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溶血性弧菌检验
6
2)培养特性 4)致病性
2)培养特性
嗜盐:VP 在含氯化钠5 –(20-30-最适) g/L的培养基
上生长,无盐和110g /L以上不生长。
生长温度:最适为37℃,4 ℃不生长
pH: 最适pH为7.4-8.0
需氧性:需氧性很强, 厌氧条件下生长缓慢
7
3)抵抗力
敏感:淡水等无盐环境 不耐热 对酸敏感,在2%冰醋酸或食醋中立即死亡, 对氯、碳酸、来苏水等一般化学消毒剂敏感: 对磺胺噻唑、氯霉素、合霉素敏感。 耐受:耐高浓度NaCl-海水,盐渍酱菜中存活时间较长; 耐低温的抵抗力较强 耐青霉素、磺胺嘧啶。
12
5.5 ONPG试验:
5.6 甘露醇试验:
生化试验 5.7 赖氨酸试验:
5.8 MR-VP试验:
13
结果
样品经过增菌培养、 分离培养后,根据形 态观察、生化试验的 结果判断是否发现副 溶血性弧菌并报告。
14
革兰氏阳性球菌,直径为0.8-1.0微米,镜检 时呈单个、成对、四联或不规则的簇群; 无芽孢,不运动; 兼性厌氧菌,在好氧条件下生长最好。
历史: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于1950年在日本首发,副溶 血性弧菌(V. parahemolyticus)于我国大陆沿海地区食物中 毒中最常见的一种病原菌。
3
中毒原因:烹调时未烧熟、煮、透,或熟制品污染后未再彻 底加热。
中毒食品: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多发生在海产品大量上 市时。中毒食品主要是海产品,其次为咸菜、 熟肉类、禽肉、禽蛋类,约有半数为腌制品。
大多数菌株能生长在6.5-46℃之间(最适温度30-
37℃)能在pH4.2-9.3之间生长(最适pH为7.07.5);
大多数菌株产生类胡罗卜素,使细胞团呈现出深
橙色到浅黄色,色素的产生取决于生长的条件, 而且在单个菌株中可能也有变化。
好氧生长的细胞产生接触酶; 产生蛋白酶、脂肪酶、磷脂酶、脂酶和溶菌 酶,大多数菌株可水解天然的动物蛋白; 所有的毒株产生凝固酶,人和动物来源的菌 株通常可凝固兔、人、马和猪的血浆。
季节分布,多见于春夏季; 中毒食品种类多,多见于奶、肉、蛋、鱼及
其制品。上呼吸道感染患者鼻腔带菌率83%, 所以人畜化脓性感染部位常成为污染源。
几乎所有的消毒试剂以及热加工过程对金黄色葡
萄球菌都有严重的破坏作用
肠毒素可耐受100℃
30分钟不被破坏。
对于加工过的食品或食品加工设备而言,此菌或
4
2、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副溶血性弧菌检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动物性水产干制品、腌醉制生食动物性水 产品、即食藻类食品、鱼糜制品等水产食品和水产调味 品以及食物中毒样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检验。
5
3、生物学特性
1)菌体形态学特征 3)抵抗力
1)菌体形态学特征 本菌为G-,可两端浓染 ,多形态,无芽孢,单端单鞭 毛,有嗜盐特性,在30-37℃最适温度时增长较快,一般冬 季不易检出。 多形态: 弧状、逗点状 球状、丝状、 杆状、棒状等。
增菌用,高盐
5.2
TCBS琼脂: 分离培养用
5.3
科玛嘉琼脂:
10
TCBS上的副溶血弧菌菌
科玛嘉上的副溶血弧菌菌落
11
5.4 :初步鉴定 3.5%氯化钠三糖铁琼脂:底层 变黄,斜面不变色,有动力, 不产生硫化氢. 镜检形态:本菌为G-,可两端 浓染 ,多形态,无芽孢。 氧化酶试验:VP为氧化酶阳性。 嗜盐性试验:0%不生长 7%旺盛生长 10%不生长
内蒙古食品药品检验所
张彦斌
1
1、概述 2、范围 3、生物学特性(菌体形态学特征、培养特性、抵抗力) 4、检验程序 5、培养基和试剂
2
1、概述
副溶血性弧菌( Vibrio parahaemolyticus )是分布极 广的海洋细菌,为引起食物中毒重要的病原细菌之一,尤其是 在夏秋季节的沿海地区,经常发生由于食用带有大量副溶血性 弧菌的海产食品,引起爆发性食物中毒。
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条件致病菌,菌株致病力的强弱主要 取决于其产生的毒素和侵袭性酶: a.溶血素:外毒素,分α、β、γ、δ四种,能损伤血小 板,破坏溶酶体,引起肌体局部缺血和坏死; b.杀白细胞素:可破坏人的白细胞和巨噬细胞; c.血浆凝固酶:当金黄色葡萄球菌侵入人体时,该酶使 血液或血浆中的纤维蛋白沉积于菌体表面或凝固,阻碍 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d.脱氧核糖核酸酶: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的脱氧核糖核 酸酶能耐受高温,可用来作为依据鉴定金黄色葡萄球菌; e.肠毒素:金黄色葡萄球菌能产生数种引起急性胃肠炎 的蛋白质性肠毒素,分为A、B、C、D、E五种。
血平板:金黄色葡萄球菌可以产生溶血素,因此在血平板
上产生明显的溶血环。
血平板上其典型菌落呈金黄色,有时也为白色,大而突起,
圆形,不透明, 表面光滑, 有溶血圈。
BP平板: 胰蛋白胨、牛肉膏和酵母膏提供碳源、氮源、 硫、维生素和痕量矿物元素 丙酮酸钠是一种生长促进剂 亚碲酸盐对除金黄色葡萄球外的其他能分解 卵黄的菌株有毒性,并使菌落产生黑色 卵黄提供营养和有利于观察卵磷脂环 甘氨酸和氯化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外的其 它菌株有抑制作用。
血浆凝固酶
8
4、检验程序
25g样品+3%氯化钠碱性蛋白胨水
定性 检测
TCBS平板 1、镜 检 2、氧化酶试验
36± 1℃ 18h
科玛嘉弧菌平板
36± 1℃ 24h
3、三糖铁试验 4、嗜盐试验
36± 1℃ 24h
生化实验 API 20 E
36± 1℃ 6h
报告结果
9
5、培养基和试剂
5.1 3%氯化钠碱性蛋白胨水:
其肠毒素的存在通常作为卫生条件差的一种指标。
定性 检测
25g样品+7.5%氯化钠肉汤或10%氯化钠胰酪胨大豆肉汤
36± 1℃ 24h
血平板
BP平板
36± 1℃ 24h
镜检 营养肉汤
36± 1℃ 24h
血浆凝固酶 实验
36± 1℃ 6h
报告结果
利用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盐的特性(可耐受15%
的氯化钠),用7.5%氯化钠肉汤或10%氯化钠 胰酪胨大豆肉汤增菌。
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空气、水、灰尘及人和动物的排泄 物中都可找到。 腔、咽喉、头发上,50%以上健康人的皮肤上都有金黄色 葡萄球菌存在。因而,食品受其污染的机会很多。
作为人和动物的常见病原菌,其主要存在于人和动物的鼻
传播媒介为被该菌污染的食品,主要为淀粉类(如剩饭、 米面、粥等)、牛乳及乳制品,以及鱼、肉、蛋类等。被 污染的食物在室温20℃-22℃放置5小时以上时,病菌大量 繁殖,并产生肠毒素。
在BP平板上其典型菌落为:圆形,光滑突起,湿
润,直径2-3mm,颜色呈灰色到黑玉色,边缘常为 淡色(米黄色或灰白色略带灰色或黄色的白色), 周围为一混浊带,在其外缘常有一透明圈。用接 种针接触菌落似有黄油树胶的粘稠感。
偶然会遇到不分解脂肪菌株,除无混浊带及透明
圈外,其他外观基本相同。
金黄色葡萄球菌可以产生凝固酶,因此对其 鉴别的主要实验是测定其凝固酶。 对于凝固不完全的菌株,可以通过一些其他 实验来进一步确认。 所有这些实验不能作为鉴别其产毒与否的依 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