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五年级下册阅读理解20篇(附带答案解析)1

五年级下册阅读理解20篇(附带答案解析)1

五年级下册阅读理解20篇(附带答案解析)1一、五年级语文阅读理解训练1.向日葵尤今到伦敦度假,住在女儿的公寓里。

那天,约好在她下班后共进晚餐,做事有条不紊的女儿体恤地说道:“餐馆坐落在九曲十八弯的窄巷里,不太好找,你们就在餐馆附近的小公园等我吧。

”早上出门时,气候温凉,我穿了一袭宽松的棉质衣裙,没带外套。

天色愈暗,气温愈低,到了傍晚,气温居然降至六摄氏度。

我和老公提早十分钟来到游人寂寥的小公园,那种砭骨的寒风夺命似的想把人的脸皮整层刮掉,我冷得几乎连血液也凝结了。

到了七点整,一向准时的女儿踪影不见,我们的手机偏又留在公寓里忘了带,无法联系。

寒风肆无忌禅,我冻成了冰湖底下一尾郁悒的鱼。

看着时间滴滴答答地流走,怒气像蚂蝗一样往我心里钻。

到了七点半,我的脸已幽幽地长出一层青苔。

“天气这么冷,她竟不为我们着想!”我口出怨言,“简直就是个工作狂啊!”“唉,”老公叹气,“伦敦的工作压力真是太大了!”七点四十分,女儿才气喘吁吁地赶到,连声道歉:“爸爸,妈妈,对不起,对不起!工作堆积如山,做不完呀!”我和老公对看一眼,果然不出所料!冻得犹如一片在树梢瑟缩颤抖的枯叶,我的声音,比雪更冷:“工作做不完,不是还有明天吗?你过去守时的好习惯,去了哪里?”说着,径自往前走,不再看她一眼。

到了餐馆,女儿轻车熟路地点了各种美食。

刺身、煎和牛、毁鱼饭、酱渍豆腐、软蟹手卷、天妇罗厖可口的美食一道接一道地上,然而,我觉得心里冒出了很多冻疮,灼灼地痛,半点胃口也没有。

女儿欢欢喜喜地说着办公室里的一些趣事,我没有答腔,只一筷一筷闷闷地吃,一心只想快点回家盖上厚厚的被子蒙头大睡。

第二天,日上三竿才醒来。

薄薄扁扁的阳光从窗隙硬生生地挤了进来,看看钟,哟,九点多了!奇怪的是,厅里竟传来了女儿和她爸爸说话的声音。

我翻身起床,走出厅外,还没开口,女儿便说了:“妈妈,我今天请假。

”我讶异地问:“咦,你的工作不是堆积如山吗?”她笑嘻嘻地说:“工作做不完,不是还有明天吗?”桌上,放了一大束精神抖擞的向日葵,黄艳艳,活鲜鲜的,大蓬大蓬的热情源源不绝地释放。

向日葵旁边,有个奶油蛋糕,还有一张卡片。

卡片里,装着女儿圆润的字体:“亲爱的妈妈:记得吗?那一年,您到土耳其旅行,看到漫天漫地的向日葵,回来向我出示照片,满脸陶醉地说:那种美啊,简直惊心动魄呢!您每回看到玫瑰花、荷花和桂花,都露出馋馋的目光,想吃它们;唯独向日葵,您打从心坎里爱着它宠着它。

妈妈,我和哥哥们,其实都是您的向日英;而您,就是我们的阳光。

”读毕,抬起头来时,女儿絮絮地说道“妈妈,昨天下班后,我赶去办公室附近那家花店,不巧它因事休业;匆匆坐计程车去另一家,又碰上塞车,我真的急坏了呀!终于买到了您最喜欢的向日葵后,然后赶回家把它藏好,这样一来一往,才会迟到的呀!”说着,又笑眯眯地自问自答:“您猜我把花偷藏在哪儿?贮藏室!可是我又担心它难以透气,半夜起来还浇水呢!”这一天,是我的生日。

可是,在这一刻,我的眼眶里,却都是泪。

1.通读全文,围绕“向日葵”,补全女儿为妈妈准备生日礼物的情节。

那天下班后,→赶回家去,→半夜起来,浇向日葵→第二天上午,。

2.本文开头两段着意交代女儿做事有条不紊一向准时,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1)看着时间滴滴答答地流走,怒气像蚂蝗一样往我心里钻。

到了七点半,我的脸已幽幽地长出一层青苔。

(2)我觉得心里冒出了很多冻疮,灼灼地痛,半点胃口也没有。

4.文章末尾说“在这一刻,我的眼眶里,却都是泪”。

请描摩此时“我”的内心活动,并加以描摹。

(不少于30字)1.买向日葵藏向日葵送向日葵2.意在突出女儿细心、守时的个性,与下文让父母在寒风中久等的行为形成鲜明的对比,使读者心生悬念,为下文买花藏花作铺垫。

3.(1)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因女儿的失信而怒火冲心,生气得脸色铁青的样子。

(2)“冒”“灼灼”等词生动传神地写出了“我”因女儿不体恤父母,心中的失望和难过。

4.示例:对不起啊,女儿!你为了给我买生日礼物,在寒风中奔波,而我却冷言冷语对你,妈妈很内疚啊。

谢谢你,女儿!谢谢你的向日葵。

是那份温暖,驱走了我内心的严寒,是那份感动让我热泪盈眶。

2.住在母亲的掌心一接到母亲的电话。

母亲问,今天是什么日子?我想了半天。

母亲说,今天是你的生日啊。

三十几年了,母亲不怎么看日历,儿子的生日却一次不落地记得。

小时,日子过得再怎么艰难,母亲到了这时总给我煮两个鸡蛋。

而且,母亲总要将手长时间放在我的头顶上抚摸,让我周身流遍慈爱。

儿子回家了,我问儿子,今天是什么日子,儿子说,今天星期五,明天不用上学了。

妻子回家我问妻子。

妻子说,今天18号,好像还是星期五,有《同一首歌》。

连我自己都不记得,他们还会记得?儿子的生日只有母亲记得。

因为几十年前的那个寻常日子,一个生命的诞生,对其他人无足轻重,而对一位母亲来说,却惊天动地。

二母亲犹豫了好长时间,她有些急切,又有些迟疑。

终于,她拿出了一块玻璃。

我不知道她这是干什么。

母亲说,把它放在你的电脑前面,兴许能挡挡辐射。

这是一块普通的窗户玻璃,不普通的是,边角已被母亲用砂轮磨得光滑如水。

这才回想起,母亲一段时间以来,不断向我打听有关电脑辐射的知识。

我日夜坐在电脑前写作。

母亲不知从何处听说,电脑辐射对人体的伤害。

“伤害”被紧张和担忧无限夸大。

而她又一直认为她的儿子是何等的粗心大意。

能想象出,多少个不眠之夜,母亲冥思苦想,才想出了“高招”。

当儿子对一切都粗枝大叶掉以轻心时,母亲的心,却像敏感的雷达....,母爱无微不至。

..,小心地捕捉着可能对儿子构成伤害的蛛丝马迹三每次去看望母亲,她都会整上一桌子山珍海味。

她静静地坐在桌边,希望能看到儿子昔日狼吞虎咽的样子。

可是,我现在的食量不能让母亲满意。

后来几次去,就发现阳台上放了几口大缸。

缸里是为我制作的泡菜。

我边吃边赞美泡菜,重新做出狼吞虎咽的样子。

母亲终于满意了。

每次她用一只很大的玻璃瓶装好泡菜让我带回来。

坐在车上,我把泡菜放在掌心。

脑海里想象着白发的母亲,是怎样快乐地在几口大缸之间围绕穿行。

在那个寒冷的季节,我还注意到一个细节,每次的玻璃瓶都用一块毛巾包好,外面再套上网兜。

让我的手掌时时感到温暖。

车子载着我离家几百里。

我在外漂泊,我已经不是一个孩子。

可是在那一刻,我感觉自己就像手中的泡菜,仍然住在母亲的掌心。

1.文章主要写了哪几件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1);(2);(3)。

2.文章中写了“我”问儿子和妻子今天是什么日子及他们的回答,看上去没作用,可以删掉吗?为什么?3.作者说“我边吃边赞美泡菜,重新做出狼吞虎咽的样子”,为什么要做出狼吞虎咽的样子?4.本文语言意蕴丰富,让人回味无穷。

请结合语境,赏析文中画线句带点的词语。

(任选一个)5.文章题目“住在母亲的掌心”改为“细心的母亲”好不好?请简述理由。

6.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像文中“母亲”这样的人,他们在细节中无比深挚地爱着自己的孩子。

而我们生活中往往忽视了这些细节,请结合自己类似的经历谈谈自己的感悟。

1.(1)母亲记得“我”的生日(2)母亲为“我”做防辐射玻璃(3)母亲为“我”做泡菜。

2.不可以,写儿子和妻子不知道“我”生日,是通过对比突出母亲对“我”的爱之细微。

3.“我”重新做出狼吞虎咽的样子,是为了让母亲感到欣慰,让母亲关心儿子的心情得到满足。

这也是“我”报答母亲关爱的表现。

4.雷达: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来形容母亲对“我”的随时关注,像雷达搜索情况一样。

蛛丝马迹:是形容母亲对“我”的关心无微不至,连最细微的地方都注意到了。

5.示例:不好。

“住在母亲的掌心”题目的含义是“我”永远被母亲捧在掌心,就像母亲手心的宝一样。

住在母亲掌心的孩子总是最幸福的人。

这样的题目含蓄而富有深情,既表现了作者的独具匠心,又能够引发读者的联想,是一个很好的题目。

而改后的题目缺少形象性,不够深刻。

6.略(能够写出自己在生活中观察到的某些细节,并且谈谈自己的感受或启示即可)3.母亲的味道钟秀华①从记事起,母亲的味道便与厨房息息相关。

她常常穿着陈旧的粗布衣服,一日三餐不厌其烦地摆弄着锅碗瓢盆,将油烟味悉数纳入衣服、毛发的每一条缝隙里。

走到哪里,她的身上都散发着招脾般的气味,仿佛永远都脱不了家庭主妇的标签。

于我而言,母亲的味道已是楔入心灵几十年的最温暖的味道了。

②每天清晨,母亲必是第一个起床,拿了一把笤帚扫去灶台上的杂垢,然后开启锅灶。

接着,她挑着一担大木桶,去河边担水,将厨房里的大缸小瓮全都填满了才肯放下扁担。

米饭煮至半热,母亲便把一双儿女喊醒。

她眼疾手快,盛一碗刚捞起来的米饭,左三圈右三圈,三五下就捏成了一个大饭团。

饭团香喷喷的,由于捏挤得紧实,咬在嘴里很有韧劲,那是小时候我和哥哥每天清晨的第一道美味。

偶尔,母亲还会奢侈地给饭团挖一个小窝窝,再放上一小勺白糖,这又增加了我们兄妹的期待。

③父亲喜欢吃本地的特色小吃,诸如红薯叶米粿、饭包肉圆、薯圆、艾米粿等都百吃不厌。

母亲自外地嫁过来,原本对这些小吃的做法一窍不通,但母亲天生有着好学好胜的本领,每当别人家做这些小吃时,母亲经常自告奋勇去打下手。

一来二去,就让她给全盘掌握了。

于是,当红薯叶长势旺盛的季节,母亲的厨房里时常飘散着红薯叶米粿的清香味。

逢年过节,母亲总不忘蒸好一屉一屉的饭包肉圆,父亲常常吃得赞不绝口。

父亲是个放映员,经常走村串户地放电影,百家饭、百家味都尝过,却还是觉得家里的饭最合胃口。

在家的时候,他常常坐在灶堂里帮母亲烧火,一边比对着村里哪个媳妇做的饭如何:“张家的太咸了,李家的半生不熟,还是老婆做的好吃啊!”此时的母亲抿嘴一笑,自是满心的得意,对于手上的功夫,又多了几分用心。

④母亲的厨房里,做的永远都是家里人需要的食物。

嫂子娶进门时,很快怀孕了,于是厨房里又长期飘荡着煲汤的香味。

母亲买来新鲜的猪肚,买来活楞楞的小母鸡,一天一天变着花样地做给嫂子吃,直到嫂子诞下一个七八斤重的小男婴。

再后来,母亲又将安排一日三餐的重心转向了孙儿辈。

红枣、莲子、排骨轮番上阵,将侄儿养得白白胖胖的。

最难忘的,还是我患胃病的那几年。

母亲到处打听了偏方,什么猪心煨食盐、猪肚炖胡椒、老母鸡炖仙人掌等等凡是相信有用无害的食物,都让我吃了个遍。

最终我的胃疼病好了,但我却不知到底是吃哪种偏方好的。

这中间母亲付出了多少的辛劳,早已是无法计数了。

⑤直到今天,已经成家的我,还赖在母亲的厨房里蹭饭吃。

母亲总是冲着我们的喜好备菜,可是当我扪心自问,母亲最喜欢吃的是什么时,却发现自己真的没有能力回答。

母亲是天下最好的母亲,而我,却是天下最不懂事的女儿。

⑥我望着站在厨房里的母亲,她的背已经因为长年的劳碌而佝偻了。

我用力地呼吸着母亲身上的气味,那一缕缕浓重的厨房味,饱浸的全是母亲的爱与付出呵!(选自《中国艺术报》,略有改动)1.请根据全文内容,说说题目“母亲的味道”的具体含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