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语》选读知识讲解-高二语文人教新课标

《论语》选读知识讲解-高二语文人教新课标

《论语》选读编稿:程彦芳审稿:姜虹学习目标1、结合课文注释及工具书通读全文,增加文言积累,训练理清思路、把握文章主旨的能力。

2、从不同的选文中,认识不同的孔子及其弟子们,初步了解孔子的哲学思想。

知识积累文学常识孔子(公元前552或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建者,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相传曾修《诗》《书》,订《礼》《乐》,序《周易》,撰《春秋》。

他一生传道、授业、解惑,被中国人尊称“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孔子与其最为卓越的继承者孟子被后人合称为“孔孟”。

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作成《论语》。

《论语》共20篇,是对孔子言行的记录,出于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之手。

“论语”这一书名的由来,据《汉书·艺文志》说:“《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

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

”《论语》的篇名是从各篇开头部分摘取的两三个字,并没有特别的意思。

字词汇总通假字(1)仪封人请见(见,通现)(2)长沮、桀溺耦而耕(桀,通杰)(3)是鲁孔丘与(与,通欤)(4)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而,通尔;辟,通避)(5)植其杖而芸(芸,通耘)(6)使子路反见之(反,通返)(7)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 / 知之为知之……是知也(第一、二、五个“知”,通智)(8)道之斯行(道,通导)(9)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厌,通餍)(10)子见南子,子路不说 / 于吾言无所不说(说,通悦)(11)夫子矢之曰(矢,通誓)(12)毋吾以也(以,通已)(13)莫春者,春服既成(莫,通暮)(14)鼓瑟希(希,通稀)(15)由,诲女知之乎 / 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女,通汝)(16)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食,通蚀)(17)无欲速,无见小利(无,通毋)(18)小人之过也必文(文,通纹)(19)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彫,通凋)(20)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乡,通向;知,通智)(21)举直错诸枉(错,通措)(22)富而可求也(而,通如)(23)久要不忘平生之言(要,通约)(24)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亡,通无)(25)弟子入则孝,出则弟(第二个“弟”,通悌)一词多义(1)见仪封人请见(引见)吾未尝不得见也(会见,谒见)子见夫子乎(看到)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见得)(2)与是鲁孔丘与(通欤,句末语气词,表疑问)丘不与易也(参与)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介词,和,跟)吾与点也(赞同)(3)易而谁以易之(动词,改变)丘不与易也(名词,变革)(4)为天将以夫子为木铎(作为)夫执舆者为谁(是)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治理)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因为)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做)(5)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道)是知也(通“智”)(6)如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或者)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至于)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像)(7)过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路过)过而不改,是谓过矣(第一个“过”,名词动用,犯错误;第二个“过”,名词,过错)古今异义词(1)遇丈人丈人古义:古代对老年男子的尊称今义:岳父(2)子见夫子乎夫子古义:旧时对老师的称呼今义:指因读古书而思想陈腐的人,含讥讽意(3)君子之至于斯也至于古义:两个词,至,到;于,介词,引出对象,不译今义:达到(某种程度),导致(某种结果)(多用于否定或反问);引出另一话题(4)子路从而后从而古义:两个词,从,跟随;而,连词,却今义:一个词,连接分句,用于下文开头,表结果、目的或进一步行动,相当于“因此就”(5)明日,子路行以告明日古义:第二天今义:明天(6)君子学道则爱人爱人古义:关爱别人今义:丈夫或妻子,指恋爱中男女的一方(7)君子一言以为知以为古义:以,可以;为,表现出来今义:认为(8)足食,足兵兵古义:武器今义:士兵(9)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约古义:贫困今义:大约(10)造次必于是造次古义:慌忙、仓促今义:轻率,莽撞于是古义:两个词,于,介词;是,代词,这样今义:连词,表示后一事承接前一事(11)子路问成人成人古义:完美无缺的人今义:人发育成熟,也用来指成年的人(12)中人以上中人古义:资质中等的普通人,一般人今义:为双方介绍买卖,调解纠纷等并作见证的人(13)至于他邦至于古义:两个词,至,到;于,介词,引出到的地点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表示另提一事(14)古之学者为己学者古义:学习的人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15)弟子入则孝,出则弟弟子古义:年轻人今义:学生(16)其蔽也贼贼古义:害,害人害己今义:小偷(17)其蔽也绞绞古义:急切,不容忍而伤人今义:缠在一起(18)则民不偷偷古义:浇薄,不厚道今义:盗窃词类活用(1)耰而不辍(耰,名词活用为动词,用耰耕地)(2)子路从而后(后,名词活用为动词,落在后面)(3)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止,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止,留下;食,名词使动用法,使……吃饭)(4)欲洁其身,而乱大伦(洁、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洁、使……乱)(5)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阶,名词动用,登上台阶)(6)所谓立之斯立(第一个“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立)(7)动之斯和(动,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动,发动)(8)博我以文,约我以礼(博,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广博,丰富)(9)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 / 事父母,能竭其力(竭,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用尽)(10)噫!天丧予(丧,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丧)(11)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弘,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扩大、光大)(12)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远,形容词使动用法,使……远离)(13)足食,足兵,民信之矣(足,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充足)(14)小人之过也必文(文,名词活用为动词,掩饰)(15)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前“直”,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正直的人。

后“直”容词活用为动词,变得正直。

枉:形容词活用为名词,邪恶的人)(16)不仁者远矣(远,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疏远)(17)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站得住;“达”,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通达)(18)不可以长处乐(乐,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安乐的生活)(19)仁者安仁,知者利仁(安、利: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安于、利用)(20)尧舜其犹病诸(名词活用为动词,担忧)(21)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饭、枕,名词活用为动词,吃、枕着;曲,形容词使动,使……弯曲)(22)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进、退,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进、使……退)(23)贤贤易色(前“贤”,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尊重、崇尚;后“贤”,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有才有德的人)(24)就有道而正焉(正,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匡正)(25)不贰过(贰,数词活用为动词,重复出现)(26)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远,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疏远、远离。

这里指不偏爱)(27)其蔽也贼(贼,名词活用为动词,害人害己)重点语句判断句子路曰:“为孔丘。

”子曰:“隐者也。

”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偃之言是也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克己复礼为仁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回也非助我者也起予者商也生而知之者,上也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省略句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遇丈人,以杖荷蓧至,则行矣以告者过也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绘事后素礼后乎宾语前置句而谁以易之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奚自二三子何患于丧乎不吾知也求,尔何如夫三子者之言何如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其何以行之哉于斯三者何先何谓也何如?可谓仁乎君子义以为上德之不修,学之不讲其斯之谓与介宾短语后置句子路宿于石门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其何伤于日月乎仲尼岂贤于子乎博我以文,约我以礼吾无隐乎尔当仁,不让于师以吾一日长乎尔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异乎三子者之撰浴乎沂,风乎舞雩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舜有天下,选于众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文之以礼乐君子笃于亲敏于事而慎于言陈亢问于伯鱼曰被动句不仁者远矣定语后置句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谓语前置句富哉言乎贤哉,回也课文精要理解主旨《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本课5则选文均体现了孔子的人生态度和精神追求。

通过孔子的言行及别人的评价,我们不难看出孔子极力主张入世救国,以改变天下无道的现实为己任,具有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精神,更具有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执著与坚韧的品质。

《当仁,不让于师》本课所录选文分别从弟子对孔子的态度和评价、孔子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及孔子对待弟子的态度和评价三个方面来刻画孔子形象的,既展现了孔子与其弟子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平等的师生关系,又表现了孔子对仁德的高度重视和执著追求。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本课所录选文集中反映了孔子生存的大智慧,孔子的很多观点,诸如要正视自己的无知,并想方设法改变自己的无知;要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并努力地改正错误;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凡事不能急功近利,欲速则不达;要以诚信为本,取信于人;要坚守自己的志向节操,经得起各种考验;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奋发向上等,都闪耀着理性的光辉,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教会我们如何立身处世。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本课所录选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孔子对“仁”的认识和态度。

孔子对“仁”的解释虽然多种多样,有“克己复礼为仁”,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仁”,有“爱人”是“仁”,有“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仁”,但是基本点有两个方面,一是把“礼”变为自觉,一是设身处地体贴人、关爱人并且付诸行动。

“仁”的人生哲学思想是孔子整个思想体系的核心。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本课所录选文都围绕一个“义”字展开,孔子主张安贫乐道,见利思义,见得思义,将合乎道义作为一切行为的准则。

孔子所张扬的义这种价值取向深刻影响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至今仍然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有教无类》本课所录选文主要阐述了孔子的“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因材施教的施教原则,重视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能力的教学理念和学习与思考必须有机结合、二者不可偏废的治学主张,这些思想及方法在我国历史上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直至今天还有很高的指导价值。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本课所录选文紧紧围绕“好学”展开,既阐明了好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又阐述了好学的种种表现。

通过孔子的言论,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孔子把道德修养放在了极其重要的位置,将道德修养作为学习的基本内容和衡量是否好学的重要标准。

孔子的思想是富有启发意义的。

写作特色语录体语录体是《论语》文体的基本特征,它或记录孔子的只言片语,或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的对话,都比较短小简约,还没有构成单篇的、形式完整的篇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