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易经 易传 选段 解读

易经 易传 选段 解读

周易系辞选段解析
选段译文:
上古时候,伏羲氏统治天下,他抬头时观察天象,低头时观察地形,观察鸟类等动物行走留下的痕迹与地上的植物,近的就取自己的身体,远的就取自自然里的万物,因此开始创作八卦,(用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物象,)来会通神奇巧妙却又明显的天地万物的德性,用八卦来分类和区别天地万物的情状。

结绳来做网,用网来捕鸟兽和捉鱼,大概是取自《离》卦。

伏羲氏死后,神农氏便兴起了,他砍木来做木锄,把木弯曲来做木犁,木锄和木犁对农业生产大有好处,他便把这种经验教给天下百姓,大概是取自《益》卦。

日中的时候有市集,把天下百姓召集在一处,聚集起天下的货物,交易之后再散去,每个人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大概取自《噬嗑》卦。

神农氏死后,黄帝、尧、舜相继兴起,他们通晓事物和前人所创制出来的各种变化,使人民利用它们而不觉得厌倦,同时他们对先人的成果做了一些神奇巧妙的改变,使之更适合人民去采用实践。

《易》,行不通的时候就要变,变了就能行得通,行得通就可以长久。

因此连最上的天都帮助它,吉祥而无不利。

黄帝、尧、舜作衣裳下垂而天下大治,大概取自《乾》《坤》。

把木头挖空来造船,削木头以做船桨,船和船桨的好处,即用来帮助人们渡过不通的河道,以到达远处使天下百姓得利,大概是取自《涣》卦。

驾牛拉车来运送重物,驾马拉车来行长途,使天下百姓得益,大概取自《随》卦。

造双重门并且打梆巡查来对付盗贼,大概取自《豫》卦。

阶段木材做木杵,掘地做臼,臼杵的好处,让万民得益,大概取自《小过》。

在弯曲的木上安上弦来作为弓,把木材削尖做成剪,弓箭的好处,即用威力来慑服天下,大概取自《睽》卦。

上古人民住在洞穴和野地,后世圣人改住在房屋里,房屋上有屋梁下有墙壁,以此来对付风雨,大概取自《大壮》。

上古人民下葬,只不过是用很多草和柴把死者包裹起来,葬在野地里,不堆土作坟,也不种树,服丧的期限也没有定数。

后世圣人改用棺和外棺,大概取自《大过》。

上古结绳记事来实行治理,后世圣人用文字来代替它,百官以此来管理政事,百姓们用它来明察事理,大概取自《夬》。

由上粗略翻译,可见易辞是对易经对现实生活的影响和作用的解析。

圣人通过对易经的学习熟识,掌握各种道理,并应用于现实生活中,让天下得以大治,让百姓生活得以改善经验不断提高。

选段共用举十二个例子来阐述这种影响与作用,共涉及十三卦,以下选取当中几卦来作相应解析。

第一例,离卦。

离卦,上下均为离。

离中虚,为目,重目为网罟,“罟”亦网。

离卦的互卦,上互为兑,为泽,泽中有鱼,所以说“以渔”;下互为巽,为草木,为陆地,草木可以结绳,草木中又有兽可以狩猎,陆地可以农作,所以说
“以佃”,“佃”有农作和打猎两个意思。

因此,离卦中所体现的情理便于结绳为网以佃农以渔相通。

第二例,益卦。

益卦,上巽下震。

伏羲氏时代,人们只是通过渔猎来获取天然之物。

到了神农氏时代,人们开始蓄养家禽和进行农耕。

益卦的互卦,上艮下坤。

(从略)
第三例,噬嗑。

噬嗑,上离下震。

互卦上坎下艮。

离代表太阳,太阳在山上即意味着中午。

坎可理解为水,艮可理解为山,山水是所有货物的来源,有山水则有货物,人们在自然中获取这些货物,将拥有货物的人们聚集起来就产生了用以交易的集市。

坎代表月亮,日落月升、昼夜更替,人们得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集市的热潮便退去。

若把坎理解为水,水是流淌不止且又有自身运行规律的,如同那往来浩浩无穷的人流。

因此,日中聚集民众,让他们携带所拥有的货物去交换所需之物,这样的情状便与噬嗑卦寓意相通。

第四例,乾坤两卦。

“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意在强调变通之道,世间万物无时不刻不在变化,人若要生存下去,就要在变化中变通。

神农氏之后,黄帝、尧、舜相继承担起治理天下的大任,他们习先人之道并对他们做出相应的适合时代的改变,授之与民,使人民乐意改变。

如,他们创造出服冕垂衣以替代过去的粗陋的树叶遮体。

而这种适应客观环境的改变是从天地之间习来的,天冷了树叶不足以御寒,而动物皮毛护体能安然过冬,渐渐地他们也就思变了。

乾坤是两个极点,常言道“物极必反”,在严酷的环境之下想要求生存,这必然激发人的潜能,而顺从天地的改变自然会受到上天的庇佑。

因此,乾坤与变通之道与黄帝等的治天下道理相同。

第五例,涣卦。

涣卦,上巽下坎,互卦上艮下震。

坎理解为水,艮代表陆地即树木生长之处,水上有木,木头经艮手的改造或成“舟”或成“楫”。

舟、楫都是木制的,且均是水上之物,所以涣卦有舟楫之象。

震,代表动,动即远行,以此得以“济不通”、“致远以利天下”。

因此,涣卦与舟楫的制作和广利天下的道理又相通。

第六例,随卦。

随卦,上兑下震,互卦上巽下艮。

(从略)
第七例,豫卦。

豫卦,上震下坤,互卦上坎下艮。

《周易集解》对此有这么一段话:“下有艮象,从外示之。

震覆为艮,两艮对合,重门之象也。

柝者,两木相击以行夜也。

艮为手,为小木,为上持。

震为足,又为木,为行。

坤为夜。

即手持柝木,夜行击门之象也。

”两艮对合重叠,象征着双重门。

震为动,坤为夜,则代表在夜里敲打木梆。

这两项都足以防恶人防偷盗,因此,豫卦之意便可延伸到防恶防窃之术。

第八例,小过。

小过卦,上震下艮,互卦上兑下巽。

断木,巽为木,兑为毁折,木被毁折,就是“断木”。

掘地,艮为手为土,巽为木为入,手持木入土,故为“掘地”。

臼,震中虚,为臼。

杵,震上为出,巽下为入,手持断木上下出入,故为杵,为臼中舂谷之象。

小过卦即与断木杵臼、济民以食之情通。

第九例,睽卦。

睽卦,上离下兑,互卦上坎下离。

(从略)
第十例,大壮。

大壮卦,上震下乾,互卦上兑下乾。

大壮旁通风地观,是大壮自风地观而来,故观为上古,大壮为后世。

观卦,上巽下坤,巽者,下虚而通地,其象为穴,所以称为“穴居”。

坤地为田野,互艮为山陵,所以称为“野处”。

大壮卦,乾在下为基所,表示京都大郡、形胜之地。

震在上为建筑,即楼阁,所以说“易之以宫室”。

上栋,栋为房梁,这里指高大房屋。

宇,房屋,指一般屋室。

震,楼阁,高大屋室。

大小屋室都建筑在高崇的地方,尽可安然以处,不怕风雨来袭。

乾为高崇之所,巽为风,兑为雨,风在雨先。

大壮卦即与上古、后世居处变化之情通。

第十一例,大过。

大过卦,上兑下巽,互卦上下皆乾。

(从略)
第十二例,夬卦。

夬卦,上兑下乾,互卦上下皆乾。

乾,三个一长,象征古代刻有文字的竹简木条等书契。

兑,是上方有口的器物。

二者指示器物中装满竹简等物的情状。

之前的没有文字的时代,人们采用结绳这种原始的方法以记事,而随着人类智能的发展,于变幻之中摸索到刻画与木的方法。

以上几例解析,因为主要是站在原文的立场上去思考当中所表示的联系,就是说先肯定了联系在去思考为什么联系,难免有牵强之处。

但是,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出周易系辞,至少是这个选段,对我们了解应用周易是很有帮助的。

虽然很多人不同意这中观点,但都是各家之言,没有定论,何妨有点自己的想法。

而在我看来,所谓易就是要变。

客观环境总是在变化,这种变化或明显或是悄无声息,易之道可教我们在这种环境中感知变,并且去适应变。

然而,《易经》实在太玄妙,昭示的自然关系等等太复杂,非一般人所能洞悉,愚钝如我的,理解起来则难免多有谬误,万望见谅。

相关主题