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体育心理学试题AB

体育心理学试题AB

11.众多的研究和实践表明,高水平的竞技运动比赛中,获胜的因素中归于心理因素。

( A )%%% D. 60%9.自行车选手在与他人比赛时速度会更快,这被称作“社会促进”现象。

(对)7.强调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体育学习是学派的理论。

(C )A.行为主义B.认知心理学C.建构主义D.人本主义8.在教学实践中形成“支架式”、“抛锚式”等教学方法和模式的学习策略是。

(A )A.自上而下B.自下而上C.由简单到复杂D.由复杂到简单9.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教育目标应该是。

(B )A. 注意培养学生的主动能力B.将没有问题的学生教得有问题C. 将有问题的学生教得没问题D. 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10.人本主义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多的是。

(C )A.决策者B.执行者C.传授者D.促进者3.由于对体育活动本身感到需要而产生的兴趣,如对参与体育活动、观看体育比赛等方面的兴趣,即。

(B )A. 物质兴趣B. 直接兴趣C.中心兴趣D. 间接兴趣4.对踢足球感兴趣的人,满足于通过足球运动来锻炼身体的兴趣是。

(B )A. 广泛兴趣B. 直接兴趣C.中心兴趣D. 间接兴趣5.是兴趣发展必备的基础,自始至终由外部刺激引起,兴趣的范围很不明确。

(B )A. 乐趣B. 广泛兴趣C.有趣D. 直接兴趣7.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必须首先由开始。

(C )A.乐趣B.直接兴趣C. 有趣D. 物质兴趣8.主要指学生对体育运动的自身价值(如趣味、娱乐、竞技、健身、健美等)所产生的一种渴求趋势,或想掌握某项体育运动技能的一种需要。

( D )A.运动兴趣B.运动爱好C.运动诱因D.运动需要9.在广泛兴趣的基础上,对某一类(项)体育运动(如球类运动)或体育运动的某一方面(如运动心理)有特别浓厚而稳定的兴趣是。

(A )A.中心兴趣B.核心兴趣C.重点兴趣 D.唯一兴趣3.一般来说,直接兴趣与无意注意相联系,间接兴趣与有意注意相联系(对)8.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具有年龄差异。

(对)4. 根据学生参与运动学习和锻炼活动的心理动因指向体育活动过程、还是指向体育活动的结果,可将运动动机分为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

1. 推动学生参与运动学习与身体锻炼的内部心理动因是。

(A )A.运动动机 B. 体育习惯 C. 运动兴趣 D. 体育态度2. 运动动机对学生的体育活动和锻炼行为起着动力和的作用。

(D )A. 驱动B. 引诱C. 阻碍D. 定向3. 体育活动的愿望达到一定水平,推动采取学生行动,投入到体育活动之中。

这是运动动机对学生体育学习和身体锻炼行为所发挥的功能。

(A )A. 发动B. 选择C. 强化D. 维持4. 学生的体育活动行为具有特定的内容,趋向一定的活动目标。

这是运动动机对学生体育学习和身体锻炼行为所发挥的功能。

(B )A. 发动B. 选择C. 强化D. 维持5. 学生体育参与行为的努力程度、注意力水平、克服困难的决心大小等有所不同。

这是运动动机对学生体育学习和身体锻炼行为所发挥的功能导致的。

(C )A. 发动B. 选择C. 强化D. 维持6. 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持续的时间不等。

这是运动动机对学生体育学习和身体锻炼行为所发挥的功能造成的。

(D )A. 发动B. 选择C. 强化D. 维持7. 为了获得刺激、产生眩晕、运动愉悦感觉和渲泄身心能量,满足个体的生理性需要,这种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属于。

(C )A.内部动机B.外部动机C.生物性动机D.社会性动机8. 为了在体育活动中与同伴接近、交往,得到认同、发展友谊,追求完美、施展才能、获得成功、赢得荣誉,满足个体的社会性需要,这种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属于。

(D )A.内部动机B.外部动机C.生物性动机D.社会性动机9. 来自于学生自身好动、好奇或好胜的心理,如渴望从体育活动中获得身体上的快感、乐趣、刺激,以及希望满足自尊心、上进心、荣誉感、义务感、归属感和自我实现等心理需要的动机,属于。

( A )A.内部动机B.外部动机C.生物性动机D.社会性动机10. 由学生自身之外的诱因转化而来的动机,如教师的表扬、同学的赏识、竞争获胜的奖励、荣誉,或因为迫于压力、避免惩罚与升学考试等原因而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为。

(B )A.内部动机B.外部动机C.生物性动机D.社会性动机4、行为强化的理论与实验研究表明,对于初学某个运动技能或刚刚参加体育活动的参与者,在表现出正确行为后,立即给予表扬、肯定强化,效果较佳。

(对)7、就运动学习和锻炼动机而言,从表面上看,追求成功和逃避失败的倾向都能促进学生努力参与体育活动,并对学生心理和运动活动效果产生同样的影响。

(对)学习目标定向__是指通过学习新的技能、控制新的环境来发展自己的能力。

成绩目标定向__是指通过寻求有利的评价和避免负面的评价来显示和证明自己的能力。

7.有关目标定向研究通常认为_ 学习目标__是适应性的,它与一系列积极的认知、动机、情感和行为中介变量以及积极的结果联系在一起,而___成绩目标___则是非适应性的,它与一些消极的结果相联系。

4.追寻成绩目标的个体认为__________是天生的、固定不变的,因而力求搜集与能力有关的证据以获得对自己能力的有利评价,避免消极评价。

(A )A 智力或能力B 性格或气质C 性格或能力D 智力或气质14. 根据协变性原则,个体在对活动结果进行归因时,当自己与别人的成绩相一致时,会把它归于的原因。

(A )A.外部 B.内部 C.稳定 D.不稳定16.期望的改变与个体归因的稳定性维度有着相关。

(C )A.低度的 B.中度的 C.高度的 D.无9.身体锻炼成瘾属于。

( B )A.物质成瘾B.过程成瘾C.结果成瘾D.状态成瘾10.根据培图塞路的元分析,体育锻炼必须坚持10周以上,才可能降低特质虑。

(对)11.渐进性放松练习与体育锻炼一样可以有效地降低状态焦虑,但渐进性放松比体育锻炼更能降低特质焦虑。

(对)113. 损伤后运动员的心理反应有两个方面:认知反应和。

( D )A应激反应 B抑郁反应 C疼痛反应 D情绪反应2.运动员的赛前心境能更好地预测运动技能的行为结果。

( B )A. 闭锁式B. 开放式C. 连贯式D. 间断式3.采用赛前心境预测运动项目的行为结果效果更好。

( A )A. 个人B. 团体C. 直接对抗D. 间接对抗5.通常而论,的身体锻炼对心境的改善最为理想。

( A )A.小强度B. 中等强度C.大强度D. 随意性10.身体锻炼可以改善心境状态。

(对)16.追求比赛的名次是以自我为参照标准评价比赛结果的一种方式。

(对)18.赛前心境预测个人项目比预测团体项目的行为结果效果更好。

(对)19.赛前心境对短时间运动项目的预测效果比长时间运动项目好。

(对)3. 刺激的数量多、持续时间短、强度小的情况下,运动技能在的唤醒水平下容易获得好的运动表现。

( C )A. 相对高B. 非常低C. 相对低D. 非常高8. 的个体,在相对较高的唤醒水平下能够取得较好的运动表现。

( B )A.高特质焦虑、外向B.高特质焦虑、内向C.低特质焦虑、外向D.低特质焦虑、内向9. 的个体,在相对较低的唤醒水平下能够取得较好的运动表现。

( C )A.高特质焦虑、外向B.高特质焦虑、内向C.低特质焦虑、外向D.低特质焦虑、内向5. 由于只有体验到焦虑状态的本人才能直接描述焦虑的特点和强度,因此,一般只能采用间接的方式来评估焦虑状态。

( 对 )7. 根据倒U形假说的观点,射击运动在低唤醒条件下更容易取得好成绩。

( 对 )7.心理技能训练就是心理训练。

(对)10.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训者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施加影响的过程就是心理技能训练。

(对)2.在渐进放松训练中,首先应体验最适宜的。

( D )A. 暗示B. 回忆C. 感应D. 唤醒水平5.借助现代电子仪器,使运动员了解自己内脏活动的情况,从而反射性地控制内脏活动,降低紧张程度的一种训练方法,是。

( C )A. 系统脱敏训练B. 模拟训练C. 生物反馈训练D. 放松训练7.生物反馈训练可以克服运动训练中的。

( D )A. 间断性B. 易变性C. 不可控制性D. 盲目性2.练习者在进行渐进放松训练法的时候首先应了解自己最适宜的唤醒水平。

(对)8. 用红色材料布置训练场,可以提高学生的情绪唤醒水平,这是利用了暗示。

( C )A. 自我暗示B. 他人暗示C. 环境暗示D. 标志暗示9. 自信心与运动成绩之间的关系是。

( D )A. 正比关系B. 反比关系C. 正“U”关系D. 倒“U”关系18.研究结果表明,在教练员领导类型中放任型的工作效率和成绩水平最差。

(对)1.1.道德是道德认识的能动作用,它是个体按照一定的道德要求,拟定和执行行动计划,并表现为为实现目标而自觉地克服困难的过程。

( C )A.情感 B.知识 C .意志 D.评价2.道德是衡量个体道德品质的重要标志。

( B )A.评价 B.行为 C.信念 D.意志91.射击项目是类型的动作技能。

( D )A. 开放性技能B. 连续性技能C. 系列性技能D. 不连续性技能2.驾驶赛车是类型的运动技能。

( B )A. 是一种决策很少而运动技能成份较多的运动技能B. 是一种有着较多决策和较多运动技能的运动-认知性技能C. 是一种有着较少决策和较少运动技能的运动-认知性技能D. 是一种有着较多决策和较少运动技能的认知技能3.明显需要练习者根据目标个体的动作进行反应应答。

( B )A. 闭锁性技能B. 开放性技能C. 不连续性技能D. 连续性技能4.射箭和弹钢琴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技能,但根据环境稳定性来进行分类,它们可归为。

( A ) A. 闭锁性技能 B. 开放性技能 C. 不连续性技能 D. 高策略性技能9.影响运动技能学习的内部因素是。

( B )A. 反馈B. 运动能力C. 技能的指导与示范D. 练习10.不属于单个技能的训练原则的是。

( A )A. 对于单个技能的练习应采用多次的反复练习B. 只要有可能,技能的练习应以随机的顺序进行C. 进行变换练习的参数变化不要超过一定界线D. 当个体进行一组规定动作的学习时,应按某些指标进行变换练习11.以下不属自然反馈信息源的是。

( A )A. 运动轨迹B. 视觉C.本体感觉D. 听觉14.影响技能迁移的客观因素是。

( A )A. 技能间的相似性B. 心理定势C. 认知技能与策略D. 学习的态度15.以下陈述不正确的是。

( D )A. 基本运动能力无法迁移B. 技能的分解练习不利于技能间的迁移C. 在运动技能学习的后期,不要希望从相似的技能中获取更多的迁移D. 一般而言,运动技能间的迁移很小9、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其实并不具有明显的阶段,技能形成的各个阶段划分是相对的。

(对)10. 任何运动技能的获得过程都会出现学习的高原现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