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中国茶文化
——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方案
一、主题活动背景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的种植、加工、品饮及文化,均源自中国,茶文化是中华五千年历史的瑰宝,世界的茶文化源自中国精深博大的茶文化底蕴。
广阔的中国大地,以及悠久的历史文化、众多的民族文化,为中国独特的茶艺,精神的技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如今,茶文化更是风靡全世界,走入寻常百姓家。
许多小家庭也摆出了高雅的茶具,品上了淡雅的茶香,在我们的校园里也有一个专门的茶艺室,有一支由学生组成的茶艺队,这一切都勾起了同学们了解茶文化的浓厚兴趣。
抓住这个契机,我们决定组织四年级学生开展一次以“走近中国茶文化”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二、主题活动的目标
(一)设计思路
以中国茶文化内涵为核心,以小课题研究为基本形式,从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入手,自主制定研究方案,通过合作调查、采访、参与实践、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展示与评价等探索活动,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增强学生对祖国、对家乡、对人民的热爱之情。
(二)活动总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我国是茶叶的原产地,种茶、制茶、饮茶都起源于中国。
2、了解茶的来历及发展历史。
3、知道茶的基本分类,了解几大茶类的特点及产地,能初步认识各种茶叶。
4、了解制作绿茶的基本步骤及注意事项。
5、了解茶与生活的关系,了解茶在生活中的应用。
能力目标:
1.通过活动,学会用适当的方法去收集信息,如查阅报纸、杂志、书籍,上网搜索,实地考察、参观,访谈等。
2. 通过收集整理资料、讨论评价、合作交流等多种活动方式,学会总结与反思的方法,提高总结与反思的能力。
3. 通过汇报,提高综合运用多种方式交流成果的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活动,了解中国茶文化的基本情况及深远意义,激发学生对祖国、对家乡、对人民的热爱。
2、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培养主体参与意识和群体合作精神,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运用研究性学习方式推动活动进行。
3、使学生获得多种情感体验,培养学生敢于面对挫折、困难的品质,在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到合作的快乐,增强与人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4、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国茶文化。
三、活动准备
1、活动前初步了解与茶相关的知识。
2、争取班主任及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并邀请家长参与活动,为学生外出实地考察的安全提供保障。
3、与考察对象(茶厂、茶馆等)提前进行联系,取得他们的配合。
四、活动实施的具体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一)阶段目标:
(1)通过情景创设,激发学生对中国茶文化的探究兴趣。
(2)通过教师的指导,使学生学会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确定研究小课题,初步制定研究计划。
(二)活动时间:4课时
(三)活动过程:
1、激发兴趣、导入主题
(1)课件展示学校“茶仙子”表演的相关视频,以及茶艺室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
(2)课件出示媒体对我校“茶仙子”活动的报道,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好奇心。
(3)引导学生进行自由发言和提问。
(4)师小结,引出活动主题:《走近中国茶文化》
2、归纳问题、确定研究的小主题
(1)师通过PPT介绍中国茶文化的相关知识,进一步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2)学生每4人为一组,讨论提出最想研究的3个小主题,提出后在黑板上进行展示,学生根据收集的问题进行分类整理。
(3)通过归类整理,总结出最具代表性的子课题,并进行规范化表达。
3、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最想探究的活动主题,组合成研究小队,并选出队长。
4、制定计划、论证方案
(1)以小队为单位,初步讨论、设计子课题的活动方案。
(教师以指导者、参与者、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各小组的活动,重点是指导学生应采取哪些收集信息的方法、途径;指导学生利用什么样的方法开展调查和采访)。
(2)小队长分别介绍自己的课题研究活动方案。
(3)其他小队成员评价并提建议。
(4)教师指导评价。
(5)各小队修改、完善,最后确定课题研究活动方案。
第二阶段:课题实施初期阶段
1、阶段目标:
(1)通过共同探讨及老师引导,初步掌握网络查找资料的方法;
(2)通过学生实践和老师的指导,初步学会问卷调查、访问的研究方法。
(2)引导学生采用合适的研究方法收集相关信息和资料。
2、活动时间:4课时+课外4周
3、活动过程:
(1)指导学生通过搜索引擎及关键字,收集有关中国茶文化的相关资料。
学会分类保存相关资料。
(2)分小组交流引导,然后集中学习调查访问及采访的方法及注意事项,设计好调查问卷及访问表格。
(3)按预定的方案进行调查问卷的发放与回收,以及采访有关人员,拍照、摄像等。
(4)(预设)走近茶园、茶馆和茶厂,进一步了解茶叶的制作程序,亲自采摘茶叶并体验制作过程;了解茶与生活的关系。
(5)在活动过程中随时记录研究日记和感悟。
4、指导要点:
(1)指导学生有目的地收集材料,在活动中运用观察、调查、访问等方法;可利用网络资源、图书资源等查找有关资料。
(2)明确采访目的,确定采访内容,设计采访提问,确定采访记录形式;分工准备,有需要的,可邀请辅导老师或家长帮助。
(3)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设计调查问卷,既要有意义又要便于统计分析。
第三阶段:课题实施中期阶段
1、阶段目标:
(1)通过交流沟通,梳理各组遇到的问题,并分别解决。
(2)通过学生实践和老师的引导,初步学会对调查问卷、访问表进行统计分析。
(2)通过阶段性交流汇报,指导学生通过PPT进行成果汇报,掌握PPT基本操作方法以及在PPT中插入图片、声音、视频及设置简单动画的技巧。
2、活动时间:4课时+课外4周
3、活动过程:
(1)各小组收集整理获得的相关资料。
(2)分组指导对调查问卷结果及采访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得出结论。
(3)各小组分别设计成果展示形式,并进行阶段性交流汇报,以资料搜集小组为例重点学习PPT的制作。
4、指导要点:
(1)指导学生对收集的材料进行筛选,并用适当的方式进行展示。
(PPT、手抄报等)
(2)引导学生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初步撰写研究报告。
(3)指导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做好评价与自我评价,促进学生自我认识与共同成长。
第四阶段课题总结阶段
1、阶段目标:
(1)以小队为单位进行资料的整理与交流,撰写研究报告。
(2)做好展示准备,鼓励学生创新,选择有特色的展示方式。
2、活动时间:2课时+课外2周
3、活动过程:
(1)以小队为单位进行阶段性的资料整理和交流
(2)各小队队员对本组资料进行汇总、整理、分析、筛选、研究,形成结论。
(3)撰写小课题的研究报告。
(4)由各小队长汇总归纳,完成主体报告。
(5)分小队讨论、准备课题展示内容,做好展示时的人员分工。
(6)根据需要制作幻灯片,准备好有关道具。
4、指导要点:
(1)提醒学生要对实践活动过程中收集到的资料、数据等进行分析与反思。
(2)可事先为学生提供课题报告和范例。
(3)在学生准备课题展示内容时,教师要参与其中,加以引导。
第五阶段课题成果展示阶段
1、阶段目标:
(1)各组能选择多种方式向全班同学进行成果汇报展示,做到内容充实、形式新颖、表达流畅。
(2)其他同学在看别的小队展示时能做到耐心倾听,展示结束后主动提出疑问,评价公正,学会欣赏。
2、活动时间:课内4课时
3、活动过程:
(1)教师小结阶段性小队活动情况,导入主题。
(2)各小组展示课题成果
A、分小队以各自的形式展示本小组的课题成果。
(成果展示、活动时遇到的困难,又是如何克服的?活动时又产生了哪些值得研究的子课题?本组各成员的收获、体会……形式自主。
)
B、生生互动、答辩,回答问题或向展示小队提问
C、教师评价小结
第六阶段拓展延伸阶段
1、阶段目标
(1)通过自评,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自我的发展
(2)通过他评,培养学生相互欣赏的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3)通过学校网络、电视台、宣传栏等载体,引导学生对活动成果进行宣传,扩大研究活动的意义。
(举行一场“茶文化知识竞赛”;制作一期“走近中国茶文化”的手抄报)
(4)激发学生对个人成长及个人价值的思索。
2、活动时间:课内2课时
3、活动过程:
①、活动评价:进行自评、队员互评、家长、教师评价等。
②、主题活动的拓展延伸: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进行交流讨论。
③、学生讨论、反馈,延伸出新的活动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