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税人的收入总额包括生产经营收入、财产转让收入、利息收入、租赁收入、特许权使用费收入、股息收人和其他收人。
1.生产、经营收入,是指纳税人从事主营业务活动所取得的收入。
包括商品(产品)销售收入、劳务服务收人、营运收入、工程价款收入、工业性作业收入,以及其他业务收入。
2.财产转让收入,是指纳税人有偿转让各类财产取得的收入,包括转让固定资产、有价证券、股权。
以及其他财产而取得的收入。
3.利息收入,是指纳税人购买各种债券等有价证券的利息、外单位欠款付给的利息。
以及其他利息收入,但不包括购买国债的利息收入。
4.租赁收人,是指纳税人出租固定资产、包装物,以及其他财产而取得的租金收入。
租赁企业主营租赁业务取得的收入应当在生产、经营收入中反映。
5.特许权使用费收入,是指纳税人提供或者转让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以及其他特许权的使用权而取得的收人。
6.股息收入,是指纳税人对外投资人股分得的股利、红利收入。
股利是指按资本计算的利息,红利是指企业分给股东的利润。
7.其他收入,是指除上述各项收入之外的一切收入。
包括
固定资产盘盈收入、罚款收人、因债权人缘故确实无法支付的应付款项、物资及现金的溢余收入、教育费附加返还款、包装物押金收入,以及其他收入。
1
2
企业所得税属地预缴影响总部经济- 一份深刻影响“总部经济”格局的税收新规即将出台。
国家税务总局拟定的大型企业汇总(合并)纳税管理办法以及退税办法即将发布,办法规定,成员企业须就地预缴企业所得税,预缴比例初步确定为30%.
这意味着,税收收入向总部机构所在地区转移的格局将出现变化。
目前,企业所得税占地方税收的2成左右,在发达地区比例更大。
关于汇总企业如何缴税,国税总局进行了一年的探索,开了多次全国性会议。
之所以要重新规定汇总缴税办法是因为,企
业在一个地方设立分公司,却不在当地纳税,这种情况令地方颇为不满,也加大了区域财力不平衡现象。
企业反对属地预缴
大型企业总公司多数集中在北京、上海等几个大城市。
目前全国汇总合并纳税企业有180余家,北京市占有90余家,其中西城区38家,约占全国的20%.2006年这38家汇总纳税企业所得税是812亿元,占西城区国税局当年企业所得税收入的93%.这38家企业的下属二级成员企业近1300家,各级成员企业多达几万家,其大部分分布在全国各省市。
对于现行政策,一些地方已表达了不满。
长江航运集团在江苏占据一个港口,造船并出口,地方提供部分配套,但不在当地缴纳企业所得税。
“省财政经常跟他们谈,希望在江苏多少交一些税,但他们往往都会强调按照国家政策来。
”江苏省国税局官员说。
今年1月,新疆自治区财政厅就曾派代表进京表达建议,希望中石油、中石化等企业能在新疆交一部分企业所得税,已交
的能适当提高缴纳比例。
但是目前实行汇总缴税的企业大多希望总公司全额汇总纳税,而不用属地预缴。
4月25日,在北京市西城区国税局与中国税网组织的“大型企业税收管理”论坛上,十家大型国有企业财务人员探讨汇总缴税方式,建议继续维持现有的政策进行汇总纳税,不就地预缴所得税。
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财务人员表示,公司有很大一部分费用和赔款成本,由总公司统一来核算,无法下划到各个营业机构。
如果实行就地预缴政策,将造成计税所得额的不准确。
北京市国税局局长张志勇认为,就地预缴是比较落后的一种方式。
他说,如果总分机构搞就地预缴的话,外商投资企业所得税法执行这么多年了,没有就地预缴的等于走回头路。
从中国征收企业所得税开始,就批准了一批汇总缴税的中央大型企业,包括石油石化企业、银行、民航、保险公司等,后来陆续增加了多家证券公司。
多年来,国税总局对这些企业均有
针对性的特殊文件。
汇总缴税政策降低了企业纳税成本,有利于大型企业集中管理。
但实行汇总纳税,耗用了当地资源,留下污染和排放,税收收入却向总机构所在地区转移。
预缴比例争议
2006年9月,国家税务总局发文,要求各地稽查局开展大型汇缴企业税务稽征管理调研。
今年3月底至4月初,国税总局在上海汇总各省调研结果,初步形成全国汇总报告。
各省区均希望他们的调研和意见能影响属地预交比例。
国家税务总局税收科学研究所所长刘佐说:“汇总纳税是否就地预缴,以及预缴比例多少,对地方税收收入影响非常大。
”
江苏国税局一位官员说,江苏省的意见是60%预交地方,“银行现在都是这个比例”。
过去属于江苏省的扬子石化被中石化并购后,税收从100%交江苏改为60%.“现在石油石化企业利润那么高,40%就是好几个亿”。
这位官员说。
去年扬子石化销售额达180亿元。
目前,大型企业汇总缴税就地预缴比例有15%、40%、60%不等。
是否就地预缴,预缴比例应该多少,这个问题从国税总局开始调研就一直争论。
据北京市国税局官员解释,根据多轮讨论,他们发现在现阶段通过财政解决各地的问题,在时间和操作上难度比较大,所以,出台一部简单的管理办法,就地预缴。
而预缴比例并没有采纳地方提出的60%,而是中间值30%.
因为就地预缴以后和当地财政利益捆在一起,所以60%的预缴比例,很容易造成超缴,但退税是个很麻烦的事情,所以比例定在了30%.这些争论使原本在2006年底计划出台的文件一直推迟到了今天还未正式露面。
“文件下发后,应该是以回溯的方式从07年1月1日开始执行”,北京市国税局官员说。
据新《企业所得税法》规定,2008年1月1日起,“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不具有法人资格的营业机构的应当汇总缴纳企业所得税”。
通常表现为分公司应税所得汇总到总公司进行纳税。
届时,汇总缴税的不只目前的一百多家大型企业,而是包括了所有具有总分公司的企业。
北京市国税局官员说,即将出台的文件很可能是具有短期效用的文件,新法实施后,应该会有新的规定在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或细则中出现,这个文件也可以说是对2008年后出台新的措施的尝试。
经济观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