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文培训(国资委)

公文培训(国资委)


• 公文格式18个要素:
• 标题:由发文机关名称、事 由和文种组成。回行时要做 到词意完整,排列对称,长 短适宜,间距恰当,标题排 列应当使用梯形或菱形 • 主送机关:公文的主要受理 机关,使用机关全称、规范 化简称或同类型机关统称 • 正文:公文的主体,用来表 述公文的内容,首页必须显 示正文。
转发式公文标题拟制问题可采用以下解决方式: • (一)省略法,如“×××集团公司转发国资委关于转 发财政部2009年×××工作有关问题通知的通知”。 • (二)替代法,如“×××集团公司关于转发财政部 有关进一步做好2009年×××工作等文件的通知”。 • (三)直转法,如“×××集团公司转发财政部2009 年×××工作有关问题通知的通知”
标题要简明扼要
应在正文第
问 题 举 例
一次出现时
关于协调解决中国第十八 冶金建设公司 债务纠纷问题的请示 (共26字)
标题冗长烦琐 (共66字)
文种使用不当
主送对象不对
转发文件标题的拟写
• 某集团公司转发国资委转发的财政部的有关文件,标题为 “×××集团公司关于转发国资委《关于转发财政部<关 于2009年×××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的通知》的通知”
数字的运用
◆关于间隔号的问题:
以日月表示事件、节日等的简称,有些 一定要用间隔号,以避免歧义,否则可以 不用: 凡涉及一月、十一月、十二月,应当将 月和日的数字用间隔号隔开,如: 一·一八事件 一一·九案件 一二· 九运动 五一二地震 九一三事件 十一国庆节
核稿中发现的问题
错误表述
10—20% 20—30元,1—5月份 2010年—2011年 “7.5”事件 原政协副主席
当文件需要收回保管或销毁的时候, 可以对照份号掌握其是否有遗漏或丢失。 (“回”)
行文中应注意的保密问题
1.坚持“密来密复”原则 2.对涉密文件的办理:拟稿 —— 拟订密级;审核——审 核密级;签发——认定密级 3.行文中引用带密级文件或文件的附件标有密级的,特 别是对涉及企业商业机密或人事任免或企业改组、改制等可 能涉及企业稳定等事项的文件,要注意相应标注密级 4.转(摘)发密级文件要经发文单位同意,并标注相应 的密级 5.附件密级的标注问题 6.切实处理好文件“公开”与“保密”的关系
• ◆正确运用数字 • 农历:用汉字; • 惯用语、缩略语、具修辞色彩的数字:用 汉字。如:第三、星期一、九三学社、八 五计划、七上八下等 • 临近两个数字连用表示概数用汉字,如: 五六十人; • 用带“几”的方法表示概数用汉字:五十 几个人。
数字的运用
◆阿拉伯数字一般不与单位“百、千”连用,
但尽量使用单位“万、亿”。如: 5百元、5千元,最好写成500元,5000元; 50000元,500000000元 最好写成5万元, 50万元,5亿。 ◆用阿拉伯数码标识的数字、年份不能断裂 如“按照国务院领导同志要求,我们于20 10年对此项工作进行了......”
第二层 “(一)”(楷体)(作为小标题时句尾标点可有可无) ; 第三层 “ 1.” (仿宋)(无论是否作为小标题,要有标点);
第四层 “(1)” (仿宋)(必须有标点)。
正文部分需要注意的问题
• 引用文件要准确规范 • 引用文件名称应当先引标题,后引发文字号 ;标题用书名号,发文字号用小括号,发文 字号中的年份用六角括号。 • 文件名称应引准、引全。 • 发文字号标注要准确规范。 • 引用文件内容不得“断章取义”。
• 公文格式18个要素:
• 份号:涉密公文应当标注份 号 • 密级和保密期限:一般用3号 黑体字,顶格编排在版心左 上角第二行。 • 紧急程度: 紧急公文标注“特急”“加 急”
式样
涉密文件标注份数序号的目的
1 2 3
有利于文件的管理,特别是涉密文件。
准确掌握公文的印制份数 国务院有关部门规范简称 • 国资委各厅局规范简称 • 中央企业规范简称
正文部分需要注意的问题
◆字母词的使用:一般不使用字母词,确
需使用的,应在文中首次出现时以括注 方式注明已经国务院语言文字工作部门 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审定的汉语译名。 如:我国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后......
正文部分需要注意的问题
发文机关标志
发文机关标志
发文字号
发文字号应当包括 发文机关代字、年份和序号 。
国资党委党建〔2017〕177号
序号 年份
发文机关 代字
• 年份的标注:
• 使用全称,不应简化 , 用阿拉伯数字标注。“ 10 ”、“ 11 ”等均属 标注不正确。 • 使用六角括号〔 〕,不使用中括号 [ ] • 序号:
●任免文件以国资委党委会议讨论通过的日期为准 ●电报以发出日期为准
公文成文日期、生效日期和印发日期

成文日期即落款日期。公文以
此为准落款鉴印。
●一般情况下,公文的成文日期
即公文的生效日期,但有些带“附
加”性说明的公文,如法律、法规
的公布令,需要在公文中对法律法
规的施行日期加以明确。
●印发日期即公文付印的时间。
正文中的层次序数
公文的结构层次序数,一般不可以跳用。但在实际中,如果不足三个
层次时,可以按顺序跳用。如:只有一个层次时,可在“一、”或“1.”
中选用;只有两个层次时,可用“一、”和“1.”表示。当有三个层次时, 则应当使用“一、”“(一)”和“1.”。
层次序数:第一层 “一、” (黑体)(作为小标题时句尾无标点);
规范标注主送和抄送单位
• 应注意发文单位与受文单位的行文关系对等。(隶 属关系、职权范围) • 呈报上级机关的请示件,不得抄送下级机关。 • 会签文应抄送有关会签单位;联合发文时,联合发 文的机关不作为抄送单位。 • 若有主送、抄送为“有关单位”的,应附“有关单 位”明细单,随文一并归档。
正文部分需要注意的问题
国资发群工〔2009〕38号附件 1
附件说明
错 误 示 例
附:××××× ×××××。
附件1:××××× 附件2:××××× 附件3:×××××
附件:《×××××××××××××××××× ×××××》(国资发××〔2010〕×号)
成文日期
●成文日期以负责人签发的日期为准
●联合行文以最后签发机关负责人的签发日期为准
正确表述
10%—20% 20元—30元,1—5月 2010—2011年 “7· 5”事件 政协原副主席
质监总局、发改委、安监总局
截止2010年 约20人左右
质检总局、发展改革委、安全监管总局
截至2010年(或截止到2010年) 约20人(20人左右)
• 公文格式18个要素:
• 附件说明:公文附件的顺序 号和名称 • 发文机关署名:署发文机关 全称或规范化简称 • 成文日期:署会议通过或发 文机关负责人签发的日期。 联合行文署最后签发机关负 责人签发的日期。成文日期 一般右空四字编排,用阿拉 伯数字标注 • 印章:发文中有发文机关署 名的应加盖发文机关印章
印发日期
成文日期
公文印章
公文生效标识 是证明公文效力 的表现形式。 发文机关印章
印 章
签署人姓名
签署人姓名
公文印章
公文落款用印的特殊情况: ●会议纪要不加盖印章; ●党的机关公文中印制有特定版头的普发性公文可 不加盖印章; ●联合下发的公文,发文机关都应当加盖印章。 注:命令格式的公文使用签发人签名章。
举例及注意事项
提示: 转发上级单位文件 要经上级机关同意。 《国务院公告》、 《国资委公告》、
国资委网站公布的
文件可直接转发。
规范标注主送和抄送单位
• ◆主送单位是指公文的主要受理机关;抄送单位是指除主 送机关外需要执行或知晓的其他单位。二者均应使用全称 或规范化简(统)称,做到准确、规范、有序。 • 准确:公文的主送单位,特别是上行文的主送单位一定是 具有该公文受理权限的单位。若涉及多个单位的事项,公 文的主送单位应是主办单位,其他单位可采用抄送形式。 • 规范:要写全称、规范化全称或统称。(一般经上级机关 认定,以文件形式予以规范) • 有序:主送机关超过一个的,一般按照主要执行机关在前 ,并兼顾编织序列和等级高低原则排列。一般按照党政军 群,以及先外后内的顺序标注主送和抄送单位。如中央文 件一般主送顺序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和人民政 府,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解放军各总部、各大单位, 各人民团体”
• 公文格式18个要素:
• 发文机关标志:发文机关全 称或规范简称加“文件”。 联合行文,可并用联合发文 机关名称,也可单独使用主 办机关名称 • 发文字号:由发文机关代字、 年份、发文顺序号组成。联 合行文使用主办机关的发文 字号 • 签发人:上行文应当标注签 发人姓名
式样
发文机关标志
由发文机关全称 或规范化简称加 “文件”二字组 成的 (不是所有 的公文都有“文 件”二字。如信 函格式的公文、 任免通知格式的 公文)
附件说明
标注方式:
左空2字标注“附件”2字,
后接排附件名称,名称后不 加标点符号,附件序号用阿 拉伯数字,每行位置对齐, 如“附件:1.×××”。
× × × ×
×××××××××××××××××× ×××××××××××××××××× ×××××××××××××××××× ×。
附件:1.× × × × × × × × × × × × × × × × × × × × 2.× × × × × × ×
式样
公文标题
• 公文标题应当准确简要地概括公文的主要 内容,突出表达行文的主要目的,不能产 生歧义,并正确选用文种。 • 公文标题由发文机关、事由和文种三要素 组成。 • 一般不使用标点符号。
公文标题中的标点符号
• 出现缩略语以及出现具有特定含义的词语 时用引号。如“3.15”、“五五”普法 • 某一部分需要注释或说明时用括号。如《 关于印发<×××××办法(试行)>的通 知》 • 出现法规、规章名称和书名、报刊名时用 书名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