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水产品养殖常见病害的防治技术
一、鱼类养殖
1.白斑病
白斑病是一种常见的鱼类疾病,会导致鱼类体表出现白色
圆形病斑,严重时会死亡。
预防白斑病的方法包括:
•消毒:在引进新的鱼苗、鱼饵或者更换设备的时候,应该对容器、用具和水系进行彻底消毒。
•维持清洁:鱼塘、饲养设备等应该经常被清洗。
清洗时,应该彻底将淤泥、水草等杂物清理出来。
•加强管理:在鱼塘中增加水草,调节水质,定期检查鱼病状况。
2.鱼霉病
鱼霉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种疾病,对于细菌特别敏感的鲤
鱼等常见养殖鱼类极易发生。
预防鱼霉病的方法包括:•消毒:新引进的水源、设备和工具需要进行消毒,并且要注意对集体保持清洁卫生。
•定期更换水源:建议每个鱼塘每天更换10%的水,避免水质恶化。
•病鱼及时处置:病鱼必须隔离或者及时移走。
3.鱼类鳃丝蚓病
鳃丝蚓病是鱼类病原体感染鱼体后,在鱼鳃内滋生并产生
丝状体,形成蚓皮等鳃丝状物的疾病。
预防鳃丝蚓病的方法:•加强消毒:引进水源和饲料都要进行消毒处理,定期清洗水产设施。
•加强疫苗接种:周密准备疫苗,在病灶出现前开始疫苗接种。
•加强水源质检:在引进水源时要对水源进行必要的检测,避免鱼类生长环境被异物污染。
二、虾类养殖
1.白斑病
虾的白斑病是由一种寄生虫感染引起的,囊泡状病斑堆积能引起半死不活的反应,病情严重的话可以导致虾类死亡。
预防白斑病的方法包括:
•控制弱虾:弱虾是病菌容易侵入的地方,所以在虾苗引进前应该先将虾池清理干净。
•保护虾苗:虾苗要放在清洁安全的水源中养殖,同时要保证虾池的良好建设条件。
加强虾类的饮食护理。
•分离病虾:发现感染,要及时将病虾分离出来,避免疾病的扩散。
2.高膜病
高膜病是虾类病原体感染后,在虾的体表上产生红色粘液体且非常黏稠的一种病症。
预防高膜病的方法包括:
•提高环境卫生:要经常清理虾池内的异物,清除虾池底部淤泥和死物,定期清洗虾池设备和饲料盆以【避免杂物混入。
•对水质进行必要的调节:控制虾池水温、酸碱度、盐度、溶氧浓度以及其他因素,保持虾类养成环境健康与平衡。
•保证虾类营养:对虾进行预防免疫,保持虾类营养健康,同时调整好虾苗的摆放位置和密度。
3.球虫病
球虫病是由一种虫感病较为传染的虾类疾病,主要表现为
虾体表皮发黑、肌肉萎缩等。
预防球虫病的方法包括:•选用健康虾苗进行养殖,控制虾苗的数量和密度,加强虾类饮食护理。
•消毒饲料和饲养坑塘水,并且定期清洗虾池和饲养设备。
•提高滤清能力,增加水体曝气,壮鸡虾身体和提高免疫力,同时定期检查、清理虾池和沉底物。
三、蟹类养殖
1.霉菌病
螃蟹霉菌病是由黄色螺菌、振动鞭毛菌和红鞭毛菌等引起
的疾病,会使蛋壳发黑、透明度降低。
预防霉菌病的方法包括:•增加蟹药加强饲养:每两个月一次药浴,增强蟹身体健康和免疫力。
•控制克隆和密度:定期控制环境,避免过度饲养,减少螃蟹密度。
•改变饮食结构:螃蟹饲养时应先喂养动物性饲料为主,再喂养复合饲料或人工饲料。
2.白觉病
白觉病是螃蟹一种传染性病害,其有扩散迅速、死亡率高
的特点。
预防白觉病的方法包括:
•增加抗病性饲养:定期对螃蟹进行白觉病病原体的预防接种。
•定期控制蟹池内湿度、水质和温度的变化,注意蟹身体消毒、增强螃蟹抵抗力。
•消毒物资、防疫具体、喂食容器以及蟹场内的车辆、人员等。
3.两栖类疾病
两栖类疾病药物抗拒,不良环境是最大的病因,主要表现
为身体变薄、食欲降低、皮肤干燥、水质恶化等。
预防两栖类疾病的方法包括:
•控制水质:对蟹塘进行人工浇水、加强水质调节、稳定饲养环境等。
•清理杂物:定期进行垃圾清理、淤泥清理等工作。
•返修饲养设备和饲料器具,保持环境干净清爽。
四、结语
针对以上几种水产品养殖中常见的疾病,我们可以采取不
同的防治措施进行预防和治疗,以保障水产品养殖中的健康与安全。
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根据实际饲养环境和实际状况进行相应的措施调整,不断提高防治水平,为水产品养殖带来更多的效益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