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性思维教学案例案例1:古体诗选问题设计1、想像一下,做什么事情宜“独”?(想像、6W,What)2、什么时候你会怆然泪下?(6W,When)3、在什么情况之下,你会有孤独寂寞的感觉?(6W)4、一旦登上山顶,你心中会想些什么?(6W,What)5、你知道天地这外还有哪些我们所不能肯定的事物?(6W,What)6、作者在《登幽州台歌》一诗里,抒发了什么样的情绪?(6W)7、军队有队旗,学校有校旗,旗帜对一个单位有哪些作用?(6W)8、你对“马鸣风萧”的感觉怎么?(想象策略)9、看到落日,你有什么样的感觉?(想象)10、落日与旭日给你的感受有什么异同?(比较)11、看到“平沙”列万幕W的景象,你有什么样的感受?(想象,6W)12、“中天悬明月”使你联想到了什么人或物(想像,6W)13、假如你是军人,打了胜仗,你最想做的是什么事?(假如,6W)14、根据《后出塞》一诗想像出壮士入营后的感受。
(想像)15、从“朝”到“暮”有很长的一段时间,作者为什么不多写这段时间的情景?(6W)16、《后出塞》一诗那些句子给你壮美的感觉?为什么(6W)17、《后出塞》一讲议最后提到“霍嫖姚”有什么作用?(6W)六、若干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教学案例活动设计1、活动一:马首是瞻(1)试写出以“马”首的成语。
(2)成语的字数不限。
(3)每人自行准备纸书写。
(4)以五分钟为限,不可参阅书籍及其他资料,变不可交谈。
(5)共同评阅,教师给写得又好又多的人口头鼓励。
(6)例如:马到成功。
本活动的目的在测试学生的阅读能力,并提供有关成语作为写作的材料;于课后实施,全部约需十分钟。
2、活动二:大小天地(1)将全班学生成两组,进行造词比赛。
(2)限造意义相对的词组,以两个字为限。
(3)按照顺序轮流发表,每人造一个词,口头叙述,获全体师生认可得一分,不会造或未得认可者不扣分。
(4)以五分钟为限,不可参阅书籍及其他资料,亦不可交谈。
(5)时间终了,计算胜负,给获胜的一方口头奖励,全体同学再给自己一次“爱的鼓励”。
(6)例如:大小、天地、前后、朝暮。
本活动的目的在培养学生造新词的能力,并从而加深对“反义复词”的认识,于课后实施,全部约需十分钟。
3、活动三:对对佳偶(1)从学过的课文中,找出对偶的句子,至少五句,越多越好。
(2)可以参阅课文。
(3)课前通知学生准备资料。
(4)不限在韵文中之对偶句:散文中之对偶句亦可。
个别或集体作均可。
(6)以五分钟为限。
时间终了计算胜负。
给胜者口头奖励。
(7)利用五分钟将部分学生所找出之对偶句加以分析说明。
(8)例:“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朝进东门营,暮上河阳桥”。
本活动的目的在复习对偶句的组织方法,并让学生从实际搜寻活动当中加强其印象。
4、活动四:改写本诗成散文(1)对本课两首诗中的一首,改为成散文,并加以分段及标题。
(2)可以配合作文课实施之。
(3)改写不同于翻译,请事先说明。
(4)佳作提出共同欣赏。
本活动的目的是评鉴学生语文的运用能力,及对本诗的了解程度。
本活动约需25分钟到50分钟。
案例2:幼儿教学课题:杯子真奇妙对象:4~5岁儿童目标:1、会从局部线条联想猜出物品名称;2、知道常用杯子的名称及种类;3、知道不同杯子的用途;4、会用线条设计不同样式的杯子;5、敢于举手提出问题;6、培养大方举手表达的习惯。
教学大纲:1、线条像什么?(猜杯子)2、杯子像什么?杯子有哪些种类?3、杯子可以做什么?变大又可做什么?缩小又可做什么?4、杯子又如何变高?5、杯子又如何变矮呢?6、一、×、O线条联想。
7、杯子装饰书。
8、杯子画大展。
材料:塑料免洗杯30个、杯子作业单、咖啡杯、老人茶杯、塑料杯、彩色笔、白报纸。
活动一:猜一猜!线条像什么?1、老师先将“作业单”上盖一层画面纸,切记不能让小朋友看到图片。
2、老师及小朋友围坐于地毯上,拿出“杯子作业单”露出一角让小朋友看。
3、老师用故作神秘的语气问:“咦这是什么呀?小朋友猜猜看!”小朋友发表后再露出一角让小朋友猜猜,猜物时可问问题以便再联想。
4、猜对的小朋友请他说出“是怎么看出来的”,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方法。
5、猜图片过程中老师别忘鼓励小朋友看图联想踊跃发表自己所联想的事物。
活动二:杯子像?1、老师拿出“免洗杯”问:“这是什么?”再问:“这杯子像什么?”鼓励发表。
2、发表后再问:“杯子除了免洗杯还有什么不同的杯子?”3、发表时老师拿出准备的各类杯子,一一呈现让小朋友认识并了解其特别的功用,如:老人的茶杯、喝咖啡的咖啡杯、喝酒的高脚杯、让小朋友明了各种杯子的用途。
活动三:杯子妙用1、老师拿着“免洗杯”说:“刚才小朋友说了很多不同杯子的用途,任职了那些用途还可以做什么?”如:当笔筒、小帽子……2、如小朋友都回答“装东西的用途”,老师提示:“除了装东西以外还可以做什么?”例如:养小动物、面具的鼻子、帽子、望远镜……3、发表后老师再说:“现在老师是个魔术师,把这个杯子变得很大很大了。
小朋友想一想很大很大的杯子又可以做什么?”如:浴缸、大小桶船……4、发表后老师再说:“现在魔术师把杯子变的很小很小时,小朋友再想一想这很小很小的杯子又可以做什么?”如:胸针、头饰、发表。
5、注意小朋友发表有“与人不同、特异、与事实不合理”的,请发表的小朋友说出自己的想法或理由,老师及同学请勿批评,多听亦别忘鼓励。
活动四:杯子真奇妙1、老师说:“现在小朋友要做小小魔术师要让杯子变高?想一想杯子如何变高呢?”说后发给每人两个“免洗杯”,小朋友自己操作试试看。
如:杯口对杯口、杯口上斜放另一杯底、放于高处、两杯重叠……2、操作过程中老师可适时提示及鼓励小朋友多动动脑想办法。
3、操作后收回一个杯子,老师又说“现在小小魔术师要让杯子变矮?想想。
”如将杯子由上往下压扁,将杯子横倒压扁、放低处……活动五:杯子画大展1、老师拿出“—”的线条图片,问小朋友:“这像什么?”鼓励联想发表。
2、老师再拿出“×”、“O”的线条图片。
一一问小朋友“这像什么?”3、发表后老师拿了“杯子作业单”说:“现要请小朋友用这——”“×”、“O”来将这杯子变成一个很漂亮的样子。
4、发给每人一张作业单及彩色笔让小朋友自由创作。
5、小朋友自由创作约10——15分钟后,将作品贴于白板上。
6、创作完成后,作品欣赏并选出自己所喜爱的作品及说出喜爱的理由。
7、作品被喜爱,要对喜爱者说“谢谢”。
请作者介绍作品有什么特色8、老师别忘鼓励作品没被喜爱的学生,以增强成就感及自信。
活动六:团体讨论和分享经验分享:老师将今天的教学活动重述一遍,让小朋友静思回忆一番后,请小朋友发表今天最喜欢、不喜欢的游戏及原因,并说出自己表现最好的事情,以便作为老师安排教学活动时的参考。
作业单:1、纸杯的图画:用笔在杯上作画;2、杯子的替代:问如果没有杯子可以用什么替代?3、杯形作画:用杯口画图形,问:“可以用图形画成什么,越多越好”4、不同的杯子比大小5、会帮忙洗杯子(至少3次)案例3:自然科学课题:灯泡的串联和并联学生:小学四年级学生教具:电源、灯泡、电线、电池槽目标:从装制灯泡的串联和并联活动中,建立“若有一个坏的灯泡在灯泡的并联、串联电路中,就会有不同的发光现象”的概念。
1、观察黑箱电池的两组电路装置中,对二组灯泡的亮或灭的现象,作适当的推论;2、能利用电池、灯泡和电线设计灯泡串联和并联的电路。
3、经验证后,能指出在电路中,有一个灯泡坏了的时候,串联和并联有不同的现象。
活动过程:一、把握问题:1、说明问题:四个灯泡,甲、丙好,乙、丁坏,电池被盖住,甲、乙组成并联电路,丙丁组成串联电路。
2、演示两种不同电路的发光现象3、观察灯泡的发光情形4、提问:你看到了什么?5、自由反应看到的情形6、发问:为什么有这种现象,可能有哪些原因?7、分组讨论,一边讨论一边记录8、分组发表:各组报告,教师板书9、发问:这么多的原因,应该怎么证实呢?10、操作试验:根据推测,试验每一个灯泡。
二、推论1、提问:你认为电路连接形式是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究竟两种电路是怎么影响灯泡发光的?2、分组讨论:各组讨论,提出假设,并以电路图和文字记录3、分组发表三、设计验证1、提问:你们要怎么样做才能知道你的想法是对或不对?2、分组讨论:讨论,各组以图示和文字提出报告3、发表4、实验:根据构想分组实验四、解释1、各组发表2、讨论3、评价4、归纳五、发展推广1、提问:街上的路灯和我们家里的电灯,应该采用串联或并联的方式装设?为什么?2、自由反应案例4:向难题挑战课题:向难题挑战对象:三至六年级学生方法:6W、脑力激荡法目标:1、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技巧2、能动脑思考,提出各种不同问题的解决方案3、能评估及选择解决问题的途径4、能学以致用,协助他人解决困难。
活动内容:一、引起动机——烦恼一萝筐1、老师的烦恼谁知道?学生向老师提出“是”与“否”的问题,来猜测老师的烦恼。
2、各人烦恼知多少?:请学生说说自己的烦恼或困扰的问题。
3、化解烦恼有绝招(1)请学生说说自己解决问题的经过。
(2)请学生归纳出解决问题的步骤(3)老师介绍CPS的步骤,并提示以前学习过的思考策略及技巧都可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应用。
二、主题活动活动一:学生问题知多少?发现困惑的思考训练1、发散思维:(1)让学生说说自己所知,小学生在生活上及学习中有哪些困扰问题?(2)师生共同设计调查表,让每个小朋友填写五个困扰问题(3)师生共同归纳整理调查所提的困扰问题,设计调查表,由学生选出自己最感困惑的十个问题2、收敛思维统计各年级调查结果,找出各年级学生最感困惑的十大问题。
活动二:多方探索,寻求发现——发现事实的思维训练1、发散思维(1)老师问:“你们可以列举哪些有关‘健忘’的事实?”(2)师生共同讨论,提出和“我很健忘”有关的事实、感觉、结果、可供参考资料、知识和其他相关的资料(不只限于自己的健忘,家人、同学、亲友的健忘事实也可以提出)2、收敛思维(1)将列举事实的卡片呈现在磁铁板上,由学生选择较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2)结果:我常常忘记带学习用品。
活动三:针对事实、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思维训练1、发散思维以6W法,对“我常常忘记带学习用品”进行发散思维以后,发现更多的问题及次问题,如:谁能提醒我记得带学习用品?常用品放在哪儿,比较不会忘记带?我为什么老是忘记带学习用品?……2、收敛思维:(1)让学生对以上问题,想一想哪些是真正问题?我该从何处开始进行解决?我最想解决的是哪一项?哪一个问题对我最为重要?由学生共同评估,并决定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我怎么提醒自己,不要忘记带学习用品?活动四:集思广益,脑力激荡——发现构想的思维训练1、发散思维:针对“我怎么提醒自己,不要忘记带学习用品?”以卡片式激荡法,要学生提出解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