国内投稿同样不允许这样做。
我从同时收到几个刊物的审稿邀请,审阅同一篇稿件。
看来作者也是想加快速度发表论文。
我实在不明白,导师们怎么就允许学生这样做?如果是已经参加工作的人员,
那问题就更大了,一旦当了导师,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子?学生不懂,导师有责任告诉他。
做了导师还不懂规矩,怎么办?
让外国审稿专家帮助改英文
英语不是我们的母语,写起文章来肯定不顺手。
有些研究生也会耍聪明,在稿件还需要大量修改的时候,就匆匆投稿了,有的可能也会同时投多个刊物。
我们都知道国际专家审稿都比较认真,但这个优点被有些研究生利用了。
这也是很不尊重人的一种表现,不符合学术道德。
可以寻求国际同行的帮助,但不能采取投稿的方式让审稿专家修改
一个刊物拒绝后,不理会修改意见,直接投另外的刊物
聪明规矩的做法是要认真阅读专家的审稿意见,按照审稿意见仔细修改后,再考虑投合适的刊物。
如果一字不该,可能还会遇到同样的问题和审稿意见,更可怕的是你的稿件可能会又送到曾经审阅你稿件的专家手里去了,那后果就可想而知了。
现实中,这种事例也不是没有。
侥幸的心理不可取,世界说大就大,说小就小。
与此相关的还有,投国外刊物几次被拒稿后,还是没有怎么修改,就直接投国内刊物。
当然一般都会发表了。
稿件没有完善,匆匆投稿
这是比较普遍的问题,无论中文稿件还是英文稿件。
大环境使大家心理都着急,学生急着发文章拿学位,研究人员着急课题交差、年度考核、职称晋升。
这样许多实际上还处在草稿阶段的文章,也就匆匆投出去了,浪费了编辑部和审稿专家的精力是毫无疑问的了,同时也将自己的学术声誉泼出去了。
我在处理稿件时,经常会发现一些错别字连篇,标点符号、英文拼写、文献格式、甚至作者自己的姓名和单位等等多处错误的文稿,这样的稿件近几年似乎还有增长的趋势。
纠正和制止很容易,导师有责任,研究生们自己也要负起这个责任。
瞧不起国内文献
这一点也很严重。
有些是属于作者不清楚,有些是属于作者没有认真查阅国内相关领域的进展。
盲目迷信国际上的研究,忽视国内的相关研究。
还有些是属于心理问题,故意不引用的。
不尊重前人的工作,是有违科研人员的学术修养和学术道德的。
从事科学研究,我们既是作者,也是读者,也会是审稿人。
每个方面都要得到应有的尊重。
作为作者,要做到:尊重读者,尊重编辑,尊重审稿人,尊重自己,尊重自己的实验室。
一定要清楚:学术声誉
很重要!学术声誉是积累起来的,不是自己吹起来的,也不是单位或领导树起来的。
论文一旦发表,白纸黑字,会永远流传下去的。
要树立和珍惜自己和自己所在研究集体的学术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