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气举排水采气工艺作法

气举排水采气工艺作法

5.1.2将注气压力调整到比设计注气启动压力高0.5~1.0MPa。 5.1.3当注气压力突然降低或者油管中产液流速突然上升时,表明顶 阀已经开始进气。 5.1.4注意观察油管压力和套管压力,直到达到设计注气深度,必要 时应测试确定注气点位置。 5.1.5采用液氮气举时,当气举启动成功后应立即降低液氮泵车排量, 以降低井口回压,提高气举效率。
➢ 本标准适用于产水气井采用气举阀进行的气举排水采气 工艺作业。
目录
1
前言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工艺设计
4
施工作业要求
5
气举投产运行
6
气举生产井管理
7
健康、安全与环境控制
5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SY/T 5225-2005 石油天然气钻井、开发、储运防火防爆安 全生产技术规程
▪ SY/T 5587.3-2004 常规修井作业规程 第3部分:油气井压 井、替喷、诱喷
6
目录
1
前言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工艺设计
4
施工作业要求
5
气举投产运行
6
气举生产井管理
7
健康、安全与环境控制
7
3 工艺设计
3.1 基础数据
包括产层主要参数、井筒主要参数、流体性质、气井生产简况、 地面情况等。
表A1 产层主要参数
目的层位
完钻层位
设计井深/ m
完钻井深/ m
最大井斜角/( º)
造斜点井深/ m
4.2.4气举工作筒实际下入深度与设计下入深度误差应小于±5m。
18
4 施工作业要求
4.3 地面流程要求
4.3.1根据注气压力、大气温度及调压的需要,应对地面高压注气 系统作好天然气水合物堵塞的预防工作。
4.3.2注气管线及生产管线应装有计量装置。 4.3.3气举前应按设计要求对注气管线进行试压,并吹扫管线。
▪ SY/T 5810-2003 连续气举采油井设计及施工作业 ▪ SY/T 6277-2005 含硫油气田硫化氢监测与人身 安全防护规
程 ▪ SY/T 6450-2000 气举阀的修理、测试和调定推荐作法 ▪ SY/T 6484-2005 气举井操作、维护及故障诊断推荐作法 ▪ SY/T 6610-2005 含硫化氢油气井井下作业推荐作法
15
目录
1
前言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工艺设计
4
施工作业要求
5
气举投产运行
6
气举生产井管理
7
健康、安全与环境控制
16
4 施工作业要求
4.1 施工准备要求
4.1.1气举阀的规格、型号和阀嘴大小及气举工作筒型号应符合工 艺设计的要求。
4.1.2气举阀按照SY/T 6450-2000附录A调试合格。 4.1.3在调试合格的气举阀或气举工作筒上作好井号、下井序号等 标识,以备下井使用。 4.1.4应采用注气或灌水等方法确认气举工作筒注气孔通畅后,再 将气举阀安装在工作筒上。 4.1.5气举工作筒应螺纹完好、注气通道畅通。将气举阀安装在工 作筒上时螺纹连接处应缠绕密封带。 4.1.6安装气举阀时应先上紧单流阀处螺纹,然后上紧气举阀本体 与单流阀连接处螺纹,最后上紧尾堵处螺纹。
7
健康、安全与环境控制
24
6 气举生产井管理
6.1 气举生产过程中,定时录取注气量、出气量、出水量、井口油 压、井口套压及井口温度数据,必要时可对气井的动液面深度或井底流 动压力进行监测。
6.2 气举出现异常的井,应根据动液面深度或井底流动压力等动态 资料按SY/T 6484-2005中第4章的规定进行气举工况诊断及故障区域确 定工作,并针对故障原因进行气举制度优化调整
3.2.1气举气源
3.2.1.1 应使用天然气或氮气作为气举介质,不允许使用压缩空气作为 气举介质。
3.2.1.2 气举气应满足气举设备的要求(气质、含水)。 3.2.1.3 若采用压缩机进行增压气举,压缩机的性能应满足设计要求(
压缩比、排量)。
3.2.2气举注气方式 包括套管注气和油管注气两种方式,应根据产液量及相关条件进 行选择。
13
3 工艺设计
3.3.3气举工作筒参数
气举工作筒参数主要包括: a) 气举工作筒内径,mm; b) 气举工作筒外径,mm; c) 气举工作筒抗拉强度,kN; d) 气举工作筒抗外挤强度,MPa; e) 气举工作筒抗内压强度,MPa; f) 气举工作筒材质。
14
3 工艺设计
3.3.4气举工艺设计计算
▪ 标准的作用
➢ 本标准进一步完善了气举排水采气工艺作法,使本标准更 具适应性,本标准实施后将提高气举排水采气工艺作法的 整体水平,为进一步提高气举排水采气工艺作法水平起到 积极作用,同时有利于气举排水采气工艺安全作业。
1 前言
▪ 标准的应用范围
➢ 本标准规定了采用气举阀进行气举排水采气的工艺设计、 施工作业要求、气举投产运行、气举生产井管理、健康、 安全与环境控制。
方位角/( º)
井底位移/ m
完井方式
人工井底/ m
产层井段/ m
产层中部井深/ m
目前地层压力/ MPa
地层温度/ ℃
井 套管名称 身 结 构
表A2 套管结构及固井完井数据
外径 壁厚 mm mm
钢级
下入深度 水泥返深
m
m
阻流环深 m
固 套管名称 井 质 量
井 段/m
完 井
加压
表层套管 降压
试 MPa
27
3.3.4.1 设计原则和设计计算按照SY/T 5810-2003第4章的内容执行。 3.3.4.2 确定第一级气举阀下入深度时,应根据目前静液面深度作为计算依据。 3.3.4.3 确定井筒中流动压力梯度时,应根据气井生产动态数据(包括正常生产
时的产气量、产水量、井口油压、井底流压等)拟合出适合的气水两相 流计算公式,从而绘制出气举时的井筒流动压力梯度曲线。
10
3 工艺设计
整体式天然气压缩机
车载式天然气压缩机
分体式天然气压缩机
11
液氮泵车
3 工艺设计
3.2.3气举管柱结构
3.2.3.1 应根据注气压力要求及地层压力选择开式气举、半闭式气举或闭 式气举管柱。 3.2.3.2 固定式气举阀采用常规气举工作筒,可投捞式气举阀采用偏心气 举工作筒,推荐采用可投捞式气举阀。
MPa

时间 min
固井质量测井评价
加压 MPa
油层套管 降压
MPa
时间 min
油管外径 mm
表A3 油管数据
钢级
壁厚 mm
入井深度 m
段长 公称重量 抗拉强度m来自kg/mkN自重 kN
累重 剩余拉力
kN
kN
安全 系数
8
3 工艺设计
3.1 基础数据
包括产层主要参数、井筒主要参数、流体性质、气井生产简况、 地面情况等。
目前生产数据 产水量/ m3/d 产油量/ m3/d 产气量/ /d 井口油压/ MPa 井口套压/ MPa 井底流压/ MPa 井口温度/ ℃ 井底静压力/ MPa
地面平均温度/ ℃ 采气井口装置型号
表A6 地面情况
外输管线压力等级/ MPa 地面分离器压力等级及处理能力
9
3 工艺设计
3.2 气举方式
6.3 在气举排水采气工艺实施过程中,在不少于3种注气制度下观察 气举排水达到稳定后的动态,对比不同注气制度下的动态,确定最佳的 注气工作制度。高气液比气举井气举排液复活后,应及时调整注气量, 提高气举效率,必要时应停止气举。
25
目录
1
前言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工艺设计
4
施工作业要求
5
气举投产运行
6
气举生产井管理
21
5 气举投产运行
5.1.6若出现由于地面注气压力受限造成气举启动困难的情况,可 采用以下方法帮助气举启动:
a)向环空内注一定量的水然后再注气,使环空内形成气水两相段 塞流,以增加气举阀处环空压力。
b)向油管内注入一定量的气,降低油管内压力梯度,然后再重新 开始气举。
22
5 气举投产运行
5.2 进入生产流程时机
7
健康、安全与环境控制
26
7 健康、安全与环境控制
7.1 气举初期若需临时放空,天然气应进行燃烧处理,对于使用氮 气进行气举作业的井,点火口应装有长明火。
7.2 注气管线及放喷管线应固定牢靠,气举施工时现场施工人员不 应跨越、靠近高压管线。
7.3 排出的地层水应及时回注或经处理达标后排放 7.4 气举工艺施工过程中,按SY/T 5225-2005中第4章和第5章的规 定,对施工作业和生产过程中的防火防爆进行规范。 7.5 对于含有硫化氢的气井进行气举排水采气施工作业时,按照 SY/T 6227-2005和SY/T 6610-2005中相关要求执行。 7.6 安全和环境控制要求按照SY/T 5587.3-2004中相关条款执行。
19
目录
1
前言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工艺设计
4
施工作业要求
5
气举投产运行
6
气举生产井管理
7
健康、安全与环境控制
20
5 气举投产运行
5.1 气举启动及卸载
5.1.1缓慢开启注气节流阀或压缩机采用低档注气,每10min注气压 力增加值不超过0.6MPa,当注气压力达到4.0MPa~5.0MPa后可采用高档 注气。
相对密度
地层水
H2S含量/ % Cl-含量/ % 水型
总矿化度/ %
pH值
油 相对密度
表A4 流体性质
相对密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