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城管执法中的摄影取证
高新区城管大队张士昌在城市管理执法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违章相对人对违章行为百般推诿、抵赖的现象,而法律并没有赋予城管执法者强制执行的权力,只能申请法院强制执行,但最终法院还是会要求执法者拿出有力的证据来证明,否则就不能对事件定性。
有句话叫“城管执法,取证先行”,就是要让每一名执法队员记住“先取证后执法”的工作原则,也从侧面反映了取证工作的重要性。
城市管理工作本来就艰难,处罚更难,如果我们在给相对人开具行政处罚单之前,先让他看一下违章现场的影相,“以理服人”,会为我们减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大大降低执法的难度。
加之按城管局建立违章商户档案的要求,每份档案需三张照片,这就要求我们在执法中随时注意摄影取证。
取证包括(一)书证,(二)物证,(三)视听资料,(四)证人证言,(五)当事人陈述,(六)鉴定结论,(七)现场检查笔录。
摄影取证属于视听资料类,是目前执法取证的一个重要手段,特别是数码相机投入到摄影取证之后,由于其拍摄的直观性、照片的纪实性以及操作的简易性,一直作为执法机关的主要取证方式。
只是在具体操作中应不同于拍摄普通的摄影作品,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拍摄主题。
大凡拍照的人都希望所拍摄的照片能让人看得懂,或是风景、或是景物、或是人物、或是事件,综上种种,无疑就是摄录的影像要“告诉”我们些什么,这也就是所说的摄影主题。
在拍摄照片之前你必须明确,所要拍摄的主题是什么,要反映怎么样的图像内容。
也就是你想要通过照片说明什么问题。
作为取证摄影,其主题就是要反映现场的环境和违法事实。
比如违法的时间(可以通过数码相机
记录)、违法的地点、违法的人物、违法的事实情况等等。
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主题不清,照片整体性不够,过于强调局部细节。
比如拍摄放置在旧货交易行门口的旧家具、钢瓶,(如图一)往往把旧家具、钢瓶拍得特别大,而场地全景却忽视了。
或者分拍许多张照片,但最后容易混淆和遗失。
作为物证当然要以少胜多的原则,用最少数量的证据,说明尽可能多的事实。
况且现在的数码相机已经有足够的分辨率放大局部。
这样同时也能节省磁卡空间。
所以可以采用远景拍摄。
(如图二)通过拉大摄距,将当时的全景进行了恰当的记录,画面中如实的反映了清晰的店名、店面外观和店外堆放的床、沙发、钢瓶,数量清楚、画面干净、情况明白。
图一主题不清图二拍照的全景
二、强调主题的技巧
主体是所要表现的主题的中心,它关系到取证的成败。
取景时应力求突出主体,使画面能够鲜明集中地反映主题内容。
强调主体有三种方法:(1)利用宾体衬托主体,以达到画面鲜明集中的效果。
(2)通过宾主的体积对比突出主体,一般宾体不超过画面的三分之一的空间。
(3)运用明暗效果和色彩对比显示主体,将主体置于亮部和色彩对比大的环境中,进而突出主体。
作为物证,照片的主题就已经确定为:记录当事人的违法事实。
所以除了拍摄作为宣传的照片以外,就必须抓住违法事实这个主题,下图中(如图三)当事人完全被执法队员挡住了,执法队员的后背整整占据了画面的二分之一,主体不明确。
所以拍摄时要抓住重点,突出当事人而不是执法队员(如图四),让人一目了然。
图三当事人被遮挡图四突出当事人
在重视物证的同时,也应重视对违章当事人的取证,此时可以拍特写,尤其
在接受文书的时候,不过往往当事人会避开你的镜头,所以速度还是要快,其他执法队员也要配合把最佳位置留给摄影人员,不要一堆人拥在一起。
(如图五、六)图五送达图六送达
当事人是一个很重要、且不可以遗漏的证据,特别是对于文书送达来说。
一般来说对于个人违法,由于有签字和个人联系方式的记录,存在的问题不大。
但当遇到大企业或是承包代理的建筑商,这个问题就凸现出来。
因为没有确切人员的证据,往往助长了其互相推诿的恶性循环,来个死不认账,推脱职责,虽然把握了整体原则,展示了当时的违法情况,但是唯独缺少了送达时的当事人特写,造成接受处理的房产公司以“人员辨认不清”,声称“不是本公司人员”进行抵赖。
造成所送达的文书“被遗失”并使案情复杂化。
如果接受文书的当事人身着职业装就更好了。
三、构图均衡
一幅好的摄影作品,首先要有精心的整体画面设计,其中包括线条、各种形状、前景背景的搭配以及其他元素的安排和均衡。
均衡决定了整个画面的整体结构。
在构图上,首先要做到的是画面的整体上的视觉均衡。
均衡不等于绝对的对称,因为绝对的对称会给人单调、静止、缺乏活力的感觉。
为了打破这种感觉,我们在构图的时候,就需要灵活地运用“黄金分割比例”来构图。
黄金分割的概念是由古希腊数学家欧道克萨首先提出的,最基本的公式,就是把1分割为0.618和0.382,接近3:2的比例。
这个比例经过论证,是长和宽之间的最佳比例。
那么在摄影构图中的黄金分割比例的,我们可以把画面的水平和垂直部分均分成三个部分(如图七),将画面要表现的主体放在等分线的交汇处。
(如图八)同时注意线条在画面中的表现力,如直线、斜线,弧线等通过线条表现不同含义的美感。
不要把主体物窝在画面的一个角落,影响整体画面布局。
图七黄金分割点图例图八利用黄金分割法拍照示例
四、占据有利位置
执法车辆到达违章位置后,拍照取证人员就马上下车,寻找有利位置,随时准备占据。
有利位置可以是旁边的建筑物、高坡、甚至是车厢车顶。
居高临下,能保证拍照全面、清晰,没有人员遮挡、阻扰(如图九)。
如果是拍照违章车辆,不要对着车头,可以利用旁边的大树、建筑物或执法车辆掩护,防止违章车辆突然启动,躲闪不及(如图十)。
图九合适的录像角度(录像截图)图十合适的拍照角度
五、执法人员相互配合
拍照取证人员由于在专心采集证据,很难兼顾到周围的情况变化。
这时候就要安排适当的便装人员保护取证人员,防止不法商户和不明真相的群众抢夺摄影设备,袭击取证人员(如图十一)。
必要时更要安排多名取证人员、取证设备同时摄录,防止取证出现意外,事后还能互相补充(如图十二)。
图十一执法人员着便装配合图十二多人摄录
六、及时查看补照
取证照片不是一般的摄影,十分讲究速度和真实性。
在执法中,照片取证人员必须第一个下车,尽量赶在当事人反应过来之前,把事实记录下来,防止违法事实的改变或者其他人员挡住镜头。
其他执法人员也要配合,把最佳位置留给摄影人员。
最后还应该注意及时查看照片,如发现有失误,应及时补拍,防止证据无效(如图三),比如照片抖动、对焦不准确、逆光拍摄、众多“背影照”等等,应做出及时调整。
目前很多照片看到的都是背影为多,所以拍照要对着人拍(如图十三),不要跟着人拍,否则你拍到的只能是后背和屁股(如图十四)。
图十三正面照图十四背影照
摄影是一门实用技术,技术好坏的关键在于多拍多比较。
七、学习图片处理软件提高取证照片质量
大多数的取证照片已基本达到了违章处罚案件图片证据所需的要求。
但是在夜间查处建筑垃圾清运车辆时,由于取证设备条件有限,取证周边光线比较昏暗,拍摄出的照片不能清楚显示车辆压占人行道的事实,或者车辆的牌照号码分辨不清,不能完全达到行政处罚的取证要求。
这就需要用图片处理软件Acdsee或者Photoshop来处理这些事实不清的照片。
事实证明,经过处理后的照片能够达到行政处罚的取证要求:违章车辆牌照清晰、没有覆盖事实清楚、周边环境一目了然,能够为我们的案件处理提供有力的证据(如图十五)。
图十五补拍照片,能清晰看到车牌号图十六杭州城管配“针孔摄像头”执法
八、尝试使用隐蔽摄录设备。
现在,杭州市西湖区城管执法局为一线城管队员配备了即时摄录仪,包括摄像头和存储器。
存储器放在城管执法队员的口袋里,摄像头就别在胸前,既可以拍照,也可以摄像(如图十六)。
摄录仪把以往调查取证的照片静态式,变为视频动态式,更加确保了违章违法行为证据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同时也有效约束和规范了执法队员的日常执法言行,尤其是执法人员在面对当事人的一举一动,都会被全面记录。
一台隐蔽摄录仪的售价大约1500元。
最后,在筛选照片时,还要注意画面中执法人员的形象、态度和当事人的反应,防止被对方歪曲利用。
如图十七,从执法人员表情、手势到对方的反应都可以看出,我们的执法人员在耐心地说服、教育。
再看图十八,本来反映的是违章当事人无理纠缠,执法人员上前解劝,但是如果当作证据使用,也可能被对方歪曲为执法人员野蛮执法,殴打当事人。
图十七耐心说服图十八执法人员在解劝无理取闹的当事人在摄影取证中,还有许多细节需要大家在实际工作中总结、提高。
让我们携起手来,为打造“和谐式,服务型,人性化”的城管队伍新形象,为创建和谐、宜居、文明的新南阳群策群力,以实际行动迎接第七屇农运会在我市召开。
注:原文档配有我们执法时的图片,因占空间太大,百度不让上传,只好让朋友们自己补充照片了。
二〇一一年九月十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