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排水采气工艺技术及其发展趋势一、国内排水采气技术1、泡沫排水采气工艺泡沫排水采气工艺是将表面活性剂注入井内,与气水混合产生泡沫,减少气水两相垂直管流动的滑脱损失,增加带水量,起到助排的作用。
由于没有人工给垂直管举升补充能量,该工艺用于尚有一定自喷能力的井。
泡沫排水采气机理a.泡沫效应在气层水中添加一定量的起泡剂,就能使油管中气水两相管流流动状态发生显著变化。
气水两相介质在流动过程中高度泡沫化,密度显著降低,从而减少了管流的压力损失和携带积液所需要的气流速度。
b.分散效应气水同产井中,存在液滴分散在气流中的现象,这种分散能力取决于气流对液相的搅动、冲击程度。
搅动愈激烈,分散程度愈高,液滴愈小,就愈易被气流带至地面。
气流对液相的分散作用是一个克服表面张力作功的过程,分散得越小,作的功就越多。
起泡剂的分散效应:起泡剂是一种表面活性剂,可以使液相表面张力大幅度下降,达到同一分散程度所作的功将大大减小。
c.减阻效应减阻的概念起源于“在流体中加少量添加剂,流体可输性增加”。
减阻剂是一些不溶的固体纤维、可溶的长链高分子聚合物及缔合胶体。
减阻剂能不同程度地降低气水混合物管流流动阻力,提高液相的可输性。
d.洗涤效应起泡剂通常也是洗涤剂,它对井筒附近地层孔隙和井壁的清洗,包含着酸化、吸附、润湿、乳化、渗透等作用,特别是大量泡沫的生成,有利于不溶性污垢包裹在泡沫中被带出井口,这将解除堵塞,疏通孔道,改善气井的生产能力。
1.1)起泡剂的组成及消泡原理起泡剂由表面活性剂、稳定剂、防腐剂、缓蚀剂等复配而成。
其主要成分是表面活性剂,一般含量为30%~40%。
表面活性剂是一种线性分子,由两种不同基团组成,一种是亲水基团,与水分子的作用力强,另一种是亲油基团,与水分子不易接近。
当表面活性剂溶于水中后,根据相似相溶原理,亲水基团倾向于留在水中,而亲油基团倾向于分子在液体表面上整齐地取向排列形成吸附层,此时溶液表面张力大幅降低,当有气体进入表面活性剂溶液时,亲水基团定向排列在液膜内,亲油基团则定向排列在液膜内外两面,靠分子作用力形成稳定的泡沫。
1.2)起泡剂的注入方式起泡剂一般从油套环空注入,水呈泡沫段塞状态从油管与气一同排出后,在地面进行分离。
注起泡剂的方式有便携式投药筒、泡沫排水专用车、井场平衡罐及电动柱塞计量泵等多种,需根据井场条件选择。
1.3)性能要求除具备表面活性剂一般性能外,还要求具有起泡能力强、泡沫携液量大及泡沫稳定性适中等特殊性能。
常用的表面活性剂有离子型、非离子型、两性表面活性剂及高分子聚合物表面活性剂。
1.4)适用井的特点:(1)自喷井中因气水比低,井底压力低,垂管流动带水不好,形成了井底积液的井,表现为产气量下降,油压下降(油管生产),套油压差值上升,产出水不均匀或呈股状,出水间歇周期延长,井口压力波动等。
(2)因积液而停喷和间喷的井,经过关井放喷,气举或其它措施排出了井内积液,在注入了起泡剂的作用下改善垂管流动状态后就可自喷或延长自喷周期的井。
这类井在开井排积液前就可注入起泡剂,开井时即可起助排作用。
1.5)目前使用范围液体起泡剂井的产水量≤300m3/d,井底温度≤130℃。
固体起泡剂:由于采用人工从油管投放,每日投入量有限,只适用于产水量低于30 m3/d的井和间歇排出井底积液的井。
1.6)工艺评价(1)该工艺技术不复杂,使用的设备、工具较简单,易于操作管理,矿场推广实施快,费用低,气水同产井自喷生产后可普遍采用,提高日产气量和延长自喷期。
统计数据表明,此项工艺每增产1m3天然气费用低于0.01元,是经济效益最高,最易于矿场推广的排水工艺。
(2)泡沫排水只是一种人工助排工艺,当井的产水量上升,气层压力下降和气水比下降到一定程度时,仅靠注入起泡剂,就不可能在维持自喷生产,需代之以其它人工举升的排水工艺。
(3)需定时定量向井筒添加起泡剂。
工艺的排液能力不高,一般在100m3/d左右,气液比较小。
(4)井身结构要求严格。
(5)工艺参数的确定难度较大。
2、优选管柱排水采气工艺小油管排水采气工艺技术适用于有水气藏的中、后期。
此时井已不能建立“三稳定”的排水采气制度,转入间歇生产,有的气井已濒临水淹停产的危险。
对这样的气井及时调整管柱,改换成较小管径的油管生产,任可以恢复稳定的连续自喷。
2.1)技术原理1)油管直径过小,虽可以提高气流速度,有利于将井底的液体排出,但在油管中的摩阻损失大,一定井口压力下所要求的井底流压高,从而限制了气井产量。
2)油管直径过大,虽可以降低气流速度及摩阻损失,从而降低流压,提高气井产量,但过低的气流速度无法将井底液体携至地面,最终造成井底积液、流压升高而限制产气量。
必须根据气井的产能状况优选合理的管径,充分利用气藏的能量,尽可能多地使井底的液体能及时被气流携带到地面,以获得最大产气量。
2.2)工艺评价优点:(1)属自力式气举,能充分利用其藏自身能量,不需人为施加外部能源助喷。
(2)变工艺井由间歇生产为较长时期的连续生产,经济效益显著。
(3)设计成熟、工艺可靠,成功率高。
(4)设备配套简单,施工管理方便,易于推广。
缺点:(1)工艺井必须有一定的生产能力,无自喷能力的井必须辅以其他诱喷措施复产或采用不压井修井工艺作业。
(2)工艺的排液能力较小,一般在120m3/d左右。
(3)对11/2‘’小油管常受井深影响。
一般在2600m左右。
3、气举排水采气工艺气举排水采气工艺类似于气举采油,即将高压天然气注入气井内,以改善产层的两相渗流状态,减小垂直管流的压力损失,建立足够的生产压差将井底的积液排出。
此工艺在四川威远气田获得了较成功的应用。
由于气举排水工艺的推广,一些不产气井变成了高产井,气藏产气量自1985年开始实现了连续3年年产气量保持在3×108m3以上,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3.1)工艺评价优点:(1)可适应的排液量和举升高度变化范围大,为各项人工举升排水工艺之首。
(2)对特殊和复杂条件适应力强,对井下的高温、腐蚀环境、出砂、井斜、井弯曲、小井眼和含气量高等适应力强,气水比越高越有利;对间歇生产井,产水量变化的井,或交替产出大股水、大股气的井均能适应,这是机械泵排水所不能的。
(3)井下工具简单、工作可靠,检修周期长,工艺推广实施快;因井下工具简单,无运转部件,故工作时间长、可靠;井下气举阀的更换和维修技术简单,检修周期在一年以上。
(3)操作管理方便,易为现场掌握。
只需按要求注入一定气量或一定压力的高压气,井口无需住人管理、操作、资料录取和井的分析,与气水同产的自喷井相类似,不涉及机电等专门知识和技能。
(4)费用低,不用电。
投资与抽油机排水相近,若邻近有高压气井,可直接作为动力,则费用更低。
缺点:(1)工艺井受注气压力对井底造成的回压影响,不能把气采至枯竭。
(2)封闭式气举排液能力小,一般在100 m3/d左右,使工艺的应用范围受到一定限制。
(3)在无高压气井时,需用天然气压缩机提供高压气,增加了施工及管理工作量,增大了费用。
(4)套管必须能承受注气高压。
(5)高压施工,对装置的安全可靠性要求高。
4、机抽排水采气工艺抽油机排水采气就是将有杆深井泵装置用于油管抽水,套管采气。
这种方法适用于气藏中、后期,低压间歇井或水淹气井,且天然气不含或低含硫。
4.1)工艺评价优点:(1)直接将泵置于井下,只要有足够的泵挂深度,就可以在很低的回压下排水采气。
(2)装置简单,工作可靠,可用天然气和电作动力,易于实现自动控制,其安装使用和维护技术易于为矿场掌握。
(3)投资少,并可使装备多井运转。
(4)对于排水量不超过80 m3/d,要求泵挂深度不超过1250m的井是一种可行的排水采气工艺。
(5)工艺井不受采出程度影响,并能把气采至枯竭。
缺点:(1)需要深井泵、抽油机,由于井深,排量要求大,动力装置的配套在目前阶段苦难较大。
(2)受井斜、井深和硫化氢影响较大,目前泵挂深度仅能达到1500m,排量100m3/d左右。
(3)鉴于气水井与油井性质差异较大,尚未完全解决配套问题。
(4)该项工艺需长期连续供电对分散较远的井,需有单井连续发电能力,增加了推广此工艺的难度。
5、电潜泵排水采气工艺电潜泵排水采气是将油井采液用的电潜泵下入气水井井底,启泵后将井底积液迅速排出井口,使水淹井的井底回压得以降低,气水井能恢复稳定生产。
5.1)工艺评价优点:(1)电潜泵因泵挂深度大,排量高,适用于压力低、产水量大的排水采气井。
若以井深3000m,泵挂深度2650m计算,井底的回压可降到5~6个Mpa,比气举排水对井底的回压更低。
(2)采用了可调速的变频机组,可在低速下启动,故能多次重复启动而不损坏电机;可人工调整井下机组转速,达到调整井下泵的排量和扬程,因而对井的产液量变化有一定的适应能力,这对气水井很重要。
(3)易于安装井下温度、压力传感器,在地面通过控制屏,随时直观测出泵吸入口处温度、运行电流、压力等参数。
(4)自动化程度较高,安装、操作、管理方便。
(5)不受井斜限制。
缺点:(1)需安装高压电源。
(2)主要装备在井下,对于单井裂缝系统,气井复活后,难于取出多井多次运用,使装备的一次性投资较大。
(3)电机、电缆寿命受井温影响。
由于高温下电缆易损坏,使井深受限制,目前仅能应用于3000m左右井深。
6、柱塞气举排水采气工艺柱塞泵井下排水采气法。
该方法是采用普通杆式柱塞泵将分离出来的水压人下面的地层。
井的上部是产气层,下面是出水层,而注人水层在封隔器的下边。
与常规水驱气方法相比,它可减少水的损失量,增加气产量。
由于水气在井底分离,并直接注人井下,采气效率非常可观。
更大的益处是改善了采出气的质量,减少气含水。
在美国,柱塞气举被认为是最佳的排水采气工艺。
由于柱塞气举所需的气体由自身的套管气提供,勿需其它动力设备,生产成本低。
国内应加强研究,继续消化和完善这一工艺。
6.1)工艺评价(1)柱塞举升基本上消除了液体回落(滑脱),提高了垂管举升效率,对产水量不大,而气水比较高的井采用柱塞气举可延长自喷期。
(2)柱塞举升仅适用于产液量低的井,一般不超过40m3/d。
(3)工艺设备简单,一次性购置和安装费用低。
(4)薄膜阀由氮气驱动,每周消耗一瓶氮气外无其它消耗。
(5)由电子控制器程序控制薄膜阀的开关和柱塞的上升下落,日常管理工作很少。
二、国外排水采气工艺技术2.1)成熟工艺技术的发展近年来,气井排水采气工艺技术方面的发展主要是新装备的配制。
如机抽工艺在抽油机方面发展了多种变形产品,如胶带传动游梁式、旋转驴头式、双驴头式、数控液压式等抽油机开发了可调速驱动电机、自润滑井下泵柱塞、油管旋转器、陶瓷泵阀等抽油机配套设备及部件在抽油杆方面,研制了铝合金抽油杆、不锈钢抽油杆、玻璃钢抽油杆等多种新型高强度、耐腐蚀、耐磨损的抽油杆同时,在光杆密封、井下气液分离、砂控、砂洗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提高了光杆密封效果和防气、防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