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曲】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教学对象为高一年级的学生。
一方面刚从初中的音乐课模式中过渡过来,慢慢的适应了高中音乐鉴赏课的教学特点,经过半年多的鉴赏学习,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音乐作品分析能力,他们好奇心较强,渴望以独特的方式参与音乐实践活动,教师若能很好的加以引导和启发,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定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戏曲艺术的魅力。
【教材分析】:本课是广东花城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音乐鉴赏》第二单元音乐与民族中的第一节多彩的华夏之音——戏曲篇。
本节课内容主要介绍了京剧、豫剧、粤剧等中国戏曲类型,旨在激发、培养、发展学生对戏曲艺术的兴趣及爱好,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戏曲的艺术表现能力,掌握必要的鉴赏戏曲艺术的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戏曲的艺术特征。
我又结合本地学生特点,加入了一些他们熟知的戏曲剧种,加深对本土文化的热爱!【教学内容】
1、认识中国戏曲基础知识,着重认识京剧、豫剧、粤剧等戏曲类别
与特点。
2、着重欣赏京剧片段《迎来春色换人间》《三岔口》;豫剧片段
《谁说女子不如男》;简要欣赏粤剧和越剧唱腔特点,以及
吕剧、评剧、黄梅戏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几个戏曲片段的欣赏,了解我国戏曲文
化的基本特征,并引导学生对戏曲艺术产生兴趣。
初步认识有关戏曲“唱、念、做、打”的基础知识,乐意感受和体验各种技能和唱腔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段对比欣赏京剧唱段,了解二黄与西
皮的唱腔特点,并通过拓展与探究环节,认识豫剧、越剧、吕剧等地方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愿意聆听和观看戏曲音乐与表演,乐
意搜索与戏曲有关的文化知识,并参与创造性实践活动。
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认识戏曲的表现手段——四个基本功。
【教学难点】理解戏曲中演员四功五法的综合运用。
【教学准备】课件、多媒体、戏曲道具
【课堂总结】本节课我们简要了解了中国戏曲的种类以及行当、基本功类别等,更主要的领略了多种戏曲唱腔的独特魅力,事实证明越是散发着民族光彩的越是容易被世界所认可的,希望大
家能多关注我们的民族文化,并能发扬光大!
【课后反思】
本节课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要想上好一堂课,教师必须用心挖掘教材、分析教材、充实教材,要准备充分的资料,然后深入浅出的呈现给学生。
这个过程是非常美妙的,其中的欢乐也是无穷无尽的。
过后也总结了一些经验和不足:虽然本节课的设计是想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收获更多的知识,但是又觉得内容过多,而且整理得也不是很细致,只在京剧的讲授环节中做了细致安排,其它内容还是显得“蜻蜓点水”似的点了一些,这是觉得做的不够很好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