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届高考文综热点专题:第五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热点综述]2009年7月11日,首次以文化教育为主题的第五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在湖南长沙隆重开幕。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和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等海峡两岸各界人士出席了论坛开幕式,就进一步拓展和深化两岸在文化教育领域的交流合作进行探讨。
贾庆林在开幕式上发表讲话,他就全面推进和深化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合作提出五点意见。
一是维护两岸共同的中华文化传承,加强两岸同胞的精神纽带;二是推进和深化两岸文化交流合作,增强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认同;三是推进两岸文化产业合作,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四是加强两岸教育交流合作,增添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蓬勃活力;五是协商签订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协议,建立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合作机制。
他还指出:全面推进和深化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合作,是两岸同胞的一致愿望,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迫切要求。
同时,两岸关系的改善与发展,也为拓展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合作提供了更好的环境和条件。
两岸同胞要抓住难得的机遇,大力加强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合作,提高层次,扩大领域,丰富内涵,增进中华文化认同、中华民族认同,建设好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总之,举办第五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是落实“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的重要举措,成为两岸各界交流对话的又一次盛会,也将为新时期两岸文化教育交流拉开精彩序幕。
[考点链接]一、政治学科(一)经济常识1、市场的调节作用和市场经济的开放性。
市场是最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开放性是市场经济的内在属性和要求。
加强两岸文化教育领域的交流合作,有利于推动两岸文化教育市场的进一步开放,让两岸文化教育市场优势互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2、经济的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已成为趋势,两岸文化交流与合作顺应了这一时代的潮流。
举行第五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有利于全面推进和深化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合作,增添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蓬勃活力,从而达到双赢的目的。
3、发达的第三产业是现代化经济的重要特征。
文化产业已成为世界经济的主流产业之一,成为软实力的重要体现。
推进两岸文化产业合作,发展两岸文化产业,不仅有利于中华文化的创新和发展,而且有助于实现两岸互利双赢、增进中华民族整体利益,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4、对外贸易的作用。
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合作,有利于互通有无,调剂余缺,实现文化教育资源优化配置;有利于文化和技术的交流,增强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认同,增添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蓬勃活力。
(二)哲学常识1、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
全面推进和深化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合作,增强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认同,建设好两岸共同的精神家园,是两岸同胞的一致愿望,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迫切要求。
同时,两岸关系的改善与发展,也为拓展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合作提供了更好的环境和条件。
2、联系的观点。
任何事物都和周围的事物联系着,两岸文化之间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中华文化是台湾文化的根基。
独具特色的台湾文化,为中华民族绚丽多姿的文化殿堂贡献了一块夺目的瑰宝。
在中华民族迈向伟大复兴的新时代,两岸同胞携手维护两岸共同的中华文化传承,加强两岸同胞的精神纽带,共同发扬中华文化优秀传统,共同铸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3、整体与部分是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部分的优化会增强整体的功能。
两岸文化产业各具特色,合作潜力巨大,有很强的互补性。
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合作,有利于推动两岸文化产业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做强做大中华民族文化产业,大力提升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4、事物是变化发展的,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两岸文化教育交流的合作,将增进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认同,加强两岸同胞的精神纽带,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
(三)政治常识1、国家文化职能。
全面推进和深化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合作,增强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认同,建设两岸共同的精神家园,体现了国家在组织文化建设方面的职能。
2、人民政协的作用。
人民政协作为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我们党联系社会各界群众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在深化两岸经贸文化交流合作和推进祖国统一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海峡两岸各界人士出席第五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开幕式,就进一步拓展和深化两岸在文化教育领域的交流合作进行探讨,这是发挥人民政协独特的对台优势,在两岸人民合作交流中不断扩大载体平台,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3、民族的共同心理素质征。
民族共同心理素质主要表现在共同的民族文化方面,它具有极大的稳定性,是区别民族的最显著特点。
海峡两岸全面推进和深化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合作,有利于增强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认同,建设好两岸共同的精神家园。
4、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主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通过两岸的文化教育交流合作,可以增强国家的文化实力和两岸人民的凝聚力,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从而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
二、历史学科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中央政府一直致力于祖国统一大业,《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标志着对台方针的重大转变,“一国两制”的构想和江泽民推进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及胡总书记的“四点建议”都是解决台湾问题的重要指导思想;国共关系史;当前解决台湾问题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三、地理学科台湾的地理位置及重要战略地位;地形地质特征、地理范围、特点后面积;地形、气候、动植物、农产、水产、资源;经济特点、主要城市;人口分布和主要居民。
[命题预测]自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呼吁两岸同胞开展交流交往30年来,党中央和中央领导始终高度重视和关心两岸交流,大陆方面始终坚持采取积极举措促进两岸交流交往。
尤其是2005年至今,大陆有关方面共出台了多项促进两岸交流合作、惠及广大台湾同胞的政策措施。
其中,仅2006年以来,在国共两党有关方面举办的五次经贸文化论坛上,大陆方面就公布了多项相关政策措施。
2008年11月4日,广受世界瞩目的历史性会晤----“陈江会”在台北胜利举行,签署四项协议,内容涉及两岸空运、海运、邮件与两岸食品安全,这意味着两岸“通邮、通商、通航”的“三通”基本实现,从而增进两岸人民福祉,带动两岸关系发展进入新的里程。
2008年12月21日,第四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在上海闭幕,国共两党达成了九项共同建议,为促进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谱写了新篇章。
2009年7月11日,第五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在湖南长沙隆重开幕,这是论坛自设立以来首次以“文化教育”为主题,重点讨论三项议题: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推进两岸文化产业合作;拓展两岸教育交流合作。
国共两党在本次论坛上达成了六项共同建议。
台湾问题涉及中国核心利益,一直是高考热点。
因此,海峡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将成为2010年高考的重要内容之一。
2010高考命题的切入点可能有:运用市场的调节作用、市场经济的开放性、经济的全球化等经济学知识分析海峡两岸经贸文化论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说明两岸经贸文化合作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运用国家文化职能、民族的共同心理素质征等政治学知识,分析全面推进和深化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海峡两岸经贸文化论坛为载体,考查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与影响等历史主干知识,以及台湾的地理位置、重要战略地位、经济特点等地理相关知识。
[创新训练]一、单选题。
1、2009年7月11日至12日,第五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在长沙举行。
本届论坛的主题是________。
A.文化教育 B.农业 C.投资 D.能源2、胡锦涛总书记曾在会见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各界人士时指出,希望两岸同胞更加紧密地携起手来,促进两岸人员往为和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制止“台独”分裂活动,维护台海和平,把我们共同的美好家园维护好、建设好。
从政治学角度看,这段话要求我们()①坚持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②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③必须同一切损害国家利益的现象进行斗争④正确行使民主权利,遏止“台独”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 D.②③2009年7月11日,第五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在长沙隆重开幕。
贾庆林在开幕式上发表讲话,他就全面推进和深化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合作提出五点意见。
回答3—5题:3、本届论坛的举办,对全面推进和深化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合作,必将产生重要而积极的作用。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加强两岸文化文化教育交流合作,有利于维护两岸共同的中华文化传承,加强两岸同胞的精神;②加强两岸文化文化教育交流合作,有利于增强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认同;③加强两岸文化文化教育交流合作,有利于推进两岸文化产业合作,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④加强两岸教育交流合作,有利于增添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蓬勃活力。
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4、“分久必合”是历史的必然, 两岸经贸文化论坛成功举办, 有利于两岸经济的发展和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但“台独”势力的存在,使和平统一的道路并不平坦。
这段话体现了 ( ) ①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②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③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④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A. ①③B. ①②C. ②③D. ①④5、两岸关系存在很强的互补性,由于实现了“三通”, 两岸贸易成本减少,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产品在对方市场上的竞争力,促进了两岸经贸的进一步发展。
这表明 ( )A. 台湾农产品更有竞争力B. 农业生产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C. 两岸实现“三通”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D. 市场经济具有开放性、竞争性6、两岸经贸文化论坛是国共两党领导人决定建立的两党定期沟通平台的重要形式,已经历时五届。
论坛围绕两岸直航、两岸教育交流与合作、大陆居民赴台旅游等议题,广泛交流意见,凝聚共识,以进一步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推动两岸关系朝着和平稳定的方向发展。
两岸经贸论坛成功举办:①进一步推动了两岸关系发展②有利于建立国共两党高层对话机制③说明共同利益是国家间合作的基础④有利于台海和平,有利于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稳定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7、“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从哲学上讲,这首诗所包含的哲学观点是①事物是变化发展的②要按客观规律办事③内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④事物处于一个前后相继的历史联系中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④贾庆林说,第五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是在两岸关系展现和平发展前景的新形势下,国共两党、两岸各界拓展和深化交流的一次盛会。
在中国历史上,国共两党曾两度合作过, 国共关系的变化直接影响了中国政治的走向。
请据此回答 8——12题:8、国共两党曾经实现了两次合作,这两次合作都是 ( )A. 共产党主动提出, 积极促成的B. 实行党内合作的方式C. 始终坚持共产党在合作中的领导地位D. 最后完成了所担负的历史任务9、1924年国共两党能够实现合作的原因在于()A. 新三民主义的提出使两党合作具备了政治基础B. 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纲领完全一致C. 国共两党实现合作有利于壮大革命力量D. 黄埔军校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帮助下建立10、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使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但仍存在着斗争的一面,其根本原因是( )A. 两党奉行的抗战路线不同B. 两党对日本侵略者的认识程度不同C. 两党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D. 两党在中国所处的政治地位不同11、主张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对等谈判,实现第三次国共合作的是()A. 《告台湾同胞书》B.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庆典上的讲话》C. 《关于台湾回归祖国 , 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D. 邓小平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时的谈话12、影响国共两党关系分合的主要因素是()A. 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B. 外国势力的作用C. 两党的性质D. 两党的政策二、辨析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