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备考之朗读设计——重音停连语气语调节奏表情朗读符号一停连(一)什么叫停连?停连是指在有声语言的流动过程中声音的中断和连续。
语音上的间歇叫停顿;不中断的地方叫连接。
[停连]停顿,用“∨”标示在词语之间的上方,不限标点处,句中有时也有小停顿;连接,用“∧”标示在词语之间的上方,标明是为了表达的需要,在此处要一口气连贯地读下来,有标点也不停顿。
(二)什么时候需要停连?停连有时是朗读者为调节气息的需要,有时是句子结构上的需要,有时是朗读者为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有时为了满足听者思考、理解和接受也是需要停连的。
(1)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着,盼望设计理由:重读“盼望”是为了让读者感受到作者在静静地等待春天来临;重读“来”和“近”是为了表现当春天真的来临时,作者内心的激动、惊喜。
在“来了”“近了”前面停顿,是为了让读者感受到春天来临是有一个过程的。
(2)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着,盼望设计理由:“东风来了”要连读,不应该停顿,这样更能体现出作者内心激动的心情。
(3)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看着看着,..,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儿∨更美..。
等到快日落的时..的∨山.的肌肤候,微黄..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
..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的阳光∨斜射设计理由:“镶”“露”“穿”“斜射”等动词重读,增添了动感,透露出薄雪和小山的灵气;“白色”“暗黄”“微黄”“粉色”等词语渲染出一个暖色调的冬天,重读这些词语,将语词间透露出的作者的愉悦心情表达出来;“花衣”“肌肤”是作者巧妙的联想,表达了对济南发自内心的热爱,重读这些词,要带有欣赏和喜爱的语气。
提示:重音和停连的设计可以有所不同,设计是建立在读者对文本的情感把握之上。
二重音(一)什么是重音?重音是指朗读时需要强调或突出的音节或词语。
朗读中的重音如果表达准确、恰当,语意就会鲜明,语言的节奏感和表现力就会增强,感情的起伏就能恰到好处地表达出来。
[重音]一般用着重号“.”标示在词语下面。
(二)怎样来确定重音确定重音可根据朗读作品的中心、表情达意的需要来选定。
一个独立完整的句子,通常只有一个主要的重音。
重音越少越明确。
重音一般分为语法重音、强调重音、感情重音。
1.语法重音语法重音是按语言习惯自然重读的音节。
这些重读的音节大都是按照平时的语言规律确定的。
一般说,语法重音不带特别强调的色彩。
例如: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一般短句中,谓语读得重一些。
)我喜欢雨.,无论什么季节。
(动宾结构中的宾语应重读。
)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曲子。
(定语比中心词要稍重些。
)...喉咙,唱出婉转的2.强调重音强调重音是根据语句所要表达的重点决定的,它受朗读者的意愿制约,在句子中的位置上是不固定的。
强调重音的作用在于揭示语言的内在涵意。
由于表达目的不同,强调重音就会落在不同的词语上,所揭示的涵意也就不相同,表达的效果也不一样。
例如:我.知道你会这样做的。
(别人都不知道)我知道.你会这样做的。
(不要以为我不知道)我知道你.会这样做的。
(别人不会)3.感情重音感情重音大部分出现在表现内心节奏强烈,情绪激动的情况。
例如:无论..什么季节的雨,我都.喜欢。
(“无论……都”这个连词重读,表明这种喜欢是没有任何条件的。
)而夏天,就更是..别有一番风情了。
(“更是”强调夏天的雨别有一番风情。
)啊,雨,我爱恋的雨啊,你一年四季常在我的眼前流动,你给我的生命....带来活跃,你给我的感情....带来流动。
(从三方面,表现了对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带来滋润,你给我的思想三朗读的语气语气,又叫语调,它是能够表达说话人思想感情的语句的声音形式,也就是说话的调子、味道。
语气具有重要的表达作用。
它不仅赋予语句以抑扬顿挫的特点,而且传达一定的思想感情,调动听者的情绪,造成某种意境,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情感语气、人物语气、形式语气。
常见朗读语气喜悦——气满声高。
《观潮》中,在人们久等之后,出现潮由远及近的壮观,这段文字要吸足气,高声朗读,读出人们见到大潮时喜悦、兴奋之情。
悲伤——气缓声沉。
《十里长街送总理》中,写灵车开来的一段文字,朗读时吐气要缓慢,声音低而深沉,这样才会让人感受到失去总理的悲痛之情。
赞美——气平声柔。
《南京长江大桥》中由远及近看大桥的两段文字,朗读时送气要平而匀,声音要柔和,以表达出作者对南京长江大桥的赞美之情。
焦急——短声促。
《手术台就是阵地》中描写敌机轰炸,环境越来越危急的句段,用气断而不连,声速急促,这样才能反映出人们为白求恩生命安全担忧的焦急心情。
狠毒——气粗声重。
《"你们想错了"》一课中,敌人在方志敏身上什么都没搜到,气疯了,威吓方志敏的几句话,朗读时送气要粗,声音要重,这样才能把敌人恼羞成怒的神态活现在人们的眼前。
愤恨——气足声硬。
《圆明园的毁灭》中写英法联军入侵北京、毁灭圆明园的一段文字朗读时要吸足气,发音铿锵有力,表达出对侵略者的愤恨之情。
陶醉——气舒声平。
《瀑布》中描写瀑布声、色、形的语句,如诗如画,朗读时轻轻送气,声音平稳稍慢,听来使人浮想联篇、陶醉其中。
四朗读的节奏(语速)朗读的节奏表现在“有张有弛,张驰相间;有疏有密,疏密有致;抑扬顿挫,和谐流畅。
”朗读各种文章时,要正确地表现各种不同的生活现象和人们不同的思想感情,就必须采取与之相适应的不同的朗读节奏。
不同的节奏决定于不同的因素。
1.不同的场面。
急剧变化发展的场面宜用快读;平静、严肃的场面宜用慢读。
2.不同的心情。
紧张、焦急、慌乱、热烈、欢畅的心情宜用快读;沉重、悲痛、缅怀、悼念、失望的心情宜用慢读。
3.不同的谈话方式。
辩论、争吵、急呼,宜用快读;闲谈、絮语,宜用慢读。
4.不同的叙述方式。
作者的抨击、斥责、控诉、雄辩,宜用快读;一般的记叙、说明、追忆,宜用慢读。
5.不同的人物性格。
年青、机警、泼辣的人物的言语、动作宜用快读;年老、稳重、迟钝的人物的言语、动作宜用慢读。
一阅读,完成题目失落的一角遇见大圆满〔美〕谢尔·希尔弗斯坦①失落的一角孤单地坐着。
②这失落的一角,正等待合意的人带他离开。
③有的彼此还算合适,对方却动弹不得。
有的可以动弹,但却很不匹配。
有的连怎么配合都不懂。
有的世事不知,什么也不懂。
④其中一个太过于幼嫩,溜走了!有一个把他放在坐台上……自顾离去,把他留在了那里。
⑤有的失去了好多角,有的却贪心得一把抓。
他学会了躲开那些追逐的恶鬼。
⑥在路途中总有些不同的角色来来又去去。
有的精挑细选却总看不上眼,有的却是两相和好地自得其乐。
⑦他曾经试着打扮自己,使自己有吸引力……然而却一点也帮不上忙。
他也曾试着把自己装饰得更耀眼,却把害羞、胆小者吓跑了。
⑧最后总算来了个和他彼此对味的,然而意想不到的事情却发生了……越长越大!⑨“想不到你也会长大?”⑩“连我自己都不知道呀!”失落的一角说。
⑪“我要去找我自己失落的一角——不会长大的那一角……”⑫“唉……”⑬然后有一天,来了个看起来非常特别的圆。
⑭“你找我有事吗?”失落的一角问。
⑮“什么也没有。
”⑯“那你想要我帮你什么吗?”⑰“什么也不需要。
”⑱“那么你是谁呢?”失落的一角说。
⑲“我是大圆满。
”大圆满说。
⑳失落的一角说:“我想你是我长久以来一直在等待的那一个……也许我是你那失落的一角。
”㉑“然而我没有失落过什么呀!”大圆满说,“我也没有任何一个地方可以容你栖身。
”㉒“那多可惜呀,”失落的一角说,“我多么盼望可以和你同行……”㉓“你没办法和我同行的。
”大圆满说,“你应该靠你自己来行走。
”㉔“靠我自己?一个失落的角是没有办法靠自己滚动行走的。
”㉕“你曾试过吗?”大圆满问。
㉖失落的一角说:“但是我有这些尖尖的角角,我没有天生可以滚动的形体呀!”㉗大圆满说:“尖角是会磨掉的,接着形体就会改变。
现在,我该说再见了。
也许有缘我们会再相遇……”说着,大圆满就上路了。
㉘这失落的一角,又陷入了往日的孤单了。
㉙起先的长长日子里,他纹风不动地坐在原地。
㉚然后……慢慢地……他试着用尖角把自己的身体支立起来……㉛又扑通地重重倒下,“噗通”。
㉜然后他立起……向前探身……又倒下……㉝他开始一步一步往前推移……㉞不久,他的尖角开始磨掉了……㉟立起、探身、倒下……㊱立起、探身、倒下……㊲然后是他的形体渐渐开始有了改变——虽然仍然是跌跌撞撞,却已经不再扑通倒下……㊳接着开始一路往前弹跳,不再是跌跌撞撞……㊴接着他已经可以向前滚动,不再只是弹跳了……㊵他虽不知身在何方,然而他也无所谓。
㊶他已经可以滚动了!……(选自“中文绘本”系列丛书)9. 这是绘本选段,上述选文后面还有幅画,但没有文字。
你猜猜,画的是什么?并请结合全文内容说明理由。
10. 第㉙段说“起先的长长日子里,他纹风不动地坐在原地”,他的心里可能会想些什么呢?请结合上下文,揣摩“他”此时的心理活动,并用第一人称(“我”)进行描写。
11. 结合上下文,品味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回答下面括号中的问题。
⑴“想不到你也会长大?”(你觉得这句话朗读的重音应该在哪里?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然后他立起……向前探身……又倒下……立起……探身……倒下……立起……探身……倒下……(请自选一个角度,赏析其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 文中的大圆满说:“尖角是会磨掉的,接着形体就会改变……”请结合文中“失落的一角”的经历以及你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的理解以及获得的启示。
二阅读,完成题目5.运用方法,赏析诗歌。
..........运用笔记中两点.......【归纳结论....】赏析诗歌,阐述理由。
(6分)6.依据所选篇目....,调整朗诵方案。
(1)在朗诵排练时,同学发现诗人常用类似句式、反复的手法写诗。
请以诗歌第二节为例,结合加点字.....,分析其表达效果以指导朗读.........。
(4分)提示:从语气、语调、重音等角度进行指导。
(2)朗诵第六节诗时,大家想增加一些神态....加以设......配合朗诵。
请结合语境..、动作或者道具计,说明理由。
(3分)◎协助进行赛前准备(8分) 7.完善评分细则。
(2分)朗诵比赛评分细则(部分)评价角度 细则得分(总分100)精神风貌(20分)衣着得体,与诗歌协调;能通过表情变化反映诗歌内涵……诗歌内容(20分) 积极向上,与大赛主题契合,能感染听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