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六年级数学:比和比例总复习北师大版

六年级数学:比和比例总复习北师大版

六年级数学:比和比例总复习北师大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总复习:比和比例基本内容及知识点1. 比的意义和性质2. 按比分配3. 比例和比例的性质4. 比例尺5. 正比例的意义6. 反比例的意义7. 正比例、反比例应用题二. 教学重点知识要求:①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比的意义、比例的意义、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②理解比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商不变的基本性质及其联系与区别.③能够根据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确、迅速地求出比值和化简比;弄清求比值和化简比的区别,能根据比和除法的关系求已知比值的比里的未知项;根据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能比较熟练地解比例.④能够应用比的意义求平面图的比例尺,并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进一步认识按比例分配问题的结构特征,加深理解并掌握按比例分配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会解按比例分配应用题.⑤更清楚地认识正比例和反比例关系的特征,能正确地判断成正比例关系或反比例关系的量.进一步掌握正比例和反比例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解题思路,能正确地解答成正、反比例关系的应用题。

能力要求:1. 能正确、迅速地求比值和化简比,会求比的未知项。

2. 会根据有关条件求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或比例尺。

3. 能运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4. 会解最基本的正比例应用题和反比例应用题。

5. 使学生进一步受到事物是相互联系的教育,初步接触函数思想。

知识教学(一)比的意义和性质 1、比的意义:两个数相除又叫两个数的比。

(如:爸爸身高是小明身高的多少倍?170÷110=1117=17:11) 2、比的读写法,各部分名称。

(1)17比11记作17:11 1.5比3记作 ( 1.5:3 )(2)比的各部分名称5 : 7 前项 比号 后项 3、什么是比值?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比值是一个数,一般用整数或分数表示。

例题1、求比值3.5:0.7=35:7=55:8=5÷8=0.62592:31=92÷31=92×13=32 注意比值的读法:三分之二 4比的后项能不能是零?为什么?小结:因为除法中除数不能为0,分数中分母不能为0,所以比的后项也不能是零。

例题2、求下面比的未知项。

x :3=0.21 120:x =24解:x =3×0.21 解: x =120÷24 x =0.63 x =5 根据什么可以求出比的未知项? 5、比的基本性质: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 (零除外),比值不变。

为什么“零除外”? 6、化简比: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化成和它相等的最简单的整数比。

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叫做化简比。

例题3、化简比(1)63:9=963=17 (2)7.5:2.5=75:25=3:1想一想:把整数比、小数比或分数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的一般方法是什么? ①整数比写成分数后约分后得最简比。

②小数比先化成整数比,再化简。

③分数比先同乘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化成整数比,再化简。

例4、填空:( )÷4=()9=0.75=( ):20=( )%(3)÷4=()129=0.75=( 15):20=(75 )% 注意:熟练掌握除法、分数、小数、比、百分数之间的关系,整体观察把握公用条件。

(二)按比分配例5、六年级三个班共有150人,一班人数、二班人数和三班的人数比是6:5:4,这三个班各有多少人? 6+5+4=15150×156=60(人) 150×155=50(人)150×154=40(人) 答:一班有60人,二班有50人,三班有40人。

一般的,我们把这样的应用题,叫“按比分配应用题”,按比分配应用题的解题步骤是什么?(1)确定总份数。

(2)把比转化成分数。

(3)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三)比例和比例的性质1、比例的意义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只要两个比的比值相等,就能组成比例。

2、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比例的基本性质如:1.5:3=1:2 1×3=1.5×2=3例6、12的因数有( ),选出其中的四个因数,把它们组成一个比例是( )。

12的因数有(1、2、3、4、6、12 ),选出其中的四个因数,把它们组成一个比例是(2:4=6:12)。

注意: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找出乘积相等的两组数据。

3、解比例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另外一个未知项,求比例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例7、解比例x5=15:60 解:15x =300 x =20例8、甲、乙两个粮仓共存粮3150吨,如果甲仓运出粮食的101,乙仓运进粮食的51,此时甲、乙两个粮仓的存粮吨数相等,甲、乙两个粮仓原来各存粮多少吨? 注意:用按比分配方法解答。

根据:甲×(1-101)=乙×(1+51)得:甲:乙=56:109=4:34+3=73150×74=1800(吨)3150×73=1350(吨)答:甲、乙两个粮仓原来各存粮1800、1350吨。

(四)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叫这幅图的比例尺。

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1、数字比例尺 如:1:7000 000 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7000 000厘米。

注意统一单位。

2、线段比例尺:如3、比例尺的应用 比例尺的关系式: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公式变形 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例9、下图是根据10001的比例尺画出来的平行四边形,你能计算出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吗?3÷10001=3000(厘米) 2 ÷10001=2000(厘米) 3000×2000=6000000(平方厘米)答: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6000000平方厘米。

注意:这个比例尺是长度比,而不是面积比。

(五)正比例 、反比例的意义 1、正比例的意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如果用字母x 、y 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 表示比值(一定),数量关系可以概括成 yx=k (一定) y 和x 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例如,总价随着数量的变化而变化,总价和数量的比的比值(单价)是一定的,我们就说,总价和数量是成正比例的量。

工总工时=工效(一定) 工总和工时是成正比例的量路程时间=速度(一定) 所以路程与时间成正比例。

2、反比例的意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乘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如果用字母x 、y 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 表示乘积(一定),数量关系可以概括成 x ×y =k (一定) y 和x 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例如,长×宽=面积(一定) 长和宽是成反比例的量 每本的页数×装订的本数=纸的总页数(一定) 每本的页数和装订的本数是成反比例的量3、判断成正比例还是反比例的方法: (1)判断两种量是否是相关联的量,(2)如果是,再看这两种量对应的数的比值或积是否一定,(3)如果比值一定,这两种量成正比例;如果积一定,这两种量成反比例。

例10、判断下面各题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不成比例?如果成,成什么比例? (1)长方形的面积一定,长与宽。

( 反 ) (2)时间一定,工作效率和工作总量。

( 正 ) (3)一条路的长度一定,已经修的和没有修的。

( 不成 )(六)正比例 、反比例应用题例11、大力集团第二车间要加工一批机器零件,原计划每天加工3000个,28天可以完成任务,实际6天就加工了12600个零件,照这样计算,实际多少天完成生产任务?注意:(1)用正比例知识解答612600=x 283000 工效等(2)用反比例知识解答 (12600÷6)·x =3000×28 积等 2100 x =84000 x =40答:照这样计算,实际40天完成生产任务。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60分钟)一、填空1. 甲数是乙数的3倍,甲数与乙数的比是( ):( )。

2. 2A =B ,那么A :B =( ):( )。

3. 20厘米:80米=1:( )4. 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200001,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

5. a:b =2:3,a 和b 成( )比例。

6. 完成一件工程,甲单独做要6小时,乙单独做要8小时,甲与乙的工作效率的比是( )。

7. 如果3x =4y ,那么x :y =( ):( )。

8. 4:16=( ):32=2:( )=( ):( )。

9. 用18的约数组成比值最大的比例式是( )。

10. 在一个比例式中,两个比的比值都是4,这个比例式的内项分别是3.5和2,这个比例式应该是( )或( )。

11. 甲数和乙数的和是12.5,甲数(不等于0)除以乙数所得的商与甲数的比是2:5,那么甲数和乙数的差是( )。

12. 有长方形和正方形两种不同的纸板(正方形的边长和长方形的宽一样长),正方形纸板数与长方形纸板数之比为2:5。

现在用这些纸板拼成一些长方体无盖纸盒(即每个纸盒只用5块板),可以拼成两种纸盒,恰好用完全部的纸板,这两种纸盒的个数比是( )。

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 如果2A =3B ,那么A :B =2:3。

( )2. 一个比例,两个外项的积和两个内项的积的比是1:1。

( )3. 如果A :B =C :D ,那么BCAD=1。

( ) 4. 两个加数的和一定,这两个加数成反比例。

( )三、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里) 1. 总产量一定,日产量和天数( )A .不成比例B .成正比例 C.成反比例2. 把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字比例尺是( )A.801B .800001C .800000013. 用12的4个约数组成的比例是( )A. 1:3=2:6B. 1:4=3:12C. 1×12=3×4D. 12:1=6:24. 甲、乙的平均数是40,丙是30,丙数与三个数的和的最简整数比是( )。

A. 3:11 B. 3:7 C. 11:3 D. 3:4四、解比例31:53=x :3 5.2:x =6.5:13五、解答应用题1. 一个操场的长是200米,宽是100米,在比例尺是50001的平面图上,长和宽各应画多少厘米?(并画出图,标上比例尺) 2. 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用231小时行完了全程的97。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