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触电电击事故典型案例解析

触电电击事故典型案例解析

触电、电击事故典型案例解析(第1版)编写贺湘琨2014年5月目录目录 (1)前言 (2)案例一 6岁男童在家中调整电视信号放大器不幸被电击倒 (4)案例二 KTV的麦克风电死了人 (6)案例三新婚夫妇在洞房花烛之夜被电击身亡 (8)案例四一个妇女在家中洗澡上遭电击死亡 (10)案例五二楼住户洗澡时遭到电击,起因竟在四楼 (14)案例六住宅楼的居民深夜洗澡遭电击死亡 (16)案例七小女孩玩耍时身体靠在电动伸缩门上遭电击死亡 (18)案例八男孩的手触到了人行道红绿灯信号杆遭电击 (20)案例九大雨中抢救群众的民警碰到带电的电杆拉线牺牲 (22)案例十黑龙江中储粮林甸直属库发生火灾造成重大损失 (23)案例十一学生宿舍楼里学生洗澡被电击死亡 (25)案例十二宠物乐园泳池里为了救狗男主人触电身亡 (29)结语 (34)前言我在全国建筑物电气装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担任副秘书长、秘书长近二十年。

这个技术委员会是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组建的,他的任务是代表中国参加国际标准化组织——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第64技术委员会(TC 64)的活动及参与国际标准制订工作,并且负责将IEC TC64制订的标准转化为中国标准。

在将近二十年的时间里,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我们组织了近一百位全国工程建设电气设计专业的顶级专家,把IEC TC64制订的全部40多项标准转化为中国标准,并且汇集成为《建筑物电气装置国家标准汇编》由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当当网”等电商网站有售)。

这些标准的核心,就是对保障低压电气系统安全的措施作出规定。

2013年在我国发生的三件事深深地触动了我。

第1件事是:2013年5月31日下午,中储粮黑龙江林甸直属库发生大火,造成直接经济损失8000万元。

据报道事故的原因是“由于穿过金属配电箱的导线与配电箱箱体摩擦,致使导线绝缘皮破损,短路打火,引燃配电箱附近可燃的苇席和麻袋,进而引发火灾。

”;第2件事是:2013年6月3日清晨,吉林宝源丰禽业公司发生火灾,共造成121人遇难,76人受伤。

据报道事故的原因是” 宝源丰公司主厂房部分电气线路短路,引燃周围可燃物,燃烧产生的高温导致氨设备和氨管道发生物理爆炸。

”;第3件事是: 2013年8月9日下午,北京朝阳公园内酷迪宠物乐园供小狗游泳的喷泉漏电,导致两只宠物狗被电死。

狗主人彭先生下水救触电的爱犬,也遭触电不治身亡。

据报道事故的原因是“整个用电设备没有加漏电保护装置”。

这三个事故都是低压电气系统的事故,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作为一个电气安全工作者,我为这些事故难过和不安。

如果我们转化的标准被广泛了解、被广泛执行,这些悲剧就不会发生!现在,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电气产品,走进我们的生活。

而“电”这个东西,在使人面临危险的时候,却没有任何的先兆,一旦危险发生,人想摆脱都困难。

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知道防止触电、电击事故的基本知识,应该防患于未然。

我愿意以微薄之力,将我收集到的典型触电、电击电气事故汇集,从标准规定的角度出发,对每个事故进行解读和分析,提出事故防范的办法写成此文。

囿于我的水平和见识,不妥和谬误之处在所难免,敬请不吝赐教。

我的电子邮箱是:hexk888@。

在本文中我对每一个案例分为“事故经过”、“事故原因”、“事故解析”和“事故防范”四个部分叙述。

如果您不想深入了解应其中的技术问题,那么可以不看第3部分“事故解析”,只看其余三个部分,知道事故发生的经过、原因和如何防范也可以。

我希望此材料成为一份公益性的、免费的、无版权的材料,广泛地向社会各界介绍低压电气系统的安全技术基本知识,使普通的群众知道这些事故为什么发生,应该怎样防止这些事故的发生,使今后尽量不再发生类似的事故。

如果您能助我一臂之力,将此材料宣传,为传播低压电气系统的安全技术基本知识做些工作,我将非常感谢!拜托!贺湘琨2014年5月案例一6岁男童在家中调整电视信号放大器不幸被电击倒事故经过:事故发生在上个世纪70年代。

那时还没有有线电视系统,每个家庭都要自己安装电视天线,而有时候电视信号不好,则只能采用电视信号放大器。

有一个6岁的小朋友在家中调整电视信号放大器的天线时,不幸被电击倒,当家人把他送到医院时,他已经没有生命体征,不幸死亡了。

此事被当地电视台报道,在电视报道中,孩子的妈妈悲痛欲绝,令所有的观众无不为之惋惜。

我的一个亲戚是这个孩子的小提琴教师。

据他说,这个孩子非常聪明、可爱,那天他在家中调整电视信号放大器的天线时,手接触到天线,身体碰到身后的金属暖气片,就被电打了。

事后查明,电视信号放大器的电源线卡子上面有一个毛刺,刺穿了电线绝缘接触到里面的电线,导致电视信号放大器的外壳带电,孩子的手接触到天线,身体又碰到身后的金属暖气片形成电气通路,造成孩子触电死亡。

事故原因:在这个事故中,电视信号放大器的外壳带电,是造成孩子触电死亡的直接原因。

事故解析:在我们国家对于电气产品的防触电功能是有规定的。

在上个世纪90年代我们国家负责标准化工作的主管部门就发布了GB/T 12501-1990《电工电子产品防触电保护的分类》和GB/T 12501.2-1997 《电工电子产品按电击防护分类第2部分:对电击防护要求的导则》二个国家标准(现在这二个标准已经被GB/T 17045-2008《电击防护装置和设备的通用部分》代替了)。

在这些标准中,电工电子产品按防触电保护的要求,分为0类、Ⅰ类、Ⅱ类和Ⅲ类。

在这些标准中要求:0类产品采用基本绝缘作为基本防护措施,而没有故障防护措施。

(解读:电源线里只有相线(在专业术语中称为“相导体”)和中性线(在专业术语中称为“中性导体”)没有接地线(在专业术语中称为“保护导体”、“保护接地导体”),电源插头没有接地插脚的产品就属于这类产品。

因此这种产品只能用于非导电场所或采取特殊措施的场所,不能用于一般场所。

)Ⅰ类产品采用基本绝缘作为基本防护措施,采用保护联结作为故障防护措施。

这些产品的金属外壳应接到保护联结端子上。

(解读:我们经常使用的有金属外壳的电工电子产品如电冰箱、洗衣机的电源线有将金属外壳连接到保护联结系统的接地线,电源插头有接地的插脚的产品就属于这一类产品。

)Ⅱ类产品采用基本绝缘作为基本防护措施,采用附加绝缘或加强绝缘(能提供基本防护和故障防护功能)作为故障防护措施。

(解读:我们使用的电视机属于这类产品。

这类产品用外壳作为附加绝缘,因此对产品外壳的绝缘性能要求高。

)Ⅲ类产品是将工作电压限制到特低电压值作为基本防护措施,而它不具有故障防护的措施。

(解读:这类产品的工作电压限制到特低电压值(在干燥环境是交流电压50伏以下;在潮湿环境是交流电压25伏以下),因此大大限制了他的使用范围,家用产品中很少使用。

)在强制性国家标准GB 8898-2001《音频、视频及类似电子设备安全要求》中,要求音频、视频及类似电子设备应该是Ⅰ类或Ⅱ类产品(解读:不能是0类产品)。

在本案中,电视信号放大器具有金属外壳,应该是Ⅰ类产品,电源线应该有接地线,电源插头应该有接地的插脚,可是该产品没有。

当发生相导体与外壳短路时,造成外壳带电,孩子一旦碰到,就可能发生危险。

这个事故发生在上个世纪70年代,当时以上的标准还没有发布,这正说明了制订这些标准的必要性。

当然,事故还有第2个原因,是低压电气系统的原因,如果在发生事故时低压电气系统的开关及时断开,事故也不会发生。

这些,我们在下面再谈。

事故防范:在购买电气产品时应该注意,只要是金属外壳或有外露金属部件的产品,就应该是Ⅰ类产品,电源线就应该有接地线,电源插头就应该有接地的插脚。

案例二KTV的麦克风电死了人事故经过:网友“@杜鹃大花花”在网上发出这样一条微博:“刚才听师弟说,昨晚和同学去K 歌,因为话筒漏电,导致一女生当场触电没了心跳。

KTV为了不影响生意,坚持不关总电闸,致使该女生被持续触电10多分钟。

抢救到半夜,无效,宣布死亡……”。

这条微博发出后,消息立即被迅速扩散,转发数万次。

不少网友惊疑:“为什么话筒会漏电?话筒线的电为何使人致死?”后来,广西电视台《法治最前线》节目播发了一条新闻,证实网友“@杜鹃大花花”所说事件属实。

其栏目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称,死者为广西艺术学院一名桂林平乐籍女学生,疑似被电身亡。

随后,有网友扒出此前一些新闻报道获知,四川、厦门、海南等地,都曾发生过顾客在KTV唱歌时被有线话筒电击身亡的事件。

事故原因:此事故发生的第1个原因,可能就是KTV的设备,没有做成Ⅰ类设备,也就是说,KTV设备应该有接地线并且电源线插头应该有接地插脚,可是没有。

这样,当设备发生接地事故或漏电时,危险的电压就可能传导到话筒线上。

如果此时人握着话筒,就非常危险,因为人被电击以后,手和胳膊的肌肉是收缩的,越攥越紧,难以摆脱。

当然,事故还有第2个原因,是低压电气系统的原因,如果在发生事故时低压电气系统的开关及时断开,事故也不会发生。

这些,我们在下面再谈。

事故解析:现在,在我们的生活中,一些电子设备经常是这样,比如我家的DVD机、有线电视机顶盒、国产某牌笔记本电脑的电源适配器,这些设备的电源线都没有接地线,插头都没有接地插脚。

这是不符合强制性国家标准GB 8898-2001《音频、视频及类似电子设备安全要求》以及国家标准GB/T 17045-2008《电击防护装置和设备的通用部分》的要求的。

因此,希望大家不要购买这样的产品,也希望这些生产厂家能尽快改进,希望有关的质量监督部门切实做好监督工作。

事故防范:在购买电气产品时应该注意,只要是金属外壳或有外露金属部件的产品,就应该是Ⅰ类产品,电源线就应该有接地线,电源插头就应该有接地的插脚。

案例三新婚夫妇在洞房花烛之夜被电击身亡事故经过:事故发生在上个世纪70年代。

某报纸报道,一对新婚夫妇,在洞房花烛之夜,新郎看到落地灯位置不好,就去搬落地灯,不料却被电倒,新娘见状赶紧去拉新郎,结果也被电倒。

等到被人发现时,二人已经死亡。

事故原因:在上个世纪70年代,我国电气产品的质量良莠不齐,有的落地灯、台灯的电源线就是普通的塑料电线。

一旦这些电线老化开裂或发生破损,其金属的杆件就可能带电,人的手如果握住这些杆件,受到电击,就会肌肉收缩,越握越紧,难以摆脱,是十分危险的。

在本案例中新郎就是这样被电击死亡的。

事故解析:现在我们国家灯具的强制性国家标准GB 7000.1-2007《灯具第1部分:一般要求与试验》的“第2.2条按防触电保护的分类”规定,灯具应该是Ⅰ类或Ⅱ类产品(解读:不能是0类产品)。

现在我们市场上出售的有金属部件的落地灯、台灯有的仍然是电源线没有接地线、电源插头没有接地的插脚,这是严重的安全隐患。

其实把落地灯、台灯做成Ⅰ类产品,只是在电源线上增加一根电线,电源插头增加一个接地的插脚,不会增加多少成本。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