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课题:观察树木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树木,学生能够掌握“看”、“摸”、“闻”、“听”等观察方法,并初步学会使用简单工具研究事物。
2.通过观察树木,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验合作研究的乐趣,领悟自然界的美妙。
3.通过观察树木,学生能够了解树木的有关特征。
教学重难点:1.通过各种方法观察树木,并用简图描述树的整体形状,拓印树皮观察树干,并用实物来补充语言描述的不足。
2.能客观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能继续关注树木的变化。
3.尝试通过对树有序的观察描述和比较后指向树木作为生命体的特征。
教具学具:皮尺、放大镜、实物树木、拓印纸等。
教学流程:一、引言教师介绍树木的生长环境,并让学生回答校园里的哪些植物最为熟悉。
二、看照片教师展示一幅梧桐树的照片,让学生仔细观察并描述出这棵树的特点。
三、回忆中教师让学生回忆起自己曾经看到过的树木,并与照片上的梧桐树进行比较。
四、观察真正的树木教师引导学生在头脑中制定好观察树木的个人计划,并进行实地观察和记录。
五、总结教师总结观察树木所获得的信息与发现,并鼓励学生在课外继续观察不同的树木。
板书:观察树木的方法观察记录一棵树树的整体形态和器官树生长的环境和生存需要客观记录观察到的现象,继续关注树木变化树木作为生命体的特征教学重点:了解蜗牛的基本特征和行为反应,研究使用放大镜进行观察和细节描绘。
教学难点:学生对蜗牛的观察和描绘能力。
教具学具:放大镜、蜗牛模型、简图纸、彩色笔。
教学流程:一、导入教师引导学生回忆自己见过的蜗牛,询问学生对蜗牛的认识和了解程度。
二、探究1.教师出示蜗牛模型,让学生观察并描述蜗牛的外形和特征。
2.学生使用放大镜观察蜗牛模型的细节,并用简图纸画出蜗牛的外形。
3.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蜗牛的触角伸缩和身体躲进壳内的反应,让学生模拟触角伸缩和身体躲进壳内的动作。
4.学生使用放大镜观察蜗牛在爬行过程中留下的粘液痕迹,并描述蜗牛爬行的方式和腹足的细波浪状运动。
三、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蜗牛的基本特征和行为反应,并强调保护小动物的重要性。
四、作业让学生用彩色笔为自己画的蜗牛简图涂色,加深对蜗牛外形和特征的印象。
XXX。
XXX.Teaching:Key Points: XXX appearance。
XXX。
and response.Difficulties: The students' XXX.XXX: Snails。
magnifying glass.XXX: None.XXX:1.Before class。
assign students to catch snails.2.XXX leads a n on the order and method of XXX.3.During the n process。
XXX' ns and provides guidance.4.XXX.5.XXX raising snails.6.XXX.7.Students discuss and XXX.XXX: XXXXXX:XXX' body structure to their XXX.XXX's response to external stimuli。
such as water and force. Being able to draw a simple diagram of XXX diagram. XXX。
XXX.Key Points: XXX.Difficulties: XXX.XXX: XXX。
pictures.XXX: None.XXX:1.Before class。
XXX.2.XXX.3.Students discuss and record XXX.4.Students XXX.5.XXX on the order and method of XXX.6.During the n process。
XXX' ns and provides guidance.7.XXX diagram.8.Students discuss and XXX.教学难点】用适当的词语描述材料的物理性质。
学生活动学生回答学生记录学生交流学生实验学生交流讨论修改意见教师活动一、观察师:同学们,我们上课讨论过哪些材料?它们有什么特点?师:今天我们将学如何描述材料的物理性质。
请你们看看这些物品,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师: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比较它们的硬度呢?师引导学生实验比较不同材料的硬度。
并记录下来。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些材料的硬度与什么有关系呢?请你们用词语描述一下。
师引导学生交流讨论材料的物理性质。
如硬度、柔韧性等。
并记录下来。
师:我们应该如何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呢?材料的循环利用与节约资源有什么关系?师小结板书:学生回答学生记录学生交流学生实验学生交流讨论我们来比较一下这些材料的吸水性。
首先,你们可以猜测一下,这些材料吸水性的大小顺序是怎样的?请记录在笔记本上。
学生记录猜测结果。
师:现在,我们来进行实验,将这些材料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变化。
请同学们分组进行实验。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
师:同学们完成实验后,请汇报一下吸水性的大小顺序。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比较吸水性的大小顺序。
师:很好,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纸片和餐巾纸吸水性较强,木片吸水性较小,铁片和塑料片几乎不吸水。
这是因为不同材料的组成和结构不同,导致它们对水的渗透能力不同。
师:那么,我们该如何描述这些材料的吸水性呢?请同学们选择适当的词语进行描述,并记录在笔记本上。
学生选择词语进行描述,并记录在笔记本上。
师:最后,我们要注意合理使用材料,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一、导入在物理学中,我们可以使用各种物理性质来描述材料。
例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等。
今天我们将探究材料在水中的沉浮能力,以了解它们不同的物理特性。
二、沉浮实验我们先来看看金属块、木块和塑料块。
它们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呢?现在猜一猜,如果我们把它们放入水中,哪些会沉,哪些会浮?请填写实验记录。
在实验中,将物体放入水中央再放手。
如果物体向下碰到水槽底部,我们可以说它在水中是沉的。
如果物体不能碰到水槽底部,我们可以说它在水中是浮的。
三、材料沉浮的原因为什么有些材料会沉在水中,而有些材料会浮在水面上呢?这是由材料的密度决定的。
密度越大的材料越容易沉入水中,密度越小的材料则越容易浮在水面上。
四、实验结果分析通过实验,我们发现金属块和木块沉入水中,而塑料块则浮在水面上。
这是因为金属块和木块的密度比水大,而塑料块的密度比水小。
五、小结通过这个简单的实验,我们了解了材料在水中的沉浮能力与其密度有关。
这也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材料的物理特性。
教学流程:一、给我们生活中的物品分类教师活动:出示不同材料制成的物品图片,引导学生根据材料的不同进行分类,填写表格。
学生活动:学生填写表格,并进行交流讨论。
二、对所学过的材料按物理性质进行总结归纳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回顾所学过的材料,总结它们的物理性质,并进行盘点。
学生活动:学生汇报所学过的材料的物理性质,并进行讨论。
三、材料与环境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讨论天然材料和人工制造的材料,并介绍可再利用的材料的重要性。
学生活动: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并进行讨论。
师引导生汇报结果:根据材料的不同,物品可以分为木头、塑料、金属、纸等不同类型。
木头是一种在水中很容易浮的材料,还有很多其它的特性,在我们的生活中被广泛运用。
可再利用的材料可以节约资源,又可以减少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
在功能差不多的情况下,我们应该提倡使用可再利用的材料制作物品。
通过比较水和食用油的性质,探究它们的异同点,运用观察、实验、比较等方法,加深对液体的认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食品安全,了解食用油的种类和质量标准;珍惜水资源,学会节约用水。
教学重点】比较水和食用油的性质,探究它们的异同点。
教学难点】理解液体的特点,掌握运用实验方法进行比较的技能。
一、水和食用油的比较师引导生观察水和食用油的外观、气味、透明度、黏度、液滴的形状等,比较它们的异同点,记录在表格中。
师引导生进行实验,如将水和食用油倒入同一中,观察它们的混合情况。
师引导生进行讨论,探究水和食用油的不同之处,以及它们的共同点。
二、食用油的种类和质量标准师介绍不同种类的食用油,如植物油、动物油等,以及它们的营养价值和用途。
师引导生了解食用油的质量标准,如酸价、过氧化值等,以及如何选择优质的食用油。
三、节约用水师引导生认识到水是宝贵的资源,提倡节约用水的观念,如减少洗浴时间、修复漏水等。
师引导生进行小组讨论,探究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节约用水,如何保护水资源。
师引导生进行反思,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以及对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观察不同液体的流动速度师:今天我们要进行一个实验,比较水、油和洗洁精的流动速度。
请你们分组设计实验方案。
学生:我们可以在玻璃上滴一滴水、油和洗洁精,用滴管将它们分别滴到同一地点,然后用计时器计算时间,看哪种液体流动得更快。
师:好的,你们可以开始实验了。
学生:我们发现,洗洁精流动得最慢,油次之,水流动最快。
师:为什么会这样呢?学生:我们猜测是因为洗洁精的黏度最高,所以流动最慢;而水的黏度最低,所以流动最快。
师:非常好,你们做得很棒。
我们可以通过这个实验得出结论:液体的流动速度受到黏度的影响,黏度越高,流动越慢。
师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论师:在进行实验时,我们需要注意什么?学生:需要保持实验条件相同,比如滴管的大小、滴液的位置和高度。
这样才能保证实验公平。
师:非常好,你们做得很认真。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不仅学会了如何设计对比实验,还理解了公平实验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据空间的特点是可以变化的。
教学难点】理解空气占据空间的概念,并能够通过实验方法证实。
教具学具:塑料袋、吸管、玻璃杯、水槽、气球、压缩泵电子媒体:无教学流程:一、引入师:我们知道,我们周围存在着空气,但是,我们能不能证明空气占据空间呢?请思考一下,如果有一个袋子里面装满了空气,那么这个袋子里面还能不能再放其他的东西呢?学生:不能再放了。
师:为什么呢?学生:因为空气已经占据了袋子里面的所有空间。
师:非常好,那么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证明空气确实占据空间。
请看这个实验,我用一个吸管把一些空气吸进了这个塑料袋里面,现在我再用吸管往里面吹气,看看会发生什么。
师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学生:袋子里面的气球膨胀了。
师:对,这说明什么?学生:说明袋子里面的空气被压缩了。
师:非常好,这就证明了空气占据空间,并且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可以被压缩或被扩张。
二、实验探究师:现在我再给大家展示一个实验,我们用一个玻璃杯倒满水,然后我们把一个气球放在杯口上,看看会发生什么。
师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学生:气球被压缩了,水往上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