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新校企合作模式的探讨
摘要: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培养适应企业和用人单位需求而发展起来,校企合作的原始动因是解决在校学生的社会实践和提高毕生的就业率。
近些年来,由于学校在工程训练设备的大量投入,校企合作模式也发生了新的变化。
从资源利用考虑,企业把学校作,其合作对象。
把使用学校的资源和机械加工设备作为他们的合作目标和目的。
学校在选择合作企业时存在盲目性,在管理方面缺专业教师和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全程参与,使得校企合作变成企业的短期行为或者追逐利益的形式。
为适应新的校企合作模式,使学校企合作能够做到实处,教师能够在管理方面受益,学生能学到知识。
学校和企业双方都能从中受益。
本文对高职新的校企合作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校企合作资源互补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童编号
11672-1578(2011)02-0054-01
1 前言
资源依赖理论认为,组织一个开放的系统没有任何组织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资源是能够自给自足的。
因此,所有组织都在与环境进行资源交换,取得所需资源,并由此获得生存和发展。
获取资源的需求产生了组织对外部环境的依赖。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一个组织对其他组织的依赖程度取决于三个因素:资源对组织生存发展的重要程度;其他组织对资源的控制程度;替代资源的存在程度。
资源依赖不是一个组织对另一个组织的索取或施舍,而是一种对等性的
资源互补。
一个组织在持续不断地从其他组织获得所需资源的同时,其他组织就会要求该组织做出相应的回报。
当组织之间的依赖关系出现不平衡时。
就会导致权力的不平等,依赖性较大的组织则需要采取一些策略控制环境中的资源,以改变这种不平衡,从而获得平等的权力。
依照资源依赖理论,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基础是合作伙伴之间的资源依赖。
这些资源包括:由高职院校师生和企业科技人员构成的人力资源;由职业培训和技术攻关所需的实训场地、设施、设备等构成的物质资源以及财力资源;由图书情报信息、技术开发信息、人才需求信息、行业市场信息、科研学术信息等构成的信息资源;由政府制定的政策法规和校企签订的契约合同等构成的规则资源。
高职院校和企业之间的资源是否具有互补性,这种互补是否具有对等性和稳定性。
是高职教育校企合作能否深入发展的关键。
2 学校发展校企合作的新思路
从走出去到引进来是校企合作发展的过程。
是学校发展校企合作的新思路。
以前受教学设备和教学思路的限制,没有用于数控专业需要的工程训练基地,学校是通过校企合作或者校企联盟的方式解决实习实践教学的需要,选择的企业是较有实力的大中型企业。
那时是走出去搞校企合作的阶段。
经过近十几年的发展,学校的教学设施和场地的建设发生了极大地变化,随着投入的增加,学校的实习厂房和设备的种类和数量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达到了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工程训练中心就能实现基本工程培训训练的要求。
随之
出现的问题是日常管理和经费的支出,创收或者与企业合作生产解决经费问题又摆到了面前。
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是企业主动找到学校搞合作,而大部分都是缺少加工设备的小企业。
他们是看好了学校的机械加工设备可以使用,可以带来效益,甚至要找关系打进学校的工程训练中心来搞校企合作。
究竟引入那类企业更能发挥资源互补和促进教学的作用呢?从互补的角度看,校企合作应该选择有一定实力的企业。
如增压器公司,公司拥有两千多员工,有30多年增压器的生产历史。
企业有比较齐备的生产车间,有铸造、热处理、机械加工、检查总装、工具制造和零件和成品检测中心。
在这类企业中可以看到和了解一种产品生产的全过程,有利于集中教学和管理,同时可以加深学生对生产过程的认识和了解工业生产的管理方法。
但是这类企业不能提供学生实际操作的机会。
由于种种原因这类合作企业已经从实践教学中消逝了,统一组织的企业实践教学不再作为实践教学方式,取而代之的是分散式、学生自己找企业实习的组织形式了。
新校企合作怎样实现教学资源的互补,是选择企业时应该主要考虑的前提,把企业的管理和生产方式引入学校工程训练中心的管理中,通过合作培养自己的管理人才;同时企业应该具有接纳学生认识实习和参观学习的能力,让学生有一个了解企业的学习场所。
3 主动应对校企合作中出现的问题
专业教师和实验室工作人员参与校企合作日常生产和实验室设
备使用上的管理工作,探索校企合作的新模式。
端正校企合作的指导思想,不能以解决一时的困难作为合作的目的。
健康发展校企合作的关键是让专业教师和实验室工作人员参与合作的管理工作,健全校企合作的规章制度和应负的责任,兼顾双方的利益,做到教学资源互补。
对设备的使用应有监督,不能形成只用不管的局面,坚持谁使用谁管理的原则,同时学校要做好监管。
把利益分配作为考核企业执行合作的依据。
不能将教学和企业利用学校场地和设备混为一体,要把企业合作创收和实践教学费用严格区分开,避免校企合作中个别企业的短期行为以及收益的混乱现象。
4 结语
校企合作是在高职教育培养适应企业和用人单位需求人才的基
础上而发展起来,由于学校在工程训练设备的大量投入。
校企合作模式也发生了新的变化。
从资源利用考虑,企业把学校作为其合作对象,把使用学校的资源和机械加工设备作为他们的合作目标和目的。
要搞好校企合作。
在管理方面应该引入专业教师和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全程参与,使得校企合作不变成企业的短期行为或者追逐利益的场所,从而,适应新的校企合作模式,使得校企合作能够落到实处,专业教师和实验室工作人员能够在管理方面受益,学生能学到知识,学校和企业双方都能从中受益。
为工程训练中心开工不足和学生实习经费不足的问题探索出一条解决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