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平行透视的概念及画法 yuanfangmin

平行透视的概念及画法 yuanfangmin


第一节 平行透视概念
• 我们在60°视域中观察正立 方体,不论正立方体在什么 位置,只要有一个面(组成 的四条边,都是原线)与画 面平行,和视点、画面所构 成的透视关系就叫“平行透 视”其与画面垂直的平行线 只有一个灭点——心点,所 以也叫一点透视。 • 它是最常用的透视形式,也 是最基本的作图方式之一。
C
D
CV
A B
HL
第六节 平行透视的应用

步骤(2):由CV分别作A、B、C、D各点延长线 。并向右延长AB线,量得B1、B2、B3、B4、B5各点 (进深的具体数量),每段刻度与内墙刻度一致,在 视平线H. L上确定测量点M(根据画面任意定)
D HL
CV
C
M(D)
A
B
B1、B2、B3、B4、B5
第六节 平行透视的应用
• 步骤(3):过量点M作B1、B2、B3、B4、B5 各点的延长线,并在C.V和B点的延长线上交得各点 ,再过各点作平行线。由C.V作内墙各刻度点的延 长线,作出地面网格透视
D HL A
CV
C M(D) B
B1、B2、B3、B4、B5
第六节 平行透视的应用
• 1、平行透视的量点法 • 平行透视的量点法有两种:一种是“从
外到里”表现室内空间深度。另一种是“ 从里往外”画室内透视进深; • A.从外到里画室内空间平行透视图 • 此方法是以以外正立面墙为实际尺寸, 假设室内宽为6m,深5m、高3m作平行透 视进深。画的时候先把原线的墙宽分6份、 高为3份。
第六节 平行透视的应用 • A.从外到里画室内空间平行透视图
• 从外到里画室内空间平行透视和从里往 外的方法相反,以外墙立面ABCD为实际尺 寸,向里墙立面进行。不同的是先在AB线 上确定宽和深的比例关系,后画对角线得 里墙面E点,完成平面透视进深。
绘画透视学的有关概念
• 正立方体透视图具体作法: • (1)先画出视平线 • (2)根据预定的视距,在视平线下方确定视点位置, 由视点向视平线引垂线,得心点。将视距标在心点两侧视 平线上,得到距点。 • (3)在60°视圈内画出平行面。 • (4)从正方形四个顶角向心点引连线。 • (5)再从右顶点向左距点连线,与心点连线相交,从交 点画水平线,顶面透视图画出。 • (6)从顶面右后角向上画垂直线,与右下角至心点的 连线相交,正立方体透视图作出。
• 一个六面正立方体,有上下、前后、左右 三种面,只要有一种面与画面平行,就是 平行透视。
• 凡是物体与画面成平行的那个面,它们的形状在透视 中只有近大远小比例上的变化,而没有透视上的变形 变化。 • 一图、是一座中国古代牌楼,它们一近一远都与画面 成平行方向,每一建筑只有本身的近大远小的变化, 而形状比例一点未变。
(二)、用距点法求作地面网格透视


步骤:
(1) 画出水平线HL,在上面定出心点C. V,定出距点D2 (即视点E 到心点C.V 的距离),在视点的位置画出基线G. L,再把地网格平面的尺寸量在G .L上,并以这些刻度点分 别向CV连透视线 (2) 由G.L上的B点向距点D2连线,与透视线相交的点 便是地网格平面的透视深度。 (3) 由各交点再分别作平行线,即完成地面网格透视。
错 误
正 确
(1) (2) (3)
• 同深度的建筑侧面,不能因深度相同,不论在何角度,宽 度都处理成一样。上图为错误,下图为正确。同深度的直 角面,距离心点远则宽,近则窄,恰在心点时会压缩为一 条直线(比如:物体(2))。
在绘画与设计中,平行透视表现的范围非常广泛其特征:
一、是因为它只有一个灭点,形成一个视觉中心,所以
平行透视
• • • • •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平行透视概念 平行透视立方体的形态 平行透视的规律 平行透视容易出现的问题 平行透视作图法
第一节 平行透视概念
• 在以后的透视图讲解的过程 中,我们都以正方体为例子 ,进行一点透视、两点透视 、三点透视的概念和画法的 讲解。 • 1、正方体特征比较明显。 • 2、六个面都一样,易于绘 画表达。
• • • •
中心线(正中线)CL:(Central Line) : 视高H:(Height) 灭点VP(V):(Vanishing Point) 视域:(Visual Threshold):
第五节 平行透视图作法
• • (一)正立方体平行透视图作法 作图原理:平行透视中,正立方体有一个面(整个面 ,全部有原线组成)由原线组成的可看见的平行面,透视 形状不变,只有一种水平变线,而视域中心是它的灭点, 且位置永远不变。 • 正立方体透视图的关键在于掌握深度的变化,主要利 用直角边线与水平面的对角线相交的方法,来确立直角边 的深度。(井深和距点的长短有关,即和视点到画面的距 离视距有关,因为井深是有距点即视距决定的,所以我们 把直角边与距点相连) •
D H M(D) E C. V G C
F
A 1 2 3 4 5
B
• 作业:宿舍的一点透视练习 • 要求: • 平面图(A3,标注清楚尺寸和网格) 一点透视图(A3)各一张,先上铅笔 稿,后上墨稿 •
• 达芬奇将透视归结为三种 • A. 线透视,研究物体在不同距离处的大小。 • B.大气透视(色彩透视),究这些物体的 颜色的淡退。 • C. 消逝透视,研究物体在不同距离处清 晰度的减低。
(二)从内部观察:最多可以看到五个面
视点在保持同一高度对室内选位观察时,视点在中间位置, 心点也在中间,左右两侧墙面透视变化相当。
• 视点离开中间位置,心点靠近一侧,这一侧透视 消失就加快,墙面变窄;而另一侧,透视消失缓 长,墙面变宽。
第三节 平行透视的规律

1、只有一个主向灭点(消失点),所以也叫一点透视。平行透视中 的灭点就是心点。 • 2、正立方体有三组边线,水平边线(1) 、垂直边线(2) 、直角边线 (3) 。前两组为原线,不消失。后一种是平行透视中唯一的变线,并且都 集中消失到心点上,构成一种辐射效果。 3、正立方体有一个可见的面与画面平行,称平行面,是空间平面中 唯一不消失变形的平面。它的边线均属原线 。 •
(四)透视图中局部的简捷画法
1.直线的透视分割 步骤: (1)画已知直线AB,并延伸至心点(cv), 从A点起作出水平线段并量出所需要的等分(1、 2、3、4、5) (2)连接5和B点,并延长与H.L相交找到距 点D的位置。 (3)把水平线段的各点与D点相连,分别在直 线AB上交得各点,即分割点。如再分割可继续作 透视线和水平线,即完成了直线的透视分割。
E HL
M(D)
H
F G
CV
D
C
正立方体的画法
• 4.连接E 、F点。G 、 H点 • 得正立方体 平行透视图 。
E
HL
M(D)
H
F G CV
D
C
B
A
第六节 平行透视的应用
• 步骤(1):按 室内实际比例画房 间内框ABCD,作为 后墙立面,把AB 6 等份,CD3等份。在 高度(通常采用眼 睛的高度) 1.65m左 右定出视平线H. L, 并确定心点C. V
透视学研究范围
研究范围: 物体对眼睛的作用 有3个属性,即形状、 色彩和体积,其因远近 距离不同而呈现的透视 现象主要是缩小、变色 和模糊消失。 透视学研究包括三部分 1。研究物体的透视 形(轮廓线)即上、下、 左、右、前、后不同距 离形的变化和缩小的原 因,称为线性透视研究。 这是绘画透视学着重研 究的部分。
HL
CV
M(D)
D A
C B
正方形的基础上画立方体
1.从A、B点 分别向上作 垂线,得正 方体高E、F 点。
E
HL
M(D)
F VP D
C
B
A
正方形的基础上画立方体 2.从E、F点分 别向VP点作 消失线。 HL
E
M(D)
F VP D
C
B
A
正立方体的画法
3、从C、D点 分别向上作 垂线,该线 与E、F点向 CV点的消失 线相交得G、 H点。
• 彼此平行、前后成排的建筑物的侧面,处在同一直角面上 ,上下两条直角边消失到一个心点,而不能因为建筑物近 大远小,心点就有远近(平行透视,心点的唯一性)。
• 同一视域的平行透视的立方体、桌子直角边应消 失到一个心点,不能一左一右(视点的唯一性, 只能往一个方向看,视点不能一会向左一会向右 )。
• 同一视域的平行透视的书、桌子直角边,不能因为位置高 低,而心点也分上下。左图为错误,两个心点,引出两条 视平线。右图为正确,上下直角边应消失到同一个心点( 视线平线的唯一性,不能上下浮动)。
• 步骤(2):从A、B、C、D各点向C. V点作消 失线,通过距点M(D)向5点连线(对角线),得里墙 面E点,过E点作垂直线、平行线得里墙立面E FGH
D H M(D) E F B 1 2 3 4 5 C. V G C
A
第六节 平行透视的应用
• 步骤(3):由C. V向画框各刻度点连线, 与对角线相交得到各点,再过各点作水平线, 作出室内地平面图网格的透视。
• 二图、是个教堂,其内部柱子、拱窗、顶和地面的间距、
形状比例本身实际上是一样的,但在画面上却产生了长短 、大小的近大远小的比例变化,它们的原线产生了长短、 间距的变化,变线却向灭点集中,变成了斜线。
第二节 平行透视立方体的形态
• (一)从外部观察有三种 形态(比如:你画立方体 时,把各个角度都画出来 ,会有什么现象) • 1、立方体在心点位置, 只能看到一个面。 • 2、立方体处于心点以外 的视平线或视垂线上,可 以看到两个面。 • 3、除以上情况,立方体 可以看到三个面。
A
B
(三) 、正方形平行透视图的画法
3.从A、 B点连 接HL线上的CV 点。
HL
CV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