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桥梁墩柱专项施工方案

桥梁墩柱专项施工方案

目录1 工程概况 (1)1.1编制依据 (1)1.2工程内容 (1)2 施工组织 (1)2.1项目组织机构及人员准备情况 (1)2.2设备材料准备情况 (1)2.3具体施工组织 (1)2.4施工安排 (2)3 墩柱施工方案 (2)3.1施工工艺流程图 (2)3.2施工准备工作 (3)3.3桥墩施工方案 (4)3.3.1支架及工作平台 (4)3.3.2钢筋绑扎 (5)3.3.3模板施工 (6)3.3.4混凝土浇筑 (7)3.3.5混凝土养生 (8)4 工程质量检验标准 (8)5 质量保证体系及质量保证措施 (9)5.1质量保证体系 (9)5.2质量管理措施 (10)5.3分项、分部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10)5.4混凝土浇注质量控制措施 (10)5.5钢筋加工及安装的质量控制措施 (11)5.6防止质量通病的关键技术措施 (12)6 安全保证措施 (13)6.1安全管理制度措施 (13)6.2安全管理组织措施 (14)6.3施工机械作业安全措施 (14)6.4用电作业安全措施 (15)6.5支架施工安全措施 (15)6.6高空作业安全措施 (16)7 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 (16)7.1生活环境保护措施 (16)7.2生态保护措施 (16)8 文明施工管理措施 (17)8.1加强施工平面规划与管理 (17)8.2加强施工组织 (17)8.3规范施工操作 (18)8.4作好安全警示牌 (18)8.5现场材料条理堆放 (18)8.6机械设备集中停放 (18)8.7作好现场宣传教育 (18)1 工程概况1.1编制依据(1)根据宜宾至彝良高速公路(绥庆互通至赵场互通段)施工图设计文件;(2)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3)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1.2工程内容本分项工程为宜宾至彝良高速公路(四川境)绥庆互通至赵场互通段桥梁工程范围内的墩柱工程(石梁坳大桥单独编写施工方案)。

本段共计17个园墩柱,直径1.6米墩柱7个,直径1.4米墩柱4个,直径1.2米墩柱4个,墩柱高度3m—20m。

2 施工组织2.1项目组织机构及人员准备情况主要施工及技术人员:墩柱由专业施工班组进行施工,施工管理人员必须具有类似桥梁工程管理经验,现场设置施工负责人、技术负责人、质检负责人、安全负责人、试验负责人及材料设备负责人等主要机构。

计划安排5个施工班组,每个班组计划48人,其中钢筋工人数20人,砼工8人,模板工20人,机械班8人,电工班2人。

其中:月江互通6座桥计划安排2个班组;朝地湾大桥、大田湾大桥、柏树林中桥、河坝头小桥计划安排1个班组;倒马坎桥、棚子坡中桥、董家坝1、2号中桥计划安排1个班组;碾子湾大桥、胜天互通3桥、棬子湾大桥计划安排1个班组;2.2设备材料准备情况根据墩柱工程数量及施工进度计划安排,配备技术先进、种类齐全的施工机械设备,做到配套合理、满足工程进度和质量标准的要求。

并考虑设备完好率和雨季、夜间施工等不利因素影响而需增加的设备数量,设备进场情况详见后附表:《墩柱施工主要机械设备表》。

主要材料质量控制施工中将严格自购材料的质量,制定自购材料质量保证措施,把好材料采购关,强化材料检验。

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前,将进行严格的自检工作,并经监理工程师确认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本分项工程墩柱主体采用C40、C30砼,砼采用自建搅拌站生产砼。

材料各项指标以及生产能力均能满足施工质量及进度要求,各种原材料指标的检查频率按监理细则实施,经监理抽检合格;指标的允许偏差值详见附件中的检验报告。

墩柱施工主要机械设备表2.3具体施工组织本工程根据箱梁施工顺序安排墩柱施工。

墩柱分为三种类型。

均考虑采用大面积定型钢模板,共准备5套模板,墩帽分别加工,下口模板共用一套。

本工程施工时均采用一次浇筑,砼为自拌砼。

地势条件较好的桥墩采用砼运输车配送、25T汽车吊吊运料斗灌注。

部分桥墩采用泵车灌注。

为方便施工,用钢管脚手架搭立施工工作平台及人员上下通道。

施工顺序紧跟承台施工。

根据墩柱的不同形式、不同高度分别安排施工,本工程墩柱一次装模一次浇注。

2.4施工安排1、本工程项目桥梁墩柱数量较多,且位置分散较远。

根据下部的承台基础完成情况安排墩柱施工。

2、墩柱施工原则上采用下列顺序:桥墩根据桥梁的桩基承台进度情况安排施工,合理安排工序,将同一施工联内的桥墩优先施工。

3 墩柱施工方案3.1施工工艺流程图墩柱具体施工工艺如下:图:墩柱施工工艺流程图3.2施工准备工作工程技术人员对施工图纸进行复核计算(包括墩柱中心桩位、高程和坐标)。

经审核无误后才进行现场施工。

墩柱施工场地的四周应平整压实,合理堆放材料和机具,确保大型起重、砼泵车及运输机械的停放。

墩柱施工前清理墩柱范围内承台混凝土表面并进行凿毛处理,调直承台预留钢筋。

利用全站仪准确定出墩柱的中心标高、中轴线、四周边线及支立模板边线,并加防护桩以备墩柱中心复位用。

根据测出的墩周线,复测墩柱底标高,采用高标号砂浆在墩柱外边线抹带并利用水平尺找平,使带高一致,以利支模。

3.3桥墩施工方案3.3.1支架及工作平台①墩柱架子搭设参照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

②墩柱施工架子采用双排脚手管搭设,扣件连接,脚手管规格Φ48×2.5mm,立杆严禁将外径48mm与51mm的钢管混合作用。

③架子距离模板120~150mm,架体立杆横距90m、纵距90m、步距1.2m,墩柱两侧架子按两步三跨设置通长横向水平杆,立杆应高出墩柱1.5m。

④纵向水平杆应设置在立杆内侧,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m,应等间距设置3个旋转扣件固定,主节点处必须设置一道横向水平杆,作业层上非主节点处的横向水平杆等间距布置,最大间距不大于1m。

⑤作业层脚手板应满铺、铺稳,设置在三根横向水平杆上,脚手板对接平铺时,接头处必须设两道横向水平杆,脚手板外伸长应取130~150mm,脚手板厚度不宜小于50mm。

⑥每根立杆底部应设置底座或垫板,脚手架必须设置纵、横向扫地杆,纵横向扫地杆距底座上皮不大于200mm。

⑦墩柱架子应在外侧立面的两端各设置一道剪刀撑,并应由底至顶连续设置,剪刀撑斜杆与地面倾角宜在45℃~60℃之间,每道剪刀撑宽度不应小于4跨,且不应小于6m。

⑧高度大于6m的脚手架,宜采用之字型斜道,人行斜道宽度不宜小于1m,坡度宜采用1:3,斜道两侧及平台外围均应设置栏杆、挡脚板及安全网,栏杆高度应为1.2m,挡脚板高度不应小于180mm,人行斜道有脚手板每隔250~300mm 设置一根防滑木条,木条厚度宜为20~30mm。

⑨剪刀撑应随立杆、纵向和横向水平杆等同步搭设,拆除作业必须由上而下逐层进行,严禁上下层同时作业,各构配件严禁抛掷至地面。

⑩高空作业必须戴安全帽、穿防滑鞋、系安全带,风力大于6级时,停止高空作业。

架子搭设作业必须持证上岗。

3.3.2钢筋绑扎墩柱施工前清理墩柱范围内承台混凝土表面并进行凿毛处理,调直承台预留钢筋,在承台顶面,准确测量墩柱外轮廓线的位置,并标于承台上。

复测墩柱底标高,架立墩柱施工支架。

钢筋的加工制作均在钢筋加工棚内进行,半成品钢筋运至现场按施工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进行绑扎。

钢筋制作绑扎根据墩柱分节施工次数进行,预留足够的搭接长度,受力钢筋接头位置相互错开不小于35d。

钢筋笼完成后在主筋上绑扎预制混凝土垫块,以保证保护层的厚度。

钢筋安装遵循先下后上,先主后次原则,即先绑扎外露部分主筋、箍筋及拉结筋,再连接主筋绑扎箍筋。

间距按照设计尺寸严格控制。

当墩柱较高时,采用分节安装。

外露钢筋较长则需搭设支承架。

钢筋的绑扎顺序:一般情况下先长轴后短轴,由一端向另一端依次进行,按图纸要求划线、铺钢筋、穿箍筋、绑扎、成型。

钢筋安装应特别注意墩身钢筋预埋,为了保证钢筋预埋的准确性,采用支架进行定位,在承台钢筋顶面仍应设置一定位框以确保墩柱钢筋的位置准确性。

墩柱钢筋共分为三种类型,墩柱主筋、箍筋及拉结筋,根据类型及施工工艺分别采用如下接头方式。

主筋采用焊接、滚轧丝螺纹的连接方式,箍筋不设置任何接头,拉结筋为振捣砼方便部分设置绑扎接头,绑扎接头长度不小于钢筋直径的35倍。

主筋接头设置在箍筋加密区以上,每截面接头不超过钢筋总数的50%,接头错开距离不小于40钢筋直径。

钢筋加工及安装检查项目3.3.3模板施工⑴模板制作墩柱模板采用大块组合定型钢模板,尺寸按照设计断面加工,在加工前,根据混凝土的入模速度、荷载等情况进行验算,确保模板自身的强度及刚度。

模板加工选择具多年公路桥梁钢结构加工经验的加工厂进行加工,出场前进行试拼装检验,合格后运至施工现场。

模板组装平面示意图⑵模板安装本工程墩柱一次浇注成型,模板也一次性拼装。

模板用吊机吊装到位,拼缝内夹海绵条密封,用经纬仪控制模板垂直度,调整后用紧线器固定。

模板加固完成后,对模板进行检查,做到平面位置准确,表面无污物、砂浆及其他杂物,表面平顺、接缝严密,垂直度及结构尺寸满足图纸及规范要求。

模板安装的允许偏差⑶模板拆除墩柱混凝土达到2.5MPa方可拆模,为保证墩柱外观质量,拆模时不得强行撬模,以免损伤混凝土表面光洁度及钢模板。

拆下的模板按照部位摆放,并由专人保养,确保模板正常周转使用。

3.3.4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浇注采用吊车起吊料斗或采用泵车投料,墩柱内用串筒保证砼从高处倾落不离析、散落,串筒底距离浇注砼顶面不超过2m。

浇筑过程中设专人随时检查钢筋和模板的稳固性及垂直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混凝土浇筑应一次完成,不得中途停断。

⑴避免高温天气下施工砼,尽量安排在夜间进行施工,以减少混凝土坍落度损失。

⑵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应控制在30℃以下。

混凝土中心温度与表面温度的差值不应大于25℃,混凝土表面温度与大气温度的差值不应大于25℃。

⑶搅拌站与工地应加强协调,确保混凝土在运抵工地后能及时入模浇筑。

⑷严格执行混凝土进场交货验收制度,试验员对每车混凝土的坍落度进行取样试验,如遇坍落度超出允许范围的混凝土,严禁使用。

⑸下料时避免混凝土冲击钢筋和模板,严禁一次性下料过多。

⑹浇筑混凝土要连续进行,砼入仓后立即振捣,不允许出现堆积现象,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浇筑时间。

因选用较低坍落度的混凝土,其流动性损失较快,如浇筑时间过长会影响混凝土的分散能力,容易形成蜂窝等缺陷。

⑺砼浇注分层进行,每层厚度不大于30cm,振捣由专人负责,保证振捣密实不漏振,入模后的混凝土及时振捣,防止过振。

振动棒与侧模保持5~10cm 距离,插入下层砼5~10cm。

振捣时混凝土不再显著下沉,不再出现大量气泡,砼表面均匀、平整,并已泛浆表明已经密实,不可再振。

振捣过程中,防止振捣棒冲击模板、预埋件,造成模板损坏和预埋件移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