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精品)(6)皮炎湿疹类皮肤病
(精品)(6)皮炎湿疹类皮肤病
固 定 性 药 疹
固定性药疹
固定性药疹
固定性药疹
固定性药疹
固 定 性 药 疹
固定性药疹
多形红斑型药疹
皮疹形态:靶形红斑,即圆形水肿性红斑中心 呈紫红色或有水疱。尚有小红丘疹、斑丘疹等。 重症多形红斑(Stevens-johnson综合征)――损 害泛发、严重,在皮肤粘膜交界处发生大疱及 糜烂,疼痛剧烈,并伴高热、肝肾功能损害等。 常见药物:磺胺类、解热镇痛药、巴比妥类等。
非变态反应性药疹
假性变态反应,由组胺释放剂 引起:荨麻疹、血管性水肿
中毒或过量反应:碘、溴剂痤 疮;砷角化、色素沉着
药物变态反应性药疹的特征
1、仅在敏感个体发病。 2、需致敏。 3、小剂量药物即可引发反应。 4、有交叉过敏现象。 5、同一药物可引起不同疹型,而 同一皮疹也可由不同药物引起。
临床表现
发病机制
2、非免疫性(假性变态反应,物理性): 组胺释放剂→血管通透性增加等。
常见的有药物、食物、食品添加剂、 动物毒素等。 3、病因不明。
临床表现
风团(为一种暂时性、局限性 真皮充血水肿、此伏彼起,消退后 不留痕迹)。
严重者可有低血压、呼吸困难、 腹痛等,甚至过敏性休克。
分类:
急、慢性; 物理性(人工性、压迫性、寒冷 性、胆碱能性、日光性等)
应注意保护,接触水和洗涤剂 等时戴防水手套。
手部湿疹
手部湿疹
手部湿疹
手部湿疹
手部湿疹
手部湿疹
手部湿疹
汗疱性湿疹
为手足对称性、复发性水疱脱屑性疾患。 多见于中青年,春秋季易发。为指趾侧缘 或掌跖的深在性水疱,疱液清,数日后皮疹 干燥,留糠状脱屑。自觉瘙痒或烧灼感。 治疗:外用硼锌糊或皮质类固醇。
预防:严格避免接触致敏物质。
二、异位性皮炎
又称特应性皮炎、遗传过敏性皮炎。 异位性的含义: 1. 罹患哮喘、过敏性鼻炎、湿疹的家族倾向; 2. 对异种蛋白过敏; 3. 血中IgE值高; 4. 嗜酸粒细胞增多。
临床表现
1、瘙痒性、慢性、复发性皮炎。在婴儿、 孩童期主要分布于面部及四肢屈侧,表 现为炎性、渗出性、湿疹性皮损,青少 年后主要分布于四肢屈面及(或)伸面, 表现为粗厚、苔藓化。成人期则表现为 干燥、肥厚损害。
有15~20%的人一生中至少发作 过一次荨麻疹。
病因
1、药物 2、食物 3、吸入物 4、感染 5、物理因素 6、精神因素、内科疾病等
发病机制
1、 免疫性(Ⅰ型、Ⅲ型变态反应,自 身免疫反应)→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 组胺等炎症介质→血管通透性增加等。
常见变应原为食物、药物、气源性变应 原、微生物等。
治疗
主要为减轻或缓解症状。 1、避免各种外界刺激,穿宽松、纯棉衣服,
不要用力搔抓和摩擦。避免过度的皮肤清洗。 洗浴后用润肤露。温度及湿度适宜。尽量减少 环境中的变应原如屋尘、螨、毛、人造纤维、 真菌。注意饮食及消化功能。 2、抗组胺药及外用药,注意皮质类固醇副作用。
三、湿疹
定义: 病因不明,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非
皮炎湿疹类皮肤病
北京协和医院皮肤科 何志新
一、接触性皮炎 二、异位性皮炎 三、湿疹 四、神经性皮炎 五、荨麻疹 六、药疹
一、接触性皮炎
定义: 皮肤或黏膜单次或多次接触外源性物
质后,在接触部位发生的炎症性反应。 表现为红斑、肿胀、丘疹、水疱、甚至 大疱。
分为原发刺激性皮炎和变应性接触 性皮炎。
病因
临床表现
2、其它特征:干皮症、手纹粗乱、眼眶 周围及口周皮肤粗糙、色素沉着等。 3、 个人或家族中的遗传过敏史。
异 位 性 皮 炎
异 位 性 皮 炎
异 位 性 皮 炎
异 位 性 皮 炎
异位性皮炎
异位性皮炎
诊断标准
必备标准:瘙痒 辅助标准(大于或等于3个): 1、2岁前发病(4岁以下小儿不适用) 2、屈侧皮肤有湿疹 3、全身皮肤干燥史 4、 屈侧皮肤受累史 5、 个人有异位病史或4岁以下儿童一级亲属 有异位病史
汗疱性湿疹
汗疱性湿疹
钱币状湿疹
皮损为边界清楚的钱币状湿疹样 斑块。好发于下肢。单发或多发,有 对称倾向。病程慢性,易反复。
外用皮质类固醇及抗菌药物。
钱币状湿疹
钱币状湿疹
耳部湿疹
耳部湿疹
乳房湿疹
乳房湿疹
四、慢性单纯性苔藓 (神经性皮炎)
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皮肤病,以 皮肤苔藓样变及剧烈瘙痒为特征。
病因
神经、精神因素,消化不良, 局部刺激、摩擦等。
临床表现
多见于青年和成人。 瘙痒→搔抓→小丘疹→瘙痒→搔 抓→丘疹增多、密集融合,形成皮 纹加深和皮嵴隆起的典型的苔藓样 变之斑片。
临床表现
淡红或正常皮色。 好发部位为颈后及两侧、肘窝、 骶尾部、腕、踝等。 慢性病程,常多年不愈,治愈后 也易复发。
荨麻疹型药疹
荨麻疹型药疹
过敏症
表现为过敏性休克。发病急骤, 皮肤水肿性红斑及风团;呼吸道症状; 周围循环衰竭症状;神经系统症状等, 还可有消化系统症状和发热。
固定性药疹
皮疹形态:圆形或椭圆形水肿性紫红色斑块, 境界清,严重的可发生大疱,瘙痒,消退后留 黑色色素斑,经久不退。再次服药,常于原处 再次出疹并扩大。损害常发生于皮肤粘膜交界 处如口唇、龟头,粘膜处易糜烂而有痛感。 常见药物:磺胺类、解热镇痛药、巴比妥类等。
皲裂性湿疹等均属于乏脂性皮炎。 • 治疗:去除病因,使用润肤剂。
乏脂性皮炎
手部湿疹
单纯发生在手部或原发于手部 的皮炎,多呈慢性过程。与反复洗 手及接触化学物质有关。分型:皮 肤刺激、变应性接触性皮炎以及角 化肥厚性湿疹。
本病需与手癣、剥脱性角质松 解症等鉴别。
手部湿疹
治疗:同接触性皮炎。肥厚皲 裂型皮损可先用角质松解剂,皮肤 变薄后再应用皮质类固醇。
发疹型药疹
皮疹形态: 类似麻疹或猩红热。常伴轻度瘙痒。 伴发症状: 发热,全身不适,一般情况较好。wbc升高。 常见药物: 解热镇痛药、青霉素尤其阿莫西林等抗生素、 磺胺类、巴比妥类、抗风湿药等。
发疹型药疹
发疹型药疹
发疹型药疹
发 疹 型 药 疹
发疹型药疹
发 疹 型 药 疹
发 疹 型 药 疹
治疗
寻找病因、尽量去除病因。 抗组胺药(H1、H2),急性严 重者可用皮质类固醇,过敏性休克 者加用肾上腺素。
荨麻疹
荨麻疹
荨麻疹
荨麻疹
荨麻疹
皮肤划痕症
皮 肤 划 痕 征
六、药疹
药物通过注射、内服、吸入等途 径进入人体后引起的皮肤粘膜反应。
药疹的发病机制及表现
变态反应性药疹
Ⅰ型变态反应,IgE介导:荨麻疹型、过敏症 Ⅱ型变态反应,细胞毒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溶血性贫血、粒细胞减少、肝损害 Ⅲ型变态反应,免疫复合物型:血清病样反应、 药物热、血管炎、肾小球肾炎 Ⅳ型变态反应,迟发型:湿疹型、发疹型、剥 脱性皮炎型
脂 溢 性 皮 炎
脂溢性皮炎
酒渣鼻
激 素 性 皮 炎
郁滞性皮炎
继发于下肢静脉高压的一种小 腿湿疹。
病程慢性。好发于中老年人。 最初出现在小腿内侧下1/3部分, 为湿疹样损害,逐渐出现水肿、紫 癜及含铁血黄素沉着,向周边扩展。
郁滞性皮炎
晚期变成褐色,萎缩,创伤 或感染后引发难以愈合的溃疡, 疼痛明显。
分类
1、急性、亚急性、慢性湿疹。 2、脂溢性皮炎、淤滞性皮炎、
自身敏感性皮炎、感染性皮炎、 乏脂性湿疹、手部湿疹、 钱币状湿疹、癣菌疹、白色糠疹 3、肛门、 阴囊、乳房、外耳、 湿疹
急性湿疹
急性湿疹
急性湿疹
急性湿疹
亚急性湿疹
亚急性湿疹
亚急性湿疹
慢 性 湿 疹
慢 性 湿 疹
慢性湿疹
限局性湿疹突然加重,在原发皮损 远隔部位对称性地出现新的皮损。
乏脂性皮炎
与皮肤表面油脂减少或功能 不良有关。洗浴次数过多、使用 强碱性肥皂或洗浴水温过高,也 可引起人为性的皮肤脱脂。
多发生在冬季、老年人以及 洗浴过度者。
乏脂性皮炎
• 临床表现:皮肤干燥、干裂伴脱屑。 • 冬季瘙痒、干皮症、干燥性湿疹及
发疹型药疹
发 疹 型 药 疹
荨麻疹型药疹
皮疹形态:风团,广泛而严重。 伴发症状:血清病样综合征――发热、关 节痛、淋巴结肿大、血管性水肿、蛋白尿 等。严重荨麻疹型药疹可发展为过敏症。 常见药物:青霉素、呋喃唑酮(痢特灵)、 血清制品、疫苗、非甾体抗炎药等。
荨麻疹型药疹
荨麻疹型药疹
荨 麻 疹 型 药 疹
• 金属及其制品如镍、铬;
• 日常生活用品如肥皂、洗衣粉、洗 涤剂、清洁养护产品、皮革、塑料 及橡胶制品等;
• 化妆品如化妆油彩、染发水、香膏等;
• 外用药如汞剂、磺胺、抗生素软膏、 清凉油、风油精等;
• 杀虫剂及除臭剂;
• 各种化工原料如汽油、油漆、机油、 染料等。
发病机制
• 变应性接触性皮炎为迟发型过敏反应 • 原发刺激性皮炎由直接破坏组织细胞引
慢 性 湿 疹
湿疹
湿 疹
脂溢性皮炎
病因不明,发生在头面胸背部或会 阴部等皮脂溢出部位的一种红斑性 皮疹,有油腻性鳞屑,呈慢性复发 性过程。需与头皮银屑病以及接触 性皮炎等鉴别。治疗:成人可选用 含煤焦油或酮康唑的洗发液洗发, 外用皮质类固醇,但面部禁用。
脂 溢 性 皮 炎
脂 溢 性 皮 炎
多发病较急,呈急性经过, 轻症者多在停用致敏药物、对 症支持治疗后1~3周恢复。 重症药疹可累及内脏器官,危 及生命。
常见引起药疹的药物
1、解热镇痛药:水杨酸盐、卡马西平 2、磺胺类:增效联磺 3、安眠镇静药:巴比妥类 4、抗生素类:青霉素、阿莫西林 5、其他:血清、苯妥英钠
常见药疹类型
1、发疹型药疹 2、荨麻疹型药疹剥脱性皮炎型药疹 7、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 8、光感型药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