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无题二首(其一)

无题二首(其一)

第二单元 唐诗 之旅(下)
无 题
李 商 隐
教学目标
1.了解李商隐的身世经历,知 人论世,知人论诗。 2.解读诗歌,品味诗歌主旨 3.探究诗歌中主要表现手法。
一、了解作者——知人论世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 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 人。先受权臣令狐楚(牛党)的青 睐,署为巡官。后得王茂元(李党) 赏识,招为女婿。当时牛李二党相 争激烈,李商隐两边不讨好,且尽 受排挤,这使得他一生沉沦下僚, 抑郁不得意,46岁就因病去世。
四、小结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读懂诗歌技法点拨 1.读标题:明确类别,把握情感 2.读作者:知人论世,了解背景 3.抓意象:品味意象,分析意蕴 4.读注释:读懂疑难,理解全诗 5.读末句:体会情感,理解主旨
五、作业
1.背诵本诗,特别积累颔联
2.除虚实结合外,本诗还采用了反衬手法, 前面极言欢情,结尾时欢情化为乌有,从而 表达出作者浓烈的感情。请结合诗歌内容分
析这一手法,并鉴赏它的表达效果。
作业2参考答案:
首联由今宵之景触发对昨夜席间欢聚时光的美好回忆。 颔联抒写今夕对意中人的思念。自己此刻虽然没有彩凤般的 双翅,得以飞越重重阻碍与意中人相会,但相信彼此的眷恋 之心当如灵异的犀角暗中相通。颈联具体追忆昨夜与意中人 共与盛会的场景,描写隔座送钩之戏,分拨猜测谜底,极写 宴会的热闹欢快气氛,为相恋的欢悦涂上了更加艳丽的色彩。 尾联从恋情的欢悦转入“听鼓应官”,欢情一落千丈。诗人 “嗟”叹自己为“听鼓应官”,而官身却“类转蓬”,像蓬 草那样漂泊不定,因而两人后会难期,欢情难再,怎不令人 感伤。作者采用反衬手法,将前面的婉转轻快与后面的沉郁
• 李商隐无题诗中,事件与场景的描述常 常打破时空次序,虚实结合,并随着心理活 动的变化来展现。
• 这首诗中,首联(虚)直写昨夜,暗含 今宵与昨夜情景不同的联想与对比;颔联 (实)不再接写昨夜,而是回到今宵,抒写 自己与意中人相隔的现实处境;颈联(虚) 转写对对方处境的想象,尾联(实)又回到 自己。全诗断续无端,变幻迷离,富有浪漫 气息。
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 1、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诗人往往借助这类 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例如《梦游天姥吟留 别》 2、已逝之景之境。例如李煜《虞美人》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再如苏轼 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云:“谈笑间,樯 橹灰飞烟灭。” 3、设想的未来之境。例如柳永《雨霖铃》中 云:“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写今宵相思之情。
无飞翼 突出身受阻隔的痛苦
悲喜交集 有灵犀 表明心有默契的喜悦 表现了诗人对爱情的体验与理解。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描写宴会情景。
隔座送钩 分曹射覆
宴会游戏 环境气氛
酒暖
暖度感觉
灯红
色调热烈
热闹
暗示当时诗人的甜蜜欣漾的情态。
(亦可理解为今晚的宴会,以热闹情景反衬 诗人内心的寂寞.)
二、解读诗歌——品味主旨
无题 李商隐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 追忆昨夜相会。
昨夜:星辰、轻风 画楼、桂堂
幸福时光
(往日)
(蕴涵着诗人对韶光流逝的感慨)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应官” 应付官场事务,包含着无可奈 何的心境
“嗟” 写出了人居下位,身不由己之 感
“转蓬”
是一种很小很轻的草,随风四 处飘转。在古代诗歌中,常以 它来比喻飘零的生活,李商隐 在这里也通过这一意象揭示了 自己的人生境况。
【韵译】:
昨夜星光灿烂,夜半却有习习凉风; 我们酒筵设在画楼西畔、桂堂之东。 身上无彩凤的双翼,不能比翼齐飞; 内心却象灵犀一样,感情息息相通。 互相猜钩嬉戏,隔座对饮春酒暖心; 分组来行酒令,决一胜负烛光泛红。 可叹呵,听到五更鼓应该上朝点卯; 策马赶到兰台,象随风飘转的蓬蒿。
• 对于此诗主题理解各有不同,有 说是政治失意,有说是写爱情,有
说二者兼而有之。你的看法如何, 请简明说明理由。
这首诗写对昨夜相知相会而今日很 快分离的情人的思念之情。末句又把 自己比喻成飘泊不定的蓬草。可见,
诗人把对爱情间隔的惆怅与身世 飘蓬的慨叹融为一体了。
三、探究
该诗歌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来表情达意 ?试作 分析。
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
• (一)善于运用神话传说和历史 典故,通过想象和象征手法,构 成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
• (二)细致刻画情景,于纤细中 见深厚 ,精巧中见浑成。
• (三)善于活用典故。这些典故 丰富了诗的形象,也深化了主题。 但也有用典生僻,晦涩难懂之弊。
关于无题诗
无题诗是李商隐独创的抒情诗体,也是他 在唐诗发展中最大的贡献之一。他的无题诗向 来以难解著称,一部分实写男女之情,也有一 部分别有寄托,或介于两者之间。但大都以悲 剧性的相思为主题,交织着爱情的希望、失望, 以至绝望的种种复杂感情,这是因为晚唐时代 的悲剧气氛和个人悲剧命运在诗作中烙下了深 深的印记。
顿挫两种风格融为一体,一气呵成,美不胜收。
昨夜星辰昨夜风, 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 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 走马兰台类转蓬。
昨夜相会的追忆(虚) 今宵诗心中所感(实) 宴会之热闹(虚) 如今无限惆怅之情(实)
昨夜——现在——最初相识——如今
情景叙写上常打破时空次序,虚实结合。
• “实景”即是写作时的真实情形;“虚景” 则是回忆或想象中的景象。
李商隐工于骈文和近体诗, 尤擅长七律。与杜牧齐名,世 称“小李杜”,又与温庭筠齐 名,世称“温李”。其诗内容 多抒写对时代乱离的感慨和个 人怀才不遇的愤懑,咏史诗、 咏物诗和言情诗成就极高。艺 术上,其诗构思精巧,想象丰 富,色彩绮丽,善长用典,对 后世诗歌影响很大。
李商隐诗歌的思想内容
(一)政治诗。多借古讽今,批判 统治者的昏庸无能(如《瑶池》、 《贾生》。 (二)爱情诗。又称《无题》诗, 描写缠绵悱恻的爱情,抒发两隔千 里的相思。 (三)寄寓身世之感受的抒情诗。 如《锦瑟》,用忧郁和感伤的调子, 喟叹世运的衰贫和身世的沉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