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国动画电影产业发展报告李晓珊【摘要】本文详细分析了2014年中国动画电影行业发展状况,对近年来的整体票房收入进行了纵向对比。
文章重点通过2014年度国产动画的投融资情况、海外市场拓展状况、选题、排片档期、新媒体文化对动画影坛的冲击等方面,深度剖析了当前国产动画电影行业现状、取得成绩、以及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
并在此基础上从拓宽盈利渠道、丰富影片类型、吸引成年观众、打造全产业链、支持艺术动画电影等方面提出了发展对策,以期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动画电影产业发展模式。
关键词:动画电影票房动画产业市场一、2014年中国动画电影市场概况2014年,在全球电影增长停滞和放缓的背景下,中国电影却在以令世界震惊的速度快速增长。
全年中国电影总票房47亿美元,增长率36%。
其中,动画电影票房尤为令人瞩目,国产动画电影票房增速明显,中国动画电影产业正步入一个全新的发展空间。
全年共上映进口动画电影17部,票房近19亿元﹔国产动画电影34部,总票房超过11亿,比2013年的逾6.6亿票房将近翻番。
为此,媒体著文称2014年是国产动画电影的“最强年”、国产动画电影正在跨进高速发展的“快车道”1。
2014年年初,《熊出没》大电影拿下2.47亿票房,拉开全年国产动漫电影井喷的大幕。
其他影片虽然在票房上无法与之匹敌,但整体水平远远好过往年同期。
全年共计7部国产动画电影票房超过5000万,创下历史最佳战绩。
从资本参与来看,2014年国产动画开始吸引电影公司的资金注入;从制片方来看,央视动画公司首度试水大银幕,携《新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走入电影院;从市场口碑来看,许多观众在看完诸如《龙之谷:破晓奇兵》等影片后惊叹国产动画艺术水准的提高;从观众参与度来看,许多影片如《秦时明月之龙腾万里》在青少年观众群中引起热议,甚至为了角色在网络论坛互相争论……上述现象均意味着国产动画电影迎来了发展迅猛的新时代。
就票房成绩而言,2014年确乎是国产动画电影飞速进步的里程碑式的一年。
十年前的2004年,仅有4部国产动画电影登上大银幕,票房更是无法与进口动画电影相提并论。
经过10年的积累与发展,国产动画电影票房终于在2014年突破10亿大关,确乎振奋人心。
尤其是2013年至2014年这一年来的票房涨幅更是令人看到了国产动画电影市场的光辉前景。
2012年,全国生产放映动画电影33部,票房4.7亿元,2013年,尽管放映片数降至26部,但是票房却上升到逾6.6亿元,放映场次达到265.8万场,同比增长53%,观众6.1亿人次,同比增长38.4%。
而2014年仅第一季度票房就超过了2011年全年的动画电影票房。
仅暑期档上映的8部国产动画电影就拿到了3.8亿元票房,同比增长80%2。
截止2014年10月15日,28部上映的国产动画电影累计票房已达10.6亿多元,远远超过2013年全年的票房产出,其中票房超过5000万的国产动画电影有7部3,比起2013年的4部国产动画电影5000万票房的成绩超越几近一倍。
1参见人民网三亚频道2014年12月30日电:盘点2014动画电影《熊出没》入围"奥斯卡"2以上数据来自2014年11月15日人民日报:全年30部国产动画电影11亿票房:还得加把劲3以上数据来自2014年12月11日杭州日报:2014年国产动画电影大盘点下图为近5年国产动画电影票房总数比较,可以直观地看出2014年票房“一飞冲天”的增长幅度。
图1 近5年我国国产动画电影票房总额比较比起总票房的涨幅,更加值得注意的是国产动画电影近年来的公映数与票房数整体的对比。
事实上,国产动画公映总数近年来的变化并不大,甚至还曾在短期内出现过回落的态势。
相近的影片数量却换来了10倍的票房增长——这足以说明国产动画在近几年正经历着从数量到质量的转变,以及国产动画观众群体的稳固化程度正在不断加强。
此外,通过对比备案数,可以看到,2013-2014这两年动画电影投资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热度,2013年备案数达到百部,2014年更是高达124部。
图2 近5年我国国产动画电影备案数与公映数比较考虑到动画影片的制作周期通常是真人实拍片的1.5——3倍左右,通过比较备案数与公映数,还可以看出,国产动画影片的创作周期有所增长,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印证了国产动画电影正在向追求质量的道路上靠拢、迈进。
即便考虑到创作流产因素,在如此高涨的备案数背景之下,也可以预见,近两年积累的动画影片仍会为未来1——2年的国产动画电影市场奉上更多作品。
2014年的国产动画电影中,《熊出没之夺宝奇兵》拔得头筹,收获高达2.47亿元的票房,刷新了之前《喜羊羊》系列大电影创下的国产动画电影票房纪录。
该片是《熊出没》电视动画系列片第一部贺岁电影,由深圳华强、优扬传媒、乐视影业、卡通先生、珠江影业、航美传媒等联合出品,也是国内首部真3D动画大电影。
影片沿袭了电视动画系列片的特征,并就一直以来外界诟病的种种负面元素做出积极调整改变,无论从制作效果抑或剧情均具备了一部“全家欢”电影的要素,取得如此票房佳绩绝非偶然。
另一部值得注意的影片是年末上映的《十万个冷笑话》。
《十万个冷笑话》的电影版在2014年最后一天登陆国内院线,成为首部“跨年”国产动画电影。
作为一部跨年影片,其票房成绩未列入本文2014年度票房榜,但其票房战绩却是非常惊人,开画一天半后便实现盈利。
截至2015年1月10日,《十万个冷笑话》电影版的票房正式突破1亿元,达1.03亿。
成为继《喜羊羊与灰太狼》和《熊出没》之后,第三部过亿的国产动画影片。
此外,综观2014年票房超过2000万的国产动画电影,可以看到,在2000万与4000万之间有一个明确的分水岭,其中甚至根本没有3000万票房影片出现。
这种现象表明,国产动画电影正在逐步划分层级,从过去的“一枝独秀、整体低迷”过渡到“不同水准、不同品牌、不同票房”,显示出投入产出良性循环、市场回报积极的利好倾向。
表1 2014年票房过2千万国产动画排行榜(单位:万元)与进口动画电影相比,国产动画影片的公映数量已明显超越;在票房总量上却仍然存在差距。
2014年全年共上映进口动画电影19部,票房19亿元;对比34部国产动画累计的11亿元票房,平均票房数仅为进口动画的三分之一。
不过也应当看到,在全年度票房排名前10的动画电影中,国产动画影片已经占据4部,收获了相当不错的票房和口碑。
图3 2014年全年票房排名前10部动画影片2014年,国产动画电影在放映时间上依然延续着前几年的“扎堆档期”现象。
尤其与进口动画相比,国产动画挤占档期的现象尤其显得严重。
优质档期带来的优越性的确存在,如可以降低宣传费用、保证票房基数等;但其带来的弊端也很明显——首先,集中上映势必会分散票房收入;其次,为了追赶某个档期,导致影片制作与发行不能按照既定的节奏进行,给制作、宣传和发行工作都带来了诸多困扰。
扎堆档期的问题已经存在多年,成为国产动画电影发行的通病却未见改善,也暴露出国产动画电影仍然处在“创品牌”、“求口碑”的初级发展阶段。
图4 2014年黄金档期上映国产动画与进口动画数量对比图中可以看出,暑期档和“六一”档是国产动画片集中抢占档期的时刻,相较之下,进口动画片的分配则比较平均,甚至还有并非在黄金档期上映的影片,也收获了上佳票房业绩,如《马达加斯加的企鹅》、《里约大冒险》等。
由此可见,档期固然会为票房带来一定的保证,但并不是最根本的制胜因素。
二、2014年国产动画电影制片状况分析1.国产动画投融资呈现标志性飞跃发展2014年国产动画电影之所以能够步入“快车道”,与始于2013年动画电影的投资热情分不开。
随着国家的各种政策引导和鼓励动画电影,全年参与动画电影投资制作及出品发行的国内企业和机构近百家,投资方呈现出更为多样的态势。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民营电影企业开始着力投资动画领域,这无疑表明了我国国产电影产业日趋成熟完善的发展态势,也预示着动画电影市场正在被专业领域人士看好。
其中动作最大的当属光线传媒。
这家于2012年凭借《泰囧》一举成为行业翘楚的民营电影公司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向动画领域进军。
成为国内第一家专门成立动画部的民营影视公司。
不仅如此,2014年6月16日,光线传媒发布公告称,拟以自有资金2.084亿收购广州蓝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部分股权并增资,项目完成后将持有蓝狐文化50.8%股权。
成立于2007年的蓝弧文化自身已经是成熟的动画制作公司,拥有包括“Q版果冻”、“猪猪侠”在内的多个成熟影视动画角色,累计产量超过35000分钟。
进行了此次融资增资后,光线传媒董事长王长田向外界透露了他的野心:公司未来的目标很明确,那就是要将光线打造成“动画片投资发行方面最大的公司”——王长田认为,将来中国会出现30亿票房的国产片,也会出现10亿票房以上的动画片。
成立动画部,与收购动画公司股权,光线传媒连续的这两项举动,对国产动画发展可谓是一个里程碑式事件。
之前,国产动画的投资方尽管也有各种大牌文化公司、或来自国有资本的融资举动,但无论从规模抑或出发点来说,都无法与此次收购相提并论。
首先,光线传媒在国内影视业界已是领军企业之一,作为一家成熟的影视企业,能够对动画电影抱持良好的愿景,充分表明国产动画电影已从旧有的“低幼类”、“美术片”的独立业态向着大电影、大制作靠拢,这种发展轨迹,与好莱坞影视产业业态接近;其次,光线传媒的投资融资出发点,是充分看好了国产动画电影市场所做的举措,与之前部分企业或机构本着“宣传”出发投资制作某部动画的行为有着本质不同,揭示出民营资本对国产动画电影市场的充足信心。
此外,电影公司对动画制作的介入,将会对动画影片的质量提升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使得动画电影主题、视听语言等多个方面接近大电影,趋于成熟。
2014年,不仅可以看到国产动画公司吸引到了投资,还可以看到其作为投资方出现在海外市场。
制作出品了《巴啦啦小魔仙》的奥飞动漫原本就有一定的海外市场基础,2014年,该公司敲开了好莱坞的大门——宣布与好莱坞的新摄政娱乐公司达成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同时对该公司制作的三部好莱坞大片,进行总额不超过6000万美元的投资。
在具体的股权操作上,奥飞动漫子公司奥飞香港以999.9999万美元向美国451集团认购新增发股份,将持有后者19.9996%的股权,获得一个董事会席位,并享有其相关影片在大中华区的发行权以及形象版权的商品化权益。
此外,奥飞动漫旗下的奥迪玩具正计划开设其首家北美分公司,预计于2015年成立。
在中国动画产业历程中,这同样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标明了优质的国产动画企业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具备了相当的资金实力,能够主动扩大产业范围,脱离了低姿态、求生存的初级发展阶段。
这当然与奥飞自身的发展分不开——该公司于2014年8月21日晚间披露,公司2014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0.23亿元,同比增长55.4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71亿元,同比增长8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