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教学设计
海安县立发中学陈海明
一、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
人教版化学教材中关于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知识内容有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俗名和物理性质、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碳酸钠与碳酸氢钠与酸等的反应以及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用途。
这部分知识内容放在这一章中是作为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来供学生学习的,这就要求学生在已经学习了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物质的分类、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知识原理之后,结合已经的化学知识进行这两种化合物性质的探究,从而使得学生在学习金属化合物性质、用途知识的同时学会学习知识的方法,享受探究成功的快乐。
教材信息的传递形式有三种:通过阅读了解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俗名、用途;通过实验,观察分析掌握它们与水作用情况和热稳定性;通过知识迁移,掌握它们与盐酸反应等其它的化学性质。
二、学生分析
1.学生的知识基础:学生已经掌握了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具有了实验探究的基本条件;学生已经掌握了无机物的基本分类方法,初步了解同类无机物具有相似的性质;学生已经有了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知识,具备分析溶液中微粒以及会预测微粒之间所能发生的相互作用的基础;学生已经学过了化学计量学,有一定的计算分析的基础。
但学生缺乏应用这些已经知识、原理和方法进行实际学习探究的体验,并没有形成这方面的学习能力。
2.学生认知习惯:高中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已经到一定的高度,他们不喜欢单纯记忆知识,对分析规律性知识、本质的知识有极大的兴趣;他们不喜欢知识的简单罗列,而更喜欢找出知识的区别与联系,找出学习知识的方法。
三、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了解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俗名、用途;通过实验观察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物理性质;通过实验探究和原理分析掌握碳酸钠和碳酸钠的主要化学性质以及两种物质之间的转化;由性质理解两种化合物的用途。
2.通过探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掌握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通过探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鉴别与相互转化,学会寻找同类物质的联系与区别。
3.学习从联系与区别的观点研究物质;学会从现象研究本质;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增强学生的创造性。
四、教学重难点
本节的主要内容是探究几种重要金属化合物的性质,所以探究碳酸钠与碳酸氢钠与酸等物质的反应是本节课的重点。
虽然学生已经学习了离子反应的原理,但对具体离子反应的分析量不足,离子反应的思维习惯还没有养成,所以,从溶液中微粒间的相互作用理解碳酸钠与碳酸氢钠与酸等物质的反应是本节课的难点。
五、教学流程图
设置问题情境,引入新课产生学习的愿望
介绍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了解研究的方法
实验并观察,认识物理性质初步认识物理性质
预测化学性质并实验验证
总结性质学会分析、归纳、总结
由性质到用途懂得学以致用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之间的转化不仅懂区别还知道联系
回到开始的问题,结束新课真实情境下的问题解决
教学进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资源设计意图
设置问题情境,引入新课提出问题:厨房里常有
两种食用碱,一种叫苏
打,一种叫小苏打,如
何标签失落了,如何去
区别出它们?
引导学生观察两种商
阅读泡打粉和食用
碱的说明书,知道
二者的主要成分分
别是碳酸氢钠和碳
酸钠。
学生阅读课本,了
图片展示问
题情境。
提出问题,目
的在寻求解
决问题方案
的同时产生
学习知识的
愿望。
学会从哪些方面预测性质,
并知道怎样设计实验验证
七、教学设计反思
本课在引导学生探究物质性质的同时学习的预测化合物性质的探究方法的方法,为学生迁移法探究打下了基础。
特别是突出了从物质的构成微粒去预测物质可能的性质,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了化学反应的本质,培养了学生的一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本课涉及的内容很多,有些知识不是本节课内能解决的,要勇于取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