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1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学案及训练)

2021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学案及训练)

2021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碳酸钠与碳酸氢钠(学案及训练)
核心知识梳理
1.Na2CO3和NaHCO3的性质
2.转化关系
NaHCO3
Na2CO3①CO2+H2O;②适量H+
①固体(加热);②适量OH-
问题思考
(1)Na2CO3、NaHCO3的除杂方法
依据二者性质的差异确定除杂方法(后者为杂质)
答案①加热法②通入足量CO2③滴加适量NaOH溶液
(2)请设计实验方案,用50 mL 2 mol·L-1 NaOH溶液和足量的CO2气体,制取50 mL 1 mol·L-1的Na2CO3溶液。

答案将50 mL NaOH溶液,等分成两份,一份通入过量的CO2,然后加热煮沸、冷却后与另一份混合,即可。

反应方程式可表示为
第一步:NaOH+CO2===NaHCO3
第二步:NaHCO3+NaOH===Na2CO3+H2O
3.Na2CO3、NaHCO3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1)Na2CO3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化工原料,在玻璃、肥皂、合成洗涤剂、造纸、纺织、石油、冶金、食品等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2)NaHCO3是焙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在医疗上,它是治疗胃酸过多的一种药剂。

3. Na2CO3,NaHCO3的鉴别方法
(1)利用热稳定性不同
(2)相同条件下利用反应速率不同
(3)利用阴离子的不同
(4)利用溶液的碱性不同
4. (1)Na2CO3、NaHCO3与足量盐酸反应的比较
(2)依据图像特点判断溶液溶质成分的方法
课堂练习
1、判断题
(1)在酒精灯加热条件下,Na2CO3、NaHCO3固体都会分解()
(2)向Na2CO3饱和溶液中通入足量CO2,会有NaHCO3晶体析出()
(3)用酚酞溶液可鉴别饱和食盐水和饱和碳酸钠溶液()
(4)将稀盐酸滴入碳酸钠与氢氧化钠的混合溶液中,立即产生气泡()
(5)用热的纯碱溶液清洗炊具上的油污时,不涉及化学变化()
(6)在日常生活中,小苏打常用作食用碱使用而苏打不能()
(7)向含有CaCO3沉淀的水中通入CO2至沉淀恰好溶解,再向溶液中加入NaOH饱和溶液,又有CaCO3沉淀生成()
答案(1)×(2)√(3)√(4)×(5)×(6)×(7)√
2.有关NaHCO3和Na2CO3的性质,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等质量的NaHCO3和Na2CO3与足量盐酸反应,在相同条件下Na2CO3产生的CO2体积小
B.等物质的量的两种盐与同浓度盐酸完全反应,所消耗盐酸的体积Na2CO3是NaHCO3的两倍C.等质量NaHCO3和Na2CO3与盐酸完全反应,前者消耗盐酸较多
D.等物质的量的NaHCO3和Na2CO3与足量盐酸反应产生CO2一样多
答案C
解析Na2CO3+2HCl===2NaCl+CO2↑+H2O
NaHCO3+HCl===NaCl+CO2↑+H2O
解答此类题目用归“1”法。

A项,假设二者都是1 g,则n(NaHCO3)=n(CO2)=1
84mol,
n(Na2CO3)=n(CO2)=
1
106mol,正确;B项,假设二者均为1 mol,则消耗的盐酸:Na2CO3
为2 mol,NaHCO3为1 mol,正确;C项,假设二者均为1 g,Na2CO3需盐酸的物质的量
为2×1
106mol=1
53mol,NaHCO3需盐酸
1
84mol,错误。

3.某校化学课外小组为了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两种白色固体,用不同的方法做了以下实验,如下图Ⅰ~Ⅳ所示。

(1)只根据图Ⅰ、Ⅱ所示实验,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_________________(填装置序号)。

(2)图Ⅲ、Ⅳ所示实验均能鉴别这两种物质,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实验Ⅲ相比,实验Ⅳ的优点是________(填字母)。

A .Ⅳ比Ⅲ复杂
B .Ⅳ比Ⅲ安全
C .Ⅳ比Ⅲ操作简便
D .Ⅳ可以做到用一套装置同时进行两个对比实验,而Ⅲ不行
(3)若用实验Ⅳ验证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稳定性,则试管B 中装入的固体最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答案 (1)Ⅱ (2)2NaHCO 3=====△
Na 2CO 3+H 2O +CO 2↑,CO 2+Ca(OH)2===CaCO 3↓+H 2O D
(3)NaHCO 3
解析 (1)图Ⅰ不能达到实验目的,因为无论碳酸钠还是碳酸氢钠均可以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气体与澄清石灰水作用变浑浊;图Ⅱ可以鉴别,因为等质量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的量不同,可根据气球膨胀程度来判断。

(2)图Ⅲ、Ⅳ所涉及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CO 3=====△Na 2CO 3+H 2O +CO 2↑,实验Ⅳ的优点是可同时做对比实验。

(3)试管B 装入碳酸氢钠,试管A 装入碳酸钠,这样直接加热的碳酸钠,温度高,不分解,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而间接加热的碳酸氢钠分解,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表明了碳酸 4,我国化学家侯德榜改革国外的纯碱生产工艺,生产流程可简要表示为下图所示:
(1)侯氏制碱法又称________,副产品的一种用途为________。

(2)写出上述流程中X 物质的分子式________。

(3)为检验产品碳酸钠中是否含有氯化钠,可取少量试样溶于水中,再滴加________。

(4)如图1是在实验室中模拟“氨碱法”制取NaHCO3的部分装置。

图1
完成下列填空:
仔细观察两只通气导管内所处的位置,由此推断:
气体a为________,气体b为________;两者的通入次序为________。

为防止尾气污染,c中可放入蘸________溶液的脱脂棉。

(5)气体a 与b 均可用如图2装置进行制备。

当锥形瓶中固体为生石灰时,分液漏斗中应盛放________。

用该装置制备另一种气体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图2
(6)反应过程中可以看到图1装置饱和食盐水中有晶体逐渐析出,写出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反应过程中采用水浴加热,其优势是________。

水浴温度维持在42 ℃左右,温度过低,反应速率太慢,不利于晶体析出;温度过高,________,也不利于晶体析出。

(8)反应结束后,将热水浴换成冰水浴,冷却15 min 左右再进行过滤,目的是________。

(9)得到的NaHCO3晶体中会含有少量NaCl 杂质,可采用如下方法进行纯度测定:
该试样中NaHCO3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精确到0.01)。

若称量操作无误,但最终测定结果的相对误差为1.5%,写出可能导致该结果的一种情况:________。

答案(1)联合制碱法制作化肥(2)CO2(3)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观察是否产生白色沉淀(4)氨气二氧化碳先通a再通b稀硫酸(5)浓氨水CaCO3+2H+===Ca2++
CO2↑+H2O(6)NaCl+NH3+CO2+H2O===NaHCO3↓+NH4Cl(7)加热平稳,便于控制温度产物溶解度高(8)增加碳酸氢钠的析出率,提高产率(9)0.94产物水分未完全蒸干(合理即可)
解析(1)目前工业制碱方法有:氨碱法和联合制碱法;题中方法由侯德榜所创,称为侯氏制碱法,也称为联合制碱法,反应方程式为NH3+H2O+CO2+NaCl===NH4Cl+NaHCO3↓,得到碳酸氢钠同时得到氯化铵,故副产物为氯化铵,氯化铵可用来制作化肥。

(2)在联合制碱法中二氧化碳是反应的原料同时也是反应的副产物,可以循环利用。

(3)检验产品碳酸钠中是否含有氯化钠即检验是否含氯离子,可以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银,若产生白色沉淀,则说明有氯化钠存在。

(4)氨气极易溶于水,为防止倒吸,通NH3的导气管不能伸入液面之下,二氧化碳溶于水,溶解度相对较小,且先通入氨气,形成碱性溶液,吸收二氧化碳;氨气有毒会污染大气,用稀硫酸吸收NH3。

(5)图中装置为固液不加热制备氨气,可选用向生石灰中加入浓氨水制取氨气;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备二氧化碳气体,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aCO3+2H+===Ca2++CO2↑+H2O。

(6)饱和食盐水中通入氨气和二氧化碳析出碳酸氢钠晶体,化学方程式为:NaCl+NH3+CO2+H2O===NaHCO3↓+NH4Cl。

(8)碳酸氢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降低,反应结束后,将热水浴换成冰水浴,冷却15 min 左右再进行过滤,目的是增加碳酸氢钠的析出率,提高产率。

(9)设样品中NaHCO3、NaCl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 mol、y mol,则84x+58.5y=8.060,加入盐酸,NaHCO3与盐酸反应得到氯化钠,最终蒸发结晶得到氯化钠固体质量5.765 g,根据钠守恒:(x+y) mol=5.765 g÷58.5 g·mol-1,解得:x=0.09,y≈0.009,所以该试样中NaHCO3
的质量分数为0.09 mol×84 g·mol-1
8.060 g×100%≈94%;若称量操作无误,但最终测定结果的相
对误差为1.5%,说明比实际误差偏大,则可能产物水分未完全蒸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