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奥数知识点梳理1——数论

小学奥数知识点梳理1——数论

小学奥数知识点梳理1——数论数论是研究整数及其性质的学科。

其中包括奇偶、整除、余数、质数合数、约数倍数、平方、进制和位值等方面的内容。

首先,奇偶性是整数的基本属性之一,一个整数要么是奇数,要么是偶数。

对于奇偶数的运算性质,有以下规律:(1)奇数加减奇数得偶数,偶数加减偶数得偶数,奇数加减偶数得奇数,偶数加减奇数得奇数;(2)奇数个奇数的和或差为奇数,偶数个奇数的和或差为偶数,任意多个偶数的和或差总是偶数;(3)奇数乘奇数得奇数,偶数乘偶数得偶数,奇数乘偶数得偶数;(4)若干个整数相乘,其中有一个因数是偶数,则积是偶数;如果所有的因数都是奇数,则积是奇数;(5)偶数的平方能被4整除,奇数的平方被4除余1.总之,几个整数相加减,运算结果的奇偶性由算式中奇数的个数所确定。

其次,整除是数论中的重要概念。

要掌握能被30以下质数整除的数的特征。

例如,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为它的个位数字之和可以被2整除,被3或9整除的数的特征为它的各位数字之和可以被3或9整除,被5整除的数的特征为它的个位数字之和可以被5整除。

而对于被7、11、13整除的数的特征,可以使用关键性式子7×11×13=1001.判定一个数能否被7或11或13整除,只需把这个数的末三位与前面隔开,分成两个独立的数,取它们的差(大减小),看它是否被7或11或13整除。

此法则可以连续使用。

最后,还有进制和位值等方面的内容。

其中,进制是指计数的基数,如十进制、二进制、八进制和十六进制等。

而位值则是指数位所代表的数值大小,如十进制数中的个位、十位、百位等。

掌握进制和位值的概念,可以更好地理解数的表示和计算方法。

总之,数论是一门重要的数学学科,涉及到整数及其性质的多个方面。

掌握数论的基本概念和规律,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N=xxxxxxxx,判断N能否被17整除。

由于429=25×17+4,所以N不能被17整除。

N=xxxxxxx,判断N能否被17整除。

由于935=55×17,所以N可被17整除。

接下来推导被19整除的简易判别法。

我们寻找关键性式子:19×53=1007.因此,判断一个数是否能被19整除,只需要将其末三位与前面隔开,看末三位与前面隔出数的7倍的差(大减小)是否能被19整除。

例如,对于N=xxxxxxxx9,我们得到603=31×19+14,所以N不能被19整除。

再例如,对于N=xxxxxxx,我们得到57=3×19,所以N 可被19整除:×19=xxxxxxx。

接下来推导被23、29整除的简易判别法。

我们寻找关键性式子:随着质数增大,简易法应该在N的位数多时起主要作用,现有23×435=,29×345=.因此,判断一个数是否能被23或29整除,只需要将其末四位与前面隔开,看末四位与前面隔出数的5倍的差(大减小)是否能被23或29整除。

例如,对于N=xxxxxxx,我们得到5336=23×232=23×29×8,所以很快判断出N可被23及29整除。

三、余数下面介绍三大余数定理:1)余数的加法定理:a与b的和除以c的余数,等于a,b分别除以c的余数之和,或这个和除以c的余数。

例如,对于23和16除以5的余数分别是3和1,所以23+16=39除以5的余数等于4,即两个余数的和3+1.当余数的和比除数大时,所求的余数等于余数之和再除以c的余数。

例如,对于23和19除以5的余数分别是3和4,所以23+19=42除以5的余数等于3+4=7除以5的余数为2.2)余数的减法定理:a与b的差除以c的余数,等于a,b 分别除以c的余数之差。

例如,对于23和16除以5的余数分别是3和1,所以23-16=7除以5的余数等于2,两个余数差3-1=2.当余数的差不够减时,补上除数再减。

例如,对于23和14除以5的余数分别是3和4,23-14=9除以5的余数等于4,两个余数差为3+5-4=4.3)余数的乘法定理:a与b的乘积除以c的余数,等于a,b分别除以c的余数的积,或者这个积除以c所得的余数。

例如,对于23和16除以5的余数分别是3和1,所以23×16除以5的余数等于3×1=3.当余数的和比除数大时,所求的余数等于余数之积再除以c的余数。

在数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模运算和同余定理。

模运算是指在除法中,除数为m时,求出的余数。

例如,23除以5的余数是3.同余定理则是指,如果两个整数a和b除以自然数m 的余数相同,那么a和b对于模m同余。

用数学符号表示为a≡b(modm)。

同余定理具有重要的性质和推论,例如,如果a和b除以同一个数m得到的余数相同,那么它们的差一定能被m整除。

弃九法是一种常用的检验算式是否正确的方法。

这种方法来源于公元前9世纪的印度数学家XXX。

在计算时,他们通常在一个铺有沙子的土板上进行计算,为了避免以前的计算结果丢失,他们经常检验加法运算是否正确。

检验方法是计算等式左边几个加数除以9的余数的和再除以9的余数,如果与等式右边和除以9的余数不同,那么等式就是错误的。

弃九法原理是任何一个整数模9同余于它的各数位上数字之和。

利用十进制的这个特性,我们不仅可以检验几个数相加,对于检验相乘、相除和乘方的结果对不对同样适用。

注意,弃九法只能知道原题一定是错的或有可能正确,但不能保证一定正确。

同余定理在数学中也有重要的应用。

如果两个整数a和b 除以自然数m的余数相同,那么a和b对于模m同余。

同余式用数学符号a≡b(modm)表示。

同余定理有许多重要的性质和推论,例如,如果a和b除以同一个数m得到的余数相同,那么它们的差一定能被m整除。

p,那么p就是合数,否则p就是质数。

因此,判断一个数是否为质数的方法就是找到小于这个数的所有质数,看是否有能够整除它的质数。

如果没有,那么这个数就是质数。

余数判别法是一种简便的方法来求一个数被另一个数除的余数。

其基本思想是找到一个较简单的数,使得它与被除数对于除数同余。

然后,计算这个简单数被除数的余数,就可以得到被除数被除数的余数。

例如,整数被2或5除的余数等于它的个位数被2或5除的余数。

整数被3或9除的余数等于它的各位数字之和被3或9除的余数。

整数被11除的余数等于它的奇数位数之和与偶数位数之和的差被11除的余数。

质数是除了1和它本身没有别的约数的数,而合数则是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约数的数。

特别地,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在100以内,常用的质数有25个,包括2、3、5、7、11、13等。

如果一个质数是某个数的约数,那么这个质数就是这个数的质因数。

将一个合数分解成质因数的形式,就叫做分解质因数。

例如,30可以分解成2×3×5,其中2、3、5都是30的质因数。

判断一个数是否为质数的方法是找到小于这个数的所有质数,看是否有能够整除它的质数。

如果没有,那么这个数就是质数。

如果能够找到一个小于这个数的质数,使得它能够整除这个数,那么这个数就是合数。

如果一个数p不能被小于p的质数整除,那么p就是质数。

但是如果p很大,这种计算方法会非常耗时。

对于较小的p,我们可以先找到一个大于且接近p的平方数K2,然后列出所有不大于K的质数,用这些质数去除p,如果没有能够除尽的,那么p就是质数。

例如,149很接近144=12×12,根据整除的性质,149不能被2、3、5、7、11整除,所以149是质数。

在求最大公约数时,可以使用分解质因数法,先分解质因数,然后把相同的因数连乘起来。

例如,(231,252)=3×7=21.另一种方法是短除法,先找出所有共有的约数,然后相乘。

例如,(12,18)=2×3=6.还可以使用辗转相除法,每一次都用除数和余数相除,能够整除的那个余数,就是所求的最大公约数。

例如,求600和1515的最大公约数:1515÷600=2余315;600÷315=1余285;315÷285=1余30;285÷30=9余15;30÷15=2.所以1515和600的最大公约数是15.最大公约数有几个性质:几个数都除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所得的几个商是互质数;几个数的公约数,都是这几个数的最大公约数的约数;几个数都乘以一个自然数n,所得的积的最大公约数等于这几个数的最大公约数乘以n。

求一组分数的最大公约数可以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其他分数不变;求出各个分数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a;求出各个分数的分子的最大公约数b;a即为所求。

求一个数约数的个数可以先分解质因数,之后将不同质因数的次数均加1,之后相乘。

所得结果就是这个数不同约数的个数。

例如,252=2×3×7,则252的不同约数的个数为(2+1)×(2+1)×(1+1)=3×3×2=18.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可以使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

例如,[231,252]=2^2×3^2×7×11=2772.1.凡个位数字是5但末两位数字不是25的自然数不是完全平方数;末尾只有奇数个“0”的自然数不是完全平方数;个位数字为1,4,9而十位数字为奇数的自然数不是完全平方数。

2.平方差公式:22a-b=(a+b)(a-b)3.进制:1) 十进制是我们常用的进制,特点是“逢十进一”。

除了十进制,还有其他的大于1的自然数进位制,如二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等。

2) 计算机中采用的计数法是二进制,即“逢二进一”,只用两个数字0和1.二进制数可以写成展开式的形式,如在二进制中表示为:()2=1×25+0×24+0×23+1×22+1×21+0×20.二进制的运算法则为“满二进一”、“借一当二”,乘法口诀是:零零得零,一零得零,零一得零,一一得一。

3) 对于k进位制,每个数是由k个数码组成,共k-1个计数单位,进位制计数单位是k,k²,k³,如二进位制的计数单元是2,21,22,八进位制的计数单位是8,81,82.4) k进位制数可以写成不同计数单位的数之和的形式,如an×kn-1+an-1×kn-2+。

+a1×k+a0.5) k进制的四则混合运算和十进制一样,先乘除后加减,同级运算先左后右,有括号时先计算括号内的。

4.进制间的转换:将十进制整数化为k进制数的方法是:除以k取余数,一直除到被除数小于k为止,余数由下到上按从左到右顺序排列即为k进制数。

反过来,k进制数化为十进制数的方法是:将k进制数按k的次幂形式展开,然后按十进制数相加即可得结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